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于红尘融于陌路杂文随笔
我们如此微小,轻轻的,落在红尘里。穷尽一生,最终成为他人眼中的路。——题记
一个午后,从题海中挣扎出来,一捋一捋地理着杂乱的思绪,步伐匆匆地走出早已空无一人的教室。跨出教学楼,扑鼻而来的是一抹似曾相识的花香。四处寻望,才发觉走廊一侧的桂花树开了。金黄的小花并不打眼,掩藏在细细密密的深绿中。唯那清香不遮颜面,与微风低声呢喃。我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沉浸在这片勃勃生气中。“不知路傍桂花开,素未谋面浸馨兰。”路旁的一树桂花,深深的印在了记忆中。
记得一次期末,与室友约定努力。虽然最后的分数我早已忘记,但是那些拼搏的日子一直存在于记忆里。记得每天早起时气宇轩昂的呐喊,记得寂静深夜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记得晨跑时喘着粗气背下的公式,记得四人齐坐阳台上那朗朗的书声。那是一个热血奋斗的青春,那是奋力一搏的冲刺。再回忆起来时,脑海里不再是那一刻的迷茫与苦累,而是永不低头无畏向前的勇气。
曾在书店闲逛,步出书中却发觉外面下起了绵绵细雨。我撑起伞,走进了这雨景里。雨缓缓的浇溉着,润了草木,湿了矮墙。漫无目的游走,无意间,上桥。桥下繁华的马路皆在雨中,络绎不绝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微微的雾色抹淡了这城市的喧闹,原先杂乱刺眼的车灯融在这绸绸的雨中,却有了些流光的味道。天色仿佛按下了延迟摄影的快门,捕捉了雨里缓缓流动的色彩。又等到我从雨里回过神来,已在此伫立了许久。周围陌生的景象让我忘记了来时的路。司机找了很久才找到了我,我已融进漫漫尘嚣间。
人生啊,就是如此的路。不知道该去何处,却已走在路上。然后在踱步中,被一路的景色所吸引,路过花香,也走过风雨。观世间百态,品万物之灵。慢下来,边走,也边感受。比起这一路的风景,终点在哪,结果怎样,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便是这一路上美好的相遇,独特的体味和别样的情怀。
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吧,莫名其妙的来,却又顺理成章的走。若是看不到终点,不如停下来,嗅一嗅路边的花香。
第二篇:红尘说事杂文随笔
踏破红色,泪垂下一地,为情自甘堕落。
洞穴覆盖里,早已深藏的,迫不及待的爬了出来。露天不怕,光洁的身子,空洞的只不过是眼神,蚊蝇的嗡嗡闹腾。含笺一笑,夏过来露出的酒窝,早已夺了魂去。谁提,她,他,它的过去。每一粒初秋早熟的种子,都得经过,不是吗?
混得熟了,数一数,几颗种子,不是饱满。抱歉,吹嘘,一堆皮包了馅,下锅了,谁分得清?
