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观于法杂文随笔
我上高一的时候有幸邂逅了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六部十一本,其中作者借商鞅之口驳斥百里奚“德政”的一段话我极为认同:“恃力者,治国之大德也。若无军队、牢狱、法令、官吏等根本之力,天下安得有序?……行事不遵法令,唯赖人治斡旋。此乃治国之恶习痼疾也,行于国则国亡,行于家则家破。”
此处所言的“力”,并非专制暴力,而是一整套使国家这座庞大的机器得以有序而严明地运作、履行国家职能的完备法律体系。而且,除却奉行贤人治国的百里奚死后秦国再次衰微羸弱五代的事实,历史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治的不合理性和法治的必要性,因此,一个国家想要持久地强盛下去,一定离不开一套公正严明的法律,而这套法律的制订以及执行的过程,也必然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政体、文化以及具体国情作为基础。
由于我对法学并无研究,并不敢于此妄言过多,但我非常赞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一些观点:专制政体并无立法权可言,而君主政体与共和政体的法治,也应建立在整个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而非某一个特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因为法律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是正义的表现。
要使整个法律系统顺利运作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除却立法的公正合理、执法的严格有序,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所有公民对于法律的自觉遵守。而自觉遵守又必然建立在对法律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在法制教育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做得不够好,且这是我国目前违法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现有的普法节目多停留在对于部分稀奇古怪甚至耸人听闻的可怕案件自始至终带有夸张色彩的描述,最后的结局也不过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诚然,我们为犯罪者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欣慰,可面向民众的普法节目,竟只能起到与悬疑推理剧同样的效果么?
既然如此,也难怪人们,尤其是网民,面对某些存在争议的案件不假思索地作出不符合法律的情感宣泄。这令我想起之前一度沸沸扬扬的“于欢案”——事情始末被报道之后,网上“正当防卫”“判无罪”的呼声近乎达到了排山倒海之势。我曾经也是这种呼声中的一员,可冷静之后,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转向了与最终判决相同的“防卫过当”。这其实涉及到法律与情感之间的权衡——法律本是为了保障生而为人所拥有的最朴素的向善的情感,在实际判决中却应尽力避免情感因素的影响。试想,若是这一次冲动杀人被判决无罪,一定会对之后对于可能还会发生的其他由于情感而冲动杀人的行为的判决产生持久性的影响,情感因素过分参与判决,故意杀人、正当防卫与因情绪激动而杀人这三者的界限被模糊化,这对于法律的严明性是十分危险的——法律不容模糊与瑕疵,纵然应该带有人性的温度,情感因素的过多参与却是不能逾越的雷池。
因此我认为,开发出既免于枯燥乏味又能够宣传法律基本知识的电视节目是推进法制教育的一个良好方法。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类似于“中华好诗词”与“中国诗词大会”对于古诗词的传承推广就是极好的例子。古诗词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拥有令人神往而不可自拔的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仍然遥远陌生,而这样的节目恰恰为不够熟悉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风景的窗。是否可以开发出类似的法律节目,值得期待。
除却在普法教育方面应该作出的努力,国人的规则意识也亟待完善。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的悲剧一次次重演,却仍有漠视规则的人一次次以身试险,断送自己的生命。造成这种现象的,无非是希望占小便宜,或者一种“不好的事肯定不会发生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有更明确的处罚条例,也包括比目前惩罚程度更严重的可能性。
而仅仅靠处罚肯定是不够的,要靠一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分为明确的善恶,而是在善恶两极之间摇摆,社会的大环境对他们选择从善或者从恶有极大的影响。若是选择遵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多,直到达到某个“临界值”,不遵守规则的人数必将持续下降,对于规则的遵守也会好于现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通过自律给身边的人带来好的影响,再由身边的人将这种好的影响继续传递。我一直认为每个生活在一个社会里的人都有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责任,或小或大,我们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可以从身边的小善做起。
非常惭愧,以我目前浅陋的认知,对于法律只能站在人之常情的角度上思考到这里。日后我会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企图对目前的观点进行深入或是产生改变。
这是一篇不违规的文章,因为是第六次思修作业……有两个版本,刚开始我没看清作业要求就写了第一版,第一版我更喜欢,但看清了作业要求之后我才悲催地写了第二版。这是那个我不太喜欢但是符合作业要求的第二版了。对,就是这样。
第二篇:我的心理观杂文随笔
我什么时候想要了解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的呢?或许是在初中的时候,不被家人与朋友所理解,或许是总喜欢自己和自己对话,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理解自己。也是那会儿,当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情,而自己也会感到失落或者跟他一样着急,而那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就这样有了我想要了解心理的兴趣。
而若想要了解对方,就必然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以及想问题。为何这个人要这样做,为何这个生命要这样去做,又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那是为什么呢?一切问题都要敢于提出来,唯有提出自己的疑惑,才能更好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那个时候,是我初步认识心理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还想着,是不是当我学会了心理,就能看透一个人或者一个生命的内心世界,便能知道他们下一步所做所为是什么了吗?
