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1:5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

第一篇: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

论文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兴起是关系到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当前发展的现状,提出三方面构想:1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2,实施“双证书”的意义、理论依据及具体步骤;3.就业导向促进教育强势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已进人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现在,我国正在走上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道路。人力资源队伍的赓乏大大地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效果的增强,信息不对称导致我们企业不能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解决人力资源技术方法问题的根本就是专业化、职业化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而人的“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只能通过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我国高职院的兴起就无疑是适应了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更何况高职院的初成规模是适应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潮流。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双证书 就业导向

一、高职院校的体制、教学、课程改革

办高职院校必须要理顺政府、学院、地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在这里起引线搭桥的联络或指导作用。而高职院除内部管理需要“立法”(条例、规章、制度、守则等)外,还应以“德治”使管理得以升华,而作为第一把手更应采取“分权”的民主管理。而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必须加强实践性的原则,必须与当地的企业取得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必须是稳固的、长期的、见实效的、双赢的紧密联系,甚至某些方面(诸如出资的比例、就业分配的落实、学生质量的保障等)应当“立法”以保证。高职院的办学有无企业的支持或参与或两方成为联合体,是关系高职教育成败的重大问题。故高职院必须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的体制上采取必要的改革,使高职院的教育质量得以保证。

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不强,专业设置还未完全针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来确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没有完全做到以职业能力为本来开发课程。很多的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就业上岗。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不能达到“人尽其才”。许多用人单位只看文凭、而不是按劳动成本、实际需要和职业证书来用人,严格的劳动准人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尚未建立起来。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没有接轨,使得高职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这就需要对现行的课程进行改革。由于改革模式的多样性所决定,改革的模式绝不可能只是一种二种的,在这里仅选两种典型的模式予以介绍。

(一)加拿大CBE课程大纲模式:由校方邀请8-12名企业代表作为职业分析人员,一名课程设计专家任组织协调员,再委派一名秘书组成DACUM委员会。职业分析员要求来自该职业有代表性的产业,如所定职业目标为培养机械技术员,职业分析人员主要应来自机床、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职业分析员的总体业务范围要宽到足以覆盖某一职业的主要范畴,如培养目标为模具技术员,职业分析人员在设计、制造、维修、安装、管理及销售各各主要环节都要有代表;并且还要照顾当地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代表,使职业分析成果尽量反映多方面的要求。组织协调员是课程设计专家,负责组织讨论,协调意见分歧,协助最后明确能力的范围,最好不是本职专家,以免越沮代危。

(二)北京联合大学的“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开发方法”模式:他们坚持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深人开展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要从学科专业、学校与社会、社会各行业的联系上思考问题,从单一的学科教育向综合化、整体化教育转变,以培养具有良好、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所以从学科单一化向学科综合化、模块化转变,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所谓学科综合化、模块化,就是在学科的设置、构建上,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次一课程设计模式,对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按“模块”构建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以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学科的单一化向学科的综合化转变,涉及到三个层次的改革:学科结构综合化改革、专业口径拓宽的改革、课程综合化的改革。三个层次的改革是相互联系的,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要.跳出已有单门课程的框架,重新规划一批“系列课程”(模块),从更宽阔的视野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层次,使课程的内容更加现代化和综合化。

办好高职院还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验室建设。这是高职院向技术传播中心转变的根本保证。高职院应尽量与社会联系,聘请实习基地单位有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强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高职院的兼职教师。可聘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及兼职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进行调研,不定期地和他们座谈、征求意见、研究问题,主动关心实习基地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与他们联合培训人才,输送优秀毕业生,联合搞技术攻关。教师是技术传播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的培养要有长远的眼光,大力培养“双师型”队伍。高职院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大学分配,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技能。为加大自身的影响力,可采取两条措施:

1,从大型企业、科技院所调进一批有实际经验与操作技能的工程师,聘请一批企业的人员来校兼职任教,改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2.选派部分教师下厂、下基层、下实验室锻炼,选派教师到高校做访问学者.学习等。

二、实施“双证书”的意义、理论依据及具体的步骤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德国实高职教育的机构有两种:由各类中专改制建立的专科大学和校企合作联办的双元制职业学院。在德国的非学术性高等教育中,前者承担高级职业人才的重任。