春风来了,来就来呗,藏着,掖着过道还不是一样。
有人怕捧,有人怕痒,牵着牛鼻子,狗鼻子,耀武扬威,是道士还是和尚,谁晓得。
柳条儿绕道,拐了几个弯,是不是有意思了?催更的,送乘的,拉穿的,帅帮的,一窜一窜,你说是斑马在奔跑,还是在走马灯?穿线的,打工的,牲口都空着圈。没有外人了,拉拆,拉拆,桥断了,如何,星星一样的看着佳话。
松客,客尘,马力罢了。拖红的,绿叶怎能不现?拿鞭子赶上趟,敲锣的,才孤呢!排侧处一分钱,一份元,该花的,就得花的,。戴谁头上穿戴好,打发好,戏该长了。
吃饱饭的,打嗝儿;佯坐落的,捧着书,打着盹。过去有长衫客,宝笑一回,现在目光里总捡着种子,想着法儿,落地,下坑,祈盼着明年,总结出个什么东西来。瞧瞧,算盘黄了,早打烊了关门的,上锁的,我从哪来,回哪去,相互不挨着谁事。
一串子儿,一个响,落着,蹦着说事的。看客有没明白的,下年来。
第三篇:落幕红尘杂文随笔
生活不过是一边擦干泪水,一边负重前行
——佚名
“华山的一名男性游客在栈道上,突然解开自己的安全绳索,一脸平静的纵身跃下,没有犹豫,没有眷恋,没有对死亡的敬畏,就这样张开双臂,远离了热闹喧嚣的世界”
华山游客的新闻成功的吸引了五湖四海吃瓜群众的目光,顿时网上热议不断,这种热议又成功的把中年人,确认的说把中年油腻大叔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为中年人找出了一丝的存在感。
“人到中年,活的不如一条狗”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一面侵吞泪水,一面负重前行”
“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一睁开眼,周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一个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生活确实不易,充满了艰难险阻,有勾心斗角,有尔虞我诈,有心酸,有苦痛,确实很难。我确切的说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华山游客的姓名,后续事态的发展等等。但我内心了深信一点,但凡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哪怕是有最后的一根细细的稻草可以抓在手上,他都不至于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逝者安息。
愿天国没有烦恼,愿每一个身处中年危机漩涡中的负重者都可以被这个冰冷的社会温柔以待,都可以在面对困境时坚强,勇敢,不放弃。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世界上永远不可能存在感同身受”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现实,不同的需求,造成了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别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痛,是悲,是喜,是乐,有多痛,有多悲,有多喜,有多乐,都无从得知,也无法感受。
所以,作为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阅历低,资历浅的毛头小子来说,试图用文字去描述中年危机不免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甚至是无稽之谈。
最好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从生活阅历中寻找出的创作灵感无疑是生生不息的,所以没有经历中年人的生活,而去描写中年生活,语言肯定是苍白的,无力的。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的过冬。
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段痛苦绝望的岁月,没人可以帮助,没有可以依靠,没人对你嘘寒问暖,即使你很难,即使你痛苦的想要放弃,即使你无数次的在深夜中醒过来,痛哭流涕,你也没有言过一声难,依然在守护着你的家庭,你的亲人,竭尽全力的守护。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我真心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勇士,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不放弃。
