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1: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

第一篇: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向学生的学习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体味、感悟、反思,使学生在与作者、作品、环境与社会的多边对话中,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情感,修炼人格。

关键词:体验 体味 感悟 人文素养 修炼人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向学生的学习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作品主人公、环境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在与作者、作品、环境与社会的多边对话中,丰富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情感,修炼人格。

一.深入课文求感染

新编的语文课本,无一篇不凝聚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殷殷心血,无一形象不闪烁着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如: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披肝沥胆的文天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拥有崇高境界的孟子;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罢官而去的李白;有“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奋力拼搏的华罗庚;有“受苦、奋斗、为善”用坚毅讴歌欢乐的贝多芬。这些撼人心魂,动人心怀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大师、泰斗们的心血之作,文中流淌着他们的思想,灌注着他们对人文的关爱,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入作品、亲近作者、进入主人公的心灵,跟大师们对话,跟作品共鸣,跟主人公交流,理解什么是忠贞,什么是气节,什么是潇洒,什么是旷达,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刚毅——什么是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心灵尘垢得以涤荡,学生的灵魂得以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二.整合经验求体味

学生学了课文获得了间接经验后,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生活中与作品内容相似的题材,使学生通过自身和生活体验——直接经验,达到对作品内容的再认识,从而与作者一起对人物产生感情,对作品展示的生活重新品味。这种通过实现学生——生活——文本——学生——文本的循环整合而来的体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不无裨益。如,我上《我与地坛》,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一段独生子强烈思念母亲的文字: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时候,我真的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可是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

然后让一个失去母亲多年,心底里却强烈呼唤着母亲的学生谈感受。这位学生回忆起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谈到伤心处,声泪俱下。此时,课堂显得出奇的静:学生或悄然动容,或黯然神伤,或默默地擦拭眼泪……学生沉浸在一种人生况味的体验之中。他们沉思,感悟,回忆,联想,想象,情感的潜流在内心激荡、奔涌。“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心灵之弦发出了特有的音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到了极致。

三.安排表演求体验

有些文章,尤其是戏剧,完全可以借助表演让学生体验和品味课文的内容和内涵,使学生通过表演传课文中人物之情,达课文中人物之意,把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对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一个老师上独幕剧《三元钱硬币》,让学生分角色演这出戏,演完后让同学评论:

甲:我认为主人翁吴太太的角色演得很好。吴太太尖酸刻薄,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她听到杨长雄说自己“泼妇”,便不依不挠,争吵、谩骂,直到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才一时语塞,只好“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目视着对方”。吴太太这个蛮横刁钻的泼妇演得非常逼真、传神。

乙:成众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他冷漠、无情,面对二嫂被欺凌,他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并叫杨长雄别理会这件事,专心致志地下棋,这充分体现出他自私、冷血、无同情心、无正义感、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折射出当今社会人性的弱点。

一出戏剧,同学们通过自演自评,吴太太的蛮横、群众的冷漠、杨长雄的正直、李嫂的软弱、警察的不辨是非暴露无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搭建党性教育综合平台

着力搭建党性教育综合平台

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是党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党校姓“党”原则的根本体现。湖南省委党校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突出党性锻炼重点,把握党性修养规律,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搭建党性教育综合平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党性教育体系,增强了党性教育实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贯穿党性教育主线

党校是培养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阵地和红色熔炉。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应党校教育培训与事业发展的办学方针、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并将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始终贯穿其中,在各种需求中坚持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中凸显党性教育。

一是办学方针强调党性教育根本。党校是党直接兴办的学校,必须把党校姓“党”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办学方针上,我们强调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从严治校的校规、质量立校的校略,其中把党校姓“党”的校魂摆在第一位,就是要突出党校教育特色,把握党性教育根本。这就要求党校教员姓“党”,始终坚持把党的理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要求党校学员姓“党”,始终坚持以理论武装为重点,积极开展党性教育,不断增强党性锻炼,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和践行者。要求党校全体干部职工姓“党”,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党性锻炼落实到党校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是办学定位融入党性教育内涵。为深入落实“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党校定位,我们确立了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省级一流党校的发展目标,将“四型一流”作为办学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建设熔炉型党校,就是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党校教育的突出位置,把党校打造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大磁场,让学员在红色学府里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作风得到检验、修养得到提升。

三是办学思路体现党性教育要求。党校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 同于一般的社会培训机构,有其自身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始终不动摇。我们提出要通过理论武装,不仅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在理论学习中强化党性修养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党性修养能力,在促进科学发展中检验党性修养成效。

