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大于心死杂文随笔
班长说:“你不是不能快乐,你是不想快乐。”
我想了想,是这样子没错。
我并非不幸福,并不是没有人爱着我,我深深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但同时我也深感惶恐,像我这样子的人,哪里有获得众多恩宠的资格呢?
我不痛恨世人,我是痛恨自己。或许这才是我的悲哀所在,我没能接受自己,没能拥有我这个年纪该有的,近似于狂妄的自信。又或者说我的自信不过是为了伪装我灵魂深处的懦弱。极度的自卑换来极度的无畏。我只是认认真真的看清了自己,明白自己不过是最最渺小,最最平庸,而又最最无能的那个。这让我在被迫接受事实时除了悲哀,还有一种解脱。
但反而是这种解脱,才是我的折磨。
我一直相信,悲伤是有力量的,幸福却反而是最不可靠的。小说里的人物都近似麻木的被安排着过上了幸福美好的人生,可他们未必真的快乐。活着之所以为活着。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不易。痛苦的生活牵扯着你疲惫的灵魂,窒息的疼痛才让从梦境中回到现实里。
人们总是告诉我,要长大啦,要成熟啦,要学会把眼泪往心里流,要学会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可惜这些,我都办不到。我没有办法对生活悲惨的人收起我的同情,所以自然也没有办法收起对自己的同情,而人在同情自己的时候是他最孤单的时候,我明白这种孤单,这让我从别人的生活中暂时的离开,获得短暂的安宁,给予我的灵魂以休息。
现在房间里的阳光很好,罩在身上显得很温暖。这让我有一种错觉,仿佛昨天的情绪失控只是一个梦。母亲留在桌子上的字条和用手机压着的钱,让我对下午充满了期待。
这就是一直以来我所拥有的全部了。间歇性的精神崩溃,长时间近似麻木的重复着做同样一件事情,曾经试图去找到乐趣但最后总以失望告终。现在浑浑噩噩想找回初心,却发现很多事情随着年龄都会被腐蚀殆尽。我没有后悔我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在社会这个大战场,装备不升级,妖魔鬼怪都要来欺负你。
我很庆幸我现在还在痛苦的挣扎着,没有像我的同龄人那样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我依然期待着下次的进步,只是我同时也做好了失败后的准备。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重视我所拥有的成绩和面子,是因为我看透其实这些都并不牢靠。我学会了从现象看本质,不再為表面的事物哭泣。
我很乐意我如今心灵是如此的贫瘠,他让我害怕同时也让我期待将来这片土地里会开出什么花,我很乐意在深夜里痛苦流涕,只有这样,我才能真实的感觉的是一个活着的个体,我明白我还要经历比这痛苦十倍百倍的困难,但是我明白这不是最大的悲哀。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拥有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哪怕它是近似于飘渺的存在,我也愿意为了拿一个幻象换我安心的在路上走着。
生活悲惨绝对不是最大的悲哀,经过了地狱的洗礼,身处人间也仿佛置身天堂。最大的悲惨是你对痛苦用近似于麻木的神情被折服,催眠着自己生活简单如意。我用我的痛苦还我真实的活在这里,或许我会撑不下去,但起码我热烈的反抗过。
第二篇:相忘于江湖杂文随笔
有了你,甘愿平淡。
牵着你,变得勇敢。
这两句话,来自谢霆锋的《终点站》。庸常的日子,总觉得身边有人就会很安定,有个熟悉的肩膀,有个习惯的声音,就能敌得过所有旅途的寂寞和无聊。于此,在某个春风还很薄的街口,遇上一双真挚会意的睃子,有事没事聚一起,倾诉着生活的种种繁杂、虚空和无奈,欢欣着彼此的欢欣,心痛着彼此的心痛……即便少言寡语也能感到比任何了解和理解都深切的温暖。熟稔到能读懂每个表情的意味,却不能以另外的关系在一起。
曾以为一份志趣相投的情谊会永远不变。
