第一篇:三分冷眼旁观七分恶语俗言的诗歌
①
一半如我,一半如佛
三分慈悲,七分罪恶
病态的世界寄生着病入膏肓者
新生的罪恶开始蠢蠢欲动
善良的人,不知下落……
慈悲因为名利,还在浑浊的漩涡里不肯消没
于是它成了商人的代表作……
②
一半如我,一半如佛
三分热情,七分冷漠
语言比行动更具力量
于是他们溜须拍马欺下媚上
眼睛比手更懂得分寸
于是他们八面玲珑见风使舵
利弊得失好似都被掌握
谄媚阿谀被奉为主流,众生都乐于迎奉
微笑似是在脸上得到永生
冷漠,是隔着的人心……
③
一半如我,一半如佛
三分隐忍,七分洒脱
沉默,死亡,沉默,爆发
释怀总比隐忍之时浮夸
执念总在不经意间放下
此间,倾覆,此间,消匿
我惊讶于这个世界竟还有人默默无闻
朴实,单纯,像个挚爱文字的诗人
④
一般如我,一半如佛
三分通透,七分腐朽
知识像是催化剂
思想却被圈禁在腐朽的规则里
无知的人坐井观天
说着,不可以,不可以……
聪慧的人用思想度化着腐朽的灵魂
于是新生,成长,壮大……
于是侵蚀,滋养,感化……
于是通透,明彻,无他……
于是眼底通明,心中透彻,于是早早看破,于是无欲而活……
⑤
一半如我,一半如佛
三分眷恋,七分执着
风,掠过、平息……
卷起一场人生,归于一方天地。
他们的爱情都被人称之为传奇
从相遇,到结束,都被利弊权衡
纯粹的感情被赋予枷锁
总有人说着:不适合,不适合……
不如就算了……
不如就算了吧。心就只会小小疼一下……
可是你愿意吗?
风,掠过,平息……
再无力气……
第二篇:三分大学七分生活
在电影《史密斯夫妇》中,布拉德皮特曾说过:”what happens in the end„ you start to miss the beginning.” 一晃四年,光阴荏苒,当我厚着脸皮忝居Vassar学长、自己已然卷铺盖滚蛋却又看着一波新生正在接近之际,不禁想起刚入学还是小弟的时候,和当时大四学长一起吃的一顿饭。学长仙风道骨,当时已经手握大把Top 10 研究生院的offer,看着我这只初来乍到的菜鸟,悠悠地来了一句:“我一直觉得,你从大学之中得到什么,不取决于大学能够给你什么,而取决于你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
学长抛下这句话,飘然去了哈佛,留下我在大学四年间细细回味,如今想来,堪称我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最受用的建议之一。Vassar算是典型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在普通学校、文艺学校和二B学校之中介乎于文艺与二B之间。学什么学科的都有,尤以英语文学为盛,唯独理工科不怎么受待见。虽然受此影响我在历史、哲学、经济等学科打了一圈酱油,但最终还是决定学数学。两年后无论是申研究生院还是找工作,面试我的人前五句话中必然有一句:“你丫干嘛跑到Vassar学数学?”其 实我们数学系反而粥多僧少,每年不到二十个学生能够享受所有的资源。即便去了一所数学教育质量更高的大学校,我个人所能分摊到的资源(比如教授的个人指 导)却未必能比得上。每条路有每条路的走法,所以我在这所山村学校数学系的走法就是我与导师和教授的关系都还不错,借着他们的人脉认识了我这个领域的大牛 教授,在她的指导下写了些东西,凭此去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写了些论文„„你能想象的节奏。好的机会和成就不会主动来找你,还是要自己一步步去实现。Vassar众学科中当属表演系(drama)最强,全国驰名,而我对此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倘若当年手滑选择了大学能给我最多资源的表演系,只怕今天依然泯然众人,找不到人生方向。再比如我大三半年去了牛津大学交流,这个看似高端大气的项目其实很水很轻松,每周规定上课时间2个 小时,其它随意,期末成绩竟然还不计入大学四年总成绩。那么我们这些交流生这半年得到什么,显然就不取决于牛津能给我们什么,而是看我们自己想获得什么 了。我有同学花了很多时间找实习找工作,各种准备、四处面试;也有同学游山玩水,游遍欧洲列国,增长一番见识。我则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利用牛津丰富的 图书馆资源看了不少数学文献,借机写了篇论文,之后拿去参加学术会议,在通往PhD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回头。第二则是狂练体能,每天绕着风景还不错的校园跑步,左三圈右三圈。刚回到瓦村那会儿隔天和校篮球队的人打两个小时的全场,满场飞奔毫无压力。同样是去牛津的交流生,我们各得其所,走了全然不同的路。
不 过生活不像人民日报,处处顺心如意心想事成。满场飞奔打球的代价,就是我在大四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得了跟腱炎。这再次体现了一个让人略感不安的事实:岁月 无情。如果你不是神童提前入学,大学毕业大概二十二三岁,和十七八岁的时候的体质已然大不相同。如果落下什么慢性伤病,那以后多半会一直与之相伴;反之如 果养成健身的习惯,心肝脾肺肾全面达标,那么也大有可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我在大学四年间最受用的第二条建议,是读到John Dryden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We first make our habits, then our habits make us)。” 很多人好奇我是如何在大学四年间几乎天天去
