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1:0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

第一篇: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

论文摘要】人们很少从行为科学理论的层面上来思考班集体的建设问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人们对班集体建设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影响了班集体建设的质量。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班集体形成四阶段入手,引入行为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解决打造优秀班集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德育工作者开展集体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班集体公平理论行为理论

近年来.高校扩招已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高校扩招的同时,学生生源的基础也有所降低,高职院校遇到的问题则更严重。怎样在新时期打造突出的优秀班集体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瓶颈”。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1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

目前在校生中.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他们成长环境十分优越.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上大学前,除了读书学习之外.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导致他们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学习上吃苦精神差,在集体活动中协作意识差。

1.2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总渴望着别人能让着自己,关心自己。他们缺少磨练.在心理上过分依赖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挫折体验.经不起新环境和困难的考验,造成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每年都有个别的新生由于成绩或者其它方面的问题而轻生的。另外.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心里压力过大,造成强自尊与强自卑并存.敏感与脆弱同在。

1.3学生心理问题多样且复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考录取批次增多,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同时考不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也容易造成深深的失落.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独立自主的意识虽不断增强,但由于学生思想上的幼稚.加之依赖性和盲目性较大而自控能力较弱.易出现行为过激或意志消沉:有的高校办学基础先天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客观上也跟不上教育层次和要求的提高而学生对学校的要求是理想型,两者产生强烈差距;另外学生对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会心存忧虑而出现学习上的自暴自弃。

1.4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

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新的信息新的文化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在内容上呈现出丰富性,而且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从网络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文化。同时他们还喜爱追求快节奏、强刺激的文化娱乐节目.喜欢追求时尚、追求新潮.赶时髦,崇拜偶像。在他们中间.总能找到网络技术高手.流行音乐的爱好者.新时尚的追求者。使老师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沟通困难。

2、高职院校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根据行为科学的群体发展理论,一般认为高职院校班集体形成会经过四个阶段。

2.1集体观念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能被集体接受,是相互间从彼此陌生到开始熟悉的过程,相互间力求适应。因此新组成的班级在前2周内.学生一般是循规蹈矩”的,应抓住这一机遇,开展请你了解我”、“我的一大优点等活动.让学生自我介绍展示自身的优点、特长、爱好学生间增进了解,使每位学生在班内确立地位。

2.2集体观念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班内同学问开始产生矛盾.阻碍了贯彻班级集体行动计划的落实。如果在该阶段不能很好地调节处理好同学问的冲突行为不能遏制游离性”的小群体行为,则会直接影响到良好班风的形成。

2.3集体观念提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同学问发展了凝聚感.彼此间产生好感。他们分享感受、交换信息,并开始分享成功的喜悦但很容易因凝聚力过高而对不同意见不予理解,而导致”群体意识”绩效下降。

2.4集体观念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同学问彼此互相沟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对班集体应尽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只有到这时,一个成熟的班集体才算是形成了。

3、及时运用“公平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公平理论”.是一种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理论。此理论认为.个体总会自觉不自觉的与别人做出相应比较.如果感到公平合理,就会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就高。相反,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产生抵触甚至对抗等消极情绪.而且还会想方设法来降低不公平感带来的压力。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公平意识.充分认识到公平”对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巨大作用。

在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奖励先进、惩治落后,要注意一视同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外部的刺激与奖励以外.公平理论至少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内在的人格上的平等,而这往往是我们在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一面。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以公平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关系学生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胸怀,学生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4、合理运用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64年提出的。他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激励力(M)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的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V)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E).即 M=V·E

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就可能激发出很强的工作热情.但如果他认为再怎么努力目标都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但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同时受到职工的能力和上级提供支持的影响。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这种奖励既包括提高工资、多发奖金等物质奖励.也包括表扬、自我成就感、同事的信赖.提高个人威望等精神奖励.还包括得到晋升等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奖励。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获得的奖励能够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各方面的差异,他们的需要的内容和程度都可能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能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能激发出来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加之身处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面对大学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有些学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标不明确期望值较低。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借鉴期望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标,树立必胜的学习信心,就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4.1明确奖励机制