当我到了高中时,遇到了很多事情,有很要好的朋友告诉自己一个关于他们的秘密时,除了安慰他们,还要对他们的秘密有所保密。我记得有个朋友的个性签名这样写的:要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就必须要自己先理解自己。我那时很赞同她的这一个签名,连自己都不曾了解与理解自己,又谈何去理解别人?又谈何去了解所谓的内心世界?
我最初听歌,不是听他所唱的歌有多么的好听或者难听,而是他能够融入到了那首歌词里的情节,唱出他对这首歌的感受。最终能否表达出这首歌的情感来。
静静地去听着别人唱歌,更多的,我还是愿意用一个听众的身份去听,而不是评委的身份去点评这位歌手是否唱的好不好。应该要从他的声音,表情,节奏感以及音调的起伏,感受着他们能够明白写词人所写的这首歌的意思,这首歌所表示的内涵是什么,为何会写出这样的歌,在怎样的背景下,为何会写出这样的歌?或许写词人便唱着自己所写的歌,那么更好的去表达自己这首歌的大致意思是什么。所以,我还是喜欢平静而又忧伤的音乐,那样可以更好的听他们所唱的歌是否值得去听,还有看电视剧与电影亦然。
也是在高中的时候,便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学科,就是心理学,只是这门学科必须要到优秀的大学才能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或许那时候,根本就不想努力去做好这些,但有很多的理想,很想让这个世界与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善良是可以任由被欺负,那么我愿意用邪恶去面对这个世界乃至这个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
我们都会这样认为,那些可恶的罪犯,他们的灵魂都是有罪的,都应该被审判,都不能够被原谅,即使回归社会,即使刑满释放,即使无论有多大的罪,也是不可原谅的。但我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其实每一个灵魂都是有罪的,只是还未找出它有罪的地方或证据。
我还是希望,那些犯过罪的,而且并不是很严重的罪犯,应该让他们学会一门有用的技能,而不是关个十几二十年之后,出来,什么都不会,继续的危害社会,危害百姓。无论是十宗罪里面所述的变态杀人犯,还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精神病患者,我们都要反省一下,为何那些杀人犯会有如此变态的想法?又或者思考一下,为何会有精神病患者,他们是怎么想的?
在前些天里,看简书上有篇讲的是精神失常,而评论区里有个人的评论,便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精神病,都会有精神失常的时候。对的,无论是精神分裂还是什么精神上的问题,若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或许你觉得很正常,但也会有精神上的问题发生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时候,没有人会知道一个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特别是人格严重分裂的人,无论是精神还是心理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他们不理解我们,而我们也不理他们。二者的世界都将会分开,不被理解。
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梦境世界等等,这些世界上的所有东西,是否有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有很强很给力的一个解释出来呢?
直到现在深入了解心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学会了的。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学问,包括行为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催眠学以及心理疾病等。而我最多也就对心理学有所感兴趣,想去了解一下下,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的?一个生命的内心是怎么样的?最后再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本身,而不是让你去偷窥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是能够让你从他们行为上,语言上去思考为何要这样做?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很强大,那么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事情,所承受得住很大的压力,反之亦然。
我对于心理学的兴趣与哲学的兴趣一相同所保持的初心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所思考的问题,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在心理的道路上是追寻着内心世界的答案,而在哲学的道路上是追寻着一切事物未知的答案。
所以有人知道这些路的方向吗?若不知,能否一起去探索?
第三篇:我的三观杂文随笔
三观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的讲,人生观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价值观是人这辈子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人生观:
我个人认为人这辈子就是要活得开心,家人朋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做自己热爱的餐饮工作、找一个靠谱的人结婚相伴一生。在爱情里我可以付出很多,前提是理解我,必须三观一样。要去很多地方,热爱电影、看很多的书、写很多的文章、热爱美食、生活、运动、即使不是大富大贵、生活充满阳光,细水常流。
价值观:
最尊贵的首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包括健身运动,第二是工作、没有工作怎么让家人生活的更加好,必须给家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第三是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第四是爱情,家的构成是爱情。有了工作和家庭然后我自己再组建一个
幸福的家,第五是朋友。可以不多,但一定有两三个非常非常铁的。关键时刻会互相帮助。第六是旅行,我要去很多
很多地方,第七是电影,我巴不得把所有的好莱坞战争片看完,第八是写作。写工作生活美食和自己。
世界观:
世界是由万千生物组成,我们要和谐共处,热爱动物植物。来到这个世界就几十年,多去外面世界看看才知道世界长
什么样子。“不看看世界,何来的世界观。充实自己的灵魂,感谢这个地球给我们带来一切,空气、水、食物。
第四篇:莫大于心死杂文随笔
班长说:“你不是不能快乐,你是不想快乐。”
我想了想,是这样子没错。
我并非不幸福,并不是没有人爱着我,我深深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但同时我也深感惶恐,像我这样子的人,哪里有获得众多恩宠的资格呢?