在工业化国家里,学徒制并没有完全淘汰,如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在这几个国家,学徒制已发展成为吸收了16-18岁年龄段的大部分年轻人阵德国达63%参加的职业培训体制。这些国家并没有将实用技能课程放置到正规学校里去,恰恰相反,他们所做的是把正规学校的课程放置到岗位培训中。学徒们每周工作时间为3-4天,工作中接受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指导。其余时间,学徒们去培训中心学习技术、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即是“双元制”的本来含义。

目前,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除阿根廷、墨西哥外)采用的都是校外培训制。培训中心与学校被人为地划分开来,这样就使职业教育从社会世俗轻视手工职业、仰慕高等教育的尴尬中摆脱出来。培训中心的运作紧随劳动市场的需求,并与工业企业保持稳固的联系。

这种“双证”的理论依据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并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并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它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完善,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训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规范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市场,实现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的接轨,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各类职前培训.、职后培训等)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此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国地方经济区域、教育相对发达的省份应担负起预测和规划高职教育发展的责任。沿海各省及经济特区由于政策上和技术力量上的优势,创造了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加大了这些省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和需求水平等方面的不平衡性。因此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省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中势必突现先导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在全国范围内理应起模范作用。

三、就业导向促进教育强势发展

据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调查:根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337所高职高专院校27.1万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底一,全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34%,未就业率为6.66%。根据此次调查反馈,就业率超过95%,统计人数在500人的专业总计16个,依次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初等教育、物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市场营销。从中可么看出,教育部等部门提出的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护理等四大类紧缺人才就业率都是非常高,其中涉及制造类的专业就有7个之多。通过调查凸现了就业情况的“七大特点”:(一)类型特征鲜明:技术类普遍抢手,文科类竞争激烈。(二)整体走势明朗:.非国有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三)社会认可“双证”:持证上岗,就业不愁。(四)难度初见缓解:高职高专就业率赶上本科。(五)产学途径趋畅:订单培养渐成强势。(六)市场趋于理智:需求方主动降低门槛。(七)观念得以改变:眼界放宽去就业。

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认为应突出三方面的工作进程:(一)全面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就业导向机制的发展进程,要实现适销对路。(二)大力推进“无障碍就业”机制的实施进程,充分借助人才市场的中介作用。(三)积极推进就业评价系统的工作进程,运用综合评估与社会监督的方法,形成就业调控制度,形成就业推进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的动态推进机制。

第二篇: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关于高职语文课程考试改革的构想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不足。故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结合语文学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等方面对高职语文课程考试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语文素质和能力目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素质教育;考试改革

现状分析

教育涉及到考核方式,不同的考试及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笔者对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做过一次关于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主要存在三个不足:内容结构单一,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考试方式保守,一张试卷考之大吉;考试评价不公平,学生的语文成绩仅靠一张试卷便一锤定音,这是不科学的。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种考试索然寡味,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内容不感兴趣,对考试形式不满意,认为语文考试忽略了他们语文能力的考核与人文素质的检测,更没有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尴尬状况,高职语文课程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就是摆在高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有对现状进行改革,才能还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一个崭新而又鲜活的面貌。

改革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要实现改革,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文学科赋予他们更多的是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只有在考试命题、考试操作上努力体现这些特点,才能做到以课程为核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试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应由教室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导引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基础与能力互现。这是大语文观所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体现。考试方式也需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如采取朗诵、辩论赛、调查报告、职业角色模拟等活动方式。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

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使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直面现实,调整考试结构,优化考试内容,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比如,进行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美术专业、服装专业等应重在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模具专业应重在说明书写作而非法律文书写作。

(四)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我们关注较多的是教与学的过程,而对语文教学效果评价的探讨却很少。其实,教学效果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调节、诊断的作用。何为考试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活动。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构建,毫无疑问应有相应的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来保证。因为:第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评价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第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第三,语文学习的渐时性决定了其评价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语文考试改革在试题设计、考试过程、考试结果分析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评价的科学性。