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制定明确的针对性的奖励机制。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自我的目标期望值。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真正落实“成功教育理念。积极的暗示就是一种好方法,”罗森塔尔效应”便是期望理论在学习中成功运用的经典案例。对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给一些积极暗示和期望。在集体活动参与时多鼓励、多支持他们,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著名成功学者希尔认为带有创新意识的积极的暗示会让个体在自发心理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4.2提高管理效率

积极利用集体观念将会对个体教育产巨大的促进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许多流浪犯罪青年”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学校的班级、社团.宿舍等都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好环境,运用集体观念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将同学问平行教育的影响发挥到最大,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往往能取得更佳效果。一个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会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兴奋和自豪,一个先进集体其影响力具有持久性。

4.3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丰富的学习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都将有利于打造优秀班集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5、结语

打造优秀的班集体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想实现的目标.而影响班集体发展的因素尤其是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班集体形成四阶段八手,引入行为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解决打造优秀班集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德育工作者开展集体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初探论文

摘要: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本科和中专毕业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威胁,如何改革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首要的是要做好高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而行为养成教育中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又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方面。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行为 养成教育

一、单位用人标准的提高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前几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加上越来越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导致大批应往届毕业生沉淀,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对用人单位而言,过剩的人才市场给了他们越来越大的选择空间,因此对于用人的标准也就节节攀高。据调查,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主要侧重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个人品质

首要的是责任心要强,所谓责任心,就是指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心系工作,诚实可靠,不轻易毁约;再就是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仪表整齐,言语礼貌,待人热情等;另外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

2.注重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种才华的体现,用人单位往往都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便能迅速容人陌生的集休,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效益。

3.注重挫折承受能力

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良好的危机应对能力及挫折承受能力是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挫折能够使人得到锻炼,压力能够使人成长,一个在危机中能够顶住压力,从容不迫的处理问题的员工必定能给企业创造财富,而这部分人才也是企业重视并将会重点培养的。

4.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课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面临这样和那样的挑战的,面对机遇和挑战,就要求毕业生们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结合新环境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学生日常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各高职院校都有《学生管理手册》,其中不乏对学生的各种管理规定,要求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但是却明显缺少明确的职业行为习惯的要求。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模糊,对于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等都只停留在实训课上老师的简单要求和实训室里的操作守则,学校缺少有目的的、系统的培养。

2.教学方式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接受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就业,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缺少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于职业化的要求不能在课堂上及时给学生讲解,在教学模式上一般还是处于老式的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能学会,却不会用。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上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实训设备陈旧,管理落后,造成学生在学校学的技能还没有来得及应用就已经被淘汰。3.与企业合作没有形成规模化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已经和企业建立了联系,采取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来进行合作,但是却没有形成规模化,大多数学生由于专业限制还是没有机会在就业前接受职业化熏陶,只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在学校求学,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任务义不容辞,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抓住新生入学这一有利契机,进行专业发展情况介绍,并从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来认识专业的重要性、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竞赛,在竞技中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加深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做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下社会、到基层、求锻炼、深化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理解。

2.加强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直接从校外工作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3.以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教育育人的根本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慎独修养、为人诚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格;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胸豁达开朗、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4.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配备上都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如果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应当更多地听取来自企业的声音,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而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例如,选修课设置就应该多安排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科目,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相应职业的认知;在教学方法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毕业前就掌握未来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同时要注重师资的调整,引进“双师”人才,让企业技师来校讲课,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养的捷径。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能力的提高,是保证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职业活动等领域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5.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按照思想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就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来说,由一定的职业品德认知转化为相应的职业品德行为,必须经过职业品德情感、职业品德意志这两个心理要素的催化作用、促媒作用才能实现。品德是由四种基本成分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职业品德不是孤立的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堆积,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种因素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另一要素的变化。因此,在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优秀人格的过程中,应同时强调大学生职业行为养成认识上的笃信、养成感情上的陶冶、养成意志上的锻炼和养成行为上的践履。德育工作者也应考虑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如何符合品德的心理形成过程规律和结构的构成,使学生情理一致、言行一致,使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真正行之有效。

