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第一篇: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要敢于进行创新教学,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师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改革课堂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指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力取决于教学观念。教师要正视现实,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是不能代替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以往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教材的传声筒,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缺乏创新,为了教而教,教法死板,没有效果,教师只是教书匠。学生在机械、被动的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大量的背诵和做题,离开了书本就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了书呆子。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的启发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取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传统教育下,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用命令式、恐吓式的冷冰冰的话语教育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种教风,殊不知,越是这样,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关心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交流,增进彼此的距离。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重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因此,教师与其板着脸孔,不如和颜悦色一点,态度谦和一点,对学生多一些人性关怀,促进了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全方位的整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诱导学生创新思维。多媒体将学习内容图像化,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身,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艺术,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借助于多媒体情境,将课文内容展现在眼前,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让学生身历其境,学得愉快。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感性思维。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有效突破,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丰富了教学信息。拓宽了教学渠道,从多方面整合学习内容,增大了学习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

2建立完善的全面评价制度是创新教学的保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教学评价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往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评价,以考试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标准,使一些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我们要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对学校教育给予建议,家长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体现了评价内容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多角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行为、兴趣等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3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创新的源泉。语文学习失去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就很难谈得上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创造力。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生活的舞台,生活实践成为学牛学习语文的课堂,使他们有时间去多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生活是学习的外延和补充,将课堂内容形象化和深刻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要开放教学,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4创造性地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所以,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德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师将德育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挖掘课文的德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5提问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应以问题为突破口,善于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灵感。善于提问的教师,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创造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的提问。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因人而异。提问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考过程中引起认知矛盾,展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探究。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社会发展。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第二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广东梅州

江东腾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怎样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作为工具性和思想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应该激励学生克服对创造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改为天下先的创造愿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我对此作了一些思考。现把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才能有所提高,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悟。如果教师千篇一律,用几分钟慢条斯理地提问,与少数学生对话,浪费了多数学生的宝贵时间,实在可惜。怎样才能做到花时少,效果大呢?这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改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不把复习提问当成一个独立环节,而把它与学习新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可紧扣教材,确定方向,精心设计“搭梯”,让师生互动,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朱光潜说:“无论是艺术或自然,如果某一事物叫你觉得美,它必然在霎时间霸占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观赏它、领略它,以致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记。”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唤醒和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自己个性化地阅读,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古诗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大海的情景中──真实的大海,波涛汹涌,涛声震耳欲聋,气势雄浑。两岸的山,青翠碧绿,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再配上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学生被气势磅礴的沧海所征服,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发了他们的创新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来讲,激发兴趣是比较重要的,例如,讲《伤仲永》这篇古文时,设计先让两名学生分别讲一个关于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一无所成的故事和一个小时候很笨,长大后取得惊人成就的故事,其余学生各抒已见谈自己听到这两个故事得到的启示。这样的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实现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需要把它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上,不需要让教室的四睹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午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呆若木鸡,只是被动地训服地听你讲课,很少提问,或被动地围着教师提出问题,那将是教育的失败。为此,应当设置形象有趣的环境、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质疑、讨论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是学生们进行创新学习的一个航标,从整体上着力,从整体上受益,使学生自我的创新能力便在无形中与日俱增。教学《伤仲永》时,理解重要的字、词、句后,可质疑:

1、同学们,对于这课的字、词、句,你们还有哪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2、假如你是仲永,你该怎样做?长大以后不再成为一个平庸之人? 3、假如你是仲永的父亲,你该怎样教导仲永,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勾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大胆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真正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有益。

