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1: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与探索,并加之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国已逐渐成长为了世界教育强国.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数学教育也开始了它的变革之路.下文中,将会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究,希望能够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教学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正式来开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斗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提高.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高中教育是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主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文将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1.教育目的较为片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十几亿人口的竞争中,也只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筛选人才.如此以来,高考就逐渐成为了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现阶段中国最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还是最易拉开层次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学生难免会形成“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失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降低,反倒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

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教育中师生交流匮乏,课堂互动少得可怜.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教育枯燥,任务繁重,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随之加深,并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论是在哪一领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概念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唯有结合有关的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数学它是一门看中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理论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3.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更加成熟,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已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埋没,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根据相关的统计得知,当代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弱,只会按照教师教授的固定思路来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地逻辑思维培养的阻碍,更不敢奢求学生的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这样做只能够使得学生一步步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关探究

1.正确理解教学目的,适当添加数学文化教育

伴随着多年来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这一概念逐渐越来越重要.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数学教材时,充分重视数学文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教材中.高中是学教材注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能够通过开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论坛或者课外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目的.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导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群,只有教师充分重视起了数学文化的普及问题,真正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够发挥其意义.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它同高中化学、高中物理等学科相类似,是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多数学校为了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时间等问题,并没有将这些实验展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在经历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后,若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另外,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因材施教.

4.构建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与底年级不同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与自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面的对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构建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探究目标,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厌学思想,使其能熟练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教育行业应当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帮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消除“为分数而学习”的片面目的.最后,还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争取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

[2]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Z2)

[3]谌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的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2012(02)

第二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一.“立体几何”的知识能力结构

高中的立体几何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呈现的,在必修2中,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入手,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此后,在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对模型的观察,发现几何体的几何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一些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几何性质,从微观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几何体做了必要的准备.在选修2-1中,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在必修2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论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几何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安排的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要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而没有对演绎推理做出要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以长方体为模型,通过说理(归纳出判定定理,不证明)或简单推理进行论证(归纳并论证明性质定理),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又以几何直观、逻辑推理与向量运算相结合,完善了空间几何推理论证的理论基础,并对空间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证明.可见在立体几何这三部分中,把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适当分开,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地进行培养,这一编排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门槛,同时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二.“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重点: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2.难点:

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种语言的转化;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三.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注意加强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几何的入门阶段,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要注重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例如:

①注重模型的作用,让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培养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②培养学生的画几何图形能力,画图不是描字模(只模仿),而是要边画边思考所画图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③空间想象不是简单的观察、空想,应与概念思辨相结合(前面已经谈到).④发挥三视图与直观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作用,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转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有利于分析和表示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变换观察视角对空间几何体进行观察可以更容易理解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把握空间图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四.加强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与把握的教学

①用图形辅助理解概念、定理和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推理的类别,用图形刻画几何元素的关系,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文字和符号的机械式学习,更容易理解公理、定理、性质等的几何本质,发现问题图形中的元素关系关系.让学生对照图形叙述相关定理或性质,特别要求对定理或性质的使用条件加以说明.例如,用图形表示平行关系

例如,用图形表示垂直关系

②强化证明的言必有据

所谓“言必有据”,是指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即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是课本中给出的公理、定义、定理,不可以自造理由,不可以随意将习题的结论作为根据,不可以把平面几何结论在立体几何中不加证明地随意使用.不仅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推理中,要言必有据,在几何作图中也是如此,因为几何作图是几何推理的特珠形式.立体几何作图也必须步步有据.③梳理推理依据

例如,从确定平行、垂直关系梳理推理依据(如图),在解决问题时由图形中寻找依据.把推理依据转化为系列图形纳入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用图形归纳立体几何知识,串联立体几何推理的思路,形成对图思考,以图交流,使得逻辑推理与几何直观有机整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五.总结《课程标准》与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

(1)空间几何体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1)空间几何体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研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济南市教育局关于追求教研工作发展的“潜绩”,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素质和教育质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师“教好教会”和让学生“学好学会”开展工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牢固树立改革和服务意识,把学校满意作为教研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大教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推进教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⒈加强学习、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要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人尽快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积极探索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的改革,教学管理方法、质量监控的改革,加强研究发展的规律和动态,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⒉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加大对实验课题的投入,以课题实验带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济南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改进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推广成功的数学教育教学经验,利用课堂实测活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课堂效率问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问题。

⒊抓好业务学习,明确教研方向.⑴继续做好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明确其执教特点和规律;⑵抓好对新考试说明和近3年考题课标对比的学习与落实,把握好新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制定更加符合济南实际的二、三轮复习计划;⑶注重对教学过程研究,努力创设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环境;⑷加强对分类教学的研究,对不同学校提出不同目标及要求。

