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1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

第一篇: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

和L聊房子,由社会的不公平谈到了阶级分化上。

说到“富人区”的房子拥有好的教育资源、配套资源、医疗资源,这样一代传一代,好的资源其实还是在少数富人手里,无产阶级要想往上爬,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允许阶级分化才是一个社会成熟的形态。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那个朝代不是等级森严的,有严密的等级存在,才会产生更高的效率,激励一部分人往上爬往上努力。我大天朝DYJ时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是做到了阶级平等,但是没有激发人的效率,反而是惰性显现出来了,这一点上,苏联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允许阶级存在,并没有坏处。

我记得,笃姬里面有一幕,是笃姬和妈妈一起去郊外,发现有人很穷,很饿了还没有饭吃,笃姬很同情她们,回去后也不吃饭了,想和他们一起感同身受。她妈妈劝解她,和她们一起去吃苦,不吃饭,体验他们的痛苦,并不能对他们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你要想着为他们做什么才能给他们带来好的改变,而不是只顾着同情他们。

我想到,目前不也是允许有富人的同时也有穷人,这么多贫困人口存在,国家不会给他们甩一把钱让他们和富人一样富有,只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篇: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蒋梦麟老先生说,“大学”讲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宗旨二字没有引号,说明这是个现实。那位喜欢弄心灵鸡汤的在央视总结中国教育时,大赞教育就是要培养栋梁之才云云,这恰好是“修齐治平”延绵不息,直至今日的证明。

蒋先生没说错,“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而且是一贯的宗旨--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就是宗旨。

以“修齐治平”为宗旨,听了一辈子,但总觉怪怪的,哪儿不对劲?我说的不是斩头去尾后的怪,就是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加上去,再把整篇原文都加上去,也还是觉得怪怪的。

是孔孟之道不对劲?不是。就我个人而言,孔孟,以及后来新儒家(比如宋儒)的思想观点我崇敬有加,也勉励自己践行(至于做到多少,天晓得)。怪怪的,我错了?孔孟在生活在君主极权时代,他们不期望明君行仁政还能指望什么?难道要他们提出民主选举,提出议会制,提出三权分立?就算“修齐治平”让人们都去做伟大的治国安邦的伟人,去做圣人等等,虽然离谱,但要说错,也不是的啊?

不错就是对?那就是说孔孟思想在今天还管用,管用,我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种思想,凭什么去判定其对与错,判准是什么?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一个思想观点有意义吗?

思想判准无非就是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思想,去度量别的思想,事实是:很多情况下自己认为正确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荒谬的,反过来也一样。

用现代文明去衡量古代文明,就好比谴责古人为什么不去住钢筋混泥土大厦,情愿蜷缩在草棚里;为什么坐慢吞吞的牛车而不去乘快捷的汽车。荒谬的离谱。

两难。

怪就怪在“管用”二字。

何为“管用”?不管什么,一个物件也好,一种思想也好,拿过来,适合自己叫“管用”。我“管用”了,别人也一定“管用”?不一定。就我而言,也是这样,比如孔子不怎么待见宰我,碰到就训斥,可我觉得宰我很对我的口味,他敢直接反对老师孔子“守孝三年”的教导;还有子路,听到点流言,就毫不讲情面的质问老师:跟南子是不是搞过?孟子不喜欢农家,讨厌许行,把农家的理论驳的“一塌糊涂”,可我就是觉得农家那一套也没什么不好,何况当时农家的信徒不见得比儒家少。老庄以柔克刚,清静无为与孔子的谦谦君子好像不矛盾。

说了好多,还能说好多,还是迷糊,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密尔:“我们有中国这个前车之鉴。中华民族富有才能,在某些方面甚至也富有智慧,由于遇到了难得的幸运,在早期就配备好了一套特别好的习俗,这是一些人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他们之不同寻常还表现在他们有绝佳的办法,来把他们所拥有的最佳智慧深深的印在社会的每一个心灵中,......做到这一点的人民无疑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奥秘,必已牢牢的的站在世界运动的前列。恰恰相反,他们已经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如果说他们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是外人做的。”......这就使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论自由”第三章)

密尔肯定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格言和规则(“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但正是圣贤的格言和规则使整个中国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这就使得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格言,即《论语》里孔子的语录,我们当“圣训”,老外看来,是睿智的“格言”,意思差不多吧。规则就更简单了,诸如“非礼勿视”等一类的行为准则。