健身房的,其实真没什么秘诀,只是习惯使然,去多了之后每天到了4点都觉得骨头痒。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少年,每天学术、读新闻、定期读书、健康饮食、外加合理锻炼,其实都在于你坚持这么做的前三五个月,之后就都是惯性的作用,想停都停不下来,到时候吃垃圾食品觉得腻,不读书觉得闷。不 过双刃剑也有另一面,我朋友也好奇我左肩的伤为何迟迟不能痊愈,总拿来做笑柄嘲笑我右手锻炼得太好,同时没有刘翔的命而跟腱却得了刘翔的病,这也只能说是 拜习惯所赐,每天不去健身房总会浑身不自在,所以有点慢性伤病也很难养好。我有一哥们进大学时候也算是个文青,后来谈了场恋爱,女朋友算是话多的人,于是 他每天陪女朋友扯淡聊天。现在和女朋友已经分手了,却发现自己成了话痨,每天不找人唠嗑不舒服斯基。面具戴久了,就再也摘不下来。比 这些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大学四年也是逐渐形成思维定势的黄金时间。大一大二时候的我对于大多数学科当真是来者不拒,也曾一个学期上五门不同学科的课。选 了数学专业之后,思维定势逐渐成型。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我悍然选了一门宗教课,想要了解一下穆斯林、基督徒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结果直接被虐成了狗,论文甚至被打回重写,因为我和教授的思维方式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学了很长时间的自然科学,似乎就很难去以宗教的角度思考了。在Prison Break中,T-Bag曾有一句良言: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y, living in the prison of our own creation.三 观形成和思维方式定型会帮助你沉着应对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却也有可能让你自己禁锢自己。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最难打破的往往 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枷锁。大学四年是塑造自己精神和肉体的黄金时段,与其到后来积重难返,不如从一开始好好选择自己的习惯,选择自己认同的思维方式。
说到选择——大到选专业选职业,小到选课选社团——只 怕是我辈中人最头大的问题。无数前辈告诉我们说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特喵的简直就是一句废话。我要是知道自己那么想做医生或者做律师,早就在通往医学院或者法学院的道路上撒丫子狂奔了。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知半解,浑然不知这条路走下去会意味着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自 己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到底有多深。对此我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万灵药,但去研究生院看学校的时候,那里系主任给的建议倒是称得上金玉良言:“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每个选择背后更多的选择。”她说:“你们以为你们知道读PhD会是什么样的,但是呵呵,读PhD的生活和你们想象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其中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会不适应。在那个时候,你就要看到你的其它选择余地。”然后她接着就开始兜售自己学校,说如果这里各路神仙都有,氛围也很自由,你完全可以转行尝试新的机会,找到自己的真爱。言下之意,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更要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后来,我在一份工作和一所学校之间摇摆不定,向我的一个教授征询意见。他建议我去那个学校,理由是那个PhD项 目向来以学风严谨、把关严格著称,相对而言我会在那里获得真才实学,亲炙学术大师。倘若真的能学到一招半式,出来找份工作应该是妥妥的。果然英雄所见略 同,我这个教授所说的正合那位系主任所言,开拓格局,着眼未来。若非后来我申请到了延期一年入学而侥幸得以两全,我也准备言听计从,直接去那个PhD项目蜕层皮。
为免文章拖沓,中间略去很多技术性细节不提,比如申学校和找工作有什么血泪史等等。若有兴趣,不妨私下交流,就不啰嗦了。尤其是瓦村的朋友,我这沙滩前浪也大概更为适用。这些经验“贬值”的速度很快,三五年后再来问我,就算我还勉强记得,只怕也未必适用于到时候的情况了。四年虚度,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三条值得一说,再要第四条就说不出什么了。不过三分大学,七分还是生活,在哪儿过日子不是过呢。跟GPA掰命,和朋友鬼混扯淡到深夜,为前途迷茫纠结,总都是必经之路。三五年后回头看,不也就一笑而过,云淡风轻。不管当下欢喜也好忧心也罢,早点洗洗睡了就好。因为,还有明天。
第三篇:三分管人七分带人读后感
读 后 感---黄孝武
我读的这本书名为《三分管人七分带人》,作者罗建华,天津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已逐渐被团队英雄所替代,任何领导者都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将企业持续的做大做强。竞争把团队的作用推到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如何颂扬团队精神、强化协作意识,从而打造强有力的团队已成为一位优秀领导者的必修课。《三分管人七分带人》就是一本告诉领导者如何发挥团队作用,带领下属走向成功的书。该书结合跨国企业经验,融入东方组织的特性,将管理者遇到的管理问题分为团队发展问题、管理者素质问题、管理环境问题等9个大方面,并且深入设计到具体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之中。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实用性的技巧,帮助管理层轻松地解决管人用人、激励机制、团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读完之后,我感受颇多。书中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新的认识。由于时间关系,在此我只简单的与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受和认识。
