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19-05-12 01: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此文已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四期)

内容提要:探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探究要以兴趣为切入点,分层展开,广开思路;

二、课堂展示要不走过场,群力群策,师生互动;

三、课堂交流要抓住时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创设情境、艺术展示、充分交流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课堂的探究艺术。

就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记得我在讲《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对于枯燥的说明文提不起兴趣。等他们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你可以就课内外的内容加以提问,机会难得啊!”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终于有一个学生大胆的站起来了:“老师,你去过赵州桥和卢沟桥

吗?”“我去过。”同学们都看着我,想让我说一下感受。我又说:“我去过两次,一次是在书上去过。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去过。一次让人感到无比自豪欣喜,一次让人感到失望痛心。”同学们更加迷惑不解的望着我。我接着说:“我不想先解释原因,请你们自己寻找答案。”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提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怎么会让人感到失望痛心呢?”我笑而不答,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发言了:“是不是作者写的有点言过其实了呢?”“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茅以升,怎么会言过其实呢?”“可能是环境问题吧?”就这样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刚才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都打开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我们将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我想把它变成一节数学课。” 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描述很美,可以把它上成一节有关‘桥’的美术课。” 有的学生说:“文中涉及到的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一定符合力学的原理,应该把它看成一节物理课。”面对如此多的设想我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就是天才。我深感到自己才疏学浅,简直有些招架不住。抓住这个时机我说:“大家能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说明你们的思路很开阔,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说明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吸引了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课堂的展示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记得在《雷电颂》一课的课本剧表演时,学生们把我们在七年级时一次“综合性学习”用过的“京剧脸谱面具”也派上了用场。使“东皇太一庙”大殿内的各路神仙粉墨登场,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它能够综合许多研究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学生的大胆想象、适时展示,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艺术的所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教师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展示艺术。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展示肤浅,甚至可笑,教师也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 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三、课堂的交流艺术。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暗示。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每个人的心理上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激励和赞赏。对于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次我在课堂上对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说:“你上课的状态很好,老师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你应该把你的思想展示出来。”这位学生从此积极发言,并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是设计了一节开放的语文课:带领学生踏春赏春,让他们充分交流。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离学校不远就有一处“北山公园”。山上有各种果树,到了春天就开满了各色的花,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有异曲同工之美,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呼吸着香甜的花香;领受着春风的爱抚;品味着人生的春季;感受着时代的春天„„真有点“乐不思蜀”。第二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幅“春之图”,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直观地欣赏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一下子就被课文的内容所吸引。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次集体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共同完成“春之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彩色粉笔到前面展示自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黑板上不一会就出现了:白的、红的、粉的花,飞舞的蝴蝶,欢快的小鸟,红红的太阳,流动的小河,朗润的远山,调皮的风筝,还有三五成群的人们„„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这种充分的课堂民主与人文关怀中,学生的灵魂沉浮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思路与情感,使心灵浸染墨韵书香。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激起学生的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使学生欣然前往呢?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受网络文化熏 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同他们进行交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 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尊重它们、理解他们。师生在不断交流中去体

验语文神奇、美妙的艺术世界。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建构一种高效合理的语文课堂,真正推行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我们只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不断追寻语文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定会引课改之泉,润沃土一方。

注释:

探究艺术: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展示艺术:就是激发学生的展示欲,使之形成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展示

艺术。

交流艺术:就是在充分的课堂民主与人文关怀中,学生在交流中体味作者的思路与

情感,使心灵浸染墨韵书香。

参考文献:

《语文八年级教学参考书》(人教版)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第二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段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如何学,要“既进得去,更能出得来”。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学作品时,指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构建以文学发展史为纲,融文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等为一体的知识网络,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了起来。丰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袁宏道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中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力求用理论分析概括事实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思想武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作辩证分析。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尤其重视以下的思维方法:排除经验干扰、避免复制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固树立语境观念,由整体看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思考;由表入里作原因分析;纵向横向的联系比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武器,其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现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文峰区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文峰区八所中学同时进行,2007年10月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2007年12月各实验小组把阶段性研究报告汇总、展示、交流。全区实验小组成员寻找研究中的共性,提出见解,讨论异点。在区教研室的主持下,各实验小组,把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三)深入研究阶段

2008年1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8年3月,在全区举行了“文峰区中学语文理想课堂暨教学艺术展示”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把玩教材不只是对一篇一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还有《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便可以比较性阅读;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遭遇、命运等方面进行辨析阅读,这样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认识的更深刻一些。当然《孔乙己》一课也可以“一课多案”,一种视点变化,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

