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

第一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应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什么?现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初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这些思考,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摸索。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研究学习”的含义应包括两种:一是指一种课程形态,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在高中专门设置的研究性课程;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主动进行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是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同样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1、把课堂交给学生。

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的。他们是认识的主体、智力操作的主体、心智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学习都不可能顺利进行。更何况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情境性、语感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领悟、辨析,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去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去思考、质疑、讨论。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技能;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技能;朗读、默读、速读的技能;圈点批注的技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技能;编写提纲、摘要的技能;模仿、借鉴课文写作方法的技能;写读书笔记的技能等。第三应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就是“问题”,根据年龄的不同、学习基础的不同,问题的提出方式也可不同。问题可来自学生的质疑,也可直接由老师提出,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可由浅入深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去分析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得出结论。

2、加强互助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成绩层次,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排成学习互助小组,以A类生为骨干,每组4—6人。课堂教学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为主要形式,老师充当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组内的每个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提问者,又是解答者。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相应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3、定期开设语文实践活动

(1)目的: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培养和考查其检索信息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2)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由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操作的需求安排。每一学年安排一次,时间安排在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后。

(3)具体操作。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的群体,自行确定学习的目标,选择或设计活动的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并形成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最后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学习目标目的,选择或设计研究性活动的课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初一的内容:编写课本剧、开辩论会、搞调查报告、介绍作家作品、新闻发布会。

初二的内容:开办旅行社

初三的内容:对中考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的需要,开展调查,搜集资料

调查、收集资料的途径:图书馆、阅览室、旅游景点等场所;期刊、报纸、书籍;上网搜索并下载有关资料。

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通过笔录、照相、下载等手段记录资料和信息。

第三阶段:紧扣学习目标,针对课题要求,充分运用调查资料,分析整理,开展研究性活动。

第四阶段:研究性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最后的成果用成果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每一个活动小组都必须用口头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由从学生中产生的四人评判小组当场评分,由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后得出的平均分作为这组同学的考核得分。评委还要当场进行点评,阐述评分的理由。

第二篇:初中语文有效学习探究教育论文

有效学习又称有成效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施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生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美,甚至人格的建构等内容,也就是它不单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是指素质化教学后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好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1)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2)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三、以问激趣,促进探究。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先由学生从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谈起,再由教师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的话题,继之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撩拨到极致,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中去。更有“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把学生的兴奋推到了最高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了解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人类的起源。

四、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先让学生视听黄磊演唱的《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各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以读促趣,促进审美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

比如《春》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初读时,让学生出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进一步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要求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进入最关键的品读,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齐读课文。多种形式的读,始终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得到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⑴ 设计研究性问题

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①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③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

用心爱心专心 1

任务给学生: ① 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

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如《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红楼梦〉中诗词的特色和作用》《〈三国演义〉中战略和战术的研究》、《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等专题。学生在选取《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这个专题时,研究了与唐诗有关的许多问题,诸如唐代诗歌百

花齐放的局面、唐代涌现出的伟大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作、唐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诗歌的繁荣鼎盛、唐代诗歌和唐代社会发展等问题。

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指导研究方法 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⑵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⑶玉海楼文化的底蕴;⑷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定期检查并指导 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研究下去。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综合探究摘要:研究性学习一直都是教育热点,本文通过在研究性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综合探究,为学生以及老师如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理清了思路,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为顺利开展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综合探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 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二十世纪提出的“问题教学法”(problem method)和“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以杜威等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热门的教育学研究问题一直以来都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目前学术界对于研究性学习未成定论,但是大体来说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1]

研究性学习又称为探究性学习,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最早在上海展开,并在2001年由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施行)。在我国所受重视度日益猛增。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热门课题秉持着“让每个学生有进步”为核心价值取向,有着探究性,主体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全员性鲜明特点。

二、大学英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2]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是语言文字学科,英语研究性

学习属于认知型研究性学习。[3]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包括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科学等等,与现实生活也很贴近,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遵循研究性学习理念。因此以研究性学习理念来指导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可行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呈现出“知识爆柞”的局面,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从而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终身学习的能力比较集中地表现在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很难培养这些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而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英语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

(一)个人单独研究

该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长作业”,在此方式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研究课题,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选择,研究课题选定后,学生单独完成课题研究,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使英语处于不同水平的选择到适合自己基础的研究课题,因而其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的课题选择是关键,单独研究是难点。

(二)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研究是在一个班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它是研究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通常来说一个学习小组控制在3-6人,他们的能力倾向,性别,个性,学业成绩各不相同,通过小组研究,可以充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充分的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的能力,对于同一个课题有若干小组讨论研究而成,充分提高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分组是关键,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时难点。

(三)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该模式是指对拟定的课题,有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研究,首先由每个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由全班学生对该课题形成的结论进行分享,探讨或者辩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此后还可以进行二次研讨,或就此完成研讨,该模式结合了个人研究与小组合作研究,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相互间分享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研究能力以及思辨水平。

四、研究性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课堂里引入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或者说是“为教而教,为传授知识和通过考试而教”转变为“为学而教,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自动的从主角转变为配角,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成为学习方面的建议者,潜力开发者和指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4]身份参与到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并通过采取“合作学习”,任务新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以任务型教学为驱动的问题探究模式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在做事中学习”的外语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英语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完成任务目标为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会学习价值等。问题探究模式最早是由萨奇曼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作萨奇曼探究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选择问题、激发探究→收集信息→形成假设→收集信息→验证假设、形成结论→评价。问题探究模式一般用于课堂教学中预知的、精选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

把任务型教学模式与问题探究模式整合,从而通过语言实践来使各个问题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在探究过程中了解西方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

