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1: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

第一篇: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衍生出很多信息传播的媒介,比如互联网。如今人们处于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但在公共场合仍然能看到用壁画作为宣传媒介嵌入社会生活,这种公共艺术在鼎盛时期曾经灿烂辉煌,而今在很多城市空间里的壁画艺术存在文化深度不够、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没有展现出壁画艺术的精髓。文章就壁画艺术在城市空间的教育信息传播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壁画艺术;城市空间;教育

信息传播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从最初只是为了传递信息、记录生活,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宗教、反映朝代文化的公共艺术,可谓由来已久,并一直不断创新。在现代社会的城市空间,壁画的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形式,但究其根本的功能,仍然是信息的传播。

一、壁画具有信息传播功能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会在岩石上作画,记录天气、狩猎的过程、每天的心情和一些突然的想法;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利用壁画记录礼制刑法。随着社会发展,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佛教兴起,壁画开始担任宗教艺术的传播媒介等。壁画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有着卓越的长久性,让千百年后的现代人依然可以窥见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壁画的概念及演变

壁画在《中国美术词典》里的定义是绘画的一种,指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而《西洋美术词典》则将壁画定义为各种壁面装饰的统称。用《中国美术词典》里壁画的概念来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壁画是合理的,因为传统壁画大多的表现形式是以绘画为主,但就如今壁画的发展而言已经不能完全用这个概念去解释了,会显得比较片面[1]。如今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也不拘于绘画这一种手法。因为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使现代壁画艺术家更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使艺术家能更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壁画艺术,加强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所以就目前壁画艺术的发展来看,《西洋美术词典》的定义更为合适。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大量的壁画创作痕迹,从考古发现中能理出清晰的壁画发展史。旧石器时代多是在自然的岩壁上作画,所以也被称为岩画,表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采集和狩猎,记录了很多动植物形象。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了发展,巫术作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医术被记录到了岩壁上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壁画来到比较繁荣的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帝国开辟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打通了汉朝和欧洲的联系,外来文化开始被传播到古代中国,佛教便是这个时候传入的,而壁画在宗教上的表现可谓不俗。佛教发源于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未留过任何画像在世间,那个时候的佛祖是不能有具体形象的,但后来传到波斯帝国之后,人们开始开凿石窟创作佛祖的形象,后来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以后,很多世家大族、官宦相继请工人在石壁上作画描绘佛教的经典教义,从波斯传入的佛祖形象也渐渐被汉化,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到唐朝鼎盛时期,石窟壁画的发展越发精进,出现了非常多的杰作,比如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等。莫高窟可谓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其中220窟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图》,从壁画颜色的鲜艳度到人物的衣着形象再到背景的描绘,完全可以展现当时长安城人们的审美、流行趋势、国家开放程度、科技的发展。而到宋时期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衰落的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壁画艺术又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回看整个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壁画具有反映时代特色的特征,即其在当时是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媒介的。所以我国知名公共艺术家、教育家袁运甫曾说:“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形势下,壁画艺术应该是公共性的,是具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气派的、体现时代理想的公共艺术。”[2]

(二)对壁画艺术传播功能的理解

壁画艺术传播信息的作用是很大的,前文笔者已经就壁画历朝历代的发展做了探讨,其实壁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具传播价值的,如在欧洲的宫殿顶有非常多的壁画反映时代的特色,都是艺术的瑰宝,像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就曾经在西斯廷教堂大厅天顶创作了闻名世界的《创世纪》,描绘了天主教9个宗教故事。所以,壁画的传播价值是世界范围的。并且不同的阶级都可以了解和观看壁画艺术作品,打破阶级之间的文化束缚,让各个阶级的人可以相互了解,从而形成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现在的壁画更是雅俗共赏,具有大众传播性。文字是信息传播非常直观的一种方式,近代之后打印机的发明,使报纸开始变成人们了解时事的有力渠道;到如今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可以接收铺天盖地的信息,但人们对短时信息的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大事件也没办法长时间停留在脑海里面。当信息量过大,人们需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来传递社会公共信息和文化精神,这样,信息会更深刻地停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尤其是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警示后人。这是艺术在城市空间信息教育传播的意义,而壁画作为公共艺术形式的一种,有着同样的责任和作用,需要用深刻的作品启迪社会。