第四篇:陌路之旅,独走四川杂文随笔
01
考完试是在4月15日下午四点,到昆明的火车共有两趟,以我的时间只能赶上下午五点十六那趟,所以考完试我整个人想着的都是如何赶车,取票,坐车。
考点宜宾二中附近返程的学生早已将整个人行道围得水泄不通,司机们差不多把喇叭都按烂了,还是没有人让路,最后不得已下车来咒骂。其实我是不愿意来大路上打车的,但为了赶火车,只得豁出去了,从考点到宜宾站最快也要半个小时,还要排除堵车风险和红绿灯等因素,所以,我的时间很紧。
拦的第一张黄牌出租车人已经坐满了,我用昆明话和这位的姐沟通,“姐姐,我赶火车啊,给能载载我。”
“你一个人的话,要五十块钱”。
我刚要准备上车的时候,有两位女学生过来和我搭讪,问我到哪里,得知我也到火车站之后,她俩装作和我很熟的样子直接就把我拖到一边。
“你和我们一起拼车吧,我们俩也到火车站。”
“好的,只是我赶次列车到昆明的。”
“这么巧,我们也到昆明。”
他乡遇老乡,自然抵挡不住我的激动,欣然地与她们一起打车,最后用了三十块钱就到了宜宾站,每个人花了10块钱。只是司机一路都在狂奔,我晕车很严重,但为了赶时间也不能叫司机开慢一点,到了车站,时间已是四点四十分。
首先找了个卖奶茶的店,打包一杯热牛奶带走,自己则安安静静地喝着事先准备得葡萄糖。卖奶茶的年轻女孩,热情地问我:“姐姐,你生病了吗?”我向她微笑地点点头,来不及再去交谈几句,带着牛奶离开了。
肚子很饿,我想吃点饭再去坐车,但又害怕时间赶不上。站在一家卖炒菜的饭店门口徘徊了很久,看着那些林林总总的菜单,不知道选择什么。老板娘看到我一个人,从售票厅立马冲了过来,“姑娘,吃饭吗?炒菜,盖饭,泡饭。”我在菜单最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了“稀饭”,我转身告诉老板娘,“两份稀饭带走。”“啥饭”老板娘的脸色有点不好看,“稀饭两份”。
付钱的时候发现稀饭是两元一份,哈哈,怪不得老板娘不高兴呢,她站我旁边吆喝半天,我最起码应该吃个炒菜,但我却只要了两份稀饭。
担心路上饿,我又买了一笼小笼包和卤鸡蛋。这时,进站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乘坐次列车的,基本上都是考试大军。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场合,在异乡听着熟悉的乡音,若能安稳幸福,谁愿颠沛流离。
0
2拥挤、嘈杂,加上手里提着的东西让我腾不开空间来想其他事,口渴、炎热,想休息,整个人都很累,很饿。
突然间,想到了和我一起来考试的大学同学谋哥,他和我不在一个考点,笔试科目也不同,他的科目延长半小时,所以四点半才结束,但为了赶时间和省钱,他还是买了和我一趟的火车票,连夜到昆明,只是我特别担心他赶不上这趟火车。
但镇雄人骨子里似乎就不是甘愿认命的,他有本事在火车刚要开动的瞬间追上了火车,把我这个小妹妹给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会去追火车的人只有我这个傻瓜,没想到还有他,绝对是人生中最刺激的一件事。
返程的票是中铺,比坐票稍微舒服一点,最起码可以好好的睡个觉,吃完饭,已是夜里八点,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充电宝也快没电了,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歌。周围打牌的旅客声音此起彼伏,让人心烦意乱,转而闭上眼,在摇曳的车厢里开始做着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梦。
或许是那几天的我奔波得有些累了,居然没有做梦,在嘈杂的车厢里,居然睡得香甜极了,夜里九点半到第二天六点半,中途到站点都不知道,第二天睁开眼的时候,广播里传来的已是“列车前方到站:曲靖站”。
要不是买了到昆明的票,我打算在曲靖站下车,曲靖到老家有直达车,五十块钱,走高速还特别方便。
谋哥和我不在一个车厢,所以我们俩一天晚上都没有任何交集,虽然为了聊表同学情谊我给他带了饭,也告诉他可以到我车厢找我吃饭,但他一直没来,所以我把饭丢了。第二天他和我解释是因为太远了就没有来。
我可以理解,但还是感觉有点“自讨苦吃”的滋味。
0
3早上八点,车子正点停靠在了昆明站,我在出站口等着谋哥,打算和他告别,差不多等了十几分钟,他才出现。
我们没有打摩的,没有打公交,一路聊着天从昆明站走到了环城南路地铁站,吃过早点,满身的疲倦都在诉说着这几日的无奈与奔波。之后,我便去了昆明南站,坐了高铁返回家乡,地铁站和候车厅我都在睡觉。感觉我好久没睡过觉一样。