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去误会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很正确,然后转身远离。以为永远都不可能疏远的友人不再常常联系,偶尔碰上了会觉得莫名的尴尬,失落了好些时日,仿佛丢了一件寻常见惯的随身物件。惆怅过后终于明白,心的旅程终究还是要一个人上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茫茫人海中会觉得孤寂的原故。
人的一生,形而上点说,就是一场曲折的心旅。从启程之始,并没有明确固定的方向,也许有沿途的风景,有路上的心情,最后停下来的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样子。
最浪漫的情谊,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忘于江湖。可是现实很无奈啊,不得不分别的时候,即使不是死别,那生离的滋味又如何?照样难以承受尘缘已了写尽苍桑后的风轻云淡。
总觉得相濡以沫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坚持。
可是相忘于江湖,也真的不是说忘就能忘得了的。
所以宁愿相信所有的“遇缘”都是真诚和美好的,也更愿意所有的生活遭际,不是别的,都起源于遇缘不同。身外事,众生缘。遇见,然后结束。消失,然后永不再返。于是,喜乐圆满;于是,我们的一生,才像一场旅行。不论缘深缘浅曾经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过,就是最美好的事。
今生的“相忘于江湖”,也许就是来世的“相濡以沫”。说不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轮回。只知道,在生活的江湖中,更多感动于心的景致最终——最终只能相忘于江湖。
第三篇:忆于望杂文随笔
轻轻地,从哪儿时光的沉淀中,取出一张略显毛糙的唱片,搭上唱臂,随着唱片缓缓转动,回忆似也轮转。
你与我,相识于期,相知于窘,相忘于憾。
你与我对明天的期待,或许连赤脚冒雨也无法阻挡,你与我对昨日的失望,或许连漫天星辰也无法遮掩。
缘起缘灭,云卷云舒,恰如是飞鸿踏雪,偶留指爪,那得见踪影。这一切只是时间清洗过的一-件瓷器,随经久不衰,但早已风尘仆仆..这或许也恰恰是它值得纪念的反复品味的地。
但请让我,鸳了独自前行的明天,给心中翻滚的文字画上一 条钱,也请过去温柔相待,不符 你的明天而徒增负担。倒头进入你的世界,等如今忽的抬头,夕阳已红了半边天。谢谢你
相遇是缘,两忘心安,但,莲啊,只能自己成长,才会开出绝美的花。望各自安好,望有人鸳你拨云见日,更望你我皆能,自强不息。
你好,再见。
第四篇:委身于佛杂文随笔
能剧终唱。
我的耳畔仍能听见那悲切的呓语。仿若压抑在喉咙间的啜泣,由远及近的哀怨叹息何者?木仲庭院的枯树已然倾斜摇荡,寒风无情地拂起了那层层尘土,将其抛洒至破败宅子的顶部,为染灰屋梁再添层抹之不去的尘土。缄默地埋藏那树根下半尺深的红绳,此刻已然被错杂树根肆意崩断,将情缘断为了寸寸肝肠般,是心与魂皆被破碎掉的剧痛。
为何。信浓仍旧是存着这份青涩爱恋的土地,而阿巴却已是丢失掉这份痴情爱恋的残渣?这份苦涩与撕裂心肺的痛又能向谁诉说,这份炽热的愤怒与哀叹又能向谁发泄。
黏着于旧衣裳的干涸颜色,微热与潮湿仍如旧时。可是身着衣裳那人又何在?当剑刃将那厚实的胸膛凶狠撕裂,此等热血又是何般的凄凉!将心意与爱恋抛洒在尸骸上,凝固为黏稠的浆液,将这份耻辱与悔恨一同带回到木曾去吧,好让阿巴记恨终生。
源义仲呀,您好生狠心。
熔铸进血液中的恨,深深纳入骨髓的爱,将自信也折断的此份可笑乞求正不顾一切啊。这份感情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份燥热究竟该如何平息?如若踏入鬼门也无妨了么,如若奔向地狱也可以了么。
这份滚烫的鲜血,已经将灾厄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了吧。
恶鬼(我)啊、妇人(我)啊。我可真正地明晰这份痛恨呐?
菩萨,可否听闻我的乞求?
恶鬼,可否听闻我的哀悼?