二、精心安排教学,凸显党性教育板块

在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党校教学布局中,我们将党性教育深深融入到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两大板块,把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分解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党建设与党性修养二个教学单元,根据不同班次、不同级别从内容选择、时间安排、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打磨。

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校培训之本,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教学研究,坚持以经典原著为统领,发挥党校理论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让经典原著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把学经典读原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我们提出,开展经典著作教学,要坚持读原著、忠于原著,教员要原原本本地教,学员要原原本本地学。同时,坚持在方式上求多样,在方法上求创新,在把握精髓、注重深入、体现新意、着力运用上下功夫,提升经典原著教学的水平,不断增强经典原著教学的吸引力,把经典原著教学打造成精品课、特色课、品牌课。开展了《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俄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原著的导读,开设了《〈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武器》、《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影响》、《刘少奇与党性修养》等经典著作的教学专题课,受到学员的广泛喜爱与好评,其中《〈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刘少奇与党性修养》分别荣获2011年、2012年中央党校精品课奖,在全国党校系统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是理论教育突出党性教育课程。我们将党性教育纳入到教学培训计划中整体考虑,精心设置党性教学课程,科学安排党性教育内容。除了理论教育课程外,还设置了党的历史与党的知识、党风廉政与党纪党规、党性分析与党性修养等课程,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职业素养与领导素质、党内法纪法规等方面,在教育形式上既有领导的专题报告,又有专家的专题讲座,还有学员的专题论坛;既有校内的课堂讲授,又有校外的现场教学,还有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的警示教育,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调研、党性分析协调统一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大力拓展党性基地教学。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与现场教育相结合,突出党性教育的实践要求,建立了一批有深度、有档次、有影响的党性教育基地,成为党性教育的实践教材。先后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建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基地,在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建立了“加强共产党员修养”教育基地,在雷锋纪念馆建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基地,在延安、井冈山等地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长沙监狱等地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等等。同时在全省党校系统建立了红色教育资源网络库,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共建共享。党性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开展,有效地拓宽了党性教育的课堂,增强了党性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狠抓学员管理,明确党性教育目标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圣殿。我们对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学员,提出了“两个清零”的要求:以“知识清零”的态度投入学习,以“职务清零”的姿态开展党性修养,强调要把党性教育渗透到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围绕党性教育目标开展学员培训管理。

一方面,用制度保障党性教育。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我们将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按照党性教育的要求与目标,把党性教育深深融入到学员入学教育、理论武装、基地教学、体验调研、党性分析、科学管理等每个环节,做到严谨中显温情、规范中出真情、约束中见实效。同时在完善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入学教育四级联动制(学校、学员部集中进行,班主任分班组织,学员自学)、签到制(课前签到,课后点名复查),请假制(按规定请假)、座签制(规定座位 入座)、全程跟班制(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公示制(定期公布到课率、自学率、住宿率、就餐率等情况)、安全责任制、外出活动审批制、重要活动报告制、学习情况反馈制(《学员考核登记表》寄送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学习培训情况寄送单位分管领导)和教育基地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方法科学化、学习常态化,形成了“十制五化”的学员管理工作格局。最近,我们对学员在学习培训期间的作风建设又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要住在宿舍,吃在食堂,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或以集体活动名义聚餐吃请;不得接受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土特产等,不得以学习交流、对口走访、交叉考察等名义互请旅游;外出开展现场教学、实地调研等活动,不准警车带路,不准接受宴请,不得收受纪念品和土特产,不安排与学习无关的旅游和娱乐活动;不得请人代写发言材料、学习体会、调研报告和论文等,不准抄袭他人学习研究成果;不准让工作人员“陪读”,不得带公车驻校或借用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伴读”;等等。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谈话提醒、通报批评或责令退学。通过这些举措,学员党性教育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党性教育的效果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另一方面,用剖析深化党性教育。开展党性分析,剖析思想灵魂,是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党性教育、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环节。在党性分析中,要引导学员对照党性要求,深入开展“六查”:即对照党的创新理论,查是否具备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是否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对照党的奋斗目标,查是否坚定不移,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是否有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对照党的根本宗旨,查能否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照党的组织原则,查能否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自觉严守党纪国法;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查能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认识路线,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照作风建设的要求,查能否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 4 作风。通过深刻剖析,学员对党性教育的认识更为提高,对党性锻炼的行动更为自觉、对党性修养的提升更为坚定。