1、品“手”的描写。

2、体味孔乙己“脸色”的描写;

3、理解孔乙己的“偷”。

4、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5、品味理解小说中的“笑”。

6、小说中的对比。

7、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这都是以一个问题,从某个侧面切入,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只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者是可以找到、找出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区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4、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九、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2、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3、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4、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目的和意义依据内容和方法过程成果和结论

我从2013年7月开始,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严峻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1从课堂入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探索,合作,实践中改革,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华,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2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上应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3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这两点必须统一起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再次、要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第四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最后,要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激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时分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所知就有所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就这样一来,以鼓励为主尽快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回自信心,让学生心里明白,老师不放弃他,他没有理由不听好,不认真学习,所以也就不敢有所松动,也就不至于和其他同学相差很远。课后,我常去教室转转,辅导学生,和学生多沟通,认真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听取学生对语文课的意见和评价,认真对待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老师认真教学,从而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认真学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知识,建议他们多听广播,多看名著,拓展自己的视野。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不根据课程情况而千篇一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上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及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4、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啰嗦,要恰到好处。

5、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艺术。很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所不能预见的问题,怎样恰当面对并解决,值得深究。因为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6、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当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本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最大教学效率。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的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课堂,从而达到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看名师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联系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组成课题研究四人小组,针对六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2、研究阶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必须要研究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等。但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

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方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尽情地书写他们的理想、人生,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

1、教师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的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不只是对一篇一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2、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课题主持人取得“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课题参与者两人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所带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其他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课题组之外的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资源利用有限。

一年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今后,我一定会朝着未尽的目标,继续努力,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第四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创设情境 艺术展示 充分交流

1.课堂的探究艺术

就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记得我在讲《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对于枯燥的说明文提不起兴趣。等他们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你可以就课内外的内容加以提问,机会难得啊!”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终于有一个学生大胆的站起来了:“老师,你去过赵州桥和卢沟桥吗?”“我去过。”同学们都看着我,想让我说一下感受。我又说:“我去过两次,一次是在书上去过。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去过。一次让人感到无比自豪欣喜,一次让人感到失望痛心。”同学们更加迷惑不解的望着我。我接着说:“我不想先解释原因,请你们自己寻找答案。”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提到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怎么会让人感到失望痛心呢?”我笑而不答,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发言了:“是不是作者写的有点言过其实了呢?”“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茅以升,怎么会言过其实呢?”“可能是环境问题吧?”就这样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刚才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都打开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我们将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我想把它变成一节数学课。” 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描述很美,可以把它上成一节有关'桥'的美术课。” 有的学生说:“文中涉及到的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一定符合力学的原理,应该把它看成一节物理课。”面对如此多的设想我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就是天才。我深感到自己才疏学浅,简直有些招架不住。抓住这个时机我说:“大家能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说明你们的思路很开阔,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说明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吸引了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开端。”

2.课堂的展示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记得在《雷电颂》一课的课本剧表演时,学生们把我们在七年级时一次“综合性学习”用过的“京剧脸谱面具”也派上了用场,使“东皇太一庙”大殿内的各路神仙粉墨登场,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它能够综合许多研究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学生的大胆想象、适时展示,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艺术的所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教师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展示艺术。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展示肤浅,甚至可笑,教师也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 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3.课堂的交流艺术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暗示,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每个人的心理上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激励和赞赏。对于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次我在课堂上对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说:“你上课的状态很好,老师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你应该把你的思想展示出来。”这位学生从此积极发言,并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是设计了一节开放的语文课:带领学生踏春赏春,让他们充分交流。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离学校不远就有一处“北山公园”。山上有各种果树,到了春天就开满了各色的花,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有异曲同工之美,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呼吸着香甜的花香;领受着春风的爱抚;品味着人生的春季;感受着时代的春天……真有点“乐不思蜀”。第二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幅“春之图”,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直观地欣赏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一下子就被课文的内容所吸引。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次集体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共同完成“春之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彩色粉笔到前面展示自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黑板上不一会就出现了:白的、红的、粉的花,飞舞的蝴蝶,欢快的小鸟,红红的太阳,流动的小河,朗润的远山,调皮的风筝,还有三五成群的人们……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这种充分的课堂民主与人文关怀中,学生的灵魂沉浮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思路与情感,使心灵浸染墨韵书香。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激起学生的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使学生欣然前往呢?