请假十天,再次踏上回家的路上,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着路上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都来不及遐想,它就快速地消失在路上,桌上的粥被我不小心打翻在高铁上,看着周围那些三两的旅客,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像一只落单的小鸟,顿生悲凉。
回家后的场景让我无所适从,根本无法安心看书,奶奶整日疯疯癫癫的,最终,我还是第二天一早就乘坐高铁返回了昆明,自己在曾经打工的一处城中村租了房子,40元一天,有点简陋,但还算安静。
那几日,昆明也下起了雨,透着凉意。每日除了下楼吃饭外,我都在看书,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偶尔玩玩手机,不问家里事,清净、自在。
我以为我的付出会有回报,可一个月后查成绩,却让我无可奈何,完完全全花时间来复习却还没有去年考的分数高,连眼泪都没有了,只是安安静静地关上书,插上耳机,想要出门走走,却忘了,这样的日子连心情都被淹没在了寂静而残酷的岁月。
白白花费车费去了一趟四川,结果是无功而返,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再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可以是纯粹的旅行,没有这么多的负重。
第五篇:小隐,隐于红尘中的芬芳杂文随笔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七月出了梅,就入了伏天,天天日头高照,树上的蝉鸣也不绝。案头,是小隐寄来的新书。水绿的封面,簇簇花儿点缀,像一阵清风吹开了这暑气,让我爱不释手地捧起它来读。
小隐的文字,在朋友圈时常见到,而她的纸质书确实头一回读。这铅印的文字还是与手机屏幕上看到的,仍就有些不同。那经油墨洗礼的书页,沙沙作响,比冰冷的电子屏多了几分亲厚。
我是四月初见小隐的,那日齐齐老师苏州线下的交流会,她是嘉宾。近晌午的时候,她来了,那是一个瘦削清丽的女孩,长发过肩,一身粉色的布艺长裙披着鹅黄的毛衣外套,透着不张扬的青春气息,施施然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淡淡地笑靥,相较周遭的热闹,更显出她的娴雅来。
那一日,小隐逗留的时间不长,午饭过后,和大家合了几张影,便匆匆离开了。她仿如春风般,轻轻地吹来了,又轻轻地飘走了,在人的心湖上吹开一个淡淡的涟漪。
在此之前,我对她知之甚少。那一面之后,心生一些喜欢,那样眉眼柔光的姑娘定是不俗不凡的。于是,就去她的公众号“江南小隐”里寻觅芳踪。
她是来自牡丹之府河南的女儿,因爱这江南烟雨,因爱这杨柳小桥,因爱着粉墙黛瓦,因爱撑着油纸伞的雨巷,她便在这座2500年的城池里落了脚。
古语“小隐隐于野”,而小隐这样的女子也不喜喧闹,居于留着历史印记的街巷里,在院前窗台种满草木,四时花香不绝,赏花饮茶听雨抚琴摄影作画,日子到她这里慢慢流淌着,全无争分夺秒的急促,有的是笃定悠然的诗意。
夏夜,徜徉在书里的文字间,我惊呼她到访过许多我经过的地方,“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的慢书房,平江路出售特色傣味凉面的“阿木舂记”,曾经是“藕园住佳偶”的藕园是她琴艺演奏之地,秋日枫林尽染的天平山拾叶寄情……这些熟悉的风物,在她笔下更加丰富动人。
上周日,是小隐这本新书《走着走着就遇见一树花开》的雅集。在这古意盎然的南林饭店内,那一晚有可绕梁的琴声,有深情的诵读,也有天南海北文友欢聚的酣畅淋漓。而我无法去,坐在医院的病房间,看着从朋友圈发布的张张美照,也亦饱了眼福,更何况凌晨准点发布的“正翔语”,坤元老师用笔墨将这雅集描绘得生动得很。
到底还是眼馋了,雅集去不成,这书还是想收入囊中。于是,去小隐的微店下了单,留了言。第二日就看到了她朋友圈贴出给我扉页赠言的图片:深居简出,是人生的态度 走着走着,就遇见一树花开。这第三日,这份美丽就送达至我手中了。
深居简出,是人生的态度。这也是我中意的小隐。行走在红尘里,远世俗污浊,安之若素,静心思远。在四季轮回里,她用一支妙笔,一颗素心,书写着一草一木、一情一爱。
今夜,耳畔回荡着那首《风居住的街道》,我轻声念着书中的文字,身旁在长梦里的孩子,是否也会如我一般,在梦里甜甜地嗅到这隐于红尘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