(二)、针对开放性问题的专题研究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设置的专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在英语学习中的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研究,比如英语阅读材料中的一些背景知识,重要的语法知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大学英语专题研究模式主要由以下步骤构成:创设情景、确定主题→设计研究方案→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归纳整理→交流评价。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已成为我国高等外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应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仍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把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教育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信息源,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减少教师个性特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使其向主动的、交互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CALL)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情境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尤其强调创造真实情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目前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佳工具。MCALL通过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色彩的优化组合与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2、演示型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投影、大屏幕是开展MCALL演示型课堂教学的主要设备。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软件,利用电影、录音、录像以及网上资源作为辅助教材,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限制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多媒体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产生于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于一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从而创造学习者最理想的意义建构环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索式和协作式的学习,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时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并寻求答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了现代教育新的环境和理念,即转变教师角色,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服务于终身学习的目标。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估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估模式来评价教学效果。这种评估模式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结果,通常会忽视学习过程,因此无法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估则有所不同,不仅评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估,例如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学习策略等。这样就能使评估更好地与教学结合,对教学起到正面的反馈作用,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曾祥发等,2006)。总体来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评估具有以下特点:

1.评估内容全面。研究性学习的评估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中的各个阶段,如确定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交流总结等,都会做出评估。具体而言,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还要对其学习能力、态度、合作和创新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估。

2.评估主体多元化。在研究性学习中,评估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或家长,也可以是与研究相关的社会团体,还可以是学习小组或学生自己。在评估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自评,培养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规范学习活动。

3.评估方法多样化。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估等。它以定性评估为主,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有效结合起来。

六、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习者逐渐对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有所了解,但也有学生对其不太理解,如有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是旁观者不用参与,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该是“研究”而不是“学习”。访谈还发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要比一般性学习投入的时间要长。原因是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资料的搜集、整理、理解、翻译及成果的展示上,或者由于资源设备支持不足及教师指导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进度渐缓,甚至学习效度的缺失。虽然大多同学都认为收获很大,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也有学生认为这个过程浪费学习时间,而且学习效果没有接受性学习好。另外,访谈中发现,寻求老师帮助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更佳。可见研究性学习中加强教师的指导及师生交流是一个关键因素。访谈中发现有的同学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不大,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课题的研究没有太大的价值。通过访谈还发现同学们非常重视任何形式的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评价及学习成果的展出,认为这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研究性学习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采取以下应对策略来解决。

(一)师生都要转变观念,纠正认识误区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深刻的理解,并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理念、方法等的指导培训。同时,要纠正一些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是,认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旁观者。实际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权威,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给学习者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及指导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创新。误区之二是,研究性学习是“研究”,而非“学习”。这是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的误读。研究性学习是形式上像“研究”,而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应灵活应用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恰当确定研究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应用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应该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研究性学习为辅。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丰富,逐渐调整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同时,设计研究主题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应遵循开放性原则。除了像本次实践中那样,进行

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如社会、文化、环境、卫生等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就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就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学习。

(三)构建研究性学习支持体系,完善多元评价机制针对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效度缺失,有必要构建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体系,完善多元的评价机制。支持体系的构建包括如加强文献资料建设、软硬件建设及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指导师资团队建设等。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进行评价。评价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及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学生、小组或相关的社会团体;评价内容可以贯穿到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可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及完善评价机制。

七、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内容的开放性,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用这一教学理念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尝试。研究性学习理念渗入到学科教学中的同时还需考虑不同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因此提倡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更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和废除。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在知识讲授和学生的研究性学生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动态平衡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注释:

[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 黄森.英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2):30-34.[4]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制“课题组.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手册[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 曾详发,张芬.对医学生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447-449.

第五篇: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初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

⒈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语文创新教育要重在发掘学生语文潜能,培养民族语文的素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示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新观念,把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励练的训练场,而教师要由过去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和点拨者,教学相长,共同塑造语文教学的新形象。

⒉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语文创新教育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要求真,不急功近利,怀真心,动真情,以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天地。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实,在创新教育中激发学生主体性需要遵循学生知识和能力增长的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系统。语文教学要求活,语文的精髓在于思想与语言的统一,在透过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去准确地表情达意,它忌讳追求标准答案,忌讳玩文字游戏,它特别欢迎创造性思维,张扬主体个性。

⒊要倡导少做题多阅读的创新阅读观念。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要求九年制的学生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秀课文。由此看来现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前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所指出的那样:“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读物”。

⒋树立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观念。语文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际”并列起来,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这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学习内容和综合性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要牢牢地树立这一新观念,并付诸于教学全过程。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营造一种愉快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认为教师是上帝,讲台是神圣的地方,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要与学生平等交流,知识上的朋友,人格上的师兄师弟,感情上的姐弟关系,其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相探索、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总是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飞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语文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传播语言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素养。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

三,“学会分享与合作” 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目标

教学中,我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要求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古代哲理诗词名句赏析》、《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古典诗词中言愁现象探析》、《诗人风格漫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年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

五,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构筑大语文的平台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变课内为课外,通过学生身边的琐碎小事,社会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去感悟语文的神秘。带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到法庭中旁听法官审案,到军营中去了解军人生活,到青少年教育基地去感受今天的生活与昨天的关系。

总之,语文的研究性教学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教材课文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实现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开拓了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新局面,并让学生体验创造与成功的乐趣。

下载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的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漫谈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漫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

    研究性学习论文

    1.论文题目 2.学院及作者名称 3.摘要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重庆市梁平中学熊健人格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

    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研究 班级: 高一(2)班 组员:孙雅洁 郑越 王海若 陈至纯 组长:郑越 指导老师:时彬彬 研究背景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题研究成员:高一16班 侯玲婕 周妍冰 摘要:研究的课题: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研究目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最终结论:地方美食......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实施,存在问题等,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儿提供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

    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范文

    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 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汇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