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生命中的红雨伞纪实故事
事隔多年,她仍然清清楚楚记得当年那个场景:异国他乡的病房里,她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他笑吟吟地从外面走进来,一身花格呢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嘴里还嚼着口香糖。看到他的最初,她所有的期盼全化成了委屈与怨怒:我都这样了,你可好,还嚼着口香糖,很潇洒嘛。面对她的埋怨,他不急,只微笑着淡淡地回她:不就生点病嘛,哪个人不生病不曾住进过医院?养好病就能出院了。
那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掩饰了他所有的焦灼与心痛。她不知道,当初接到她在日本突然发病的消息,他东奔西跑仅用了短短的5天就把签证办妥,临行时,什么随身物品都没带,他让儿子去买了一盒口香糖:我得尽最大的努力在你妈面前表现得平静。那盒口香糖,是他掩饰自己焦灼与慌乱的最好道具。
谁都知道,那不是一场小病。她是在舞台上倒下去的,突发性脑溢血,他赶到时她已在医院整整昏迷了五天五夜。那一年,她51岁,能不能再次站起来,谁也无法预料。
身处异域他乡,被不可预测的病魔缠绕,远离了音乐舞台,每天那样无望地躺在病床上……从天堂坠入地狱,那份痛苦也不过如此。可他来了,她就有了依靠。为她翻身,为她擦洗,一勺一勺小心翼翼地喂她喝汤吃药,无事可做时就坐在她的床前轻轻握着她的手陪她聊天安慰她……彼时,两个人都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她身高体胖,他也已有了明显的小肚腩。每天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为她翻身为她擦洗给她喂饭替她按摩的动作,对他来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他的脸上却始终挂着让她安心的微笑:你想想,只要有你在,我们那个家就是完整的,我们才是幸福的。
医院的病房里,只有一张床,他白天在那里守着她,夜里却要回旅馆去睡觉。那把红雨伞就成了那一段时间里她最美最焦灼的渴盼。正是梅雨季节,室外绿树如染,每日清晨,在通往她病室的那条小路、那座小桥上,总会有那么一把红雨伞如一朵幸福的红云向她悄然飘过来。“丈夫每天要回宾馆住,医院与宾馆隔着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小桥。当时正是雨季,丈夫买了一把红雨伞,每天天一亮,我就斜靠在病床上,眺望着那座小桥,期盼着丈夫的出现。而丈夫出现的时候,先看到的是他的大肚子,随后才是那把红雨伞。”她如此深情地回忆,回忆当年那把照亮了她的生命的红雨伞。
她是德德玛,被誉为“草原上飞起的夜莺”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每每提及她的名字,这些美丽的旋律便携了清新又豪放的草原风向我们徐徐吹来。她是歌唱舞台上的王者,璀璨的舞台灯光下,她高贵华丽又甘甜醇厚的嗓音无人可及。可那一年,她猝然倒在了自己心爱的舞台上,也就是那时,那个一直站在她的背后默默付出的男人——拉西,才渐渐走进了世人的视线。
拉西,一个从内蒙古大草原上走出来的多才又多艺的蒙古汉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歌剧导演系,当年被系里老师看中要留他在上海任教的这位高才生,毕业后却难舍生他养他的大草原,执意回到故里。草原上有数不清的民歌与舞蹈,那是一颗颗遗落在草原深处的珍珠。他曾有一个梦想,在那片草原上扎根,建起自己的民族剧院,排演出自己的民族歌剧。他的那个梦想,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被无限期地搁浅。那个人,就是德德玛。
牵手之际,两个人都不再青春年少,也都刚刚从各自失败的婚姻里走出来。那时,她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北京闯荡,他带着自己的儿子在草原。是她的一封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她说:你来吧,我在这里,事业上老吃不饱……共同的志趣爱好,还有那份不肯轻易说出口的爱,把他们牵到了一起。他真的去了。舍了他美丽的草原,舍了他深爱的事业。他已先她看到,她将是一只越飞越高的草原夜莺,而他,愿意为她舍弃自己。
初到北京,日子过得很贫苦。一家几口,上有老下有小,挤在一栋窄小的房子里。他也曾是一只展翅高飞的草原雄鹰,可在北京,面对城市里的车水马龙,面对琐琐碎碎的家庭俗务,他还是很快把自己内心的不适深深地埋起来。那时穷,连一台最便宜的洗衣机也舍不得买,他们家的阳台上,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飘荡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衣服,全是他一件一件用手搓洗出来的。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去开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会……那一切,他全包揽下来了。那时,她奔波在各地的演出舞台上,被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包围;那时,她还不曾看到被他深深掩埋的落寞与忧伤。她去海南演出,他给她写信,小学生一样向她汇报着家里的大事小情:老人的身体,孩子的学习成绩,去开家长会的情况……她急匆匆一路看下去,看到最后的落款,一下子就乐了,他在最后署名:快乐的单身汉。那一句诙谐的调侃里,有淡淡的无奈,更有知足常乐的豁达。正是他的那份默默无悔的付出,才有了她在歌唱事业上的节节攀升。
