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看那光多么漂亮杂文随笔
你看那光多么漂亮。”
他伸手指着,黝黑的眸子闪着却盯紧一个地方。我顺着那修长指尖望过去,入目是黑暗,“别闹了,那没有光。”
“不,有的。”,他相当固执,手直愣愣地戳着无边黑暗的某一个点,像是要刺破这柔软的布面。
“那行吧,有。”,我选择妥协。
“你不情愿。“,他直截了当地说。
“不,我没有。”
“你就是有。”
“那你想怎么样。”
“我想你看到那光。因为它特别漂亮,”,没什么迟疑的,他转过身子来看着我,“因为真的特别漂亮。”
有什么东西在眼前划过,像是小时候叽里咕噜弹珠滚落,亮的,在闪。我猛地抓住他手臂:“别动。“
“干什么?”他显然是有些难为情,但依言没有挣扎。
“我看到了。“
“你看到了什么?”
“光。”
—在你眼睛里,有我看到过最漂亮的光。
第二篇:想念那那时的你杂文随笔
喜欢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雨,时而缓慢,时而拥挤,肆意妄为的敲打着玻璃,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大树摇摆着它那高傲的头颅,小草也在静静的享受着雨儿带给它的欢声笑语,世间万物都在享受着雨带来的片刻安宁。听着听着雨声,仿佛我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奔跑在雨里,那种兴奋,那种简单的快乐,那种不顾一切的开心,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深深怀念的,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雨,不一样的看雨心情,可是却少了那个陪我一起看雨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个陪我在风里来,雨里去的你过得好吗?
有的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有的人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很多次梦里我们一起奔跑,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背诵那呆板又古老的文言文,一起爬山涉水,一起哭,一起笑的影子总在我脑海里浮现,那样纯洁而又简单的友谊再也没有了,时间带走了它,现实遗忘了它,还有那一封封书信带给我的快乐,谢谢你老同学,让我想起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雨儿替我带给你深深的问候,希望你幸福快乐!让雨儿替我陪你,替我照顾你!
第三篇:你那该死的温柔杂文随笔
The Quiet American,相隔很久再看一遍,捡拾起很多细节。
本科的英美文化课老师,是个疑似文青的智慧小男人,课上得水分很大,常常播个小电影什么的,似乎特别为我们选过这片。倒流回去大一视听课的美女老师也是个女文青,似乎也爱插花放碟。在母校的好时光,那座已经夷为广场建起图书馆的旧电教楼兼电影厅,四五块一晚的梦境持续了一两年。回想真是神马都如梦哇。
我一度很迷这个故事,在河内还买来企鹅的盗版看,丫有广西出品海盗影碟店,连LP书的盗版都有,老街那还有二手英文旅游书店。不过最后没去成西贡,那才是东方的小巴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故事发生的地方。后来要给小男人交一篇作业,就是安静的美国人的评论,写得不能再糟糕,拖到用中文写,要镜头语言分析没分析要文化立场没立场,所以一句不记得。(彼时未混豆瓣,不然。)
现在看电影,拍摄时间比想象的迟(2002),战争场面比记忆的小,室内戏心理戏对手戏是主要的。比记忆中还要精彩和复杂,除了左顾右盼或者手势过剩的越南演员,Michael Caine 和Brendan Fraser肢体语言利落,眉头眼风均是戏,连面瘫面抽表情都非常棒。
正如短评写的,战火,老之将至,阴谋,角逐,背叛,一等一的格林,一等一的间谍故事。老去的欧洲人占有不起的越南姑娘,年轻气盛的美国人背叛理想也无法搞定,这是一个完整的三角暗喻。最终还是写人性的复杂精妙,虽然格林冷血,不够勒卡雷高贵和治愈。结尾字幕很长,片尾音乐很剧院很史诗很悠远很凄清,夹杂女声吟哦,头尾呼应“越南是一个你来了就走不脱地方”之类旁白。作为一个前亚洲殖民地人,我深深的明白,soundtrack换个陕北信天游过黄土进了高粱地,打着灯笼在外婆桥摇出银币,再或者听个周璇小曲,在上海的百乐门观赏灯红酒绿,对西方人是一样的煽情效果。
安静的美国人也没法免俗,半故意为之的殖民地符号俯拾皆是,外国记者云集的洲际酒店,舞场,奥黛姑娘,荫凉小楼里的居所,红木床架,街市,因越战出名甚至进了魂斗罗游戏的芭蕉沼泽地。本地人也许吃饭会点一排蜡烛,但作为儒教影响下,充满世俗生活,历经战火的窄小发展中热带国家,殖民风味之美可能就像他们艺术街上的临摹油画,虚假,硬性呼唤解读。所以,毫无疑问地,这些殖民符号别名矫情。