改革构想

针对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不足,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内容的组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内容应包括:(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称为语文基础知识。之所以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忽略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不是很好,考基础知识有正面导向作用。但在考试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宜太高。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序列化、结构化和熟练化。(2)语文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是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拓宽,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湖南师大程大琥教授提出,学生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录”、“译”两种能力。所谓“录”的能力,是指记录文字的能力,包括笔录和机录两种,尤其是后者。学生要提高使用电脑记录文字的速度和准确度。所谓“译”的能力,主要是指对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雅俗对译、古今对译、中英对译。雅俗对译主要是指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转化;古今对译主要是指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转化;中英对译主要是指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转化。(3)文学鉴赏。人在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有不同的重点,婴幼儿主要是口语模仿;小学生重在字、词、句、篇的学习;中学生强调文章分析。而大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点则应放在文学鉴赏和文化体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这是由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决定的,此时强调的是思维的宏观性、联系性、思辩性,达到对人学、文学、社会学的个人体悟和深刻理解。这应成为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一个重点。(4)人文修养。这里所说的人文修养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其实,语文考试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考试命题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考试内容的转变现在的语文考试过分地依赖教材,为考试而考试,导致学生为了追求学分而死记硬背;考试重点偏颇,不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训练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的内容。从被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行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运用与理解的题目,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试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在试卷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由知识题为主转变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

(二)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改革语文考试的方法,既取决于考试内容,又取决于考试目的。我们可以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求的。

考试类型的改革职业类院校语文课程考试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概括为两种,即单一型和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试,是指每次考试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某一项语文能力或语文知识,可以是文书处理,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可以多次进行。这样的单项考试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补考,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型考试,是指期末的考试,这种考试要求考试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性的主观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试评价的改革

语文考试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激励、调节、导向作用,怎样评价学生成绩是关键所在。恰当的、合适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成就感;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评价原则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途径在进行评价时,要拓宽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为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互评,还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评价范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平时考查、观察并记录;(2)期末考试;(3)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平时成绩的价值。对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考核评价,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学习努力情况的不可测性及思维的多样性,宜粗不宜精,以模糊为主。同时,课外知识有助于深化课堂语文学习,所以语文成绩评价中不能忽略课外知识学习。课外语文学习指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写作、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等等。

成绩计算(1)成绩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2)具体方法。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30%,课外成绩占30%;具体操作就是:学期成绩=平时以能力与活动为主的单一型考试成绩+期末综合性考试成绩+课外成绩(若有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获奖等情况可以加分或免试,课外学习检测可口试,也可笔试,如“课外知识抢答赛”)。这种成绩计算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从而让学生注意语文的多元性,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采取以上所述的考试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第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语文能力的分项考核,使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将“平时不翻书,考前要恶补”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平时常翻书,考前不忙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口语练习等方面的学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分项考核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自控的机会,比如,听、说题目可以自拟;读、写篇数可以自定;活动奖励分数更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等。在这种考试中,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而教师所起的作用也由控制变为引导、帮助。第三,密切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这种考试方法改过去一贯以课堂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为兼顾课内与课外的多种评价形式,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各种自然、社会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这种语文课程考试改革使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得以强化,增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传勋.考试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J]学科教育,1998,(10).

[2]周正逵.论语文考试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4).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程达.语文学科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第四篇:德化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

一、“十五”期间德化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振兴德化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城镇教育优质化、城乡教育均衡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有了新突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适应农村税费改革要求,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初步落实,政府财政性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构建适应大城关发展需要的教育格局,为德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推进加快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了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本改变了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二、德化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从总体上看,德化县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教育又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近年来进城务工子女进城就学急剧增多,城区学校学生爆满,特别是城关中心区学校压力极大,矛盾相当突出,这是我县当前基础教育出现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办学规模不断萎缩。由于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农村大多数青壮劳力都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父母大量进城就学,又造成农村中小学学生数大幅度锐减,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萎缩,全县已有数十所小学因没学生而停办,闲置校舍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二是教育经费存在很大困难。构建大城关教育发展格局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财政对于教育投入的任务更加繁重。三是小学教师大量富余。因学生减少,全县小学教师大量富余,现在又缺乏有力的保障政策,富余教师出口未能得到解决,长期没有录用新教师,势必造成新教师断层;另外,现有教师中英语、体美音专业教师又很缺乏,存在着年龄和专业结构性矛盾。四是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不足。由于外来学生大量挤进城关中心区学校就学,现有教室不够使用,只好临时挤占多功能等配套教室,目前生均校舍、占地面积、教学设备离国家标准还有差距。五是学校德育和安全工作形势严竣。当前学校受升学率的压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措施不力,加上社会上思想、利益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一些不良思潮,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个别学生违法违纪的发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学校安全管理也不容乐观,学生在交通、卫生食品、校舍、活动等安全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责任重大,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上考虑的都是如何保证学生安全,其他如德育、体育,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十一五”期间德化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1996年以来,德化连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作为“中国瓷都”,德化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施“四个坚持”(即坚持大城关发展战略、工业立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四个集中”(即人口要向城关集中,工业企业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城关居民要向现代化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要向农场和林场集中),以“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为抓手,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实现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宏伟目标可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证。