她说:“最艰难的时候,拉西是支撑着我生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她风光无限时,他默默地躲在她身后,她猝然倒下时,他却是支持她重新站起来的擎天巨柱。从1998年4月发病到1999年10月1日重新走向舞台,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走过了世间最艰难最辛酸的一段路。那段时间,她害怕见人,害怕别人看她的腿,脾气变得莫名的坏,他无怨无悔充当了她的出气筒;为了让她重新站起来,他每天带她去爬楼梯。家住13楼,他背着她爬到8楼,余下的让她一步一步爬上去。看他弯着腰弓着背汗水浸湿了整个后背,她的心就莫名地疼。她不想再拖累他,意欲放弃。他却“无情”地警告她:“如果你不好好练习,你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一步一挪,每一步迈出去,腿上都似绑了千斤重石,她流着汗含着泪坚持,为了身边那个一直在鼓励她的男人。为了练习她的臂力手力,他让她抓黄豆,一颗,两颗……当她能抓起一把黄豆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看,你能一次抓一把黄豆了。他们就这样度过了那漫长又艰难的一年半时间。1999年10月1日,她病后第一次重返舞台。腿脚还不是很利索,她是在他的搀扶下蹒跚着走上舞台的:一身宝蓝色的传统蒙古袍,一张因激动几乎泪湿的脸,熟悉的灯光,熟悉的舞台,她终于又回来了。那个夜晚,她的歌声再次深情地扬起来,坐在台下的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也用无声的泪水给了她最美的致意。
那一段影像资料,一直被他们珍藏着,她说,那是她的新生。再忆当初那些风风雨雨,她又恢复了往日的气定神闲,只有看到那段影像资料、那一个小小的细节时,她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是他搀扶着她慢慢走上舞台,扶着她在舞台上站定,在他转身离开舞台之前,他又弯下腰轻轻地替她整整她衣服下摆上的一个蝴蝶结。影像上的他,给了观众一个背影,有些苍老,有些疲惫,却在瞬间让人的心浸在了温暖的柔波里……
那一只曾被风雨折了翅膀的草原夜莺在他爱的呵护与鼓励下,又重新飞起来了。尽管她的身体仍然不是很好,可她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心爱的舞台。她又可以歌唱,又可以飞翔了。他却再不敢对她有半点的疏忽。他成了她的影子,无论她外出还是演出,他左右不离地跟着她,只为更好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她要举债在草原上办艺术学校,众亲朋极力反对时,他坚定地站在她的一边支持她: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
“我现在总是常常地想,我那生命中的红雨伞,在他乡给我依靠,在异国给我温暖,在脆弱中给我力量,在无助里让我坚强,红雨伞,哦,红雨伞,我生命中的希望
我生命中的亮光。”
这一首歌,是德德玛献给爱人拉西的歌,这一首歌,柔情万丈,却仍然无法唱尽他与她今生的恩与爱。
第二篇:生命中的一抹红
生命中的一抹红
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是多少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员的骄傲,她每天佩带在少先队员的胸前。看着那在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历历在目。
还记得小时候,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布点”,只知道红领巾只有那些年纪比我大的学生才能戴的。因此,我十分羡慕那些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高年级同学们。下课时,每当有些大哥哥、大姐姐昂首挺胸从我眼前走过,我都会停止玩耍,驻足片刻,目光随着他们胸前那团红红火焰而移动,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与渴望。
后来,我成为了我们班第一批少先队员。在新生入队仪式那天,我们在队旗下庄严地握拳宣誓:“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我们列队在高高飘扬的队旗前,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为我们戴上向往以久的鲜红的红领巾。队旗下,我知道了: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用生命换来的,只有少先队员才能戴上红领巾。“所以,我们要珍惜她、爱护她,并为她争光添彩!”我想着,仰望队旗,用稚嫩的声音和同伴们一同大声唱起了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唱得不好,还快了一个调,但是,我们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已经是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了,一定要用功学习,努力奋斗,不辜负红领巾的期望!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长大了的人”了。
入队以后,红领巾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不让父母失望;她鼓励我,要做一个勤奋向上、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好学生,努力成为少年的先锋;她告诉我,要懂得义荣廉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有一次,我和妈妈乘着公车去亲戚家,车上的人可真多呀!几乎都没有座位了,这可怎么办啊!忽然,我看见了一个空位,急忙叫妈妈来坐,妈妈让我坐在那里。不一会儿,有一位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袱慢吞吞的上了车,她满头银发,额头上有几皱纹,一边走一边喘气,脚还有点簸,看上去八十多岁了。她站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身边。这时,车上的人有的用报纸挡住脸,有的向窗外看,有的则视而不见。我看着老奶奶失望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这时老奶奶的包袱不小心碰了那位年轻人一下,他大声说:“干嘛呢,还有没有眼睛啊?