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受网络文化熏 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同他们进行交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 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尊重它们、理解他们。师生在不断交流中去体验语文神奇、美妙的艺术世界。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建构一种高效合理的语文课堂,真正推行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我们只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不断追寻语文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定会引课改之泉,润沃土一方。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2] 《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

第五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问卷调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背景

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 2015年8月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脚共各10人

(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本次问卷调查,由实验老师进行统计,总体浏览并归纳。

关于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教学艺术存在问题的问卷

教师姓名

1、你为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烦恼过吗?烦恼过()没有()

2、你想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吗?想()无所谓()

3、你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吗?想()无所谓()

4、你想过用口才去征服学生吗?想过()没想过()

5、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吗?是()不是()不知道()

6、教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

7、教学语言的艺术要求准确性()情感性()幽默性()

8、教学中的态势语言艺术包括:(多选题)态势艺术()逻辑艺术()美学艺术()

9、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不能讲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语言这叫:随意性()自控性()

10、你认为什么样地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对感官有刺激性的生动的语言()照本宣科的语言()玩弄辞藻脱离内容的语言()

11、你认为你授课的特点是什么?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平易亲切()

12、你授课时讲究态势语言吗?讲究()不讲究()

13、在教好课的前提下你还注意语言美吗?注意()不注意()

14、在课堂上你经常使用“棒极了”“好极了”的评语吗?经常()不常用()偶尔()从不()

15、你思考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问题吗?思考过()没有()正在思考()

16、、你认为课堂教学艺术性有必要吗?有()没有()不清楚()

17、你认为课堂教学艺术性会改善教学效果吗?会()不会()没考虑过()

18、你想实践一下课堂教学艺术性会有什么效果吗?想()不想()无所谓()

19、你认为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性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吗?是()不清楚()

20、您是否经常有意识研究并实践语文教学策略经常()偶尔()没有()

21、您是否形成一套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形成()正在摸索()没有()

22、您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多项选择)()

A 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极大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

B 陶冶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了他们的美好心灵

C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D 培养了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和语文能力

E 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广泛兴趣和极大热爱之情育科研能力

23、你认为你的语文教育科研能力强()较强()一般()弱()

24、您希望在语文课堂语言方面急于提高和拓宽的方面还有哪些?(多项选择)()A 教育理论水平

B 文本解读能力

C 教学设计能力

D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E 课堂教学组织和协调能力

F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G语文专业知识

H 其他学科综合知识

I 开阔的眼界

25、你有写教学反思或教育故事的习惯吗?有()偶尔()太忙没时间写()

26、您认为您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不好()一般()良好()优异()

27、学生喜欢您的语文课吗?不喜欢()一般()比较喜欢()很喜欢()

28、您认为学生喜欢您的语文课的原因有哪些?(多项选择)()

A 具有扎实、深厚的语文功底

B 教学策略针对性强、实效性高

C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D 人格魅力

E 对文学的热爱

F学生自身对语文的热爱

29、您认为学生不喜欢您的语文课的原因有哪些?(多项选择)()

A 语文学习见效慢、收效低

B 多次考试失败,无成就感

C 课堂教学不生动,无吸引力

D 教材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实际

E 学生自身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F 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学语文的期望值 30、你思考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吗?思考过()没思考过()正在思考()

31、你愿意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做点研究吗?愿意()没想过()

32、在您的教学实践中您怎样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实践中你是怎样做的?

33、您认为应当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来评价教师的课堂艺术性?

关于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教学艺术存在问题的问卷

调查分析报告

从教育产生直到今天,教学语言一直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日趋现代化,缩短了教学时间,在电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湿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趋于精确严密、简洁概括、直观生动,只要教师存在,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就永远不会消失。再好的教材内容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学语言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叶圣陶先生曾著文呼吁:“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激发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行为。为了使教师更好的从事课堂教学,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改进方法,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组在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存在的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3个小题。内容涉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有让学生欢迎自己喜欢自己课的想法吗?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各种问题,实践并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性,对现在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评价及思考。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

