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人版高二语文寒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供认/供奉 标识/博闻强识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B.提取/提防 脉搏/含情脉脉 冠冕堂皇/沐猴而冠
C.强迫/勉强 为难/为虎作伥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D.处置/处所 露骨/露宿风餐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解析:A项,ɡnɡ,zh,pB项,t/dī,mi/m,guān/guC项,qiǎnɡ,wi/wi,n/nD项,chǔ/ch,l,dānɡ/dnɡ。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关键。我们不能盲目信服药物的疗效,并且直接服用药物,这样做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B.目前,柏峪休闲渡假村建设正在筹划中,将成为集住宿、观景、采摘、登山、感受古文化于一体的高档休闲旅游区,将大幅度带动柏峪的经济发展。
C.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怀有一种文化理想情怀和艺术责任感,应该不断丰富主旋律的内涵,努力在艺术创新中增强其亲合力。
D.小公司没有足够多的职位供一些老员工晋升,许多人在升职空间狭小的职位上对工作开始显得意兴阑姗,而这又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解析:B项,渡假村的渡应为度。C项,亲合力的合应为和。D项,意兴阑姗的姗应为珊。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据《2012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3年、2014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 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无论是设计创新、服务创新,还是营销创新, 想消费者所想,满足广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青睐。
A.预测 漫延 只要
B.预算 蔓延 只要
C.预算 漫延 只有
D.预测 蔓延 只有
解析: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预算,预先计算。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连绵不断。只有与才搭配。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B.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
C.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D.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解析:A项,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做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或震动。B项,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C项,鱼龙混杂应改为参差不齐。D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答案:C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信任媒体放到善待媒体之前。C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奠定宜与基础搭配。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每小题3分)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而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解析:A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有误,原文第①段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B项,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以偏概全,原文第②段中说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项,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答案:D
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解析:D项,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
答案:D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解析:B项,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题干中的二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项,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答案:A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
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徇:巡行示众
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
解析:吊:慰问。
答案: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资运竭乃还 举贤以自佐
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其皆出于此乎
C.皆释而遣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乃脱帻投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B项,两个其均为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大概。A项,第一个以为连词,因为;第二个以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就;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然。
答案:B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径进洛阳 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⑤⑥D.③④⑥
解析:②是其他人的建议。⑤⑥均为侧面表现。
答案:B
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解析:D项,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
答案:D
四、翻译句子(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
(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
(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
答案:(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
(2)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慢慢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
(3)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
参考译文: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道济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被封为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撒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
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慢慢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为司空,镇守寻阳。
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
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道济的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鹩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鸣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殷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挽文丞相①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须更上新亭②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①文丞相,即文天祥。②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典故新亭对泣表示怀念故国之意。
(1)请简析诗歌颈联暗字运用之妙。(4分)
(2)作者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表现复杂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答案:(1)暗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乌云笼罩鼎湖的情态,也隐喻大宋王朝的远去;且与下句明字相对,加深情感之悲。