我不痛恨世人,我是痛恨自己。或许这才是我的悲哀所在,我没能接受自己,没能拥有我这个年纪该有的,近似于狂妄的自信。又或者说我的自信不过是为了伪装我灵魂深处的懦弱。极度的自卑换来极度的无畏。我只是认认真真的看清了自己,明白自己不过是最最渺小,最最平庸,而又最最无能的那个。这让我在被迫接受事实时除了悲哀,还有一种解脱。
但反而是这种解脱,才是我的折磨。
我一直相信,悲伤是有力量的,幸福却反而是最不可靠的。小说里的人物都近似麻木的被安排着过上了幸福美好的人生,可他们未必真的快乐。活着之所以为活着。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不易。痛苦的生活牵扯着你疲惫的灵魂,窒息的疼痛才让从梦境中回到现实里。
人们总是告诉我,要长大啦,要成熟啦,要学会把眼泪往心里流,要学会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可惜这些,我都办不到。我没有办法对生活悲惨的人收起我的同情,所以自然也没有办法收起对自己的同情,而人在同情自己的时候是他最孤单的时候,我明白这种孤单,这让我从别人的生活中暂时的离开,获得短暂的安宁,给予我的灵魂以休息。
现在房间里的阳光很好,罩在身上显得很温暖。这让我有一种错觉,仿佛昨天的情绪失控只是一个梦。母亲留在桌子上的字条和用手机压着的钱,让我对下午充满了期待。
这就是一直以来我所拥有的全部了。间歇性的精神崩溃,长时间近似麻木的重复着做同样一件事情,曾经试图去找到乐趣但最后总以失望告终。现在浑浑噩噩想找回初心,却发现很多事情随着年龄都会被腐蚀殆尽。我没有后悔我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在社会这个大战场,装备不升级,妖魔鬼怪都要来欺负你。
我很庆幸我现在还在痛苦的挣扎着,没有像我的同龄人那样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我依然期待着下次的进步,只是我同时也做好了失败后的准备。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重视我所拥有的成绩和面子,是因为我看透其实这些都并不牢靠。我学会了从现象看本质,不再為表面的事物哭泣。
我很乐意我如今心灵是如此的贫瘠,他让我害怕同时也让我期待将来这片土地里会开出什么花,我很乐意在深夜里痛苦流涕,只有这样,我才能真实的感觉的是一个活着的个体,我明白我还要经历比这痛苦十倍百倍的困难,但是我明白这不是最大的悲哀。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拥有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哪怕它是近似于飘渺的存在,我也愿意为了拿一个幻象换我安心的在路上走着。
生活悲惨绝对不是最大的悲哀,经过了地狱的洗礼,身处人间也仿佛置身天堂。最大的悲惨是你对痛苦用近似于麻木的神情被折服,催眠着自己生活简单如意。我用我的痛苦还我真实的活在这里,或许我会撑不下去,但起码我热烈的反抗过。
第五篇:相忘于江湖杂文随笔
有了你,甘愿平淡。
牵着你,变得勇敢。
这两句话,来自谢霆锋的《终点站》。庸常的日子,总觉得身边有人就会很安定,有个熟悉的肩膀,有个习惯的声音,就能敌得过所有旅途的寂寞和无聊。于此,在某个春风还很薄的街口,遇上一双真挚会意的睃子,有事没事聚一起,倾诉着生活的种种繁杂、虚空和无奈,欢欣着彼此的欢欣,心痛着彼此的心痛……即便少言寡语也能感到比任何了解和理解都深切的温暖。熟稔到能读懂每个表情的意味,却不能以另外的关系在一起。
曾以为一份志趣相投的情谊会永远不变。
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去误会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很正确,然后转身远离。以为永远都不可能疏远的友人不再常常联系,偶尔碰上了会觉得莫名的尴尬,失落了好些时日,仿佛丢了一件寻常见惯的随身物件。惆怅过后终于明白,心的旅程终究还是要一个人上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茫茫人海中会觉得孤寂的原故。
人的一生,形而上点说,就是一场曲折的心旅。从启程之始,并没有明确固定的方向,也许有沿途的风景,有路上的心情,最后停下来的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样子。
最浪漫的情谊,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忘于江湖。可是现实很无奈啊,不得不分别的时候,即使不是死别,那生离的滋味又如何?照样难以承受尘缘已了写尽苍桑后的风轻云淡。
总觉得相濡以沫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坚持。
可是相忘于江湖,也真的不是说忘就能忘得了的。
所以宁愿相信所有的“遇缘”都是真诚和美好的,也更愿意所有的生活遭际,不是别的,都起源于遇缘不同。身外事,众生缘。遇见,然后结束。消失,然后永不再返。于是,喜乐圆满;于是,我们的一生,才像一场旅行。不论缘深缘浅曾经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过,就是最美好的事。
今生的“相忘于江湖”,也许就是来世的“相濡以沫”。说不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轮回。只知道,在生活的江湖中,更多感动于心的景致最终——最终只能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