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的心里有一根刺的美文摘抄(最终版)
小鸟问父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他们比我们活得幸福吗?”老鸟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
“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叫做贪婪。”
这时有个人走过来了。老鸟飞离小鸟,落到来人身边,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乐不可支地叫道:“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老鸟说道:“我的肉这么少,够填饱你的肚子吗?”那人说:“肉虽然少,却鲜美可口。”
老鸟说“我可以送你远比我的肉更有用的东西,那是三句至理名言,假如你学到手,便会发大财。”那人急不可耐:“决告诉我,这三句名言是什么?”
老鸟徐徐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个条件:我在你手中先告诉你第一句名言,待你放开我,便告诉你第二句名言,等我飞到树上后,才会告诉你第三句名言。”
那人立刻答应了。老鸟说道:“第一句名言便是: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条件,现在请你放开我。”那人便放开了老鸟。“这第二句名言便是: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说罢,它边叫边振翅飞上了树梢,“你真是个大傻瓜,如果刚才把我宰掉,你便会从我腹中取出一颗重量达120克、价值连城的大宝石。”
那人闻听,懊悔不已,他望着树上的鸟,仍惦记着他们方才谈妥的条件,便又说道:“请你快把第三句名言告诉我!”
第二篇:眼中有针心里有刺美文摘抄(最终版)
针藏在眼里,让目光变得锐利,每一道目光都是在审视与权衡,每一次注视都是在思考与度量,强势尽显无遗。只是,与这样的人相处,会让人倍感压力,试想,在身边总有一个人居高临下审视你,时刻洞察你的缺点,时刻准备责备你,眼中有针的人会让人感到压抑,彼此间缺失安全感,进而会产生讨厌的感觉。
在一群人之中,眼中有针的人似乎是天然的核心与焦点,他们一定是充实而幸福的,但事实却相反。眼中有针的人,心里一定有一根刺,眼中的针射伤了他人,心中的刺却在不停地伤害自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许是受到了太多挫败,经历了太多欺骗,这让他们错误地认为,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被戒备和被控制。
在这个追寻平和与平等的世界上,眼中有针的人越来越不受欢迎,或许他们的初心也是在帮助他人提升,却因为心中有刺而用错了方式,毕竟,润物无声与疾风骤雨虽然都可以滋养大地,却因为形式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差异。润物无声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按摩,令人甘之若怡并心存感激。疾风骤雨却做不到无差别的滋养,那些弱小的与畏惧的,会因此受到伤害。
当下,眼中有针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被心中的刺驱赶着,用眼中的针不断刺痛着周围的人,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我相信,眼中有针的人也想改变自己,可大多数人却浅尝辄止,究其原因,是他们总尝试着通过简单的行为来改变,却忽略了眼中针的根源来源于心中的刺。
心中的刺才是一个人内心深处不断生长的黑色种子,它源于恶劣的环境或无奈的境遇,却选择了用黑色与尖锐来应对一切。我想,只有用阳光与温暖融化这根顽固而冰冷的刺,那些眼中有针的人的目光才会变得平和包容起来。
第三篇:别抱着一根木头不放美文摘抄
我能看出来,它们只是年轻的一对。这对老鼠夫妇占那堆木柴为家,开始它们的生活,我却要把这些木柴搬到车上去。
第一次寒潮前几天已经袭来,所以我们有好几天一直在备过冬的物品。这对老鼠夫妻可能也一样,在这堆木柴的底下,他们的窝可能是干爽而温暖的,也许,老鼠宝宝们就要降临了。
看到它们,我忍不住想起我和妻子32年前住进我们的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那种兴奋和乐观。它们都是小老鼠,如果不算上尾巴,它们的身体只有2。5英寸长。在它们眼里,我肯定是个巨人,一个来破坏它们精心打造的安乐窝的巨人。
我对它们深感抱歉。那对小东西,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那么害怕。
“亲爱的,发生什么事情了?”鼠新娘哭着问。
“我不知道,”她丈夫回答说。“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没发生过。”
当然,他说得不对。变化是不断发生的,幸亏它发生得不是太频繁,不至于我们的全部生活被意外的大事永恒地改变。
我和妻子当年才搬进第一套房几星期,就收到拆迁通知。我们精心营造的安乐生活突然起了急剧的转折。
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急剧转折:很亲近的人突然离世,离婚,失业,经商失利,生病或受伤。
突然,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也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所有的事情都不同了,我们努力去应对——有时是以健康的方式,有时是以自我毁坏的方式。