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不小心。”说完扭头面向窗户打起了电话。老奶奶不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站到了我的身旁,我想给她让座,可是她坐了,我呢!再说车上的人又这么多,我不得挤成“肉饼”呀!算了,还是别让了。这时,微风吹来,红领巾在我的胸前飘动,似乎在告诉我:要懂得尊老爱幼。我连忙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快坐,快坐。”老奶奶高兴得直夸我是个好孩子。这时,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而那个年轻人却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红领巾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成为了激励我前行的动力。曾经多少次,我在红领巾的陪伴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每逢我遇到难题,只要想想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立刻就会找到答案,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我失败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不能放弃;当我伤心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用微笑面对;但我松懈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持之以恒。
如今,我已经算得上是少先队里的“老队员”了,昔日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已经出现了许多细小的皱纹,但是,红领巾不仅仅是一块红布,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我想,红领巾的意义,我们会一辈子珍惜。红领巾,也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永不褪色的一抹红!
杭州市上城区回族穆兴小学6年级 洪斯晴
第三篇:把爱心融入患者的生命中
把爱心融入患者的生命中
——最美护士候选人张艳艳先进事迹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1993年,我走上市第二中医院护士岗位时,南丁格尔的这句名言便成了我的人生追求。
我先后工作于市第二中医院内科、外科、骨科等科室,现任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多次获得开封市卫计委和医院颁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优秀管理干部等荣誉。在2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一直将护理工作视为生命,将病人的满意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把爱融入患者的生命中。在一次次重大的抢救和急救任务中,我用娴熟的护理技术将受伤危重病人从死神的魔掌中夺回来。
时刻待命
我被称为急诊科里的“拼命三娘”
都知道护理工作又苦又累,但急诊科工作除了苦和累外,还有更多的是急、忙、重。担任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以来,我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全天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每次接到救援电话我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今年3月份的一天晚上7点多,我刚做好饭正准备吃时,接到急诊科打来的告急电话,科里几乎同时来了两个抢救病人,一个是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另一位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病人,两个病人的生命都是危在旦夕,都需要气管插管和上呼吸机,科里医护人员十分紧张。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顾不上吃饭便冲出家门,坐上出租车以最短的时间赶到医院参加抢救。让我遗憾的是那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另一位病人经CT检查显示大量脑出血,需要马上手术,我马不停蹄地带领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就在这时,医院120急救车又接回了一位从高空坠落的伤者,伤者是一位年轻姑娘,因一时想不开从6楼跳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生命垂危。这是我已经连续抢救了三四个小时,但看着姑娘痛苦的表情,我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新一轮紧张的抢救中……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两位病人基本安顿好后,患有严重颈椎病的我几乎抬不起头了,这时才感觉到肚子是空的。但一想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又挽回了两条生命,我就觉得再多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的心中就会感到无限欣慰,这不正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价值之所在吗!