二、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的体现

(一)审美教育的传播功能

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美的途径促使欣赏美感形成的教育手段,它增强了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立足于陶冶心灵、怡情悦性的整体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教育理念的培养,上世纪90年代末的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要开展素质教育。而壁画作为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很好的教育美德的范本。不论是宣传城市建设、强调政策法规、宣扬民风民情与生活品质,还是单纯的艺术创造,都是壁画存在的方式。既然不论大人小孩都可以观赏,那么壁画创作所强调的美感和体现的审美就格外重要。例如重庆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的老校区有很多涂鸦是学生和重庆政府组织策划的大范围壁画宣传,经过壁画的渲染,原本非常普通的居民楼变得极具艺术气息,甚至成为重庆的一处旅游景点。这是壁画赋予城市空间宣传的意义,其能化腐朽为神奇,既丰富了城市文化,又可以吸引人群到访增加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主流文化审美的宣传。

(二)公益宣传的教育信息传播功能

公益宣传方面的壁画信息传播主要是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宣导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首先是提高大众对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认知。比如说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速、人口呈几何增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这些在壁画创作中都是经常出现的题材,提醒人们增强环保意识,要爱护自己的家园、保护树木、不乱丢垃圾并且分类处理、减少汽车出行等,身体力行地去爱护地球生态环境,对于教育下一代有深刻的影响。其次,城市空间中壁画的信息传播还有人性的启示。比如在火车站有宣传孝道、礼节等主题的壁画。中国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留下了很多关于孝道礼节的故事,都是需要传承的精神。壁画创作者也可以由此入手,创作出宣传公益的作品,表达人类对于理想生命幸福的不懈追求。

(三)城市文化的传播功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体现。回溯历史,在盛唐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曾经有万国来朝的盛况。盛唐时期文化的发展也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长安街道随处可见外国人,同样,中华文化被其他各国学习和吸收,这是文化鼎盛的表现。所以,文化不仅能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只是经济发展好,文化落后,这个国家的人民依然不会幸福,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所以,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传播的功能表现还有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文化全球化发展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很大,政府有关部门提倡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重庆城市文化宣传中,经常能看到浮雕壁画的身影,“巴人”的精神体现、火锅特色美食等,这都是壁画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对于城市文化的艺术体现。

三、壁画艺术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年轻人往往追求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导致很多艺术创作中缺乏对于内涵的思考,流于低俗化。其次,我国城市建设缺乏对民族文化传统特征的自觉思考,偏重商业价值。城市特色越来越少,高速公路旁的建筑千篇一律、新农村建设的房屋雷同,很多壁画出现的公共区域很不协调,缺失审美。所以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创造一定要有思想内涵,传递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不能随波逐流地进行创造,更不能流于低俗化,要保持艺术的情操。地方政府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不能太过武断,造成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壁画艺术是文化传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做到承古启今,传承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为城市文化添砖加瓦、为人们审美提高而创作。这些才是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未来应该展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魏尔雅.公共空间壁画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3-76.[2]孙孟琴.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壁画艺术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3]王荣华.壁画艺术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17(10):77-80.

第二篇: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 现代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开放和发展的,没有适当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我们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尽力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以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艺术教育环境

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起巨大的“催化”作用,具有育人的综合功能。它是技艺性、智慧性及愉悦性兼具的基础文化课。主要有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书法、绘画、摄影等,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那什么是创造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曾说过:什么是创造?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识、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是创造。

现代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开放和发展的,没有适当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学校教育环境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能够使学生便捷而有效地获得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艺术教育环境应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我们把其归结为显性艺术教育环境和隐性艺术教育环境。显性艺术教育环境指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的、听觉的,和艺术学科直接相关联的环境;隐形艺术教育环境随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却看起来和艺术学科无直接联系,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如教师的衣着、言谈、政策„„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并不独立存在,他们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一、在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中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校园是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极大的影响,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是艺术教育的隐形课程。因此我们遵照儿童教育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艺术内容充分挖掘,创造性的营造艺术教育环境。