西方人怎么说他们自己的思想家呢?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总结:西方哲学家总是习惯盖好一座大楼,自己却住在边上的一座小房子里。哲学家就是我们语境中的睿智思想家。大楼,即思想体系。

住进去,就是把思想体系当做格言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住进去,就是只当是个思想体系来研究,观赏而已。

中西方区别就在这儿,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一样。

有点开窍了:面对一个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我觉得好,那只是我觉得,而张三可能觉得农家的更好,而李四更崇拜名家,王二麻子则皈依佛门,谁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哥儿几个的思想,言行跟先秦诸子百家一样,不受别人是拘束,用密尔的话来说是自由的,不过那只是在先秦。

极权建立,皇帝尝到了法家禁锢思想的甜头,并学会了怎么办,方法可谓绝无仅有:否定了法家鼓吹灭儒的蠢办法,反而选定了看起来那么睿智的儒家思想塞满人们的头脑,当人们头脑中被美好的,伟大的、仁义的......等等圣贤智慧占满了的时候,整个民族人人都雷同,变得静止不动了,这一禁锢就是两千多年,变成一种“习俗”了。

雷同,表面是一统的儒家“格言”和“规则”,其实,是雷同的思维方式。

雷同的思维模式,怎么描述呢?对,都知道柏拉图的“山洞寓言”故事:囚徒被关在山洞里能看见么?能啊,能看见洞的后壁,那是关他们的人规定的--只能看后壁,而且头颈不会转动。后壁上有影像在动,那是关他们的人设计的。久而久之,囚徒们习惯了,他们把后壁上的影像当成真实的,以至于有人闯出去,回来将外面的五彩世界讲给这群可怜的囚徒听的时候,囚徒们反而不相信,并嘲笑之。

当被后壁“影像”养成“习惯”后,囚徒们丧失了思考能力--因为不需要思考,言行都被规定好了。

“习惯”造就了两种人,一个是还没醒来的那一部分,他们只承认世界就是后壁上面的影子。另一个则是已经醒来,相信外面有更精彩世界,可是他们思维已经僵化,一时间难以恢复,他们明白,是那后壁上的影子骗了自己一辈子,却认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就是后壁上的影子,他们奋起,将拳头对准了后壁上的影子,而放过了制造影子的家伙们。五四,被西方来的德、赛先生,小姐弄得飘飘然的“醒过来”的人们,他们看到了千百年来,只有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子”在表演,于是他们将攻击矛头指向了儒家,甚至认定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表演了几千年的“影子”害的中国积弱(溺)难反,只有彻底推翻,打倒这些个“影子”,中国才能强大他们认为这才是向西方学习。

打倒“影子”就行?“影子”制造者还在,没了这个影子,他们还会造出那个影子,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照样可以成为影子,成为“圣训”,成为“规矩”,成为“格言”。

第三篇:圈子与社会杂文随笔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

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与别人扯上关系,或是朋友,或是敌人,又或是陌生人。

关系多了,就形成了圈子。

圈子,简而言之,就是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组织。

圈子就像是社会的缩影,它时刻上演着一幕幕生活悲喜剧,而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圈子外面的人想进去,圈子里面的人想出来。

每个人都有朋友,他会帮助你,你会帮助他。你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互相的,也可能不是。

你们可能会反目成仇。此时,你们就形成了另一种关系:敌人。

你们会争风吃醋,相互算计,你们会想方设法地使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你们之间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赢家,但一定会有输家。

圈子与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圈子一定有组织。一个人,谈何组织?

有了组织,就一定会有领导者。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领导别人,使他们服从并且信任你。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能够长久且兴旺。

一个社会,成于人,也败于人。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第四篇:从无限大到无穷小杂文随笔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又在哪里?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类从崇拜天神到理性思考,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解释这样的问题。你或许出生在一个静谧的小城,从三分之一平米的摇篮到三尺见方的板床,从与街巷邻居的嬉耍到校园同学的打闹。如果你考上大学,你或许会乘上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你也可能会收拾行囊,向你向往而又未知的地方闯荡。人的一生总是这样,涉足的地域从小到大,结交的挚友从少到多。人类也是一样,从走出屈居的山洞到开发出万亩农田,从踏上**远航到发现星罗大陆,人类始终在探索着宇宙的边际,始终在思考着自己所在的位置。