因为在抢救中比较雷厉风行,科室里的年轻人开玩笑地称我为急诊科的“拼命三娘”,我认为干急救工作就得有股拼劲,要不怎么敢和死神做斗争。由于我院急诊科接诊的车祸和突发性创伤病人较多,仅去年就我科就接待急诊患者7000多人次,出急救车2090车次,其中我参加抢救388人次,护理留观病人900多人次,处理突发事件5次。我作为护士长,从不因为自己是护士长就减少工作量,而是时时处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每当有急危重病人时,我总是抢在最前面,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每次面对突发性的灾难,我也会冲到第一线,凭着自己“一针准”的高超技术和不怕脏和苦的精神,与医生密切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病人的抢救中去。
急诊科刚成立时,由于医护人员较少,而病人又多是危重病人,在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几乎没有按点吃过饭,往往一饿就是几个小时,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才吃饭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守护特护病人一守就是半天,因此烙下胃痛的病根,但我从不后悔,毫无怨言。
善待病人 患者把我当成他们的亲人
“用爱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是我在工作中的座右铭,我不但说到而且付诸于实际工作中。急诊科护士接触的患者形形色色,我总是不停地变换角色。对年长的病人,我会主动尽一份晚辈的孝心;对同龄病人,我送去兄弟姐妹般的关心;对未成年的小患者,我献上一份母亲般的爱心。因为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病人的康复以及来自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给我注入了无限的工作动力。
在急诊科还经常会遇到无主病人,除了看病治疗,他们连基本的生活护理和饮食都无法负担,往往要由医护人员完成。去年5月的一天,我院急诊科接回了一位无主女病人,经了解她的老家在四川,精神不是很正常,来到这里前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昏倒在了路边,由路人拨打120才被接到我们医院。经检查,这位女病人身体没有大碍,经输液治疗后很快神志转清。同样身为女人,我看到她满头污垢,衣衫不整后,专门打来热水为她擦洗了身体,洗干净了头发,并买来了一身新衣服帮她穿上。收拾干净了,再加上治疗后精神好转,女病人像变了个人一样。由于她不会说普通话,我每次和她沟通都要费很大的劲。经过几番努力我了解到她一些情况,在打了多个长途电话后,终于联系到她家乡当地州、县、乡的人员,帮她查到了老家地址。3天后,我专门给了她一些路费让她坐车回家。临别时,女病人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离去,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在接诊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为无主病人垫付医疗费外,我和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医疗护理,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但每次我都交待护士们,用无尽的爱心和耐心,尽最大所能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被抛弃了一次,不能再被抛弃第二次。
对于选择护理工作,二十多年来我无怨无悔,虽然白衣天使的桂冠不是轻易可以被承载的,它是用荆棘编就,但我相信只要把爱化为动力,就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只有把奉献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以身作则 当好勇于开拓的“领头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作为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护士们的“领头雁”,我深知病人的康复,单靠自己一双手、一双眼睛是不行的,它需要一个优秀的护理团队来共同完成。
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有医护人员近50人,大部分人员都是这两年才毕业的年轻人,除了在业务上的带教,在生活方面同样需要指导和照顾。作为一名护士长,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鼓励科内其他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督促本科室护士继续医学教育。我常常用自身的业务经历告诫护士们,只有技术过关了,才能承担得起抢救病人、护理病人的责任。同时,我还经常教育护理人员,对待病人要有爱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病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院急诊科的整体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水平也在全市急诊科名列前茅,经常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连续多年来,我院急诊科在医疗护理上没有发生过一起责任事故,受到医院领导的肯定和全院职工的认可。
身为护士长,我认为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坦诚待人,因为我常与护士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成为科室同事们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我关心爱护年轻的医生、护士,愿意耐心地倾听她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尽我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科室病人多,工作繁忙,护理人员的压力都很大。去年,我们科室新分配来一名年轻护士,刚工作几个月就感觉自己无法胜任,有了辞职的念头。我知道后,立即和这名护士进行了长谈,给她讲了各行工作的艰辛,让她明白父母的期盼,并教导她怎样快速适应手中的工作。我温暖的话语融解了姑娘心中的冰,她最终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科室里工作出色的护士。
另外,为丰富科室生活,增强凝聚力,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我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各种公益和娱乐活动。针对大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科学地进行调研和改进。每年春节,都不忘为值班工作人员准备礼物,为她们送上新年深深的祝福,这种对同事发自内心的关怀,使我成为这个大家庭中名符其实的知心大姐。
全心工作 让我对家人充满了愧疚
默默的奉献、辛勤的工作,多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屈,但更多的是愧对家人时的酸。我的公公、婆婆和母亲都已经80多岁,婆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我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父亲去逝后母亲独自一人,但她心疼也我很少上我家居住。女儿今年上大一了,去年高考期间我几乎没有管过她一天,甚至没有给她做过一顿像样的饭。虽然公婆、母亲和女儿都很理解我,丈夫也默默地支持着我,但我对他们却充满了愧疚,自认没有尽到媳妇、女儿和妈妈的职责。但一想到每抢救回一个生命,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为社会减轻很多负担时,我便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未来的路任重道远,无论多苦多累,我都将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情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用爱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把温暖播种患者心田!