1、在团队的构造方面。在团队人员的选用方面,我们大多数的做法,都是选用一些与自己思想、认识、行动相仿的人员作为自己团队的人员,我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团队的和谐,便于工作开展,可以从上到下团结一致的向前进。但是本书却提醒我们单一结构的团队常缺少活性,没有变化就像是死水一潭,在短期内,它能保持自己的力量,但时间一长,它就会变成一潭臭水了。所以在组建团队时,领导者要善于将“异类”纳入自己的怀抱,有必要选择一些连自己也“看不惯”的人到团队中来,保持团队的活力。
书中提到,不少上司有这样的感受,自己与下属相处久了,上下级之间融洽的深了,反倒找不到激活下属积极性的方法,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惰性的状态——在团队中出现了一种“沉淀层”——就想河床中缓缓沉积的淤泥,难以像流水那样运动起来。欧美的不少企业五年内就夭折了,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起始之初往往冲劲很大,但随后,它就开始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同时,一种可以称之为“惰性”的企业精神就慢慢萌生了。这种惰性精神与企业的积极进去精神一直在做搏斗,某一,惰性精神占据上风时,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善于运用另类人才,还可以使搅动团队中的“沉淀层”,使团队保持长久的活力。
对于另类人才,书中的观点是“在你的团队里放入一个摘除毒素的“病毒”,让你的团队产生免疫力;把另类的下属放置在可控制的区域内,去除他们的毒性,让他们成为增强团队活力的毒素。”
2、在提升员工能力方面。接触的领导,并不是单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力量,并非自己一人鹤立鸡群,而是在自己的手下聚集了一群骁勇善战的将才。因此,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是团队展动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升级员工的能力,也是领导者的责任之一。
书中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员工的能力。在海洋馆里,一条重达9000千克的鲸鱼能跃出水面近7米高,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训练师介绍说,训练方法非常简单。在开始之初,在水中放置一根绳子,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跃过,而鲸鱼每当跃过之后,就会得到奖励。训练师有时赏给它一条鱼或拍拍它的某一个部位,或跟它游戏一翻。就这么简单的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地抬高绳子。每次增加的高度不要过高,让鲸鱼保持跃过的信心。只要有奖励,这只鲸鱼就会一次次地接受训练,渐渐提高到现在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对于一条鲸鱼是如此,对于训练员工,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做出高难度的动作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难,只需要简单反复的训练;不要强迫下属怎么做,而是要引导下属,并对下属取得的成功即时地鼓励;每次成功之后,增加工作的难度,保持下属有跃过难度的信心。我们每个领导手里都有“一桶鱼”。如果能很好的运用手中的这桶鱼,就会很好的训练员工,让下属发挥出几大的能量,也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
书中观点:在下属取得成绩时,即使赞扬下属,不一定要物质奖励,口头赞扬就能够让下属激动不已;将对下属的赞扬分类,除了涨工资、加奖金、晋职位、评先进这些硬性奖励措施之外,将口头表扬、点头、注视、微笑,甚至于拥抱、握手这些软性奖励措施充分运作起来,让下属感受到他们在上司眼中的份量;将赞扬与工作加码结合起来。每次赞扬下属“你真能干”之后,在他的担子上再加上一铲土,让他工作的份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
3、在化解员工抵制情绪方面。我们提倡工作中要变革要创新,那么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遭到一部分的抵制力量。如何化解这部份抵制力量便成为我们工作的关键。书中介绍了一套“竹子理论”。我们看到,在沿海地区,经过毁灭性的台风扫荡之后,大树被连根拔起,有的树迎风折断,各种残像惨不忍睹,唯有竹林在风暴过后依然屹立在那里,他们似乎只是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却变得更加茁壮。为什么竹子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因为当暴风迎面扑来之时,竹子就会弯曲下来,一旦风暴过去,竹子瞬间就会恢复原位。竹子的这种抵抗方式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它的弯曲让对方的进攻泄了劲,当进攻过去之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生存状态。这也是我们对付激烈言辞抵抗的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暂时承认对方某些要求的合理性,舒缓一下对方紧张的心情,而不是对对方立即进行全盘的否定或批驳。