⒋强化校本教研的开展.每个人必须明确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学校的观念,要在上课、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测试分析与研究等教研活动

方面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⒌强化对教学视导的规范化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深入教学一线指导学校课堂教学,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视导活动,包括听课指导、小组交流、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查阅教案、学生作业、反馈等都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评课、交流环节中要做到对等教研平等交流。

⒍做好对教师骨干的培养.⑴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关键进行统一备课;⑵组织好全市的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及这些课的评价指导;⑶继续骨干教师一带一培养教师措施的开展。

三.教学进度

⒈高一讲完普通高中课程(人教B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3、数学必修4,共完成72课时的教学任务。

⒉高二理科讲完普通高中课程(人教B版)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和选修2-3,即要完成72课时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系列4的4-5(不等式选讲)第一章及数归法内容的学校还要增加此内容(8课时)的学习。

高二文科讲完普通高中课程(人教B版)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

-2和必修1—5的复习,做好迎接山东省高中水平测试的工作,本学期要完成72课时的教学任务。

⒊高三:2009年2月16日--4月16日为第二轮复习时间,主要完成对第一轮复习的查漏补缺和各个专题的复习(理科含系列4的4-5(不等式选讲)第一章)。模拟考试的大约时间为:2009年4月22、23、24日。5月份抽测考试时间约为:2009年5月20、21、22日(以正式通知为准)。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和教研活动

⒈召开各区(市)县数学教研员、市直各校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总结上学期工作,布置2009年上半学年工作。

⒉召开市中心组会、学科带头人工作会议,研究本学期的集体备

课、教师培训、高三复习及教学实验工作。

⒊强化高考研究指导小组工作,加强对高三复习规律和模拟命题研究,组织高三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研讨、领会山东省数学新考试

说明及与课标、新考题的对比研究,及时传达高考复习信息。

⒋进行高中数学各年级示范课和公开课,高中新课改三年总结与反思研讨会。

⒌组织部分中心组成员和学科带头人到部分学校调研活动,摸索探讨完善新课改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活动以及上课评课工作。

⒍开展名师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以及城乡交流课活动。⒎组织做好济南市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工作。

⒏5月初组织“整合教材,提高效率”和推广先进教研组校本教研经验研讨会。

⒐组织承担国家实验教材和省数学教学课题的实验工作。

⒑完成好省高中数学联赛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参赛报名工作。

第四篇:实习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专业代码:080102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数学系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实习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编制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目录

中文题目正标题《中学数学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第Ⅲ页 中文题目副标题《数学与生活》„„„„„„„„„„„„„„„„„„„„„ 第Ⅲ页 英文标题„„„„„„„„„„„„„„„„„„„„„„„„„„„„„„„ 第Ⅲ页 中文摘要 „„„„„„„„„„„„„„„„„„„„„„„„„„„„„„ 第Ⅲ页 英文摘要 „„„„„„„„„„„„„„„„„„„„„„„„„„„„„„ 第Ⅲ页 关键词„„„„„„„„„„„„„„„„„„„„„„„„„„„„„„„„第Ⅲ页 数学与生活„„„„„„„„„„„„„„„„„„„„„„„„„„„„„ 第4页 1.前言„„„„„„„„„„„„„„„„„„„„„„„„„„„„„„„„第4页 2.论文主体„„„„„„„„„„„„„„„„„„„„„„„„„„„„„„第4页 2.1.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第4页 2.2.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第4页 2.3.如何实施数学教学 “ 生活化 ” „„„„„„„„„„„„„„„„„„„第5页 2.4.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第5页 2.5.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第6页 2.6.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第7页 2.7.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7页 2.8.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第7页 2.9.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第8页 2.10.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8页 3.结论„„„„„„„„„„„„„„„„„„„„„„„„„„„„„„„ 第9页 参考文献„„„„„„„„„„„„„„„„„„„„„„„„„„„„„„

第9页 附录„„„„„„„„„„„„„„„„„„„„„„„„„„„„„„„„

第10页 1.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第10页 2.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第10页 3.在“做”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 第11页 4.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 第11页 致谢„„„„„„„„„„„„„„„„„„„„„„„„„„„„„„„„„第 12页

II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中学数学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 数学与生活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中文摘要:

生活离不开数学 ,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 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文摘要: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life.Mathematics knowledge comes from life and ultimately serves the life.If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of teachers to teach and teach, teach students the knowledge and, And for students, they will feel more and more math is boring, cold, learning mathematics just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learning, an examination in mathematics.Such teaching lack of fresh and interesting, with a“ realistic” problem, make mathematics and life out of lost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students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Therefor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how to shorten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and life, make students feel mathematics originates from life, experience of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in life, become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eaching.I am in impart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enthusiasm, initiative, creativity, let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of time and space, guide them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moving mouth, hands, enables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thorough thinking opportunity, self experience.I try my best, to stimulate and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ve their study interest, by “to study” into“ I want to learn”,“ my love” and make students truly become the masters of learning.关键词:

数学实践;

数学化;

直观教学;

学习兴趣。

Key word: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ematics;

visual teaching;

learning interest.III

数学与生活

1.前言:

本片论文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和这次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上,综合阐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现代的数学不只教学生理论知识,还应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论文主体:

2.1.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更多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活动中的实际作用,我设计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的游乐活动情景,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步步闯过关卡,取得胜利。在课堂中,学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协作解决问题。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 和 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不时还能提出较有创意的见解。学生的积极、投入的学习启发了我: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2.2.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2.2.1.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买5本练习本,每本3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47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门票每人5元,带250元够不够 ?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2.2.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所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考虑的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2.2.3.实践、创新是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得以创新、发展;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在 “ 实践——创新——再实践 ” 循环往复的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3.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②.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③.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乘车的情景,同组的同学轮流扮演司机和乘客,要求乘客算出司机所提的行程方面的问题才能顺利开车。学生在生有趣的活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2.4.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4.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4.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务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兴趣的培养相当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不辩便明:一个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数学这是无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①.创设良好地教学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我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吸引每一双天真的眼睛。当每位学生都与我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得于发挥,自觉自愿,主动地进行学习。

②.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谓“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 “ 统计 ” 时,我设计了“学校附近马路上经过的什么车最多”,“哪种水果小朋友们最喜欢”等情境,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加学生自信心。又如在教学“数的顺序”时,我设计了“小朋友们滑滑梯”的情境,通过媒体和语言的描述,把小朋友们带入到一个游戏的世界,让小朋友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第一”、“第二”的含义,这就是“问题情境”的儿童化。

2.5.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诉爸爸妈妈牙膏 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2.6.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顺应了儿童好动的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了成高能够的体验,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和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2.7.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可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促使人们积极地行动,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可减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使人行动消极,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

2.8.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大家鼓掌、奖给小红花等形式。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有阶梯的设计教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我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2.9.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拿出长方形纸,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呼声很强烈,于是我便转身一裁,即刻将长方形纸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纸,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不好玩,我们也会!”学生边笑边说,“是吗?我不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每人很快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起来,笑得很得意。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我,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更乐意学习了。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比如在一节三年级上册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上,为了让学生观察1厘米 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我与学生一起去观察,发现1厘米 长度中有许多个小格,并告诉学生1小格就是1毫米,再通过数数,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这个结论。这样,从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我的参与,学生当然就心领神会了,使学生学起来有平等感,有合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2.10.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关于元、角、分计算的课上,我设计了一场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前摆放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橡皮、尺、本子等。分别标明价钱,然后给每人十元钱,让学生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十元钱是怎么用的,当然有“售货员”监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展开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快的气氛中张扬了个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性。这时,一个“售货员”举报:“老师,他买的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十元钱,拿了十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我追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说:“哦,可以打折。”这决不是纵容学生调皮,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仅给了孩子极大的尊重和理解,更是保护了学生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思维和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把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真正学会“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习效率。如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数学课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思维方法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我国 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在做上教,做上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3.结论: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数学基础知识及其教学的再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

[2]《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期研究报告(续一),章建跃;

[3]《教师职业素养考查设计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建明; [4]《数学“分层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力;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5]《课改实验状况与思考史青山》,人民教育出版社,王从珍; [6]《关于教育观念的几个案例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秦安; [7]《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录:

1.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有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一节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上,我让学生探究如何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计算周长时,有的学生把每一条边测量好了再加起来;有的用绳把这个长方形围一圈,然后展开,再测量有多长;还有的测量好长和宽后,分别乘 2 再加起来,等等。学生想象奇特,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不管结果怎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这时,教师要放下“尊严”,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虚心地融入学生中间。通过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和叙说,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很多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让学生感到有被尊重的平等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其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提倡多元思维。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提出60 ÷3如何口算,学生有许多想法。有的凭经验和直觉认为,先算6÷3=2然后再添上一个0得20;有的凭旧知识认为可以算除法想乘法,因为20×3=60所以60÷3=20;有的从数的组成上来想,即6个10除以3得2个10,就是2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路开阔了。再如,教学长方体面的特征,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学生有的用量的方法,有的用画下一个面与另一个面重合的方法,有的用揭下一个面与另一个面相比较的方法,有的则凭视觉观察等等。多样交流的策略经历,无疑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过程。