1、在音乐、美术教室的墙面张贴一些古今中外音乐美术大师的照片、生平介绍、代表作以及他们的一些名言、观点,让孩子们从小与大师对话,从中吸取营养,接受艺术的熏陶。

2、在音乐美术教室开辟一块学生艺术专栏,专门展示孩子们自己的创作,如:儿童画、泥塑、工艺品、作曲作品、自己歌唱的磁带、表演节目的照片、录像等,还可以放一些自制的乐器,让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对艺术学习的持久动力。

3、在教室的外墙上、走廊上定期更换,本校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学生作品及作者简介,使小作者得到鞭策、鼓舞,给其他的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指明努力的方向。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在课间为学生播放精品音乐、诗歌,还有每天大课间的美文诵读活动,都受到学生的喜爱,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体验到美,获得了美的享受。

5、走进我们的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艺术化和现代化的氛围。绿的操场、黄蓝相间的教学楼、立体绿化、做工精致的宣传招牌„„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这些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奇的空间、一个七彩天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激发了他们创造美的意识。

二、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创造美的本领

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感受美、鉴赏美的层面上,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因为学生的任何创造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始的。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掌握越扎实,基本技能越技巧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创造和发展能力就越强。

1、抓好艺术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为确保艺术教育质量,我校严格按部颁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为培养学生创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平台。

我们在艺术学科的课堂中坚持基础的技能与情感并行发展,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广泛地了解、学习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我们坚持把音美课作为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严格按课程标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调整师生关系,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以新的教育观念来影响学生;改变传统的整齐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很轻松地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抓好艺术兴趣队组,发展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未来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我们开设了艺术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掌握艺术知识,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1)结合我市、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合唱、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队组,学生根据本人兴趣自由选择一个班参加艺术活动。

(2)把兴趣队组纳入课程管理,集中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专门用于艺术活动,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参加艺术活动。

(3)为确保辅导的质量,我校广纳名师,面向社会招聘有名望的艺术人才,长期负责兴趣队组的辅导工作。

学校艺术队组的开办,为学生营造了艺术教育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更自然更容易。

三、在艺术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每学期,学校都会有几个重大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特长展示活动、歌咏比赛、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等等,在每次活动中,不管它与艺术活动有无直接关联,我们都应该让它艺术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比如:

1、在每次活动开始前,进行拉歌比赛或播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或跟唱;

2、舞台布置艺术化。如特长展示活动的舞台可布置或活泼或欢快型的;少先队入队的舞台可布置成庄重型的;竞选的舞台可以布置成严肃而活跃型的„„

3、活动主持艺术化。主持人的衣着、谈吐、站姿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使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或出点子或参与实践,这样就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了。

四、构建艺术教育网络形成具有创造力的群体

吕百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先生在《艺术教育》一文中指出:艺术教育是综合的教育,综合社会、家庭、学校三部的教育。我们也依此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的三结合艺术教育网络,全方位开展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教育实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如:通过家长会或《家教导报》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改变家长陈旧的艺术观;请家长同孩子一起参与艺术活动,家长或担任孩子的艺术老师,或与孩子一同参加艺术训练,既提高了家长的艺术素养,又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孩子们的意艺术能力;在每学期一次的校际“特长展示”活动中,我们都会请社会人士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真诚的评价与鼓励;和家长一起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带到社会中去寻找美,或进行艺术方面的探访等活动,真正构成了一个家、校、社会联动的艺术教育网络,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形成了一个有创造意识,有创造力的群体。

总之,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使孩子们从小就对艺术方面感兴趣,激发孩子不断探索,从而使他们的艺术能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升华。因此我们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尽力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以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

参考:《现代教育》高等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一期P44

张章标:《试论中小学创新教育》

第三篇:教育的民主功能分析

教育的民主功能分析

摘要:笔者认为教育的民主功能对外起到促进社会民主的作用,对内起到“培养人”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但实际上,一方面,教育真正发挥了对社会的民主功能了吗?还是只是绕了个大圈,回到起点,打造的不是民主公民,而是“新式的文盲”;另一方面,教育采用民主的理念、方式,又真正适用于培养人的这一活动吗,民主的理解,程序的公平会不会生硬地破坏了原有的教育?所以,本文从内外两个维度,分析教育的民主功能对内部个体发展,对外部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以及负面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民主功能社会个体正向功能负面问题