例如,监理工程师在要求对方加快施工的进度,对方以设备陈旧为由抵制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如果说“我同意你的看法,设备的确陈旧了些。如果新设备能够立即进场,这件事就用不着我们费劲在这里讨论了”,要比“这些设备怎么陈旧呢,我看还能运转吗!”具有弹性。因为前句,在设备陈旧的问题上他弯了腰,但在进度的问题上,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例如你要求对方以最快的速度施工,以保证工程的进度要求。然而工人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跟你闹别扭。你可以说,“我可以想象你的状况,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施工的确很困难,但现在要解脱出来也不容易,如果能够加把劲,赶在规定的星期五上午完成,星期五下午你就可以提前两小时回去休息”。这样,在休息时间的问题上,你弯了腰,但在施工速度问题上,你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要求„„诸如此类的方法,对那些抵制变化或拒绝作出变化者,改革者在某些条件上“弯腰”,在局部利益上“妥协”,换得主流方向上始终保持“抬头”的姿态。
书中观点:在要求下属作出某些改变,而下属多方抵制时,不要将下属的是与非一棍子打死,用开放的心态听一听下属的意见;如果发现下属的意见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勇敢地加以肯定,赞扬他一番,答应他的某些条件,而后,话锋一转,坚持自己要求下属作出改变;在下属激励抵制某些改变时,可以在局部某一个小的方面给下属一点甜头,在他高兴之时,使他统一作出某种变化,已小小的让步促成大方向上的向前推进。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希望能与在做的各位共勉。
外协管理办公室
黄孝武
第四篇: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心得体会
学习《三分能力七分责任》的收获
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句肩膀,就是教你来挑担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承担的责任。《三分能力七分能力》一书中的事例告诉我们,责任是收获成功的必备的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的工作中,虽然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却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能力占到三分,而责任却要占到七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着,对工作负责人就是对自己负责人。我们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缺乏专业的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创造价值,还有可能成为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人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责任与能力并存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才。
政务网客服管理中心的开发属于服务行业类别,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极高的的责任感。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以“顾客是上帝”的心态要求自己尊敬客户,礼貌对待客户。如果遇到情绪不稳定,或刻意为难我们的用户,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解决问题。其次,对于日常琐碎的工作要做到超越平庸。客服电话的工作是重复、琐碎、复杂的,而我们面对的客户主体又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层次的人,因此更要尽职尽责,尽力来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电话过多时,业务繁忙时,要做到心静不乱。
那么如何再旷日持久的平凡工作中孕育伟大,在重复单调的工作中享受生活,这更需要我们有极高的责任感。“平凡不平凡,简答不简单,我们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主动将一切落实到位。99.9%的努力+0.1%的失误=100%的满意度,只有高度负责,追求完美,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品质。
责任就是一种能力,但有时又会胜于能力,在个人责任感的驱使下,有提升了能力。
责任是能力的承载者,责任使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多一份责任感,就必然会多一份回报。我们在高度负责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势必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必然会得到不自觉地提升。责任就是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念,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自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生的升华,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当我们怀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责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责任是对工作的完成,是对职位的坚守,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意味着付出,责任以为着奉献。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