2.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

首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奖聪明星、小红花、获胜旗等等。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准备一些印章,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或有奇思妙想,我就会把印章印在当天的家课本上。这种赏识孩子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可,人人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学生的充分发展将不再是个空想。

3.在“做”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 CAI 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教学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而是在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在课堂上要 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猜猜自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然后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剪、拼、补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看到他们都在兴致盎然地“做数学”,都在数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都在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我感受到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集体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4.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我们力图“让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含2”模式学生研究论文

索问题的场所,一个聆听他人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以猜想——验证——结论的顺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归纳出圆周率的概念,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测量,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与取值,最后引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的结果。利用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整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猜想—验证—设疑—解疑的活动中,明白了数学知识可以先依据旧知进行猜想,再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在验证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直至获取真知。这样,学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次在学生体验到探索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时,我也体验到“做中学”这种科学教育理念给我的工作带来的快乐和丰硕的收获。事实上,当学生在“做中学”的同时我也在“做中学”,我们都在“做中学”的科学乐园里一起经历着探究和发现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李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我的班主任刘老师,谢谢他在这四年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第五篇:中专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中专生处于渴望受到关注的年龄阶段,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因成绩较好而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普遍关注。进入中专阶段学习后,上述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由于同班同学中,大多数是初中阶段学习比较刻苦、用功的学生,加上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再要拔尖不太容易。二是入学后,远离家庭,缺少了家长的关心。三是中专教师也不像中小学那样事事操心。于是,很多学生都不适应,觉得自己被忽视,学习自觉性减弱,成绩下降,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大不如前。为填补这样的心理需求,有的同学参加同乡会、校友会,有的积极与以前同学联络,有的谈恋爱寻求彼此关心。这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摆脱了孤独,但又加深了同周围老师、同学的隔膜。有的同学甚至以在学校捣乱、犯错误来求关注,造成每个班都会出现几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属于在初中阶段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那类。相反,有的同学没有被忽视的感觉,各方面情况就会比较好。举个典型的例子:中专新生刚进校时,老师会根据档案情况,短时间内观察并确定临时班干部。这些临时班干部在工作一段时候后,学习、工作都有较出色的表现。这一方面由学生内在素质决定,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担任班干部后,受到关注较多,达到了内外因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中专生的积极性,就应当让其感受到足够的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注意关心每个学生

班主任管理学生,不仅仅是管事,更要帮助每个学生进步。所以班主任在落实好学校安排工作的同时,还要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实际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评价阶段,对每个学生做出恰当、正确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目标和努力方向。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如学习成绩达到平均多少分、体育锻炼达到什么程度、组织纪律达到什么要求等。还应注意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要过低,要制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合理目标。然后是指导阶段,既要根据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又要密切注意学生实际。学生进步较快时,可以进入巩固阶段。巩固阶段应减少对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己习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若这一阶段学生出现退步可退回指导阶段。在完成上述循环后,重新评价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进入新的阶段循环,这样循环就像上楼梯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二、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接触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言行是非常注意的,小到写字、板书的排列,大到思想作风。他们也非常在意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好恶直接影响他们的表现和成绩。所以,任课教师应加强同学生的接触,这种接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即每个教师都须负责几名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任课教师还应把批改作业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批改作业时不能只判对或错,还应有相应的批语。批评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指出,比如具体说明是概念不熟悉,还是计算错误;是分析错误,还是综合能力差,还应指出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自觉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组织学生共同参加集体活动

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环节。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党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强化集体观念。在班级内部、班级间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个人发挥专长。即使只能是部分同学参加的活动,也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如男生足球赛,可让女生去助威,人人都有参与感,活动结束后可组织郊游、舞会、卡拉OK等活动共同庆祝。还可组织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的竞赛,全组或寝室共同获奖,促进同学间的情感联系。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中专生获得比较多的关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他们进取、乐观、合群的心理品质,对他们的学习及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下载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论文[5篇范例]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张福明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5篇

    【摘 要】数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和缜密思维方式的重要课程,而分层教学对于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高中数......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聋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使广......

    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警惕教育中的“心理歧视”

    警惕教育中的“心理歧视” [摘要]“心理歧视”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理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出现了抽象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学质量不......

    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问题”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问题”教学研究 郭洁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一、对“数列的基本问题”中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数列内容的知识结构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

    基于IPad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IPad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数学课程的整合为IPad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为例,探讨如何利用IPa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