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即使记录流水账,我也是开心的杂文随笔
窗外春阳灿烂,时间却已是下午四点,这个周末又在时间的飞逝中接近尾声。
有些莫名的烦躁,没有读书更文的日子就像被谁挥刀斩断了一角,望着那么别扭,想着那么难受。
这两天过得像放电影,生活情节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丝毫不亚于文学作品,我也是服了,自己竟然可以迅速地适应该有的角色。
其实三八节那天就开始没更文,不是没什么可写,当时的想法还挺感动我自己的。然而最终没写,原因是感觉自己写不好想到的主题,况且身体又不舒服了,于是借机停下了。
停下来并非放弃,只是想调整想沉淀,希望自己的文笔能配上头脑中的想法,想写出心目中好文章的样子。
可是,我发现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想要准备好自己的知识,积淀出灿若莲花的笔力再写,其实大错特错。
前几次每天都写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好多话可以涌出。一旦终止了,就很难再提笔,总会写了删,删了写,写了再删,这就是我这几天没写的状态。
终于明白那么多人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人为什么坚持每天写了,原来越写越能写,越不写越不能写,所谓熟能生巧大概也适用于初涉写作的我们吧!
上一周的最后两天在我的犹豫迟疑中流逝了,虽说也读了一些文字,却感觉因为不写,阅读的动力也被削弱了。
周六是一个亲戚的葬礼,因为在农村安葬,所以周五下午就去了。亲属的哭声,司仪沙哑的说话声,乐队演奏的洋鼓洋号唢呐声,各种乱糟糟的喧闹声,久久地充斥耳膜,渲染出一种特有的悲伤和激越气氛。受其影响,仅见过逝者两面的我竟也泪流满面。
自然是没办法写文的,我在心里给自己又找了个借口,其实是两天没写了,要开始真的不容易。
周六上午早早从葬礼撤退,回家路上经过老家,自然生出无限向往。恰逢表哥在朋友圈分享了二舅打鼓的视频,看着好威猛。恍悟当天是舅家所在村子年会的日子,想必是很热闹的,也想借此机会看望一下年迈的外婆。于是改道舅家,一路很是兴奋。
阳光明媚的春天,是非常适合外出游玩的,何况是去亲友云集的舅家会上。庆幸正值周末,难得的好机会。
还在村外,游人小摊已经堵塞了道路,车是开不进去了,老公还有其他事,只好放我下车,他返回,我孤身前往。
一路拥挤,我拼了不太用的小机灵,于摩肩接踵的人群缝隙里艰难挤过去,好不容易才到了舅家,拿礼盒的手被勒得生疼。
外婆倚门而立,是在迎接今天必来的她的儿孙吧,有些迟钝的双目流露着笑意。见到我,外婆急急地迎上前。我像以前一样拥抱了外婆,心里有许多要说的,却只是一个劲傻笑。
父母早已到了,被小侄女拽去上会了。其他亲友也陆续来到,家里热闹了许多。
小舅和外婆居住,家里却只看到妗子,小舅去外边忙碌了。据说今年年会上的舞狮子,锣鼓队是三个舅舅和大表哥牵头的,他们自然很忙碌。
和外婆说会话,我去了大舅二舅家,都是小坐片刻,今天都有亲友要来,都挺忙的,我也就不多耽搁,仍旧回了外婆那。
往年吃饭基本在大舅家,今年三家儿女都已成家,都有各自的亲戚,所以都准备了饭菜。我谢辞了大舅妈二妗子,打算在小舅家吃饭。
小舅家今年遇到了些事,小舅妗子心情都不太好,我在帮厨的过程中和小妗子聊了聊,宽慰了她几句,也算是我唯一能做的。
只能说谁都不容易,且珍惜这有限的相遇吧!
忙乱之后,我乘班车回家。快到时联系了好久没见的玲姐,说好一会去她家坐坐。
自然又是一番说不完的心里话,倾诉是我们之间经常进行的活动,前半生共同的艰难遭遇让我们惺惺相惜,每隔一段日子不见,必定要想念的。聊上一两个小时之后,我和她都会有一种浑身舒坦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吧,春天来了,愿她健康开心!
昨晚继续前几天就开始的早睡习惯养成,为了健康,我不得不一再调整自己,也因此影响了读书和写作,但也没办法。没了健康,一切都是妄想!
总算慢慢能够好好休息了,但是白天依然颈肩后背不舒服,头晕也时时发作。真是毁掉健康容易,恢复正常太难太慢了。没办法,慢慢来吧!
昨天听表弟说大姨住院了,今天中午去医院看望。看着病床上消瘦了许多的大姨,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小姨也去了,我们说了会话,聊到了我父母和弟弟,都是感慨万千。许多事情,至亲之人也是无奈啊,顺其自然吧!
一会大舅二舅两家人都来医院了,小小的病房显得很拥挤。我忽然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亲人在一起的感觉,原先曾有的许多不快与隔膜也好像瞬间消失了。
都是亲人,有什么过不去的?
午饭是大家一起去饭店吃的,二表哥请客,我们边吃边聊,气氛融洽得让人感动。
下午本来答应去医院陪大姨的,没想到竟困得不想动弹。顺势就再磨蹭一会,难得我能够困到很放松的状态。
此刻也该去医院了,心情也在这一番流水账似的记录中得到了缓解,又一次证明一写东西,我就开心!
还是不停地写吧,即使仍然写不好,那又有什么要紧呢?即使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快乐,也应该好好的写下去吧!
