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巧的手》教学反思
在本课《灵巧的手》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激发他们良好的参与状态,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给予学生多角度的外部刺激,并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教学因素,注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直接用手蘸颜料快速印出大树的树枝和树干,在强烈的视觉冲突下,学生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同时,老师用启发性的语言问:“边看边想,老师是用什么来画树枝和树干的?”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与思考。接下来,老师又问:“谁能像我这样很快地给大树披上绿衣服?”学生急于表现、向往参与的状态被激发。在学生上台印手印时,老师问:“怎么只有大叶子,你能加点小叶子吗?”通过一个个新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调动起来,参与的愿望显得那么地强烈。有了学生参与的愿望、意识与情绪,在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习的游戏性的前提下,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借助手形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用语言、绘画、人体彩绘、表演等各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活动。
整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平面手印图形——看立体实物、做立体手形——平面绘面表现——立体彩绘,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创设参与情境,使学生做到全程参与。在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时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在本课引导学生做手形展开联想时,我不仅设计了伸手出来做手形的环节,还设计了“你是怎么想的?”“能教教我吗?”“我学得好吗?”等提问,使学生既参与了想、做、说,还参与教与评。
第二篇:《我有一双灵巧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手,认识手的作用。培养孩子们勤劳的品质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
2、学会折小房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难点: 学会折小房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纸2~3张,五角星若干。学具准备:
每生准备正方形纸2~3张,笔。教学过程:
一、介绍
“小朋友们早上好,我们又见面了,昨天大家过的开心吗?(生回答)希望今天的课能带给你们更多欢乐。那么我们在上课前先来看看几张图片。你们的手在哪里呀?嗯~很好!你们的手能做些什么事情呢?(生回答)嗯,小朋友们都很棒,你们的小手能‘’‘’‘’ ‘’ 那么下面我们来唱一首歌吧‘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二、教孩子们学唱儿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如果孩子们会就让他们唱一遍。)好啦,现在让你们的小手动起来吧,老师要教大家折‘小房子’
三、教孩子们折“小房子”
1、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2、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3、学生学折房子,并指导幼儿将边、角对齐折,折完后画上窗、门等图画,给房子取个名字。过程中注意同学们的进度,简单提醒跟上。
4、作品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锻炼了你们的动手能力,希望你们今后爱劳动,会劳动,掌握劳动技术,珍惜劳动成果!
2、手工折出自已喜欢并会折的物品
第三篇:《巧手制作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巧手制作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想象,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通过制作,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对于废旧物品,学生并不陌生,但要把这些废弃物制成艺术品,就需要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实践。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课堂效果上看,总体感觉还不错,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重视作品评价
作品完成后,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的丰富想象与创造力通过这些精美作品得以充分展示。为了使每个学生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验到成功,面对同学们琳琅满目的作品,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推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再进行集中展示,展示期间让学生从三个面面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后让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在自评、互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果展示,重在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延伸制作兴趣。
2、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品展评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这次“变废为宝”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渗透环保节能的意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除了课上这些在再利用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利用?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就把环保话题从课堂上转到课堂外,从美术方面转到工业农业等其他领域。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思索:在引导学生观察与想像时,怎样能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跳出物品常规的形态,赢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我想这要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采用两种方式的欣赏。一种是实物欣赏,虽然直观,但是受条件限制,我们不容易收集到特别有创意的作品,所以实物欣赏是基础;一种利用课件进行图片或者视频欣赏,这些从网络中就可以的资源更新颖,展示的面更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欲望。
一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但老师在课前和课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则要更多,只有经过反复的思索与实践,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走向完美。首次进行综合实践的公开课,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小学品社巧手扮家园教学反思
巧手扮家园
教后反思:
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巧手扮家园》一课,由于有些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公共设施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先让学生看图知道了什么是公共设施,然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说说自己曾经使用或见过的公共设施。这样以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的,而且也是相当熟悉的。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不是把关于社区的空洞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认到他所生活的与众不同的实实在在的社区,以及他的家与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内化,所以接下来开展“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能为公共设施做些什么” 等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了。开放、流动的课堂,会使学生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上课,一切是那么真实、亲切、新奇、充分点燃学生热情参与的火花。
第五篇:毛线粘贴画 巧手扮生教学反思
《毛线粘贴画 巧手扮生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毛线粘贴画 巧手扮生活》活动过程阶段第二课时,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进一步完善小组作品的环节。
一、优点:
1、视频导入,直观引导学生回忆。
本节课我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了前一阶段的活动。我引导学生们通过视频,从客观的角度更好的回顾了之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比没有媒体,凭空回想,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回到了之前的活动中,并能马上通过视频的启发,想起之前小组中活动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小组问题清单”做好了铺垫。
2、介绍作品,及时解决活动问题。
在小组活动告一阶段后,我带领学生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组的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介绍,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其他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个小组的创作想法,并结合之前的“小组问题清单”,对自己小组在本节课的活动加以总结。我在每个小组介绍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小组的优点及不足,并为接下来的阶段活动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没有活动的挫败感,学生在进行自我总结的时候说出了“我们组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们相信下一节课我们小组一定会做出成功的作品!”,这更好的说明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正确的对待了自己小组作品的不成功。
3、运用比较,贯穿学生活动。
我在本节课预设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并解决自己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我一直带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自己小组的问题,通过和其他组活动及制作作品的对比,学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比较从始至终在课堂中被运用。在本次课堂的活动结束后,学生在展示作品时,已能自己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到作品的不足,并通过和其他组作品的对比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不足: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在之前的活动回顾中,学生只是拿着小组的“问题清单”来说明问题,并不具有很高的说服力,特别是小组作品的制作问题,如果能让学生直接拿着自己小组作品一边展示一边说明的话,效果会更好。其次,在小组作品展示的时候,由于各小组学生的作品都做的比较小,所以在前面的黑板上并不足以让下面的学生都看清楚,所以要是能够利用好事物展台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三,可以在小组作品展示的时候加一些活动手段,让评价更有吸引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使之后的评价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