一、概念界定

民主,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作为一种“政体”的民主。民主指的就是“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利”,是与“专制政体”、“君主政体”等相对而言的,政府本身也只是人民自我管理的一项制度试验,因而可以不断地加以变更;二,作为一种“程序”的民主,这里的民主是指人民在公共政策领域中表达自己意愿行使自己主权的一整套程序或方法,如投票、协商、妥协等;三,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民主,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意味着“开放”、“宽容”“平等”“尊重差异”等个性品质,这样的民主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是社会民主化的最好见证,也是实现政治民主所必须的一些公民素质1。

而功能,在哲学上是指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在社会学上,功能是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综合哲学和社会学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可以看到,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或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2。其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所以,教育的功能从内部影响本身的教育教学与个体的发展,从外部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1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M].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1

响。

所以,笔者认为教育的民主功能,即依据民主的内涵,精神、方式为教育的功能圈定一定的范围,在此教育的整体功能内,能够体现民主原则与精神的;或是通过民主与教育的结合发挥新的功能与作用的,都视为教育的民主功能。这里,可从两方面划分教育的民主功能,即在外部体现为,教育通过给予受教育者平等的机会促进公平,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政治素质,完善社会民主等社会功能。在内部体现为,强调教育自身的民主化,即将民主的精神和原则应用到实际的教育事务中来,按照民主的思想来重构学校中的教育关系,发挥内部的教育教学作用,达到培养人的功能。

综上,本文探讨教育的民主功能,则是从纵横两个维度分析,即教育的民主功能对内部个体发展和外部社会的正向功能与负面的问题。

二、教育的民主功能对培养人的影响

关于教育的民主的内部功能,本文在此有关维度的划分,主要是以受教育者,即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本章节主要以学生为视角,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两者关系民主化的探讨;

二、学生在校除学习以外的自我管理,也是学习民主最直接的方式的探讨。

1.对师生关系民主化的正向功能与存在问题

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一书,全面而生动地表达了一个老师如何与学生与学生民主关系,他书中首先阐明了对民主充分的理解,民主的精神包括平等、自由、宽容等等,而把这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全部都凝聚成最重要的一条——尊重。可见,教育的民主功能在这里起到的是启发、整合,即通过对民主的理解,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延伸出有价值的有创造的体悟——用尊重来处理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我认为,尊重即是双方的,是师生间相互的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得老师认识到学生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其自身的价值需要老师灵活而有效地发展;其次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积极性与教育效能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学会尊重,就是在体悟民主带给个体的一种处事态度,更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与内在素养的提高,更加有助于适应这个社会不断民主化的社会,甚至是改造社会,使其更加民主。

但如果生硬地理解民主,提出要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友谊”,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凡事“一刀切”,认为是公平;对学生从不惩罚,认为是对人权的维护,对学生的尊重;殊不知,公平是相对的,合理的惩罚是极其必要的,结果只能导致教师权威的丧失,是学生难以信任老师,难以保障教育功能的发挥。

所以,民主功能的发挥不是机械地把民主拉进教育,而是寻找契合点,灵活地发挥民主作用,否则只能变成邯郸学步。

2.对学生自我管理民主化的影响

教育的民主功能在学生民主管理上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班级中的各种职务与荣誉的评选,都采取投票与演讲等民主的形式,可见,教育的民主功能在学生管理这一块,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公平的程序维护民主的原则,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政治生活中程序的公平一定能适应教育吗?我认为,教育活动本身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机械地认为程序公平就是公平。举例说明,在班长的竞选中,成绩好、人员关系好、演讲水平高,甚至外貌突出的同学极易获得大多数人的关注,通过公平的程序获得大多数人的选票,在但任班长期间表现也非常优异,今后每年的竞选则年年夺魁,完美地担任了整个教育阶段的班长一职。这里的程序没有任何问题,但对其他学生来说,公平吗?得到锻炼了吗?有限的教育资源(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锻炼机会)有效地分配给大多数学生了吗?教育的机会虽然是普遍提供给每个学生的,但实际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结果的差距不断拉大。所以,这里就把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弊端带到了学校,教育是要极大地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潜能,甚至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势与困难,所以如果老师“专制”地任命了某一不善交流与管理的同学,使得其在一年内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能说这有悖于民主,就不可以实行吗?