人类对“天”的思考起源于历法,古巴比伦时代,人们为了方便农耕,便已经意识到了四季的判别,并且制定出了黄道十二宫,这也是最早的十二星座的由来。当时人们并不能放眼于自己所生存的地球之外,因此认为地球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太阳也好,星辰也好,都是由神灵掌控。如此,为了天下太平,农作丰收,拥有学习天文特权的往往都是祭祀和僧侣。

古典天文学的摇篮在古希腊。古希腊文明是一个神奇的文明,那里的人思想开放,喜欢思考。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开办了一所集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为一体的学堂,在巴拉图的学派中,认为“球形”是宇宙间最和谐、最美妙的结构,柏拉图的学生欧多克斯对其思想进行发展改进,提出了最早的宇宙模型:同心球模型。欧多克斯认为宇宙是一个透明球,地球位于中心,其他天体围绕着地球旋转。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地心说,在当时这无疑是人类天文学的一大进步,而在近2000年后,地心说却被教会利用,将一位无辜无畏的科学家烧死在了审判柱上。

人类对“天”的进一步理解归功于对新航路开辟的需要。1405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航海业的壮举,50多年后的哥伦布,则从西班牙出发,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麦哲伦则首次完成了人类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回答了一个千年难题:终点也是起点,地球没有尽头。人类第一次发觉,自己居住千年的大陆海洋是如此的渺小,在时代的推动下,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自己的日心学说,“日心说”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由于“地心说”与教会的上帝创世不谋而合,否认地心说即是否认教会的权威,因此哥白尼的学说被斥为“异端邪说”,在被打压和责难中沉默了近30年的哥白尼,终在自己死前将他长期观察与计算完成的《天体运行论》发表于市。如果说哥白尼对教会依然略存胆怯,他之后的布鲁诺则是真正的勇士,布鲁诺生于哥白尼去世后五年,经过他对天文和自然科学的潜心研究,他深刻体会到日心说的正确性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日心说。在教会看来,布鲁诺如此明目张胆、如此胆大妄为,唯除之而后快。1592年,布鲁诺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成了捍卫真理的殉葬者,他也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了教会的思想霸权与恐惧无知。哥白尼的日心说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后来经过伽利略的天文观测,众多数据都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人们终于将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拿开,将这个位置还给了太阳。

日心说让人类的宇宙观再一次拉大,太阳才是整个太阳系的老大哥。在晴朗的正午,太阳看上去只有餐盘大小,可是实际上,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如果地球是一棵树,那么太阳就是一座森林。现代数学的进步与天文仪器的发展,使人类可以看到更远的宇宙深处,如果你觉得太阳系的尺寸已经触及无穷,那么还请你先收回想法,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统,整个银河系有1200多亿颗恒星,注意这里的单位是亿,每一颗恒星都有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那么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了么?远远不是,宇宙中可观测到至少有1000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之一。观测不到的星系更是无法预测。看到这我想你会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简直太寻常不过,不存在才不寻常。

在宇宙中如此微不足道的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又如此微不足道的太阳系,如此微不足道的地球,又如此微不足道的我们。然而,你真的微不足道么?让我们再把视野缩小,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你的第一口呼吸开始。

当你深吸空气,在成千上万的膈肌和肋间肌细胞努力下,肌肉开始收缩,胸廓开始扩张,空气被吸入肺中,氧气通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这个过程要归功于血管中红细胞的运氧功能,在心脏引擎的搏动下,你的血液载着这些携带氧的红细胞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由动脉到静脉,从主干到分支,再反复分支到毛细血管,将养分提供到你身体的各个角落,并将代谢废物带走。人的一天将呼吸26000多次,每次呼吸,你的肺泡细胞,你的红细胞,你的血管细胞,你的肌细胞,你全身的各个部位的细胞都在协同完成一个浩大的工程。有了他们的努力,你才可以休闲的坐在摇椅上喝着咖啡,毫不费力的读着这篇科普文。