(2)运用典故来颂扬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家国之痛。张良、诸葛亮等事典,蕴含着宋室灭亡殆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的深深无奈。新亭对泣之典,写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于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相形之下,作者不免慨叹大不如前,更见其故国之思之悲痛。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经小雅》,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1)小人长戚戚 吾尝终日而思矣(2)举类迩而见义远 留取丹心照汗青(3)如临深渊 沉舟侧畔千帆过
五、语言运用(12分)
16.用一个单句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2013年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百度公司安全用药,搜索护航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根据安全用药,搜索护航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已经批准上市的药品及经批准具有正规资质的网上药店的权威数据提供给百度,百度根据这些权威数据,通过在搜索结果中展现药品数据信息、网上药店信息、药品安全置顶提示信息,为网民提供服务。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网上药店,也会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加上认证标志,保证了网友购药渠道的合规性。
答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百度签约开展战略合作。
1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很多人归结为中国人素质差
②因此,多地交通部门即将开始实施的针对行人个体的处罚规定,能否成为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痼疾的良药尚待验证
③近期,杭州、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政策,集中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④但也有人对此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
⑤其实,在国内很多城市,中国式过马路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正确排序为:
解析:③引出话题,⑤由③中的杭州、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进而指出问题的普遍性,故⑤在③后;①中的这种现象,指⑤中的极为普遍的现象,故①在⑤后;④中此观点指①中的中国人素质差,故④在①后;②总结①④不同观点后得出的结论。所以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答案:③⑤①④②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我国每年餐饮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如此庞大的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反问)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用古诗)③光盘光荣,剩宴可耻。(对比、谐音)
六、文字阅读(18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椭圆形画像
【美】爱伦坡
①我在城堡的一套房间安顿下来。这套房间屋内装饰繁多,墙上挂着数不胜数的现代画,我对这些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点亮蜡烛,读一读在枕边找到的一本评述这些作品的小册子。
②我虔诚地捧读着那本小书,转眼间已是午夜。好多支蜡烛的光线照到了一个壁龛上。明亮的烛光下,我看到了一幅先前没注意到的画一个年轻女子的画像。我只对那幅肖像投去匆匆的一瞥,就赶紧闭上了眼睛,为的是能通过思考确定眼中所见并非幻觉,从而可以看得更冷静、更可靠。过了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目光牢牢盯在那幅画上。
③那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的肖像。画面上只有头部和肩膀,用的是所谓的虚光画技法。画中人的双臂、胸部乃至闪闪发光的头发末梢,都不易察觉地虚化成朦胧幽深的阴影,作为整幅画的背景。画框是椭圆形的,厚厚的,镀着一层金。作为一件艺术品,最令人钦佩的还是肖像本身。刚才骤然而强烈打动我的,不可能是画作的技法,也不可能是画中人不朽的美貌,而最不可能的当数我的想象力我居然把画上的头像当作了活生生的姑娘。我陷入了沉思,有整整一个小时,我都凝视着那幅肖像。最后,我才发现画面的魔力所在画中人的表情绝对栩栩如生。那魔力一开始让我震惊,接着是困惑,被征服,最后则是骇然。我急切地找出那本评述绘画及其渊源的小册子,翻到介绍椭圆形画像的那一页,读到了下面这段文字:
④她是一位美得罕见的姑娘。当她与画家一见钟情并成为他的新娘,不幸的时刻降临了。他充满激情、工作勤勉、不苟言笑,而且,他已把艺术当作新娘了。她,一个美得罕见的姑娘,欢快活泼,可爱得无与伦比;她光彩夺目,笑意盈盈,嬉戏时就像只小鹿;她满怀爱心,珍惜世上的一切。但她憎恨艺术,因为艺术是她的情敌;她害怕调色板、画笔和其他画具,因为它们夺去了爱人的笑脸。因而,听画家说想给新娘画像时,姑娘认为那真是件可怕的事情。可她柔婉乖顺,终于还是温驯地在塔楼里坐了几个星期。可是那位画家却认为自己的工作无比荣光,他干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他是一个浑身散发着激情、狂放不羁、喜怒无常的人,加上又沉湎于自己的幻想之中,所以他没看出新娘的身心都遭到了毁损。谁都看得出她的憔悴,唯独他没注意到。然而她还微微笑着,静静坐着,一句怨言也没有。因为她看到画家从工作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他热情似火地画着深爱他的女子,不舍昼夜。可女子却日益萎靡、日益虚弱了。看到肖像的人无不低声说画得很传神,说这真是个非凡的奇迹,不仅证明了画家功力深厚,也见证了画家对画中人的深切爱恋。但当这幅画即将完成时,便不许任何人再上塔楼,因为画家的热情已几近癫狂,他很少从画布上抬起眼睛,对妻子的面容当然是漠不关心。他不会看出,那涂抹在画布上的色彩,就来自坐在身边的妻子的脸庞。几个星期已过去了,唯有唇上差一笔没画、眼睛的色彩差一层没涂。女子的眼睛重又变得神采奕奕,如同火苗在烛孔里的最后一闪。于是,唇上的最后一笔画上了,眼睛上的色彩也抹上了。画家痴迷地在自己的作品前站了一会儿,接着,就在他还在凝视画面时,他开始浑身发抖,脸色苍白,目瞪口呆。然后,他大声惊呼道:这就是生命!可当他蓦然转眼看他心爱的妻子时,她已经死了!
新娘死亡的原因是怎样的?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新娘死亡的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画家对艺术的偏执;二是新娘对丈夫的爱使得她坚持做模特,直至憔悴而死。
20.小说中的姑娘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她美丽可爱,欢快活泼;②满怀爱心,珍惜世上的一切;③她憎恨艺术,忠于爱情,甘愿为爱情付出生命;④柔婉乖顺。
21.本文前三段主要叙述了我的所见和感受,似乎与主要故事情节无关。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前三段通过叙述我的所见所感,为主要故事情节层层铺垫、蓄势,从侧面烘托了椭圆形画像的艺术魔力和生命力,突出新娘为爱情、为爱人的艺术事业甘愿付出生命的可贵品质。同时,作者把画家和新娘的故事,嵌入我的故事,从而重新构造读者对叙述对象的感觉,使作品不断给读者以陌生感、新奇感,引领着读者一步步地去探究事件真相的过程中,使读者更真切、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本质,从而赋予了作品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特殊审美效果。
22.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这篇小说通过写年轻的新娘为画家丈夫当模特而耗尽生命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表现了生命和爱情在艺术中消亡但是又会永存的主题。(答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边缘地位,表现了艺术和生命的对立也可)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在材料中,给出了多种自然现象及可以参悟的人生哲理,要求考生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悟,而不能以写他人为主,不能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泛泛而谈。另外,要注意写出感悟,感悟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的浅层感受,而是要在记述经历的基础上,层层开掘,参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
站在高处看世界
王晓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
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倒不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
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将要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末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一口。
第二天上午10时许,飞机在跃华机场缓缓起飞。我坐在机舱的舷窗边,眺望窗外的风景,随着飞机的逐渐升高,窗外的行人、车辆、楼群馆舍,在我的眼中不断变小,变小,接着一一模糊了。当飞机升入高空,我忽然发现舷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何等的景观!透过舷窗俯瞰,白云朵朵。东边原是海峡的惊涛骇浪,这时却如湖面上浅浅的波纹,反射着粼粼的波光;西边,山峦田畴,相衬相依,融合成一幅淡青色的水彩画。尤其令人惊诧的是,爸爸指着飞机刚刚掠过的一抹山峦告诉我,那就是令人仰望的巍巍泰山!