所以,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生硬地“为民主而民主”。否则,教育的民主功能,只能变成学生差距的加大器。

二、教育的民主功能对外部社会的正向功能与现实问题

历史上任何的民主实践,都与一定形式的教育分不开的,正如杜威的观点所言,民主社会、民主的政治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教育。教育,可以提高个体政治基本素养,培养个体的民主意识,打造民主公民,成为民主社会的基石;但更

为重要的在于使得公民不断发扬民主,改进社会的现状,完善社会的民主,从而发挥着教育对社会的民主功能。

1.对社会的正向功能

在社会的角度上,教育的民主功能的发挥,首先是通过使得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机会与资源对每个个体是公平的,保证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从而缩小了个体间的社会差距,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

然后在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素质,再通过培养政治素质发挥民主功能,这主要包括民主的意识:平等、公共、参与意识;民主的态度:理性、宽容和怀疑;还有民主的知识和民主能力、民主信念五个方面。

最后,我认为教育的民主功能要起到用教育培养的人完善社会的制度,改善社会的现状,真正实现社会的民主的终极目的。因为个体在受教育前与受教育中都体会着民主,那么作为民主的个体更应积极主动地去改善社会,发扬民主。

2.现实的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教育的民主功能似乎只是“安慰弱势群体的止痛药”“一层遮眼的黑布”。

首先,教育权利的平等,毕竟是形而上的;而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又如何抵抗教育评价的“精英化”趋向,只要教育的甄别与筛选仍是符合上层社会的要求的,那么普通大众即使有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但也只不过走了个过场,最终又被要求“上层社会精英”的教育踢了出来。

其次,扪心自问,当今青年的政治素养切实提高了吗?民主的意识形成了吗?了解社会民主运行的机制吗?有能力参与民主实践吗?就实际而言,教育为民主培养民主公民的时候,不光是会背一背“社会主义本质”就可以的了,切实的实践能力的养成,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最后,即使大众的普遍素养得以提高,但会不会是变成了“新式的文盲”,因为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各项制度得以完善,需要的多是从事机械工作的“文书”或“流水线工人”,变革社会的人才仍来自上层社会,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被培养后的大众,在巨大的社会工厂中变得盲目,屈服于现有的制度,却还认为已受过高等教育,正在发挥着自己的学识,而实际对于整体社会的变革,对于原

来阶层的境遇的改善,没有丝毫的帮助,社会规则的制定还是掌握在上层社会的手中,那样的话,我们是不是被这样的“教育的民主”给骗了,还是在为上层社会打工呢?

所以,教育的民主功能的发挥需要不断地进行审视,切实提高民主的实践能力,还有其中对教育评价体制的完善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只有开头的机会平等,中间机制还是维护某一阶层的利益,那么结果还是一样,只是所有人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点。又如何对社会的完善起到积极地作用呢?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老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M].四川少儿出版社.2004

[3]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

[4]周师.约翰.密尔论民主的教育功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1

[6]徐志辉 徐莹晖.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第四篇:信息教育论文

信息教育论文.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刍议网络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有一些学校还组建了校园网,尝试实施网络教学,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一、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只能全盘皆收。当今社会,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不同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体系,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过程 中,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获取知识,通过协作学习,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从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可以预见,基于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仍然以完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将与社会发展完全不相适应,学生离开校门后完全不适应社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究竟在哪里?

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意识,网络教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的收发。因此,小学初级阶段需要作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铺垫,并让学生进入互联网,在网际自由遨游,亲身体验信息世界,掀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这就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弄清“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采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 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重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严重的“高分低能”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学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 中,多媒体网络技术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操陶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充分发掘新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将它们应用于教学,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刍议网络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有一些学校还组建了校园网,尝试实施网络教学,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一、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只能全盘皆收。当今社会,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不同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体系,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过程 中,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获取知识,通过协作学习,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从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可以预见,基于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仍然以完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将与社会发展完全不相适应,学生离开校门后完全不适应社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究竟在哪里?