你的全身,从头顶的发梢到脚趾指甲,共约有50万亿个细胞。对于这个概念,你一定又渺茫了,如果一个细胞是一个工厂大小,那么,一个你就是整个银河系。

说一个细胞是一个工厂,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人的细胞虽然功能各有差异、形态也很大不同,但是其组成结构相似,都有如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层膜,其就像工厂的院墙,它可以控制哪些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这座工厂,哪些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膜内是细胞质,其中悬浮着各种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车间,它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使用。内质网则是运输车间,其是一个网状通道,连接细胞内外,进行物质传输。核糖体则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中心体则影响细胞分裂。最后要说说细胞核,它是细胞这座工厂的办公楼,是细胞遗传信息DNA存放的地方,协调控制细胞活动。

想想看,你的身体就是由这样50万亿个精密的工厂构成,并且他们协同开工确保你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是不是很神奇。然而大部分细胞的寿命却很短,人的生命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经过一分二,二分四的分裂,最初的一个细胞最终分裂为50万亿个,在你身体内,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亿个细胞死亡,也会有1亿个细胞诞生。人体的胃细胞与外界接触,寿命也较短,平均每周就会更换一遍,皮肤细胞每月更新一遍,红血球细胞每120天更换一遍,肝脏细胞每180天更新一遍。只需一年时间,你身体百分之九十八的细胞都会更换一遍,从这个角度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确很有道理,每天的你都是新的你。

如果你再把细胞这个工厂的每一个车间分解开来,你就会惊奇的发现,组成你这鲜活的生命,有思想,能行动的人的竟然是一个个毫无生命意义的分子和原子。铁让你的血液可以携氧,并提供切割细菌保护机体功能,碳则是有机物的骨架,细胞工厂的基础,钠离子让你的神经可以传递信号,钙与磷组成了你刚硬而柔韧的骨骼,你的体重有60%都由水构成,而氧原子占了一个水分子九分之八的重量,因此,也可以说你的身体过半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然而氧原子却不仅仅起到提供水的作用,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陆地上的绿色植被、海洋中的绿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植物再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这些氧气,氧原子无拘无束的遨游在整个地球生命循环中,你刚才吸入的氧,可能进入你的皮肤,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而你之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可能才从你的肌细胞中脱离,重新回到自然,再次进入一个大树的体内,组成你的所有原子都有这样的循环链。如此来看,在细胞未能全部更新之前,你的身体的原子可能就已经更新了一遍,当下的你是你,也不是你。

和细胞比起来,原子的确如九牛一毛,然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又有质子和中子。电子之于原子的关系又如地球之于太阳系,电子之下,还有夸克,夸克之下,还有量子。

从量子到星系,你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又是多少奇迹的产品。你是一堆毫无规律、毫无智能的分子原子,也是在万亿细胞协同努力,拥有思想和记忆,会开心,会流泪,懂得爱与被爱的独立个体。你是宇宙间时间中的短暂一瞬,空间中的虚无一尘,也是人世间留下痕迹,传承人类的真实灵魂。你从宇宙中来,也将回到尘土中去。宇宙中的原子在你体内进了出,出了进,像你从不曾留存,人世间的往事,让你嚎哭着来,微笑着去,却也不失为一种永恒。

第五篇: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今天又逢三月八日,看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和打折消息,微信群里也是铺天盖地的红包雨,动作敏捷地抢了几个,再看看励志满满的祝福语,不禁心有戚戚焉。

相信每个恋爱中的女孩都曾经幸福的犹如公主一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对自己千依百顺、柔情蜜意、深情款款、情深不渝......(此处省略一百个形容词)

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的日子更是比蜜甜。及至怀孕升级做了准妈妈,娇滴滴的公主也母凭子贵地被家人簇拥着成为了家中的女王。

然后呢?

哪里还有什么然后?

前几年曾有句很流行的话:女人,二十年的公主,一天的皇后,十个月的贵妃,一辈子的保姆。

这个形容真的是既形象又深刻,结婚生子以后,女人就开始了从公主到女王再到女仆的漫长生涯。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享有半天的假期福利。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的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这个节日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在一些地方,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

比如在我国,尤其是近几年,网购的大力发展,使得购买礼物赠送礼物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前几年那种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傻兮兮的站在路旁等着接女友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由快递小哥将礼物和鲜花送到单位,引起同事们的羡慕和赞叹,而女生们的虚荣心由此而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然,这是少女和女王们的专利,是“三八线”以左之女生的权限。一旦跨过“三八线”,步入了女仆的行列,境遇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贴心的丈夫依然会买了礼物和鲜花以搏夫人一笑,但是更多的男人则大大咧咧地认为“老夫老妻的,花那个闲钱干啥?”