看着那抹渐渐远去的淡黑色,我的心胸也豁然开朗:大千世界,还有比山更加高大的东西吗?但当站在一定的高度时,山也会变得如此渺小,没有了往日的巍峨和神圣。站在高处看世界,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神清气爽了。
扪心而思,我忽然觉得,世界的大小,心绪的好坏,人生的苦乐欢愁,全都取决于你所处的高度。若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名缰利锁的沼泽之中,目之所及便全都是尘嚣纷扰,致使自己的心灵蒙受尘垢,流淌泪水。而站在人生的高处,那么目之所及将永远是壮阔坦荡、清明澄澈;若能够跃上新的心灵台阶,登上新的心灵阶梯,从而抵达高尚、宽容、至善至真的境界,那么人的心胸就更会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壮美无限了。
站在心灵的高处看世界,我不禁仰天而歌曰:运筹帷幄,羽扇纶巾。瑜亮共生,天公睿智也!
【点评】本文立意清晰鲜明,描述精彩。特别是描述之后的议论,由浅入深,由自然现象到哲理感悟,层层开掘,议论深刻,见解独到。语言含蓄隽永,议论逐层推进,读来颇能让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净化。
第二篇: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那些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语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有删改)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20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宣帝微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B.相随博弈,数负进 数:屡次 ..C.值其方饮 值:遇到 D.奈何以小文责之 责:责备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3分)()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5分)(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醉歌(其九)
①
汪元量
②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③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②万年枝:冬青树。③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8.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更待菊黄家酿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2)以小明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南子·说山》)(3)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4)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5)____________________,便被春风长倩猜。(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
肖复兴
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
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
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40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文中说:“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保鲜”,又说“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表明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
C.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
D.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2)结合全文,谈谈“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6分)(3)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4)本文多处运用第二、第三人称,请探究这两种叙述人称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郁达夫在南洋
1938年12月,郁达夫失望地离开了他曾为之倾注满腔热情的祖国。丰庆轮在台湾海峡航行一夜之后,于19日抵达厦门,在离厦门市半里许的海面停泊一天。当时的厦门,已被日军侵占。此时此刻,更使郁达夫忧虑的,“是敌人政治手腕的运用,和我们中国的一般悲观主义者的得势”。他以为“日人的所以敢欺凌杀戮我的最大原因,就在各高官大吏的自私心太厉害,只顾着自己敲诈老百姓,不顾到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之故。”这些都是他对抗战以来国内政情的感触,也可说是临别祖国的忠言。
南洋的惊涛骇浪,激起了郁达夫的滚滚思潮。他急于向海外侨胞报告自己在国内各战场和浙闽前线奔走的见闻,曾不顾风浪的颠簸,于二十三日在船上写出《岁朝新语》。他坚信说:“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报告文学。
郁达夫到达新加坡之后,曾写出大批激励抗战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政论。他在新加坡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政论《估敌》,刊于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以后,在他所编的各种副刊上,又不断发表政评,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号召同胞“要踏着先烈的血迹,加强抗战的决心”。他指出:“楚虽三户,足以亡秦,众只一旅,卒难兴夏。我们只教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最后胜利,自然指日可待”。从1939年到1941年的三年时间内,他在新加坡所发表的有关抗战的政论时评,共达一百多篇,是研究他后期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重要材料。
郁达夫还经常利用他的副刊园地,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通过“五四”新文学和抗争文艺的介绍来开拓马华(马来西亚华人)文艺。如在他所编的《晨星》副刊上,不时介绍国内文化界的来函来稿和活动情况,遇有国内较好的抗战文艺作品立即转载,对一些宣传抗日和筹赈经费的演出、画展等,都竭力推荐与鼓励。1939年10月,当鲁迅逝世三周年时,他在《晨星》副刊上组织了《纪念鲁迅专刊》,亲自撰写纪念和回忆鲁迅的文章,发表演讲,介绍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为了繁荣和活跃马华文艺创作,郁达夫于1941年7月,和《总汇新报》联合发起《马来西亚的一日》的创作活动,要求马来西亚各地的文艺爱好者,不分阶层与职业,不分性别,把他们在8月15日这一天各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思想、行动,以及环境、观察等,写出来投寄两报。接着又进一步倡议全马来西亚各报馆和文化机关,都来集稿和刊登。这一活动的开展,受到各方人士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投稿者非常踊跃,其中较好的作品,都在《晨星》副刊和《文汇》副刊中陆续刊出。原有编和印单行本的计划,后因太平洋战争发生而没有实现。
郁达夫对马华文学青年,十分关怀,常指导他们读书、写作,勉励他们大胆创作,甚至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都给予热情帮助,使这些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如他发现擅长写新诗和散文的冯蕉衣后,就不厌其烦地多次当面指导和为他改稿;大力推荐青年作者温梓川的短篇小说集《美丽的慌》,称赞温梓川“可以成为马来西亚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有希望的一位南岛的作者”。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期间,除了促使马华文艺呈现出一派蓬勃景象外,对推动马华文艺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少贡献。