第三篇: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摘要]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协调,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面对新形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应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不断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教育特点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 充分考虑自身的教育特点 1.与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相适应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培养目标反映在教学内容上,便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它不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与此相适应,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适应这些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协调。例如在教学目标上以“精”和“管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满足大学生现实需求,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实践中,使理想与职业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对学生道德实践的 考察。

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上也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具有很宽泛的含义,包括学校与企业之间各种内容与形式的合作均可以列入这一范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使“工”成为“学”的延续和深化,工学深度结合,融为一体。与此办学模式相

适应,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了解校企结合进行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的有机结合,否则就不能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而导致思政课自说自话,甚至游离于高职办学特色之外,而仅仅成为政策性课程。

由于办学模式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制结构也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经过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一般学制为2年,其实习期往往较长。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为思政课留出非常充足的学时。而他们的实习实训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比较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由此引发的思想、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增多,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这时候能够获得思想情感上、心理上、法律上、政策上的帮助,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而且也是使课堂理论教学获得大学生理解、认同的良好契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高职思政课要主动与学制协调,主动介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全程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相适应

孔子曰:“因材施教。”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一直是贯穿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在我国高校中,学生结构比较复杂,高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群体的独特特点。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招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学生构成复杂,有2年制专科,也有3年制专科,还有4年制本科,多个办学层次的学生共同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的综合素质与普通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相对而言,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等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不少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较低。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由高职特殊的培养模式所决定,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意识却比较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较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要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习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要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和要求来培养学生。如果不抓住上述特征,不能让高职学生真正受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适应形势变化,针对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

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加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大了大学生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的力度,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缩短,在校外分散实习实训时间增长。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适应能力,为他们早日面向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实习,面对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实习环境和社会环境,面对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加之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对高职院校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思政课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工学结合形势的要求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

展和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思政课师生比不合理的情况,思政课师资数量仍显不足。同时,一些思政课教师对工学结合形势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学生都去工厂企业了,离校了,学校也没事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应由企业负责。加上不少思政课教师对工学结合形势下开展实践教学尚缺乏比较好的经验和办法,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做到及时和深入。

3.学校与企业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尚未做到有效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学校思政课教师和企业有效衔接,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但就目前来讲,由于学校思政课教师只是把利用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能与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这就造成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利益上的共同性,彼此的诉求不尽一致,使得不少企业往往把接受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看作外加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不能给予充分重视。即便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与管理,但教育的“量”和“质”均有不足,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贯穿于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上出现真空和断档,思想教育出现盲点。

三、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面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势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新问题、出现的新变化,高职学校要真正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为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企业,以至于更富有成效,就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组织、人员、经费、实践场所等各种保障,将各方面力量组合协调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以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为此,最好在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务处、学工处、思政课教学部、就业实习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部等共同组建一个组织管理及决策运行机构,来具体负责工学结合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统一筹划,确定实践教学中教学计划、组织形式、经费落实、考核评价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重点等。这一机构的设立和各项具体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者、指导者、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存在并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或者说,是否具备以及具备多大的主导能力,决定着教师能否把握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加以有效调控。[1]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尽快把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新的形势、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不能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仅看成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而是由全体教职工和企业共同来实施和完成。要对实践基地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根据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明确基地教师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使他们在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时,能够自觉地紧密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当把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送到实践基地后,就如将学生引入了一个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园地,从而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跟进哪里”。