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意识,网络教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的收发。因此,小学初级阶段需要作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铺垫,并让学生进入互联网,在网际自由遨游,亲身体验信息世界,掀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这就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弄清“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采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 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重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严重的“高分低能”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学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 中,多媒体网络技术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操陶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充分发掘新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将它们应用于教学,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第五篇:日常对话人际功能分析论文

摘 要: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的角度,对一则日常对话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借助功能语法中关于言语功能、语气和情态的理论知识,对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及表义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系统功能语法的在话语分析方面的实用性。

关键词:日常对话;人际功能

一、文献回顾

二、纯理功能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理德将功能理论与语义学结合,总结出三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时间或情形。

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关系,而且还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的关系。

二、对话文本

Mother:(1)Tell me about Michael.Mary:(2)But I'm leaving now, Mom.Mother:(3)Come on, Mary.(4)You must tell me everything about him.Mary:(5)Well, he's very tall and handsome.Mother:(6)Hmn.Mary:(7)...he has big blue eyes and long blond hair.Mother:(8)Oh, how long?

Mary:(9)Down to his shoulder.(10)It's beautiful, like gold.Mother:(11)Looks like a woman from behind.Mary:(12)What did you say, Mom?(13)He wears two big rings on his ears, and...Mother:(14)Ok, ok.You'd better tell me what he does, honey.Mary:(15)He does many things.(16)He's a very creative painter.(17)And his paintings sell well.Mother:(18)Really?

Mary:(19)He also gives free English lessons to people in the neighborhood.(20)He's quite a patient teacher.Mother:(21)Fine.Mary:(22)You're going to like him.(23)Everybody says he's a nice guy.Mother:(24)I hope I will.(25)Where does he live?

Mary:(26)He has a small apartment on 88th Street.(27)Don't worry,(28)Mon.I'm not going to marry him tomorrow.三、人际纯理功能分析

(一)言语角色:给予与需求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用语言来建立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地变换交际角色,但无论角色如何变化,主要的角色有两个:“给予”和“需求”。交际中给予和需求的“交换物”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货物和劳务”,如果将两个角色和两个交换物组合起来,便得到了四个言语功能:一是交际角色是“给予”,交换物为“信息”,言语功能为“陈述”(statement);如 He's very tall and handsome.二是交际角色是“需求”,交换物为“信息”,言语功能为“问题”(question);如 Where does he live?三是交际角色是“给予”,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言语功能为“提供”(offer);如I will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四是交际角色是“需求”,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言语功能为“命令”(command)。如 Tell me about Michael.这是母女之间的对话, 对话的内容是女儿Mary的男朋友Michael的情况。全文共有28个小句,其中18个小句言语功能是陈述, 19句陈述功能句中14句是Mary关于Michael的相貌人品的描述,可见在对话中,Mary 的主要角色是信息的提供者。全文有5句带命令功能的小句(文中带下划线部分),当中4句出自母亲之口。此外,4句提问功能句(文中斜体部分)中3句由母亲发出,因此,在对话中,母亲的交际角色是主要是信息和劳务的需求者。

在对话的中, 母亲和女儿的发话者、受话者身份交替进行。女儿给予“信息”满足母亲的 “需求”,可见母亲控制着对话的话题。

(二)起始与回应

人们在交际中必须相互配合,从而使会话顺利进行下去。按照这一说法,当交际一方完成一个话轮时,另一方应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如用语言应答或用动作表示)。在对话中通常存在毗邻应对,即交际一方发出起始话段,另一方作出反应。对起始话段表示支持的回应为合意回应,表示对抗的则为不合意回应。起始话段的言语功能与应答的言语功能存在以下关系:陈述——认同——反驳;提问——应答接受或拒绝;命令——遵从或不服从。在对话的前两个回合当中,母亲是发话者,母亲不断的用“命令”要求女儿(受话者)告诉她Michael的情况, 女儿一开始对母亲的“命令”(Tell me about Michael.)的并没有作出合意回应,她回避该“命令”(But I'm leaving now, Mom.),母亲穷追不舍,继续用“命令”要求女儿告知信息。这回,母亲语气有所改变,改用带有劝诱意义的“Come on”,同时使用职责意义较高的情态动词“must”, 向女儿强调遵从“命令”必要性(You must tell me everything about him.)。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女儿不得以“服从”(Well, he's very tall and handsome.)此时,女儿的身份由受话者变成发话者,提供关于Michael的信息。母亲间或插入提问发起话题,希望得到自己关心的详情。