(1)下列对本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写郁达夫在南洋从事文学和抗日活动中多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事,使我们从中看出了他的伟大之处。
B.郁达夫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是对敌人运用政治手腕的回应。
C.“楚虽三户,足以亡秦,众只一旅,卒难兴夏”,这里暗含对中国懦弱无能的统治者不抱太大希望的意思。
D.《岁朝新语》这样的报告文学,于那些对抗战胜利抱有悲观主义情绪的人应该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E.郁达夫针对文学青年的思想状态,亲自撰写文章,介绍鲁迅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2)郁达夫在南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6分)(3)在培育马来西亚文化青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6分)(4)从这部分传记来看,传主既有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活动,也有作为一个抗日战士的活动,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卡扎菲政权存在时,反对派尚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卡扎菲政权垮台后,反对派则大有祸起萧墙之可能,未来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实难预料。....B.“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C.小悦悦事件带给人巨大震撼,人们在声讨,在反思,在热烈讨论„„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借此“切片”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D.昨天,王教授在学校礼堂的一番即兴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那场面真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啊!....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这些航天器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②③⑥①⑤④ B.①⑤④②⑥③ C.②⑥③①⑤④ D.①⑤④②③⑥
16.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5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期末答案
10.(1)共君一醉一陶然(2)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3)玉人何处教吹箫(4)隔户杨柳弱袅袅(5)只缘袅娜多情思(6)春来江水绿如蓝 11.(1)BC(2)含义:① 既指壮丽恢弘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如同标有书名的南疆风景。② 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3)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②同时全文以“金色”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4)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带领读者领略千佛洞,进入金色的沙漠,显得更亲切.第三人称:更理性深刻。让读者带有历史距离感,产生对人文和历史景观的敬畏之情。
上,是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两者的动力都来自传主的爱国热情。传主作为文学家的活动,如“利用他的副刊园地,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通过“五四”新文学和抗战文艺的介绍来开拓马华文艺”,是为了使祖国的文化在祖国战乱时期在异国他乡得到发展。这些活动都出自他的爱国热情。他作为抗日战士的活动,如他发表政论(敌),在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的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更是出于他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13.D 14.B 15.C 16.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 寓善于乐
第三篇:高二语文测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诗歌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
先说“诗三百”。《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刊登的《“诗三百”正义》指出:先秦文献中“三百”联言,往往并非实指,而是极言其多的—种修辞手段。这在《诗经》中不乏用例,如“三百维群”(《小雅·无羊》)、“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魏风·伐檀》)等。“三百”一语尚见于《礼记》《左传》《周易》等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由“诗三百”之本意审视孔子之言,可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当释为:诗有许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其余所释亦当类此。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语,既不能证明当时存在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据此否定‘孔子删诗”之说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
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来说,“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孔子删诗”本源于《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申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至于孔子何时开始“删诗”,华锺彦先生判定为鲁定公五年,即孔子四十七岁之时。华先生此说本于《史记·孔子世家》:“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世家》以下续记鲁定公八年孔子事迹,说明孔子系于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故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是年。
下面对“孔子删诗”的具体工作流程试作描述,司马迁《孔子世家》叙述孔子删诗时,“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何谓“去其重”?从清华大学所藏竹简《周公之琴舞》来看,“去其重”首先就是选取某组诗篇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而将其他部分视作意义重复而不取。因为教学读本,篇幅必有所限制。“去其重”的第二层意义是,从同一诗篇的诸多变体中择优挑选。清华简《耆夜》篇载周公所作之《蟋蟀》,与今本既有诸多相似,又有明显相异之处。今本《蟋蟀》当为孔子所选取,而清华简本仍流传于世。刘向自述,其“所雠校《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这一编选原则与结果,都与孔子删诗相类似,显示了文献传承的内在规律。