到2010年前,全县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对教育发展将带来较大的影响,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将继续减少,高中和大学则相继面临“渡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强县和“三个文明”建设的要求,决定了教育发展战略思想的选择,德化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发展目标,以及人口变动趋势等因素,将影响到德化教育发展目标的定位。

1、德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展望

办高质量、高水平、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向教育强县的跨越,教育将更为有力地促进德化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教育竞争将愈加激烈,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教育系统的内部改革,特别是教学和课程改革,将成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将逐步形成。

2、德化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的战略目标,要求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求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培养模式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更加适应德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求教育更加直接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德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素质;保证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教育发展均衡、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公平和贫困生受教育权利;努力完成“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知识贡献”三大任务。

四、“十一五”期间德化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我县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形成城乡互补,布局合理,资源优化,设施完备,师资合格,质量优良,管理完善的大教育发展格局。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关系,科学地制订目标和任务,切实提出保障政策和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比较完善的德化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向教育强县迈进。

2、发展目标

全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人均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基本满足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建立起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全体人民群众的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010年目标展望

到~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左右,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5%左右,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左右。

到201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以上,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稳定在100%,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3%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民终身教育,教育发展各项综合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五、“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重点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努力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群众的子女普遍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教育事业。

1、集中力量,按时实现“双高普九”目标。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高普九)是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县级教育事业的重点。全县上下都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凝聚新的力量。按省市规划,我县应于~年实现“双高普九”,今后全县基础教育要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按照“双高普九”工作职责要求,切实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完成阶段性任务。要认真制定并实施“双高普九”计划,~年基本达到“双高普九”的评估标准,~年接受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确保目标的实现。

2、攻坚克难,构建大城关教育发展格局。

把大城关教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尽最大努力解决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让他们都能进入城区公办学校学习,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公平就学的权益。努力争取在城郊再新建一所千人以上的中学,抓紧城区中学配套用房、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规划扩建丁溪小学,加强丁乾、乐陶等小学配套设施建设;改建育英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争取创建1至2所省市级示范小学和1至3所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加快创建市级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步伐。继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工程,使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3、科学调整,促进农村教育协调发展。

要根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在解决城区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农村教育投入的落实。要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允许形式多样,灵活举办乡村学前教育,改变农村幼儿教育滞后的面貌;对于学生较多,需要继续办学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要继续给予经费的投入,特别要扶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对人口规模小的偏远乡镇初中学校的建设,要深入论证,慎重投入,近年内学生大量减少的学校,要及时做好调整,不能盲目投资建设,以免造成新的浪费。要尽力缩小初中校际之间的差距,整体提升初中的办学水平。

4、集中力量,打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

围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统筹规划高中发展。到~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80%以上,在校生达8000人以上,集中全县财力,办好现有高中学校,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升入高中学习的需求。德化一中要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扩大招生,切实办成具有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全国示范高中。

德化三中和八中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巩固三级达标的成果,力争建成二级达标学校。建立高考激励机制,奖励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教师,同时应考虑建立必要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各高中学校良性发展所需的优质生源。各高中学校要认真制订今后发展的规划,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聚集加快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高中教育要立足于提高质量,创建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全面和谐发展。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学校自主”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办学体制创新,逐步实行多元化办学;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源举办民办高中;发挥现有国有教育资源的办学潜力,积极发展综合高中,促进普教与职教的融通。