母亲的回应反映出她复杂的心情:“Hmn”表示对信息的认同,“Oh”表示吃惊,异外, “looks like a woman from behind”表示出母亲的反感(不认同),“Ok”是女儿异议后母亲的妥协认同。听到女儿说Michael能干,母亲由于对Michael形象不认同而产生怀疑:“really?”, 当女儿谈到Michael人品不错时,母亲表示出认同:“fine”。当女儿争取母亲接受Michael时,母亲表现出不确定:“I hope I will.”从简短的言语当中,母亲对女儿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语气

陈志旗:日常对话人际功能分析功能语法中,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限定成分用be以及其他助动词、情态动词体现。主语在前,限定在后,小句是陈述语气,言语功能为提供信息。限定成分在前,主语在后小句是疑问语气,言语功能为提问。限定成分的功能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参考点有两个:一是说话的时间,既时态;二是讲话人的判断,即情态。小句中语气以外其他成分为剩余成分,包括谓体、补语和状语等。情态可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前者涉及的交换物是消息, 后者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情态化”指的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角度考虑消息的可靠性。“意态化”指的是讲话人对交换最终的成功的自信程度。在表示情态意义时,发话者可根据交际需要选择具有不同把握性的表示情态的语言形式。如前所述,对话中大量女儿对Michael描述的话都是陈述句,所以女儿说话的语气主要为陈述语气。值得一提的是女儿唯一一句含疑问语气的句子:What did you say, Mom?,说发话人(女儿)并不期待听话人(母亲)提供信息,这句话表达了女儿的不满:母亲不该那样评价Michael.(Looks like a woman behind.)。对话中还出现带疑问语气的疑问句:(7)(17)(24),其中(7)和(24)省略句,这部分主要有母亲表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交友情况的关心。此外,对话涉及不带语气的祈使句。对话中小句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就连Michael做过的事情,在对话中女儿也使用了现在时,可见在女儿心中,Michael永远能干,人品好,受人欢迎。对话中还出现了将来时:You're going to like him.I'm not going to marry him tomorrow.前者表达出女儿主观上期待母亲接受Michael,后者是女儿为了安慰母亲,说出自己的近期打算。在母亲的陈述语气表达中,加入了表示情态的语言形式,如You must tell me everything about him.You'd better tell me what he does, honey.意态化的must表达了高度的职责意义。had better 显示说话人的判断,带有强迫命令,给人有强制性。显示出母亲在女儿面前的威严。

四、结语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一则普通的日常对话进行分析,对话中人物的语言表达的选择确立了对话双方的人际社会关系,对话双方的身份得到识别,人物的个性、心理得以揭示,验证了“选择就是意义”。正如韩礼德所说的:“A language is interpreted as a system of meanings, accompanied by forms through which the meanings can be realized.”通过上述分析再次证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1994/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Arnold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Thompson, Geoff.1996/2000.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李慧琴.“大学英语听说广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下载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播论文

    高校的就业网站与传播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教育政策的扶持,学生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和奢望,全国各大高校的对大学生的扩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而每年从全......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校外艺术活动对少年儿童成长的作用 摘要: 在当今时代,校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之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有利于提......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谈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很久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艺术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深化教育改......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幼儿涂鸦 小班的孩子处于涂鸦后期,是向单线条绘画过渡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多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契机需要为数......

    大众传媒与农产品信息传播浅议论文

    大众传媒与农产品信息传播浅议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而农产品信息得到有效传播是农产品流通的......

    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方式 因特网是一个具有交流特性的网络,它不仅可以作为个人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企业间传递信息的媒体。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相比,网上出版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首先,网上......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

    农业传播论文

    农业传播应用技术论文 论文题目: 农业科技类节目的现状研究 学 生: 学 号: 专 业: 学 院: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2014年11月 目录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