(摘编自李颖《诗三百与孔子删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百”用以“极言其多”,可谓古已有之,而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如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的“四万八千”表示数量多。
B.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在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作者认为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鲁定公五年。
C.孔子删诗“去其重”的原则有两层含义:从某组诗篇中去除缺乏代表性的篇章,从同一诗篇的诸多变体中去除不太优秀的篇章。
D.本文作者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从说“诗三百”开始,来逐步论证“孔子删诗”之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诗经》学史上,“诗三百”和“孔子删诗”关系密切,它们和《诗经》名称、《诗经》成书过程等内容紧密关联。B.由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中“诗三百”词语内涵的正确阐释,我们可以确切得出孔子删诗的可信性。
C.孔子把古时三千余篇诗删订成三百零五篇,让它们合于《韶》《武》《雅》《颂》之类音乐,礼乐从此有了条理可以讲述。
D.孔子回鲁国后不满“陪臣执国政”的状况,不愿出仕,“退而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等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将自己编订的诗歌集定名为“诗”,此诗集在先秦时期的另一名称是“诗三百”,但与孔子所说“诗三百”的意思迥异。
B.有些学者根据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一句话就否定“孔子删诗”之说,是曲解原意,主观臆断。
C.虽然有些诗歌亡逸于《诗经》之外,但其中有些至今仍流传于世,而且在论证《诗》成书过程方面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D.孔子删诗所遵循的编选原则,符合后世之人在文献编选方面的内在规律,文献编选能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修鞋摊 左岸
五十二岁的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长得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表情简单,语言金贵,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是个好善施乐的人。他了解到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天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女寡母,家境越加贫寒,促使年纪轻轻的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了很远的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老于义不容辞经常帮助小枣这个那个的就成了他业余爱好的一部分,小枣感激不尽,但嘴笨,只会说“大叔歇歇,喝口水咧”。
别瞧小枣一个女娃家,能吃苦耐劳,鞋修得好,远近闻名,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公认,小枣服务态度绝对够上四星级标准,甚至有的老客户搬走后还特意坐公交来她这里修鞋。
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
“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快说,你急死人了。”老于越加狐疑。“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家里再没别的亲戚了吗?”“没。俺只有回家。”小枣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
“那,你走后,这个鞋摊怎么办?”
“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
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
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
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这事包在我身上。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呐,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事不宜迟,小枣收下老于的钱,擦擦眼泪,千恩万谢,一步一回头地从老于的视线里消失了。第二天一大早,老于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来到修鞋摊开始上班了。修鞋是个又脏又累的手艺活,他老于虽说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给人家修坏了不少鞋,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痛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这期间老于间或给小枣打过电话。告诉小枣鞋摊一切都好,叫她放心,还问了小枣娘病情.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越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老于老伴和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前者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后者瞅着老于的手粗糙不堪,都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
事情早晚是要露马脚的。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老婆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
老于是个老实巴交的人,面对老婆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看摊修鞋辞职的事情一五一十交代出来。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的准是叫那只小狐狸精给迷住了,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正常人哪有无故砸了自己金饭碗的呢。
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
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这个鞋摊。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他认为小枣的手机停机是因为没钱续了,他甚至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留下小枣家的地址,好给她寄些钱去。
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老于对于这个,似乎习以为常。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桑塔纳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
“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你也不怕麻烦。”老公显然对少妇的举动有奉承的成分。
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到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的脚下。