但,故事本身是如此的天生丽质!就算三角关系过于突然,Pyle和记者大叔之间的情谊和信任简直有点过火,看到得意志满的美国青年在巷子里逃命,我能嗅到绝望;看到结尾老男人对那很傻很俗气的姑娘承诺说,我再也不离开你了,还是感动得心悸。更不用说片尾音乐的效果,脑子里过了一遍他们互相间的背叛和欺瞒,又满足又惊心。
我最近有个不切实际的人生念头,所以一部接一部的在看关于越南的电影。前天看了情人,已经被这种半真半假的故事感动过一次,你完全可以称作是被自己的情怀感动。造型无可挑剔的少女杜拉斯,为上学去横渡浊浪滚滚湄公河,遇见一个命定的中国男人,他们在闹市里有一个幽秘的房子,一切关于爱的亲近与疏离都在那里发生,云云。这和安静的美国人,还有德纳芙主演的印度支那,还有毛姆原作诺顿主演的面纱,某个程度上都相似——最好看的还是人的心,就算远在异国,也能充满七情六欲,拿贪嗔痴去毁掉亲人爱人的生活,或者参与历史。
以前无视的点,(小说好像没有这么明显的补充)结尾记者大叔一直留在越南了,暗示他经此一役,从此和越共搭上线,在美军人间地狱的历程里,持续发挥着他无冕之王的作用。和小美国佬的PK,他完胜,代价是牺牲了一个年轻的自己,又朝着坟墓走近了一点点。又有什么关系?他金屋藏的娇萝莉还在,也是他刻骨铭心相守,好生相待的。法国人的逃离,美国人的深陷,吴庭艳政权的建起和倾覆,成就了他老死在情人怀里的愿望。越南三角奇情,加持西方国家在越南的战史这条暗线,有着格林的品质保证,故事陡增厚度。而杜拉斯则是用刻骨深情与冷漠交替,足以征服多数人。殖民风格故事到底需要怎样的诚意,才能不被当作自辱的献媚?印象里,我不喜欢沉默然等同饶舌炫技炫文化的陈英雄,大概是因为他的故事,就没有如此抵死温柔。
没心情写完整评论,觉得但凡每一个点都好都有可观,可以咀嚼个没完没了。我那点家国意识历史沧桑感,好像找到了泄洪口。不可再沉迷,还是彻底沉迷下去好呢?
勒卡雷的锅匠裁缝士兵也要拍成电影了,卡司豪华。我多么期待啊。要是再票房好,和星战一样,有生之年能奢侈的看到三部曲,那真是该满足了。第二部,也有越南的影子,还有柬埔寨。
第四篇:随笔:你看、你看、那蓝蓝的天
你看,你看,那蓝蓝的天
课前准备铃响了,老师们纷纷准备去上课了。翻翻课表,这节课是哪个班级的。“唉,又是一年级的,那个调皮的大家伙今天又不知道要怎么折腾了。”这基本上就是我们阳光学校一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们的课前心语了。
他叫小远,如果你第一次见他,而此刻的他又表现正常的话。说不定你会喜欢他。瞧,皮肤雪白,眼睛又大又亮,看上去多机灵的小男孩啊。可如果你看到他课堂上的种种出格表现,一定会……唉,用当今流行语来说就是“滴冷汗”。脱衣脱裤、把口水慢慢地涂在玻璃窗上、把崭新的木头桌椅拆得四分五裂、冷不防地把坐得好好的同学推到地板上……其实在特殊学校工作的老师们,行为异常的孩子见得多了,可像他如此“高级别”的,还真少见。总之,一句话:难对付啊!
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3年有余,是个典型的“爱没事找事、不甘寂寞”的老师。这学期个别训练挑选对象时,本人抱着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精神,主动挑选了小远同学。我任教的学科是音乐治疗个别辅导与训练,这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里面有很多全新的东西需要我不断探索。我想小远虽然是个孤独症孩子,可他仍然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他的陪伴,也许我在漫漫的探索旅途上也不会那么寂寞了。个别训练过程中,我时常需找不同的音乐元素、不同的音乐演奏方法、不同的音乐演唱方式、不同的音乐节奏练习、不同的乐器操作来充实我的训练内容。小小的个训教室,只有我和小远两个人。他没法做到对我和音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慢慢的他变得对我本人比较“给面子”了。基本上,个训课程中,他都能配合我,没过去那些让人不堪忍受的事情发生了。
三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接他上课。可爱的一年级年轻班主任,把他交到我手上,对我调侃地说了一句:“赵老师,春天来了,他的春天也来了。你多多保重啊!”“春天来了”是啊,春天意味着事物欣欣向荣,原本是个多么美好的遐想。可是在我们学校里的春天,由于受到季节转换的影响,特殊的孩子们情绪变得特别激动,各种无法想象的怪异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小远今天表现一定特别异常。明白,我一定会当心的!