5、适应需要,推进职业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积极筹建职业教育中心,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力争办成市级重点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要以中等职教为重点,扩大规模,提高职教质量。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还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技能型职业技术培训。根据需要举办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科技普及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扩大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德化电大工作站办学规模,充实办学设施,成为德化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基本适应全县体美音等专业教师配备的需要。

德化三中和八中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巩固三级达标的成果,力争建成二级达标学校。建立高考激励机制,奖励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教师,同时应考虑建立必要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各高中学校良性发展所需的优质生源。各高中学校要认真制订今后发展的规划,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聚集加快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高中教育要立足于提高质量,创建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全面和谐发展。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学校自主”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办学体制创新,逐步实行多元化办学;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源举办民办高中;发挥现有国有教育资源的办学潜力,积极发展综合高中,促进普教与职教的融通。

5、适应需要,推进职业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积极筹建职业教育中心,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力争办成市级重点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要以中等职教为重点,扩大规模,提高职教质量。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还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技能型职业技术培训。根据需要举办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科技普及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扩大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德化电大工作站办学规模,充实办学设施,成为德化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进一步明确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抓紧培养我县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中高级人才,努力办出特色和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6、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校舍定期勘察、鉴定工作制度,将维护、改造和建设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认真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消除危房,确保师生安全。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仪器、图书等教学设施,力争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施的充实,规范教学教研平台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继续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组织开发具有德化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挥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优势,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7、务真求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要全面启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抓好对学生爱国爱家乡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贴近学生的多样化的基础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职能,同时与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远离社会不良网吧;通过各种形式继续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要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二要扎实实施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三要实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内容与方式,制定科学、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办法。按照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探索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办法。积极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四要加强学校体美音等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好体美音教学,提高学生体美音技能水平。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德化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把弘扬陶瓷文化与学校教学有机地结合进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实行一校一品一特色项目建设,增强学校的特色品牌效应。

8、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要建立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学校为主体,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全县95%以上的学校达到“平安校园”的标准,建立起“平安校园”的有效工作和管理机制,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案件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学校育人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9、把握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一要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加强对教师经常性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同时要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坚持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坚持依法治教,严格管理,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要严格查处。二要落实教师工作责任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针对目前我县初中和小学教师富余的问题,以及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改革的新情况,切实落实教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小学大量富余的新情

况,研究制定新的教师流动制度,促使学校内部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中小学人员分流参照当地行政机关人员分流政策执行。三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和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寄宿学生较多等特点,采取灵活措施,保证这些学校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四要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按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建立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有计划地录用师范类新毕业生到学校工作,不断补充新生力量,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今后新聘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对现有在职初中、小学教师要努力通过自学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力争到~年,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达到70%左右;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60%左右;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5%以上;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到50%以上。五要实施名师工程。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用“树旗帜、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为教师创造成名成家的条件,通过组织名优教师巡回讲学、上观摩课、教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等形式,发挥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带动、导向、辐射作用。在教师管理制度上,要积极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六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按照国家级示范进修学校标准,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到~年建成省级达标校。以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基本适应全县体美音等专业教师配备的需要。

10、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

要把事业心强、有能力、能干事、廉洁自律的同志,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不断完善校长目标责任制,加强校长工作的考核,试行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健全细化校级领导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强化校长的理想信念教育,促使校长牢固树立廉洁从政、依法办事意识。继续实行学校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抓紧校长的提高培训,经常组织校长研讨交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还要重视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使一些优秀教师能走上学校领导岗位。

11、实施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工程。

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落实扶持民办教育的措施,遵循“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原则,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的制度,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推动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六、实现德化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举措与保障体系

1、加强领导,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

各级党政领导要真正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全局性的事业。落实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支持教育的责任,把教育工作纳入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像抓经济工作那样谋划教育的发展。各部门各单位应切实履行发展教育职责,将支持教育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逐步规范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性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强化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教育顺利发展的有效作用。

3、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优先发展教育,经费投入是关键。强化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保障责任,依法增加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学校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类学校收费缴入专户后,争取足额返还学校。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国家有关工资标准的规定,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探索和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使之与我县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确定政府和受教育者分担办学成本的合理机制,完善普通高中收费管理办法。强化教育投入的监督、审计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积极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4、建立完善有效的贫困学生资助机制