3.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思政课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不理想,未能达到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够而且不稳定,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各高职院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都建立了数量不等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要按照“就近就地、优势互补、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与企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与不同的企业结盟,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资源优势,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建立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从笔者经验看,最好选择那些双方合作良好、合作稳定、有着优秀企业文化,有多方面的典型人物,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功能的单位。这些企业不仅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平台,而且也要能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成长的空间。只有建立了足够数量的、稳定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才能以专业实习为契机,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为主要内容,把思政课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让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达到相应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四篇:浅谈高职院校先进班集体的创建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先进班集体的创建工作

摘要:先进班集体创建工作是高职院校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和保证。它即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谈谈高职院校如何创建先进班集体,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先进班集体创建;意义;策略

班集体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因此创建先进班集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和人格产生巨大的正向引导,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一、先进班集体创建的意义

(一)先进班集体创建,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班级凝聚力以良好学风、班风形成为基础。先进班集体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一方面是师生展现个人才华、形象魅力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通过先进班集体的创建可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风,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校园。

(二)先进班集体创建,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和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开展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参与;班级也是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环境,学校在教学上、管理上的各种制度都是通过班级来进行有效实施。班级建设的好坏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也与教育教学成败也息息相关。仅我院班级体数量就达350多个,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难度,也对班集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学生工作必须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强化班级建设,构建班级管理的新体系。先进班集体的创建,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改善育人环境,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先进班集体创建的策略

(一)创建的原则和目标

按着“管理项目化、落实具体化、监督过程化”的原则,改善传统的评奖评优方式,把创建、考核和申报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以“塑精神、重团结、显特色”为目标,以贴近班级、强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

(二)创建的重点

创建应以党风、学风和室风为重点,即室风营造为基础、学风建设为重点、党团建设为龙头,鼓励各班在此方面取得成效。在党团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党团员和班级干部的示范作用,要求党团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优良,奖学金获奖比例高。在学风建设方面,让班级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并通过考核及格率、班级成员获奖学金比例、技能培训取证率、优秀个人比例、计算机、英语等级通过率等指标的量化考核,培养班级浓厚的学习风气。在室风建设,要求各班级宿舍积极参加宿管中心“文明宿舍”的创建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和特色宿舍文化,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室风。

(三)创建的途径

我们归纳为:目标明确、主题明晰、管理规范、人际和谐、文化浓厚、评奖多元。

目标明确:指各班级在创建之初就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要全员参与、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每个班级根据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创建目标,发动班级每个成员参与目标制定,活动策划,并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让同学的个性和班级共性互相融合,形成共融共进的目标。主题明晰:在目标的指引下,要求创建各班级要有自己的创建主题,从而提高创建的针对性。管理规范:在整个创建过程中,要按着创建、中期检查、申报评选、展示表彰四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实施都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并有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创建阶段,各系书记、班主任负责动员和创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各班学生负责创建目标和方案的具体制定;在中期检查阶段各班班长向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以对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在申报评选阶段由学工处、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先进班集体的遴选,我们还精心设计了《先进班集体创建手册》,对创建工作的过程做详细的记录。人际和谐:包括班集体中个人自身的和谐、同学之间的和谐、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等。

参考文献:

[1]陈迅,马亮,高校研究生和谐班集体创建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

[2]闭剑锋,高职高专院校优秀班集体创建浅探,[J],《南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第五篇: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体验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1.课内情景式体验教学(1)角色扮演式体验。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关于角色扮演可以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情景进行角色设置,也可以模拟营销视频中的片断。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市场调研......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措施论文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以应用为重点,强调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高职院校的教育开始大力加强对学生......

    高职院校民主管理体制构建论文

    摘要:文章从内外因角度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构建现代高校民主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提出了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转变......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逐步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也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元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高职院校对资产的使用和运作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督导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和作用,探讨了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要点,并对在督导过程中如伺尊重教师、帮助教师、恰当应用学生评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关键......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利用实践......

    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社团组织是否调动了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社团是否会有发展等问题都离不开社团的有效管理。行为科学阐述了影响组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