语文科最显著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创造想象。指导学生不但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身触,用心想。例如,在教学《竹林深处》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时,分析完本课写作特色后,引导学生思考几分钟,各抒己见地说“校园晨景”。并让学生们当堂评价,学生们的情绪高昂,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时而凝神倾听,时而被学生们口中的妙语激起一阵笑声,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诱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结合现实,有效利用教材,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发挥创新的潜能,持之以恒地给他们插入创新的翅膀,让其神思遨游于浩瀚广袤的空间。教学郭沫若的《静夜》这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时,为了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他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手法,在赏析齐读中,我引导同学们想象诗中所描写的静夜景,联想凄婉的鲛人流珠图,领悟写景美。教师又范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是动态的,柔和的,朦胧的。花和叶笼罩在梦的意境中,杨柳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然后,再让学生用比喻、拟人、对比、叠字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联想,写一段《校园月色》,写完后,抽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师生共同点评。学生在这创设条件和情景中,体会文章的情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心灵感化,道德感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处理作业,注重收集信息,拓展知识,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查寻收集资料,尝试写作练习,扩大知识面。例如,教学完郭沫若的《静夜》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如《女神》《星空》等,赏析他的《夕暮》,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孙莉的小说《荷花淀》,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通过这样的写作,让学生学一篇,读几部,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在课外作业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勤动笔、勤作读书笔记,把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知识,发现的问题,产生的感受记录下来,进行积累。对于积累的精段妙句,可拿来之后,“据为己有”和“随机应变”,巧联妙引,使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对于积累的写作素材,可信手拈来,巧妙安排,涉笔成趣。对于积累的写作技法,模仿、借鉴、再创造,总之,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只有丰富积累,才能推陈出新。语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积累,使自我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激发兴趣,驾驭灵感思维想象,发挥创新的潜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者同行们从小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投入生活,敢于质疑,在实践中 2 不断地加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智慧之花”闪现出创新的结果。

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创新性的学习己成为必然趋势,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们心须竭尽所能担负起这份重任。

语文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论文

作为语文教师,无时不在探求以最小代价让学生获得最佳效果的课堂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语文课堂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了使学生不遗漏每一个知识点,教师总想讲多、讲全、讲透,面面俱到,结果收效甚微。语文教学成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有学会精心取舍,才能走出贪大求全的怪圈,成就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单元与单元、语言知识、读写知识不相连贯,不具客观体系性,如果不对知识要点进行客观统筹,“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琐碎、杂乱,造成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重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是不可能全方位学深学透一部作品的,正所谓贪多嚼不烂。“少则得,多则惑”,只有进行大胆合理地取舍,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充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以定取舍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目标定位准确,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目标不能贪多求大,应集中明确。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研读作者。要分析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和目的,明确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2)研读编写者。编辑在挑选、编排文章时都有一定的用意。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要把它融入整册教材中、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到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联系或区别吗?(3)研读学习者。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思维、参与程度情况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也不相同,要找出大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紧扣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定取舍

著名教育家王荣生先生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首先,要紧扣目标进行取舍。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内容必须体现目标。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坚决舍去,一味贪多,势必“蜻蜓点水”。譬如在参加优质课听参赛者讲授朱自清的《绿》一文时,几位老师都能将教学目标确定于比较探究上,但有的比较点过多,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比较不透,甚至课没有讲完,归其原因还是目标不够明确集中。譬如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一等奖获得者李老师讲《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她将文章的重点内容锁定于对“闲人”蕴情的探究上。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承天寺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为何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呢?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后,引出对“闲人”内涵的探究。经老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学生回答出“闲人”是指一种有闲适心情的人、闲情雅致的人。联系苏轼的经历,从而悟出了苏轼那种豁达、洒脱的心境,最后对本文主题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其次,从学生出发,确定内容取舍。有些教师喜欢按照教参上名师的教案上课,但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在生活环境、知识准备、基本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优秀教学案例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情。尤其西部农村的中学生,生活体验少,阅读量少,知识面相对狭窄,所以教学内容的取舍,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的。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定取舍

旧课翻新,上出花样,是教师一个普遍心理,但有时弄巧成拙。譬如大量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幻灯片甚至视频绚丽多姿,增强了趣味性,但课堂缺少灵活性和师生主观能动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导致本末倒置。在讲授《绿》这一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用《绿》的图片导入新课,《绿》的朗读视频领会感悟,《秋》的图片引导写作。大部分时间放在文章写法分析和学生讨论探究上,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仍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教学目标,布置适当作业,以定取舍

由于片面追求分数,许多教师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作业单调、重复、内容窄、分量多、出题过细、答案过死,学生埋头于烦琐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要将做作业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作业内容与课文内容的整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和富有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设计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巩固训练环节进行恰当的取舍定位,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四篇: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一、创设导入情景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景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三、创设随机情景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创设强化情景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

课堂创设情景应注意: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五篇:中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应弘扬个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多开展交锋讨论。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创造能力。