而已经降级为女仆的女人们在繁琐忙碌的岁月中也逐渐被消磨掉了追求浪漫、柔情、礼物、惊喜.....的愿望和权利。

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少生点儿病、考试成绩能再进步一些、个子能再长高几厘米......她们每天考虑的是今天晚上给家人做什么菜、明天天气变冷千万别忘给孩子加衣服、下个月婆婆生日要买什么礼物......她们对男人的态度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日的工作和家务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哪里还有闲情去花前月下?

她们更关心的是老公是否能升职加薪,以期可以换更大的房子、可以给孩子报更多高质量的课外班、甚至准备足够的钱送孩子出国留学。

从女王沦为女仆的女人们似乎早已经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一枚如花少女,也曾娇滴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也曾一袭锦衣闯天下。

生活这个大熔炉,早就已经把娇滴滴的少女历练成了几乎全能的“女金刚”,“为母则强”是她们唯一信奉的教条。

商家们还在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各个商机,都说这个世界上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的确,几乎所有的所谓节日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其中,又属孩子为盛。

动则几万元的教育经费早就已经不稀奇,而同时报七八个课外培训班也已经趋于平常。可要支撑这些高额的费用单靠男人一己之力的确是很艰难,所以女人们撑起半边天一点儿也不算是神奇的事儿。

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撑起的还不仅仅是半边天吧?

女强人屡屡现世,在许多家庭中,也算是十足打了自诩为大老爷们儿的脸面。可是,又有什么法子?你若是想摆足男子汉的威风,我倒是巴不得可以做个吟风听月的居家小女子呢?

可是,现实就这么摆在眼前,可能做到吗?

可悲的女仆们,不仅仅在家中辛苦劳作却拿不到半分薪水,倒还要出门工作赚钱来补充养家费用。

所以三月八日称之为劳动妇女节才是真谛啊!且让辛苦的女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三五友人喝喝茶、看场电影、吃个小饭,稍稍地歇息放松一下吧!

也就这半日吧,晚上归家后,还要去当女仆呢!

下载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一直在思索,现在的我,是不是还青春着?也一直在问自己,如果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好像,人生除了生死,也没什么大事,但如果真的是没有结果的结......

    初入社会的杂文随笔

    上班了以后才发现,自己能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了。这几天一直睡得很晚,但是想做的事没做成几件,时间总被琐碎的杂事占满。现在是凌晨1:30,而现在之后我才有了我的时间。工作和......

    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

    从超市回家的路上,大概要走二十多分钟。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会变成一条长长的直路。平时因为买很多东西胳膊很重,于是都无暇顾及周围的环境,今天却发现,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居然可以......

    从匾牌错别字说开去杂文随笔

    也许是职业习惯,我总喜欢留心观察街道两旁的店铺,机关单位大门口的匾牌,对联,墙壁上大幅的广告或凌空而横的条幅的字画。并对其带有挑剔性的鉴赏,自我品评,或舒展或蹙眉,表情时而变......

    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5篇

    新年还没有过完,春天又一次来临了。迎春花已绽开了黄色的瓣儿,枯黄的柳条儿也泛起了薄薄的绿色,清晨的鸟鸣也变得清脆悦耳了,一切都饱含着新生的美好。可是,上天偏偏就让一颗火热......

    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下午,自己的战场还在进行呢,便被呼唤去江湖救急。离开一地蹂躏的绿油油,奔赴他人现场,协助张罗所有的东西,搬运一件件,一趟趟从电梯里拖着进会议室。我说“我一宿没睡,原谅我脑子二......

    从远方来找我的朋友杂文随笔

    过去曾经有个两个朋友从城市的另一端来到我们学校说要参观,到达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尽管要求我们做导游,其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觉察不到高楼的眼神,树的品种,或者湖水的眼神,一切......

    春秋大梦从早睡开始杂文随笔

    听说大批90后的老人进入了养生生活,觉得有趣的同时,内心无比赞同。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和那些看起来了不起的人相比,或许我们差的只是一具好身体。研究显示,做到早睡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