第四篇: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作者:[美]斯蒂夫·乔布斯 编译:杜然
今天,我想告诉你们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件,只是三个小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我在里德大学呆了6个月就退学了,但之后仍作为旁听生混了18个月后才最终离开。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故事要从我出生之前开始说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妈妈,当时她还是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于是决定把我送给其他人收养。她坚持我应该被一对念过大学的夫妇收养,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为我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太太收养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在最后一刻,这对夫妇改了主意,决定收养一个女孩。侯选名单上的另外一对夫妇,也就是我的养父母,在一天午夜接到了一通电话:“有一个不请自来的男婴,你们想收养吗?”他们回答:“当然想。”事后,我的生母才发现我的养母根本就没有从大学毕业,而我的养父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所以她拒绝签署最后的收养文件,直到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保证会把我送到大学,她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17年之后,我真上了大学。但因为年幼无知,我选择了一所和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大学,(笑声)我的父母都是工人阶级,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在6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我的人生漫无目标,也不知道大学对我能起到什么帮助,为了念书,还花光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当时作这个决定的时候非常害怕,但现在回头去看,这是我这一生所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笑声)从我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旁听那些看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
这件事情做起来一点都不浪漫。因为没有自己的宿舍,我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可乐瓶的押金是5分钱,我把瓶子还回去好用押金买吃的;在每个周日的晚上,我都会步行7英里穿越市区,到Hare Krishna教堂吃一顿大餐,我喜欢那儿的食物。我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情,事后证明大多数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里德大学提供了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书法班,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个班上,我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当我们的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候,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全部设计进了 Mac,这是第一台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电脑。如果当时我大学里没有旁听这门课程的话,Mac就不会提供各种字体和等间距字体。自从视窗系统抄袭了Mac以后,(鼓掌大笑)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有了这些东西。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书法班旁听,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当然我在念大学的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楚。
再强调一次,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去。
我是幸运的,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爱做什么。在我20岁的时候,就和沃兹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我们勤奋工作,只用了10年的时间,苹果电脑就从车库里的两个小伙子扩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到20亿美元的企业。而在此之前的一年,我们刚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Macintosh电脑,当时我刚过而立之年。然后,我就被炒了鱿鱼。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他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笑声)这么说吧,随着苹果的成长,我们请了一个原本以为很能干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家公司,在头一年左右,他干得还不错,但后来,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前景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由于公司的董事会站在他那一边,所以在我30岁的时候,就被踢出了局。我失去了一直贯穿在我整个成年生活的重心,打击是毁灭性的。
在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我觉得我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失去了传到我手上的指挥棒。我遇到了戴维·帕卡德(普惠的创办人之一——译注)和鲍勃·诺伊斯(英特尔的创办人之一——译注),我向他们道歉,因为我把事情搞砸了。我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情。在苹果电脑发生的一切丝毫没有改变我,一个比特(bit)都没有。虽然被抛弃了,但我的热忱不改。我决定重新开始。
我当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每件事情都不再那么确定,我以自由之躯进入了我整个生命当中最有创意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开创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着是一家名叫Pixar的公司,并且接识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曼妙女郎。Pixar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掌声)后来经历一系列的事件,苹果买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研发出的技术在推动苹果复兴的核心动力。我和劳伦斯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对于病人来说,良药总是苦口。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拍向你的脑袋,但不要丧失信心。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持我不断前进的惟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爱,对工作如此,对爱人亦是如此。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一份工作,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安于现状,当万事了于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何时能找到。如同任何伟大的浪漫关系一样,伟大的工作只会在岁月的酝酿中越陈越香。所以,在你终有所获之前,不要停下你寻觅的脚步。不要停下。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