现将本次的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在调查中,99%的教师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希望自己是被学生欢迎的教师,渴望有好的口才,课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凡是将可成功、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讲课的口语表达艺术,刻苦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求获得能言善辩的口才,口语表达艺术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讲课的成败,而且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紧密相连。常听人说某某教师不行,口头表达能力太差,光有学问也教不好书呀,可见口语表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的重要方面,是构成教师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数据看,大部分教师都愿意尝试和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人们心中无不存在着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打动人、激励人,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的愿望。况且,教师课堂口才艺术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情境下的教师口才艺术强调“教育是一种促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现在有些教师语言干巴无味,讲话不形象、不生动、不幽默的情况很普遍,更无论和蔼可亲,人情味了。因此对于在职教师,良好的口才,有利于他们做好工作,创造佳绩,提高自身专业化价值。

3、通过调查看出,大部分教师除了注意自己的口才艺术外,也很在乎自己的态势语言,它是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总的要求时端庄大方,恰如其分。态势语言既要符合讲课内容的需要,也要符合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随着讲课内容的输出,学生情绪和课堂气氛的变化,在教师情感的调控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凡是符合这个尺度的,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态势,都会是自然优美,恰如其分的。否则,那种缺乏感情依据,脱离讲课内容的约束,不顾口语表达的需要,单纯追求形式的态势,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做作,轻飘、浮华。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表达讲课内容,而且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4.从统计的情况看,教师们都在写教学反思,表面看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艺术关系不大,其实反思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反思要改进的还是 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授课的精彩之处;可以是突发奇想的问题;可以是另辟蹊径的一个答案;还可以是学生的一句发人深思的问题。反思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甚至可以三言两句。有感想可以写;有疏漏还可以记。时间久了,它们会发酵升温,变成一篇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升华了你自己的思想,也启迪了别人的思维。

5、从数据分析看老师们都愿意为课堂教学艺术做点贡献,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从中也看出老师们的工作热情,甘愿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心愿。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着最真实的前沿资料,一定会把最真实的数据呈现出来。现在教育部门提倡搞课题研究,每个人都有最权威的数据,和最有说服力的案例,他们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堂语言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情况:

1、课堂教学艺术性没被完全重视起来,现在的语文课堂缺乏情趣,平淡枯燥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厌倦分心。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吸引力,现行的语文课堂要进行变革,提高课堂活力。

2、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课文内容,忽略了教学策略问题。教学并不是把知识塞给学生的简单的行为,学生也不是一台台接受信号的机器,学习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能使人增长见识,思维能力、分辨能力不断增长,现在农村的教学情况是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学习的少了,这就学要我们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用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趣味性,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能把课讲得趣味盎然,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探索知识宝藏的求知欲。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东西的爱好和兴趣。

3、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期待提高。科学的经验总结作为一种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局部经验中发掘普遍意义、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活动,理论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理论具有认识功能,可以提高人们对经验事实的认识力和鉴别力。其次,理论具有解释功能,对总结对象作出科学的概括与界定。再次,理论具有预测功能,通过逻辑推演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提出科学假说。最后,理论具有启发功能,它能使人们在某种归纳与演绎中得到某种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启示。总之,没有理论的指导,经验还处于原型状态,甚至只是事物的堆砌,不可能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原则。所以教师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正确的教育思想,还要从专业学科的科研成果中汲取营养。

4、教师的教研能力需不断加强。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者,方法与工具之谓也。进行语文教育研究,在职教师是最合适的,因为他们有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有的教育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了,但社会在不断发展,还有一些新问题会出来,就必须我们一代代加以研究。对教师们来说,语文教育研究是继续接受教育的主课。多年的教育实践是他们处在徘徊期,出现了欲罢不行,欲进不能的矛盾心理状态,这就需要使他们的教育经验通过认真总结,上升成理论,使他们进一步投身教学改革的实践,在他们面前也就开拓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从而结束徘徊,勇敢自信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更为深入的揭示与认识语文教育的规律,使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现状及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情况,认为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从我们自身去寻找外,还跟我们农村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听专家讲座的次数少,教育教学理论相对匮乏,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要想教好自己的课就要多听别人的课”。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听同类学科其他老师的课,吸取别人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它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揭示,需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的认识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经验的形成与积累,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都要从研究个别开始。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生学习的目标。

下载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五篇范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语文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是由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赵彩屏主持,由该校王遂霞、张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精选5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 摘要:好的导语就像一首歌的序曲,它一下子就能专注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活动的预定目的。设计导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它的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艺术。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小编整理]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 郸城县*** ***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

    中学语文教学艺术浅析

    中学语文教学艺术浅析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实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艺术性地把握,深入研究教学的内涵,才能使教......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 路荧荧 【摘要】幽默,可以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融合师生关系。在语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 汝南县常兴镇一中叶明海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因此,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