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论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武晓筠,任教于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增强成功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机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1.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
兴趣的形成和巩固是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
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等);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对学好语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结合班会活动适时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教师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热爱语文、钟情语文。
二、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调动情感,激发成就动机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份“小天地”,正如美学家王朝文指出的“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1.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
视听情景令学生沉醉其中,与课文中的人物亲密接触,同喜同悲。
讲《荷花淀》,以优美典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导入课文,学生便联想起夕阳西下的白洋淀澄净如镜的画面,饶有兴致地走进课文去领略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
讲《孔雀东南飞》,适时放一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设一种朦胧神秘、崇高华妙的梦幻氛围,使学生对刘兰芝、焦仲卿的坚贞爱情产生同情,展开联想,让思维的泉水奔涌而出。
特殊的情境形成的情感辐射力使学生关注课文,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2.积极创设情真意切的语言情境
语言情景使学生能迅速“披文入境”,陶醉于课文中。采用的方法有饶有情趣的导语,表情丰富的朗读等。
讲《林黛玉进贾府》,听几句越剧唱词作导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讲《六国论》介绍三苏,用朱德元帅为苏祠的题诗为导语:“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听歌品诗学文,学生兴味无穷。
讲戴望舒《雨巷》,摒弃了烦琐的分析,带领学生一字一顿,低沉幽怨的反复吟诵,师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仿佛步入了“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仿佛遇见了那位有着“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学生深深陶醉其中,进入课文意境。
我们带领学生亲眼目睹荆轲刺秦王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聆听到舒婷那发自肺腑的对祖国的挚爱之声,沉醉于“康桥”那“柔波”里的“艳影”……情动于衷而形显于外,师生一起走进作家内心深处,体悟作品的灵性之光,感悟学习语文的快乐。
3.力求创设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
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一个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如教《雷雨》、《守财奴》,提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教《祝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了《祝福》,我们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老师的观点呢?
教《项链》,提问: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以后会怎样呢?提出的问题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因人而异。
另外还应允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对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多鼓励、多启发、多帮助,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成功动机得以增强,使教学获得成功。在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实践研究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两点。
一是提供成功体验,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难易深浅,教师都可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
二是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由教师口头言语表达,也可以由学生互评甚至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
三、融多彩的语文活动于教学之中,调动情感,培养成功动机
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开放、多彩、活泼的语文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才华得以展示,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1.课前课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如5分钟演讲、成语接龙、名句欣赏、即兴发言、佳作鉴赏、读书心得交流、口头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诗文片段背诵比赛、名人伟人介绍、学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及学生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例如针对高一学生在思想上与父母产生代沟这一问题,以课本《我与地坛》为主线,渗透母爱教育,课后开展“献给母亲一句话“的即席演讲赛,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更加懂得母爱伟大。
再如我们在高二前半学期开展了课前5分钟赏析《读本》片段的活动。轮到上台的学生事先选定《读本》上一段或一篇自己欣赏的文章,在上一天由这位学生布置好全体学生的预习,上课前利用各种方法带领学生赏析:或自己分析,或分角色朗读后再分析其中的一个角色,或配乐朗诵后再精析,或提出几个问题后再分析……总之凭个人兴趣所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自编自演课本剧,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
演课本剧就是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性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可采用话剧、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在高中阶段适合改编成课本剧演出的有《祝福》、《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母亲》、《守财奴》、《鸿门宴》、《项链》、《陈奂生上城》、《边城》、《荷花淀》等。无论是剑拔弩张的《鸿门宴》、缠绵悱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仇恩怨的《雷雨》》,学生表演都会兴趣盎然。
再加上辩论会、赏诗会、成语接龙赛、故事会、记者会、即兴演讲赛等多彩的语文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眉飞色舞,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思维变得灵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动机得到培养,语文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融多彩的语文活动于教学之中的实践研究中,体会有两点:
一是语文活动应以语文教学为中心,用它鲜活色彩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为教学服务,在激发学生兴趣、展现个性特长的同时,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安排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行设计、自觉参与。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的情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投入到审美教育的工作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得高中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技能,还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陶冶情操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感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成因
由于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许多教学工作主要的重点总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同时,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所以,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十分不够。在大多数的高中生眼里,美往往就是指外表上的美丽,对于这种审美的人是十分片面的。但往往因为这种对于美出现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导致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于外表的华丽盲目的追求,对学生长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家庭因素
大多数的家长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前程。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人大多把语文学习仅仅当作一个文化课的学习,然后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重点也没有掌握。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文字练习,做很多的语文试卷,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拿到高分,使得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几乎不存在。然后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使得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能提高,使得高中生盲目追求潮流,审美观念严重缺乏。
2.学校因素
作为高中生教育的摇篮。学校必须承担着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培养高中生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和工作。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因为很多很多的原因,迫于社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的学校仅仅专注于分数和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也放弃了对于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挤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3.社会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的商品思想和经济观念的影响。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很好的重视,甚至对于这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方式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再加上在当前形势下,高中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日渐模糊,然后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诱惑和问题也不能阻止,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去追逐那些虚无的东西。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材
作为作者思想的结晶,如何读好一本教材就是意味着和一个人进行对话。从教材中那些经典的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启发,非常重要。教材的内容融合了很多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高中语文课堂的课本收录了很多国内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必须要在其中挖掘出作品的教材美。并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到课本的学习当中,明白作者在学习中的心情。同时,然后还应该在词句中得到审美的启发,培养审美的情操。
2.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科工具往往是粉笔和黑板,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显得非常单调,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大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文字生动形象地转化成图片和动画。同时,还应该使抽象的东西尽量具象化,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本上的内容,形象地感知到美好的景象,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理解到美的真实含义,就应该运用这种多媒体的方式,然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美的境界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项目,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当中去,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被学生所了解。另外,在一些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诵读的实践,并且传授一些诵读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诗歌的创作过程,体会到语言的美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对于高中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地把握好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分析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现状,总结出相关的问题,寻求审美教育的具体方式,通过采取必要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然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海铭.试析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J].南北桥,2015,(11):15-15
[2]徐翠菊.提升人文修养,优化高中语文审美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5,(2):4-5.