一部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史,创造性对人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语文教师应弘扬个性,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上苦下工夫。

一、教师要个性化处理教材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必须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灵魂,泯灭了个性的语文教学,就没有了精神。教师要独具个性地研读处理教材,学会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特色鲜明地设计环节,安排结构,控制节奏,不当教参与学生之间的二道贩子,不做优秀教案的传声筒。语文教学应定位于教师、学生、教材之间情感的水乳交融,定位于讲授、思辩、探究的和谐统一。教师对教材感受真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寻思路,领略意境。“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语文教师对同一篇课文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个性的教师能分清教材内容的主次,对重点难点“重锤敲击”,对次要处则“轻轻扣击”,甚至忍痛割爱。同时能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熟视无睹中发现教材的闪光点,大胆地加工剪接,把教材变成最优化的教学媒介。

二、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开展交锋讨论

交锋讨论是在讨论中较多展开某些不同意见的正面交锋和激烈的辩论,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即可造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有助于认识的逐步深化。在阅读教学中,交锋式讨论常采用以下方法:

1.设置认知矛盾,诱发学生争鸣。同一问题,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巧借认知矛盾能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引导同学向纵深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愚公移公》时,“愚公移山的行为值不值得”这类问题,最易产生明显的意见分歧与对立,形成交锋就会有同学褒贬抑扬,臧否应和。在争鸣中求知,能发展阅读、思维,讲述能力,学生考虑的不是怎样答问,而是驳倒对方,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讨论与反驳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双管齐下,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和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知灼见。

2.巧借知识疑点,点燃思绪火花。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如在分析《故乡》主题时有学生问:“闰土生活贫苦,子女如此多,为什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呢?“学生有了疑问,老师再引导学生将“多子”现象结合社会现实来思考,大家对这一问题就会有深层的认识。所以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思维探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问为什么,追根究底,释疑求真,直至否定既有结论。只有有勇气打破传统理论,不服权威判断的人才能创造出新理论,这正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

3.品味推敲语言,提高思辩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由语言组合成的课文是作者灵与肉,气血同社会生活熔铸的产物,语言教学要想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必须抓住语言品味,瞻言见貌,披文入情,在语言的体味中深究课文,在词句的琢磨中把握作者心灵的博动,在词章的涵咏中培养语感,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发争鸣,从阅读品味到思辩,由储存消化到运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创造精神的过程。

三、激活写作思维,进行创新作文

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进行创新写作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培养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作文的自由,给他们抒写独特灵性的空间,让学生笔下涌动真情实感,作文才有个性。作文教学培养创造精神,应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程式化,陈腐化的作文忌之,唱高调,说空话的作文忌之,图解概念迎合时尚的作文忌之。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创作形式:①设计课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教学《皇帝新装》后续写“皇帝游行完毕之后……”,学《小橘灯》后我安排学生写“今天小姑娘一家的生活”,这种训练是开放的,答案也各种各样。②利用抽象图形、几何形状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引导学生用语文学科的知识看它是个句号,用地理知识看它是星球,用数学知识看它是一个点的轨迹,画家从艺术角度看它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从哲学看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从历史看它是一口古井,这种联想无疑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帮助。③童话、科幻小说、未来畅想之类的想象写作让学生少了现实的束缚,思想的羁绊,学生在作文中神思飞扬,纵横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文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④进行成语、谚语、格言、古代故事的翻新写作。如水浒故事新编,三国故事新编等,赋予历史人物新的精神面貌。“开卷未必有益”“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近墨者未必黑”之类的创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上写作训练,有意地打破旧的单向思维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多向性。

下载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论文

    催放个性之花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阅读不仅仅是将白纸黑字认得了,看的懂;它是阅读者将外显的文字,和自己即有的、内在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情感价值等相糅合,与作者的......

    中学语文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苦乐生活 杨地镇初级中学张博 摘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对教育做了回顾与反思,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教......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除教学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又能使课堂富有交流性和情感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语言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自然的现象。要改变......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国家时刻在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随着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便达到高效、最佳的教学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极深,中学的学生面对家长以及自身的多方面压力,学生根......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论文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创新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不断地在实践反思中推陈出新,时时体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来,让学生每天能感受到一个新老师的出现,每天都能体味到学习生活的新鲜感,并......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意识。整体而有序地考虑教......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