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你是小枣?”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描写小枣狠咬嘴唇、扑通跪下等的动作和“你帮俺看个把月……俺还会回来”之语,寥寥几笔活画了小枣善于演戏、装可怜的虚伪形象。
B.“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这句话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说明老于长期吸烟导致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也能表现他忘我修鞋的习以为常与专注。
D.小说中写到修鞋摊易主,老于一直坚守修鞋摊,终偶遇旧主小枣,两人境况前后迥异,深化了作者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及小说诚信的主题。
5.小说以“修鞋摊”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不尽。有人认为小枣会装作不认识老于;也有人认为,小枣会良心发现,向老于道歉、解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故宫画医单嘉玖
每天早晨不到7点出门,下午5点下班,从鼓楼的家里走到故宫,不疾不缓,正好50分钟。这条路,故宫书画修复师单嘉玖一晃就走了快40年。
古人把书画修复形容为“病笃延医”。所谓“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甚至提出“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主张。书画时间久了如同人老了生病了,难免出现断裂、破碎、糟朽、霉烂等问题,修复一次,至少可以使其生命延长上百年。这样,良好的画医就成为稀世珍宝。
故宫古书画修复对象为两大类:一是以传世文物为主的宫廷收藏,包括书法、绘画、碑帖拓片、帝后画像等,如《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另一类是宫廷史迹,包括宫殿中的匾额、台阶、石碑等。这些古董如果没有修复技术的保护不可能流传到今天。
“1978年冬,刚刚结束插队回到北京,正好故宫博物院招收文物修复人员,我就这样成为了故宫人,一干就近四十年。”那时,单嘉玖对书画装裱修复一窍不通。第一天上班,师傅孙承枝把一沓纸往桌上一搁,让单嘉玖把纸上的草棍、煤渣刮掉,还得保持纸张的完整和光洁,这一刮就是3个月。“一开始觉得枯燥,但慢慢的,你能感觉到那个鬃刷划过不同纸面的阻力,甚至能感受到宣纸的膨胀与收缩,修复书画所需要的那种定力也慢慢地培养出来了。”单嘉玖回忆说,“3年的工夫,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各个朝代用纸特点和选纸方法,那些一开始觉得拗口的专业术语也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
“书画修复,既不能不管不顾乱逞能,也不能缩手缩脚,真就需要胆大心细。”单嘉玖对明代《双鹤群禽图》的修复依然记忆犹新。这幅我国流失海外的遗珠,现存德国柏林博物馆东方艺术博物馆。当单嘉玖清洗这幅画作时,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出现了——画作局部出现鼓胀,致使画中形象严重变形。单嘉玖停下来寻找原因。原来,这幅画曾经过日本修复师之手。根据多年经验,单嘉玖怀疑是日本使用的“和纸”的膨胀系数与原作画绢不一致所致。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她的这一判断,通过不断地闷润画心并及时控制与调整水分等方法,问题才迎刃而解,最后足足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完工。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画医’,是因为真的很像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人病了,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取决于病体和病情。书画病了,怎么抢救、如何修复,则取决于作品的受损状态,而不是文物等级的高低。”
单嘉玖有个习惯,每修复一次具有挑战性的书画作品后,她就将修复过程与心得撰写成文,让大家分享它的修复过程。如今已经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
“故宫的书画修复基本上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保证修复风格的一致性,这就像病人得有主治医生一样,你得对自己要修复的这张画负责,全盘考虑,如果不同的人做不同的程序,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推诿,而且你自己用足够的耐心赋予一幅画新的生命,也特别有成就感。”
有一次,一起采访的同行问单老师,“你修过的最有名的最有价值的书画是哪幅?”单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对修复师来说,每幅书画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一些并不那么有名的画,也都是经历了岁月的侵蚀、战争的流离,还有各种不可避免的损坏,才有缘与我们相识,它们也反映着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当时的艺术追求,承载着过去的重要信息,在我们眼里也都是宝贝。就像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把病人的病治好,哪有挑病人的道理。”
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快,而对修复室里的他们来说,时间停留在每一个不急不躁、修复书画的细节上。
(节选自《光明日报》记者:杨雪梅)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单嘉玖从一开始对装裱修复一窍不通,到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故宫画医,说明坚持不懈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B.单嘉玖认为他们与要修复的书画的关系就如同医患之间的关系,修复的方法取决于书画的受损情况而不是作品的等级高低。
C.单嘉玖认为书画修复需要足够的耐心,也要胆大心细,既不能胡乱逞能,也不能缩手缩脚。D.在单嘉玖看来,每幅书画都是一样的,都要用心完成修复,只是最修复有价值的书画能给人特别的成就感。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B.C.D.E.书画修复要求极高,如果没有优秀的工匠,宁可不修而保持原状;但修复工作有时又刻不容缓,因此反复刮去纸上的草棍、煤屑培养了单嘉玖对宣纸特性的感受力和修复书画所需要的定力,这是师傅教在对《双鹤群禽图》的修复过程中,出现了画面局部膨胀、形象严重变形的问题,单嘉玖用自己独特为了保证修复风格的一致,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故宫书画的修复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单嘉玖有个习惯,她将每一次书画修复过程与心得都撰写成文,至今已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迫切需要优秀的“画医”。会她书画修复技艺的第一步。的技术,挽救了这幅珍贵画卷的生命。
9.故宫画医单嘉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可贵做法?请结合材料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参考答案:B张冠李戴“作者认为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鲁定公五年”错,原文说“故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是年”,这里的“是年”应该指的是“鲁定公八年”。
2.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B以偏概全,原文是“ ‘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
3.考点说明: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参考答案:A于文无据,“此诗集在先秦时期的另一名称是‘诗三百’”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