[3]黄琪.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65-165.
第三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说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江西省崇义中学
李霞
*** 邮编:341300
【摘要】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课堂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
策略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明确的表达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里的“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课堂亦是如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一、转变教学理念,适时在课堂上做好情感导向
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卢俊曾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地,课堂是感化学生的舞台,教师是这天地与舞台的楷模。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拥 有热爱事业的情感和责任感,健康充沛的感情与高尚的人格。我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面对乱世长沮、桀溺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就此选择做一个辟世之士,夫子却选择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孔子此时此刻的心境。学生马上讲出了孔子强烈的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情感,他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就此我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质在于追寻、创造意义,激发学生体会“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爱国之情,从而高效地、迅速地激发了学生感悟的潜能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人。
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功如果不过硬,缺乏教学热情,不善于表达情感,教学语言没有美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着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提高朗读能力,讲究语言艺术,丰富自己的情感,善于领悟和表现语言的美,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通过教学互动、相互感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刘协《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主经,理者文之纬。”情感是文章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这就要求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读者须“披文以入情。”
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凝结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不仅向学生提供着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如班固《苏武传》塑造的一个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忠诚感;司马迁《报任安书》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及其所表现出的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论语》可使学生获得严谨治学、为人诚实、胸襟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余等修养方面的人文精神;韩愈《祭十二郎文》诸如“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的措辞,可以激发学生情到深处以堕泪。
(二)拓展课外阅读中的文化视野和情感领域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家》《红楼梦》《高老头》等八部经典名著,就是有意识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神,了解中外文化背景,把握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 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享受到莫大的乐趣和情感体验,那么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二)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善于创设情境和激情,注重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断、自我教育,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情境和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段编成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形象美,而《荷花淀》、《祝福》等课文则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知美,领略美,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多像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很多作品文质兼美,应把讲解,启发有机结合,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主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孙博.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报,2003,(1).【3】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长沙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 第11期.【4】孔维民.情感心理学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韩新建.论中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23~25.【6】肖纯.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报,2005年.7月.
第四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论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主体地位褯长期忽视,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成功机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机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1、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兴趣的形成和巩固是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对学好语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结合班会活动适时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教师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热爱语文、钟情语文。
二、实施快乐教学,调动情感,激发成就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1、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
视听情景令学生沉醉其中,与课文中。人物亲密接触,同喜同悲。特殊的情境形成的情感辐射力使学生关注课文,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2、力求创设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一个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另外还应允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对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多鼓励、多启发、多帮助,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成功动机得以增强,使教学获得成功。
3、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提供成功体验,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难易深浅,教师都可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由教师口头言语表达,也可以由学生互评甚至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开放、多彩、活泼的语文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才华得以展示,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1、课前课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5分钟演讲、成语接龙、名句欣赏、即兴发言、佳作鉴赏、读书心得交流、口头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诗文片段背诵比赛、名人伟人介绍、学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及学生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2、自编自演课本剧,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演课本剧就是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性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可采用话剧、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开展辩论会、赏诗会、成语接龙赛、故事会、记者会、即兴演讲赛等多彩的语文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眉飞色舞,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思维变得灵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动机得到培养,语文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语文活动应以语文教学为中心,用它鲜活色彩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为教学服务,在激发学生兴趣、展现个性特长的同时,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安排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行设计、自觉参与。
第五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个性
首先,鼓励学生们具有自己的特性,不要盲目从众,有自己的独特性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教师不应予以打击和批评,稍加点拨即可,只有与众不同的内容才是促成创新的源泉。当然,对于不合理不科学的个性。教师还要对其加以更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加以适当的引导,将这种独特性逐步转变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支持。当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见解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们对于培养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们的想法或见解存在错误时,不应予以严厉批评,而要稍加点拨,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对于许多经典或固有的定论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适当的思维发散,有时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培养学生具备多种思考模式和发散性思维。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要开阔自己的眼界,打开自己的视野,采用多种思考模式来思考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这种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设计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注重学习情境的设置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钻唯一答案的牛角尖。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教师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先进资源,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声音、视频,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把握知识,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三、运用新的教学设施
新的教学设施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传统的教学设施下,教师以抄写板书为主,语文课需要记录的笔记内容多,文字量大,这会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有效时间。有了新的教学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设施,教学效率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与此同时,新的教学设施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如今,随着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教师在运用很多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时都变得得心应手。例如,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电视剧视频以及电视剧的海报与图片,调动起学生们的听课兴趣,在最大限度上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传统的抄写板书模式也被多媒体课件所取代,使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U盘、手机将授课内容复制下来,便于课后的复习。在新教学设备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将新的教学设备与原有的那种严谨的教学氛围相融合,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在保证正常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最大效用,提高课堂授课效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坚持下去。同时也要依据社会教育的发展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对学生和自身职业负责。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必定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节奏,在未来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开出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