将愤怒压抑吧。
将悔恨释放吧。
此份心意将在挣扎与撕裂间徘徊,犹如走尸般凄凉而无谓,承蒙无端炙烤与质问,最终孤苦地栖身于那旭日。炽热难耐地乞求着狂热爱恋,将浑身的疼痛压抑在思绪间。
只好委身于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之怀,祈祷真言。
第五篇:我观于法杂文随笔
我上高一的时候有幸邂逅了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六部十一本,其中作者借商鞅之口驳斥百里奚“德政”的一段话我极为认同:“恃力者,治国之大德也。若无军队、牢狱、法令、官吏等根本之力,天下安得有序?……行事不遵法令,唯赖人治斡旋。此乃治国之恶习痼疾也,行于国则国亡,行于家则家破。”
此处所言的“力”,并非专制暴力,而是一整套使国家这座庞大的机器得以有序而严明地运作、履行国家职能的完备法律体系。而且,除却奉行贤人治国的百里奚死后秦国再次衰微羸弱五代的事实,历史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治的不合理性和法治的必要性,因此,一个国家想要持久地强盛下去,一定离不开一套公正严明的法律,而这套法律的制订以及执行的过程,也必然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政体、文化以及具体国情作为基础。
由于我对法学并无研究,并不敢于此妄言过多,但我非常赞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一些观点:专制政体并无立法权可言,而君主政体与共和政体的法治,也应建立在整个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而非某一个特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因为法律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是正义的表现。
要使整个法律系统顺利运作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除却立法的公正合理、执法的严格有序,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所有公民对于法律的自觉遵守。而自觉遵守又必然建立在对法律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在法制教育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做得不够好,且这是我国目前违法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现有的普法节目多停留在对于部分稀奇古怪甚至耸人听闻的可怕案件自始至终带有夸张色彩的描述,最后的结局也不过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诚然,我们为犯罪者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欣慰,可面向民众的普法节目,竟只能起到与悬疑推理剧同样的效果么?
既然如此,也难怪人们,尤其是网民,面对某些存在争议的案件不假思索地作出不符合法律的情感宣泄。这令我想起之前一度沸沸扬扬的“于欢案”——事情始末被报道之后,网上“正当防卫”“判无罪”的呼声近乎达到了排山倒海之势。我曾经也是这种呼声中的一员,可冷静之后,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转向了与最终判决相同的“防卫过当”。这其实涉及到法律与情感之间的权衡——法律本是为了保障生而为人所拥有的最朴素的向善的情感,在实际判决中却应尽力避免情感因素的影响。试想,若是这一次冲动杀人被判决无罪,一定会对之后对于可能还会发生的其他由于情感而冲动杀人的行为的判决产生持久性的影响,情感因素过分参与判决,故意杀人、正当防卫与因情绪激动而杀人这三者的界限被模糊化,这对于法律的严明性是十分危险的——法律不容模糊与瑕疵,纵然应该带有人性的温度,情感因素的过多参与却是不能逾越的雷池。
因此我认为,开发出既免于枯燥乏味又能够宣传法律基本知识的电视节目是推进法制教育的一个良好方法。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类似于“中华好诗词”与“中国诗词大会”对于古诗词的传承推广就是极好的例子。古诗词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拥有令人神往而不可自拔的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仍然遥远陌生,而这样的节目恰恰为不够熟悉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风景的窗。是否可以开发出类似的法律节目,值得期待。
除却在普法教育方面应该作出的努力,国人的规则意识也亟待完善。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的悲剧一次次重演,却仍有漠视规则的人一次次以身试险,断送自己的生命。造成这种现象的,无非是希望占小便宜,或者一种“不好的事肯定不会发生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有更明确的处罚条例,也包括比目前惩罚程度更严重的可能性。
而仅仅靠处罚肯定是不够的,要靠一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分为明确的善恶,而是在善恶两极之间摇摆,社会的大环境对他们选择从善或者从恶有极大的影响。若是选择遵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多,直到达到某个“临界值”,不遵守规则的人数必将持续下降,对于规则的遵守也会好于现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通过自律给身边的人带来好的影响,再由身边的人将这种好的影响继续传递。我一直认为每个生活在一个社会里的人都有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责任,或小或大,我们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可以从身边的小善做起。
非常惭愧,以我目前浅陋的认知,对于法律只能站在人之常情的角度上思考到这里。日后我会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企图对目前的观点进行深入或是产生改变。
这是一篇不违规的文章,因为是第六次思修作业……有两个版本,刚开始我没看清作业要求就写了第一版,第一版我更喜欢,但看清了作业要求之后我才悲催地写了第二版。这是那个我不太喜欢但是符合作业要求的第二版了。对,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