4考点说明: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和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参考答案:A C 5.参考答案:①可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老于和小枣,因“修鞋摊”被联系起来,一个恪守诚信,一个不讲诚信,对比鲜明。②使情节集中,波澜起伏:作者围绕“修鞋摊”来组织情节,修鞋摊易主,两人前后境况迥异,这样使得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③有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用“修鞋摊”连接人物、组织情节,可以很好地突出两人在“信用”方面的不同表现,凸显出老于诚实守信的可贵,进而表现出呼唤诚信的主题。
6.考点说明:考查探究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F级。
(示例一)我认为小枣会装作不认识老于。
①从人物形象方面看,小枣故地重来,主要想看看自己原先的修鞋摊在三年后会是谁守着,鉴于自己的失信,也许会因羞愧而装作不认识老于,不愿相认;②从表达效果方面看,这样安排情节的反转,更容易达到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效果;③从揭示主题方面看,这样安排,更能表现出小枣的改变,讽刺社会上诚信缺失的现象。
(示例二)我认为小枣会良心发现,向老于道歉、解释。
①从人物形象方面看,小枣虽然境况大大改善,但纯良的本性应不会轻易改变,面对自己的恩人,小枣会因羞愧而良心发现,向老于道歉、解释;②从故事发展方面看,小枣既然来到故地要修鞋,就势必做好了坦诚面对故人的心理准备,会与恩人坦诚相见;这样安排情节,更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③从揭示主颗方面看,老于诚信坚守固然可贵,这样安排更能表现出小枣因感动于老于诚信坚守而展现的美好人性,也为揭示出呼唤、赞美诚信的主题而形成了合力。
7.8.9.D(错在“只是最修复有价值的书画能给人特别的成就感。”)AB(C“用自己独特的技术”于文无据,D过于绝对,E改变范围,)
可贵品质:(1)敬业、负责、做故宫画师近40年,仍孜孜不倦。(2)胆大心细有耐心有定力。
可贵做法:(1)迎难而上,善于探索修复方法。(2)实践与研究并重,修文物,写论文。
第四篇:血防知识测试卷附答案
血防知识测试卷
一、单选题(5x2=10分)
1、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每次所需粪便的重量为:()A:约10g B:约20g C:不少于30g D:不少于50g
2、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所需铜丝筛的规格为:()A:约100目/25.4mm B:约260目/25.4mm C:40目-60目/25.4mm D:60目/25.4mm
3、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所需尼龙绢的规格为:()A:100目/25.4mm B:260目/25.4mm C:40目-60目/25.4mm D:60目/25.4mm
4、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若需加做沉淀镜检,全片镜检时间为:()A:约1min B:约2min C:不少于2min D:不少于3min
5、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若需加做沉淀镜检,每份粪便检查涂片张数为:()A:1张 B:2张 C:3张 D:至少2张
二、不定选题(20x4=80分)
1、日本血吸虫属于:
A 雌雄同体吸虫 B 雌雄异体吸虫 C 雌雄同体线虫 D 雌雄异体线虫
2、日本血吸虫的消化系统组成为:
A 口、食道、肠支 B 口、食道、肠支、肛门 C 口、肠支、肛门 D 无消化道
3、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雄虫的形态特征:
A 抱雌沟
B 分支样睾丸 C 串珠样排列的7个睾丸 D 虫体呈乳白色
4、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雌虫的形态特征:
A 虫体呈黑褐色 B 虫体呈乳白色 C 具有长椭圆形卵巢 D 具有分叶状卵巢
5、日本血吸虫雌虫卵巢的形态特征为:
A 长管状,位于虫体前半部分 B 长椭圆形,位于虫体的中部 C 颗粒状,分布于虫体的后半部分 D 分支样,位于虫体的中部
6、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A 椭圆形,淡黄色 B 卵壳一侧有侧刺 C 卵内有毛蚴 D 卵内有油滴样的分泌物
7、日本血吸虫尾蚴属于:
A 无尾型尾蚴 B 短尾型尾蚴 C 单尾型尾蚴 D 叉尾型尾蚴
8、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形态特征:
A 具有口、腹吸盘 B体前端为头器 C 具有一个头腺 D 具有分叉的尾叉
9、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中需要的宿主包括:
A 终宿主,中间宿主; B 终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C 只在终宿主体内发育 D 只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10、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
A 只进行有性生殖 B只进行无性生殖C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D 不进行生殖
11、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为:
A 成虫、虫卵、毛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童虫 B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C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 D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童虫
12、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
A 门脉-肠系膜静脉系 B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 C 肝脏小静脉 D 肺部小静脉
13、日本血吸虫成虫性发育成熟的必备条件为:
A 摄食红细胞 B移行到肠系膜静脉 C 雌雄合抱 D 移行到肝门静脉
14、日本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宿主的:
A 肝组织 B生殖器官组织 C 结肠肠壁组织 D 膀胱组织
15、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致病阶段有:
A 成虫 B 尾蚴 C 虫卵 D 童虫
16、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 成虫 B 尾蚴 C 虫卵 D 童虫
17、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A 鸡、鸭等禽类 B 牛、犬、猪等哺乳动物 C 钉螺 D 慢性患者
18、异位血吸虫病主要见于:
A 生殖系统 B 消化系统 C 淋巴系统 D 肺和脑
19、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致病机理为:
A 大量虫卵机械性阻塞血管 B 虫卵卵壳抗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
C卵内毛蚴的毒素溶解组织 D 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超敏反应及肉芽肿形成 20、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为:
A 贫血 B 尾蚴性皮炎 C 虫卵肉芽肿 D 组织纤维化
三、简述题(1x10=10分)
1、怀疑某地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你如何去证实?并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一、C C B C D
二、B A ACD AC B ABCD D ABCD A C B A C AC ABCD C B D D C