牵着小远的手来到训练室,果不出其然,小远表现得特别兴奋,还没等我把仪器全部打开,他抓着我的电脑键盘拼命地胡乱敲击,导致我根本没办法开机工作。看着他兴奋的坏样子,说实话,我心中的火气慢慢膨胀。为了缓解自己生气的情绪。我拉开窗帘,打开窗,看着窗外做几个深呼吸。提醒自己:“别生气,他是个特殊孩子,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听话才行。”好,先决定对他进行冷处理教育方式,让他自由地发泄几分钟好了。我继续头也不回地望向窗外,今天的天气倒真不错呢,阳光真好。老人们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行人们走路也慢悠悠的,就连空气仿佛也感觉是暖暖的。我的心情仿佛也慢慢的变得好起来。身后的敲打声,渐渐轻了下来,我刚准备转身,手臂上觉得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触碰,转头一看,是小远圆圆的脑袋。他不知不觉来到我身边,歪着脑袋,学我的样子眺望窗外。“小远,你看什么呢?”我抚摸着他的头问。“老师,你看,你看,那是蓝天,是蓝蓝的天。”“是啊,好蓝好蓝的天!来,小远,我们一起来看蓝天吧。”音乐治疗中有一种冥想疗法,不过,这个是针对年龄层次较高的孩子的。是不是我今天能给小远尝试一下这样的治疗方法呢?我打开电脑,找出一系列镇静安神的乐曲。让柔柔的音乐慢慢回荡在整个房间,从敞开的窗口飘向远方。
小远有着自闭症孩子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很抗拒与人肢体接触,每次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远处看着,哪怕我要求和他牵牵手,他都会立刻转身表示拒绝。“小远,来,和我坐在一起吧。”我轻轻地走到窗口旁,扶着小远的肩膀,带他坐在小沙发上。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我心里的小鼓打得啊,七上八下的。真害怕他逃开。可小远居然很温顺地听我的,半躺在沙发上,忽闪忽闪的眼睛还是望着窗外的蓝天。我坐在他身边,仿佛在欣赏一幅世界名画。多么美好的情景啊,我要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老师,你看,蓝天上有小鸟飞。”小远拉着我的手说。我俯下身子,顺着他眼光望去,“是啊,小鸟在飞。瞧,它们飞得多开心啊。”小远这时,用一只手臂搂着我的脖子,让我动弹不得。这什么意思?难道,他想和我一起看?我坐下和他挤在一张小小的沙发上。原来,我们两个人靠在小小的沙发上,也能如此舒适。小远,把小脑袋枕在我的肩头,听着音乐,看着天空。在我地引导下,说了好多好多话:“天上有彩虹,彩虹里有仙女姐姐,她的裙子好漂亮,飘带在飘。旁边有大树,树叶是绿色的,树下有一个小白兔……”我抚摸着他的肩膀不断给他鼓励。“老师,妈妈说小远乖,上次去了森林公园。”“是吗?那里好玩吗?”“恩,我去了,下雨了,回家了。”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双手捂着眼睛。我明显感觉到他心中的失落。拨开他的小手,“小远,没事。老师叫爸爸妈妈再带你去一次,好吗?”“好!”小远回答的非常干脆。原来,自闭儿童的内心,是那么丰富,他们也懂得遗憾和悲伤。课后,我发了一封长长的email给孩子父母,告诉他们今天发生的一些。孩子渴望经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告诉他们其实孩子很可爱,用孩子接受的方式接近他,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通过这件小事,仿佛打开了孩子内心世界某扇小小的窗户,孩子不再抗拒和我一起学习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在音乐治疗学科,教与学二者配合得非常默契。由过去的被动式聆听发展到如今的主动式选择性聆听。他也越来越习惯通过音乐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一天早晨,孩子站在校门口,看到我也来了。他松开爸爸的手来到我身边,伸出小手牵着我进学校,嘴里居然哼着:“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去看花……”孩子一天天长大,故事仍然每天在继续,希望在不久的明天,有个最绚烂的结局。
2011.10
第五篇:你不知道我曾经多么的爱你杂文随笔
当我听到十年这首歌曲时,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见面了,时光冉冉,光阴似箭,十年之间,我从未停止过想你,仅以此文,祭奠消逝十年的时光,愿你我都如最初的模样,
雨缠绵成线
水珠在河面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青翠的树芽接受着洗礼
远眺门前的山
灰蒙的天际
我恒久的看不到你
我仰望
不让泪珠滑落
多少次我在雨中等待着你的到来
一往无前的雨中前行
我再也听不到脚步和笑声
我再也无法看到那个修长的背景
雨还是如期一样的到来
我还是那个雨中不打伞的男人
山还是一样的山
我却无法知道
你是否还是你
我依旧听着那首十年
曾是我们一起爱听的歌曲
一起听雨
一起哼唱的歌曲
雨还是雨
我依旧是我不知你是否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