建立健全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资助制度,继续实行对农村困难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助学力度,争取从~年起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继续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升学工作。积极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逐步拓宽农村扶困助学筹资渠道。

5、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教师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和教育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招生、考试、收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遏制和惩治教育~行为;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团结勤政、务

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形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和指导意识,提高为学校、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6、扩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

优先发展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事业在现代化绿色瓷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加强与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与沟通,使全社会了解当前社会转型期中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理解大城关发展对教育事业造成的压力。还要及时宣传教育的政策措施,提高民主决策的水平,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使群众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在认识上重视教育,思想上关心、行动上支持教育的发展,积极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宣传引导,把全社会重视教育发展的力量聚集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五篇:学校发展信息教育的构想

学校发展信息教育的构想

教育的信息化是目前很热门的题目,一所学校在当今的时代如果还没有实现教育信息化,那么无疑问是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势的。鉴于我校的实际,要想在最大范围内使用我们学校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就势在必行。

一、教学层面

在教育信息化普及的当今,教师上课形式的多元化也应运而生。许多课程都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可是我们学校现有教育信息平台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经常出现教师想运用多媒体教学却没有教学资源,因而加大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就显得由为重要。倘若可以把我们学校的教育信息平台做大,我们教师的教学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譬如说,现在城区的教师业务水平比我们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所在的学校教育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条件。从教学内容上讲,信息教学并不只限于对传统知识的巩固提高,非传统的知识也包含其中,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加入丰富的信息知识,并使得信息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寓教于乐中,便可以使学生透过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另外,网络上也可以提供一些小型的数据库以便学生验证各种理论模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利用模拟和反馈程序来学习有知识。新型学习网络还可以成为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可以为老师提供优秀的教案或是实用教学幻灯片等等教学工具。同时信息化的教学,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学生普遍厌学的心理。

二、教师层面

我们学校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不会应用网络的教师几乎为零,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学校教师上课都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但是每个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一样,传统的教育却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对教师教学的交流仅仅局限在口头上的探讨,而课件制作的好坏探讨必须在教育信息的平台才能完成,但是,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新型的教学网络是智能化的网络,通过教育信息平台的交流,既可以提高自身,也可以让别人得到提高。如果建立校园网络,老师可以借此得到珍贵的信息来帮助教学,就真正可以达到因材施教,教学资源最优化的效果。

三、问题层面

要想对我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资金就是头一个问题。学校物力的匮乏,导致我们学校正常的教学资源都不能配备,想运用信息教学往往是僧多粥少。面对信息发展的步伐,未来的教育肯定是一个高科技教育。一所学校如果还没有建立一个教育信息平台,是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当然,我们学校要建立一个网络,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力支持,但主要是资金的问题。

四、发展问题

我们学校是xx市西部山区唯一一所示范学校,但是学校的发展却明显不如城区的学校。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校园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知识没有疆界,同样的,教育和学习也是没有疆界的。我们将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校园教育平台——其中包括学校、家长、学生以及各个行业的人士,让全社会共同来关心我们学校教育,也让我们学校的教育延伸到社会各处。

在我校建立校园网络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要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并完善的校园网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恳请上级主管部门能够考虑我们的实际,给予我们一定人力、物力支持,让我们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校园网络,从而让我们学校的信息教育迈入一个新台阶。

下载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几点构想论文[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发展构想

    景泰县第一幼儿园 关于申请解决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的颁布实施,奠定了中国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给教......

    浅议高职语文教育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意味着一种颠覆、超越和重组,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和调整。而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担......

    对强化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沟通交流技巧、创新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增强......

    高职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5篇

    对于高职教育发展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设计类专业为例 高职教育之于今日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很多教育内容及教育体制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或者说可能还需要推敲......

    十一五期间县组织工作的初步构想

    文章标题:十一五期间县组织工作的初步构想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根据《__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____县......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1.1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占据统治地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它们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适用范围和师生关系侧重点......

    高职教育分类教学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分类教学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分类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后,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与定位、针对不同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手段的改革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