客服管理中心:王秀英
2010年11月26日
第五篇:《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读后感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读后感
六月份,有幸拜读了《三分能力七分责任》一书,这本书着重从忠诚与能力的关系,忠诚、方法、绩效等多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三分能力,七分忠诚”这一重要工作理念。看完这本《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后,让我感触最深且认同的观点是: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提升能力。细细想来,我们有些工作表面看来很平凡很一般,甚至微不足道还索然无味,但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认识其非同凡响的意义,小事情蕴涵大责任。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1、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
2、对待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因为99.9%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只要你还有0.1%的错误和不足,你的成功就不是完美的。
3、做得越多的人,总是成长得越快;相反,不肯负责的人,常常止步不前。
4、人生的价值,不是以“得到”来计算,而是以“付出”来计算的。
5、履行职责就是最大的忠诚,一旦养成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我们便能在逆境中不屈不饶,从容面对各种诱惑。
6、强调忠诚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但是缺乏能力,同样不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反而会成为别人的包袱与累赘。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努力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认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1、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每天多一些努力,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并非难事,只需要将上报时间提早一些,利用这点时间把一天的工作安排妥当,主动地对待工作。
2、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目标就像一盏灯,它指引着正确航向,要制定适当的远期和近期的工作目标。
3、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
4、要热爱自己的单位、同事还有自己的工作,以身为海事人而骄傲,时刻维护海事形象。
5、时刻牢记“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
6、积极挑战自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争先创优,做年轻人的榜样,做工作上的“巨人”。
责任就是一种能力,但有时又会胜于能力,在个人责任感的驱使下,有提升了能力。
责任是能力的承载者,责任使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多一份责任感,就必然会多一份回报。我们在高度负责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势必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必然会得到不自觉地提升。
责任就是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念,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自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生的升华,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当我们怀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责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责任是对工作的完成,是对职位的坚守,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意味着付出,责任以为着奉献。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
郎咸超
201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