在17 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笑声)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提醒自己行将入土是我在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
因为所有的事情——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没有理由不听从你内心的呼唤。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胰脏究竟是什么。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大夫建议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你得把你今后10年要对你的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我整天都想着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个切片检查,医生把一个内诊镜从我的喉管伸进去,穿过我的胃进入肠道,将探针伸进胰脏,从肿瘤上取出了几个细胞。我打了镇静剂,但我的太太当时在场,她后来告诉我说,当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都哭了起来,因为那是一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已经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都不要有比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经历。在经历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验之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项有效的判断工具,并且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概念时相比,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以下事实: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活着进去。(笑声)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成为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耋耄老者,给新生代让路。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叫《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它被我们那一代人奉为圭臬。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一个叫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家伙,他住在Menlo Park,距离这儿不远。他把这本杂志办得充满诗意。那是在60年代末期,个人电脑、桌面发排系统还没有出现,所以出版工具只有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这本杂志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但那是在Google出现的35年前;它充满了理想色彩,内容都是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和了不起的见解。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做了几期《全球目录》,快无疾而终的时候,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当时处在你们现在的年龄。在最后一期的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欢搭车冒险旅行的话,经常会碰到的那种小路。在照片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留言。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总是以此自诩。现在,在你们毕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4期P30)
第五篇:感动生命中的故事_感动中国
寸草春晖,感动生命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珍惜我们的感动,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
30年前的一天,唐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一位正在织毛衣的母亲和她那在摇篮里甜甜睡着的孩子埋在了废墟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着救援。两天过去了,孩子吃尽了母亲最后的两滴奶水,哭声渐渐衰弱。黑暗中绝望的母亲摸到一根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我的孩子有救了。一瞬间,这位平凡的母亲作出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抉择,她要用自己的血来哺育自己的孩子。她用织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活下去。在无水无物无光无法活动的艰难困境中,这位母亲的生命几尽枯竭,可她知道她不能死,一旦死去,血液就不再流动,她的孩子也将死去。
一周过去了,当救援人员寻着孩子的哭声扒开废墟时,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生命枯竭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获救后,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脸色苍白,每个手指上都扎了一个血孔。当医护人员抱起孩子的时候,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人们说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动的老天都落下了泪。事后,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人无吃无喝、鲜血流尽却活了七天,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力量之所在。这位母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更为人世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母爱乐章。正因为她把孩子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宝贵,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才用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延续着孩子的生命。
我的心,颤抖了。寸草春晖,父母的爱总是无私而伟大的,不回 报。而这些,都不是笔墨得以写尽的。
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而生命又在广阔的空间中占据了每一个 角落。我们生活在现实里,当你还在父母身边时,也许是他们的一杯 热茶、一碗米饭、一个电话、一句话语、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倘若我们有一颗感动的心,那么就会时时刻刻体味感动,并珍视这份属于他们带来的感动。
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天地、泣鬼神,最令人感动。生命无处不在,让我们用心去铭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