四、深入实践体验,强化党性教育成效

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校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员深入到农村基层、街道社区、厂矿企业,了解社情民意,体察民生甘苦,并举办体验式教育成果汇报会,交流实践心得,不断巩固党性教育的成效。如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驻村入户察民情”体验式活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了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的品牌载体。这项活动坚持以“三进(进乡、进村、进农户)”、“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基本要求,以“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送(送项目、送信息、送温暖)”为主要形式,以“三个一(慰问一家以上困难农户、参加一天以上农田劳动、撰写一篇以上心得体会)”为具体内容,学员进行角色转换位,让学员在听中感知,在看中感怀,在行中感悟。学员们进村入户点对点,体验生活心贴心,调查研究面对面,为民解难实打实。学员深切地感受到:体验虽然短暂、艰苦,但受到了教育、触动了思想、升华了境界、锤炼了党性。

第三篇: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杜山镇东王小学

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本报讯(通讯员魏正国陈刚)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杜山镇东王小学于日前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活动。

该活动涵盖的生态文明知识比较广泛,其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分类处理、“三无”食品的危害、周围环境的保护、绿色消费行为、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住一个地球村等。其宗旨是向学生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搭建信息平台,由此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教育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情感教育,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性。从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语文课情感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对情感把握的敏锐度。假如你缺乏对人生、对职业的热爱,就不可能比学生更多的发现课文中的感人挚情。教师虽然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有诗人的豪情;教师不一定是画家,但应具有画家善于发现美的敏锐眼睛;教师不可能都是音乐家,但应有音乐家的柔情。唯此,才能更好、更多的发掘真情,感悟真情。比如在第五册中学语文课本第25课《诗词五首》中,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掌握,感悟和体

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李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思;陆游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

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悠扬的钟声,在无尽的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

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因为好的诗歌作品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讲授此篇课文的时候,要结合对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的欣赏,通过播放幻灯片,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在讲授莎世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境生情,以情感人。

三、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

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四、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

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比如我曾写了下面两首小诗,与学生进行交流:

其一《登神农山》:披雨临风登神农,超凡脱俗上九重; 松化白鹤凌空舞,满山秋叶别样红。其二《端午有感》:

又到端午,龙舟江河竞渡。屈子行吟何处?汨罗江上漫步。粽子飘香,携来幸福回顾。艾叶化为门神,守卫千家万户。叹我传统佳节,岂让别国强驻?

第五篇: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感教育;人文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没有升学的压力,并且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主要以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而素质教育的课程并不被重视,有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情感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极其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1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情感始终伴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育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所产生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其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认知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如果不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整个大学语文的教育也将是失败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情感体验——情感表现——情感交际阶段。在语文情感过程中,认知制约着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认知也影响着情感表现,并对情感交际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充分利用认知的功能,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2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感倾向,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一个人能够一贯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敢向前的良好状态的前提,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实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任务。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增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感是与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道德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道德经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自身强烈的情感体会更能激发学生感受那些道德形象所体现出的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能够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从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受到启发。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求真务实、忠诚认真、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等人文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优秀作品去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课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学习进入到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发下深刻体会道德的魅力,认识到高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情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具有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育的显著特点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与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应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的智慧进行启迪,可以充分拓展人的想象力“;礼”注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据的准则“;乐”提供了达到心灵愉悦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使人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激起审美情感的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毅力,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3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借助意志与知识的力量可能抑制情感的表现,减弱情感的强度,但不能影响与改造情感本身。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教师感染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本身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热情、有激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解文章,学生就会深受感染,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在讲授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教师应用饱满的感情述说作者和祖国的交融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要为祖国献身的真挚感情。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基本素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师的主观感染力,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因素。

(2)情境感染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者在其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提升情感水平。情境感染法可以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知觉表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情感教育是始终贯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并发挥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育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2010(4).

下载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实施,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深入,教师的情感投入显得更加重要。今天,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

    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亲身体验教育快乐新3

    搭建家园共育平台亲身体验教育快乐 作 者 姓名:周幼儿园名称: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职 称:小教一级联 系 电话:通 讯 地址:瑞昌求智路一号 岚 0792-4229157 搭建家园共育平......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搭建城乡教育教学平台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搭建城乡教育教学平台 记桥口区体育馆小学送教到金水学校活动报道 2011年12月23日,桥口区体育馆小学的领导及名师们一行6人送教到我金水学校。8时40分活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博大、深邃、犹如浩瀚的宇宙。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真情;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情......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