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以及防治原则。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查:(1)调查传染源:看该地是否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患者及保虫宿主存在。保虫宿主有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尤其是水牛是重要的传染源。(2)调查钉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调查江、河、湖泊等水系中是否有钉螺存在,特别是阳性钉螺的存在。(3)调查当地人群是否有接触疫水的情况。
防治日本血吸虫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护。(2)查治病人、病牛,控制传染源。(3)控制和消灭钉螺。(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
第五篇:初一寒假语文测试卷
初一寒假语文测试卷
一、为下列语句中加红字注音。(12分)
1. 沿溯阻绝
2. 绝巘多生怪柏
3. 飞漱其间
4. 猿鸣三声泪沾裳
5.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6. 怀民亦未寝
7. 艨艟数百
8. 如履平地
9. 倏尔黄烟四起
10.珠翠罗绮溢目
11.僦赁看幕
12.毳衣炉火
二、解释句中加红字词(28分)
1. 略无阙处
2. 晓雾将歇
3. 夕日欲颓
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6.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7.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8. 吞天沃日
9.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0.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1.虽席地不容闲也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三、根据原文填空。(22分)
1.郦道元为了说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特点,他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具体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三峡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对西湖雪景进行了白描,他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6.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四、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10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似中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五、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20分)
(一)阅读《三峡》选段,完成题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意思。(4分)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
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选段中画线语句的意思(3分)。
3.选段都写了三峡的美丽景色,请你分别概括两段内容,再说说两段在表现三峡美景上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题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3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画线语句的意思。(3分)
3.这篇短文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3分)
六、按要求填空或作答。(8分)
1.陶渊明、郦道元、陶弘景、周密、张岱这五人中,哪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2分)
2.请你默写两句描写西湖的诗(或词),并注明出自哪朝哪个诗人(或词人)的哪首诗(或词)。(6分)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1.sù
2.yǎn
3.shù
4.cháng
5.qù
6.qǐn
7.chōng 8.lǚ
9.shū
10.qǐ
11.lìn 12.cuì
二、1.通“缺”,缺口。
2.消散
3.坠落
4.欣赏
5.农历十六日
6.当„„时
7.画着文彩
8.用水淋洗
9.岸
10.高
11.许、使
12.还
13.酒杯
14.客居
三、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夕露沾我衣
5.征蓬出汉塞
6.江入大荒滚
7.衣冠简朴古风存
四、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2.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3.(健儿们)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若隐若现。
4.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五、(一)
1.断 急流 茂盛 确实
2.中间相距一千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第一段写了夏天三峡水疾的特点,第二段写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这两段分别表现了奔放美和清幽美。
(二)1.考虑,想到 于是 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相互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北宋的苏轼。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既有赏月的欣喜,又有漫步的悠闲,更有贬谪的悲凉与无奈。
六、1.郦道元、陶弘景
2.举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之韵
初二(1)阮兆松
北京的秋天十分短暂,因此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往往万物都有极大的变化。这变化可能潜移默化,可能显而易见,可能突如其来,可能徐徐而行。而秋天的韵味,就藏在这变化中。
没有哪个季节的天气像秋天那样变化无常了。人们刚刚从夏天三十多度的气温里解脱出来,想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中享受自然,放松自我。但接踵而至的冷空气让人猝不及防。气温在十度至二十度间作着跳跃运动,天气也仿佛在秋、冬间不断变化。而有些时候,时令已过立秋,而气候仍然酷暑难耐,“秋老虎”在抖擞精神,以它的神力“煎熬”着人们,使人们感觉夏天没有离开。这样,人们在秋天一季当中体会着三个季节的变化,虽让人们措手不及,但也有许多趣味。
随着天气的风云变幻,万物也都在变换着自己的姿态。一日下楼玩耍,惊奇的看到,有两棵树上结了一个个黄澄澄的、圆圆的果子,看上去像柿子,又像枣,但叫不出名来。看地上,一片片黄中带绿的叶子散落着,有的已经干枯。还记得去年高中部的那棵银杏,树上原本翠绿的叶子好像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金黄。这看似突如其来,即又在不经意间悄悄进行的变化让人们眼前一亮。
一天天气预报说有冷空气,妈妈让我加件衣服。我说:“班里还一堆同学穿短袖呢!”但还是磨不过妈妈的嘴,穿着风衣上学去了。到了学校,发现许多人也穿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衣、外套,与黑白分明的校服形成鲜明对比。到中午,就又是一副场景。毛背心、棉衬衫、套头衫、T恤,实在是风情万种。人们随着天气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穿着,本是为了保护身体,却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北京的秋天是短暂的,但又是变化多姿的。正是这变幻多姿,形成了秋天独有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