我继续把木柴装到汽车上去,准备堆高一点。这时,我看到其中一只小老鼠紧紧地抱住一根伸出车厢后部的柴,如果它不离开,几秒钟后他可能被木头轧成一团肉泥。我抓住它的尾巴,把它放在地上,然后继续搬木柴。我搬另一根木柴回来的时候,它还在原地,也许被突发的事情吓懵了,不知道应该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像老鼠。
生活不断继续,支撑我们的物体有时会发生太频繁的变化,我们竭力地想抱住这些支撑物,但还是被生生地抽走了。有时候我们因为不能放手而受伤,太执着于过去我们就不可能欢迎未来。
改变是持续的。我们的生命没有哪一部分能够保持几年不变。我想起鼠夫妇,我也曾经处在它们那种境地,我希望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它们已经找到另外的栖身之所,一处让它们得以干爽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的地方。如果我能给它建议,我会说,“不要抱着一根木头不放,不要等着被木头札死。”
第四篇:心里的氛围美文摘抄[最终版]
有一位朋友,深谙时装哲学,她说:“脸上的氛围不好,穿什么都不会好看。听一段音乐,让表情柔和下来,再去试衣服吧。”她的穿衣理念是穿令自己舒适的衣服,让自己感觉到爱自己、爱生活。心里有热爱,脸上的氛围总不会那么硬。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我们往往忽略本质,而过分关注表象。
这位友人讲她在普罗旺斯的日子。她从不习惯赶时间,即使旅行也是如此。起床,把音乐打开,再决定穿什么衣服。清晨哼着歌曲,有时歌曲没唱完,就走到大门口了,她会索性坐下来,唱完歌再走。她会为自己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从心情到面容上的氛围。
心里的氛圍不好,脸上的氛围也不会好,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想想人生也是很奇妙的事,一切最后还是都表现在了脸上,这也许是一种极致的公平。
正巧刚看完村上春树的一本书,记住了书中的一个细节:一位曾经很美丽的女子,再见时依然漂亮,但失去了色彩和热度。“这个内敛的女子,她的光和热曾经从周身的缝隙中自动向外喷射”,可是再见到她时,这种东西已经消失,“简直像有人绕到身后,把电源插头给拔掉了”。书中还有一位女子也是如此,多年后再见,作者用了一句“显得色彩暗淡”。虽然外表几乎没有变化,依旧是个大美人,身材也好,但是跟从前相比,“色彩淡去很多,连脑子似乎也变笨了,说话索然无味,观点平庸至极”。美丽的外表反而让人一旁看着都心情沉重,“产生怯意”。
这是因为脸上的氛围变了,没有活力和热度,美变得凝滞,像是空心人。这与年龄无关,只与心境变化有关。
第五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蜡烛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蜡烛
发布人:埃兰 类别:1 点击率:150 发布时间:2011/9/14 11:13:07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螺丝钉精神”,这个曾经是父母那个时代最时尚、最光鲜的字眼,这样的精神曾经是我们父辈整整一代人的理想,并为有这样的称号而无上光荣和自豪。
现在的职场人,要的是“表现”、要的是“独立”、要的是“声张”,谁还会甘心做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但 现实中“千里马”式的人物又有多少?为何不踏踏实实地先从“螺丝钉”做起?螺丝钉不可笑,螺丝钉不老土,缺少了平凡的螺丝钉,再先进的机器也无法运行。不要抱怨老板、不要抱怨同事、不要抱怨客户,试问自己,你做好了吗?不如先做公司里那颗最闪亮的螺丝钉吧,终有一天螺丝钉也能成大器。
《烛光里的微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影片,它讲述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王双玲老师,虽然身患严重的心脏病却毅然接了一个乱班。她一次次对学生的关怀、慈爱,感动了孩子们的心,使问题少年从道德的“悬崖”走向思想的“平原”,使那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而她自己却因积劳成疾倒下。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然而王老师却甘为红烛,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自电影成功上映后,人们更多地把蜡烛精神用来赞美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不然,蜡烛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某个特定的职业上,越来越多的职场白领们,用他们特有的行为方式来诠释新时代的蜡烛精神:越来越自我的职场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根蜡烛,一根能燃烧出个性风采的蜡烛,在最大限度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周围的人、为社会带去光与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蜡烛,随着时光的流逝,蜡烛精神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是一味“忘我”的无私奉献,而是尊重自我的意愿。现代职场人认为,只有尊重自我的意愿,才能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蜡烛才能燃烧出最灿烂的光亮,从而减少周围世界的黑暗,带去更多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