无戒训练营? ? 第87天
第二篇:我既是穷人,也是富人杂文随笔
我既是穷人,也是富人。
说我是穷人,因为我是农民,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穷人,但我是。因为我老了 没有退休金,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养老金,还不值一件孩子的玩具。
说我是富人,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摸摸全身数一数,我全身的零件,都在正常运转。脚能走路,手能写字,耳能听声,眼能看物。鼻的嗅觉够灵敏,舌尖也能辨香辣。五脏六腑也挺好,没有一件要求下岗。
看看周围我的兄弟姐妹,不是腰酸,就是背疼,不是血压高,就是心脏病,不是眼睛花,就是耳朵背,不是写字手抖,就是走多了脚累。比起他们,我何止幸运千万倍,我不是财富达人谁相信。
我说我是穷人,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一人一亩三分地,还不够一年的油钱。这里我就不说种地多辛苦,收入多微薄。这种话题自有三农去评说。我只所以喜欢土地,是因为它太诚实,你种上稻子,它不会长出玉米。只要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会收获希望。农民挣不到钱,那是政策有问题,粮价太偏低,不管土地的事。我爱土地,爱大自然,一如既往,就像爱我的孩子,爱我的母亲。想挣钱,找别的渠道,想修行想养心,先把钱财抛脑外。
不缺钱的朋友,想享受一下农村的生活,实在不是一件坏事。
清晨,你打开窗户,就能观赏万树繁花,小鸟在鸣叫,蝴蝶在舞蹈。轻风吹拂你的脸,心情舒服到永远。如果你想散步,就走出庭院,走向田野。看闲花野草,溪流奔跑。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阔,放眼望去,远处的村庄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中,时隐时现。你能想像到,在陌生的异地,那些村庄和你的村庄是多么相似。每天也是孩子闹,老人笑。鸡在飞,狗在跳。徐老半娘地里忙,青壮劳力城里跑。早出发,晚奔家。不是摩托,就是汽车。老屋弃,新房立。家家户户欢天喜地,虽然庄稼不景气,打工挣钱,农民的日子一样富裕。
不是说城市不好,城里的好和农村没法比较,一个天,一个地,根本就不是一个挡次。就像周立波说的,一个是喝咔腓的,一个是吃大蒜的。农民粗野,市民高雅。
但是你如果让我这个农民,搬到城里来住,我还真不习惯。
我是从小在野地里生长的无名无姓的野草,怎么能适应城里的园艺设计,胳膊稍一伸,腿脚略一动,就被园艺师傅用剪刀修理。非得整齐划一,非得千人一面,把我压抑的气都不能喘。
我是在林间长大的无名无姓的小鸟,过惯了无拘无束的逍遥日子,搬到城里,就像是被关进了笼子。在钢筋水泥中挣扎,抬头看天,巴掌那么大,低头脚下,方寸之地。对面邻居,相处一年不识真面目。出门满街箐男亮女,哪一张是我熟悉的容颜?川流不息的汽车,几时能让我的耳朵清闲?
算了算了,不说了。别让城里人嫌弃我。不过,也许我多虑了,一看我的标签是乡村奶奶,一个又老又土的乡下人,高雅的城里人根本不霄一顾,我就不用自做多情了。
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城市就是一部神奇的传说。城市就是富人的天堂,乡下人的梦想。要不为什么无数的乡下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中央都一再强调缩小城乡差别,为的还不是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奔向小康生活,什么是小康生活,就是城里人的生活。
我的城乡观点,只是代表了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大多数人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年轻人自不比说了,就是我的同龄人,也大多被城里的风景吸引了目光,一提起自己的儿子在城里安了家,自己去儿子家做免费的保姆了,就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
各位读者,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文章又跑题了。乡村的野性就是改不了,不受约束的性格,也让我的文字变得信马由缰,离题万里。看来,我真该学学做伸士淑女的雅致,也好让喜欢我的朋友,在我的文字里多停留一段时光,不致于一见我的面,就像躲避瘟神一样,面露厌容,拔脚就走。
第三篇:接受也是一种给予杂文随笔
高尔基的母亲说,“给,永远比拿愉快。”但我却想说,要学会给,但也不要忘了懂得接受——拿也很重要。
今早下着大雨的时候,一位妈妈顶着狂风迈进校园,撑着把伞,手中抓着一把深色的伞,狂风吹乱了她的发梢,大雨泼湿了她的脸和衣服。一进来,她立即马不停蹄地走向孩子所在教室,又是一位爱子心切的家长呀。
结果,过了一小会儿,她慢慢地走向校门,步伐不再轻快,仔细一看,那把深色的伞依旧留在她的手中,似乎从未有别人碰过。从那落寞的神情,大概可以猜测到,是她的孩子拒绝了她的伞吧。这种情景也不是第一次见,乡村里的孩子无拘无束,在下大雨的时候,都可以在露天里踢球踢得超级尽兴,所以有些孩子他们对于伞的依赖心理不是很强,更何况孩子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那就是不能和别人不一样,不然就难为情。所以当别的孩子的家长没有送伞来,而自己的爸妈送伞了,他们就会觉得很不自在,就会立即有拒绝家长好意的心理倾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凡是对自己好的人,都不应该辜负。说什么回报父母、说什么报答他人,如果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其他的还有什么意义?而为他们着想,其中一点就是要了解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就如这位妈妈送伞,她抱着的是一颗爱子的圣洁之心,孩子即使不需要伞,但如果接下了,妈妈的好意便会得到回应,那就是对妈妈的最好的回报。
谁说能使家人开心的只有’呢?殊不知你接受了他们的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给予和回报。打个比方,有些家庭总想着给家里的老人买最贵的衣服、用最好的保养品,但是却拒绝临行前老人家辛苦准备很久的家乡特产或其他干货。这让老人的心里怎么开怀?所以说,不能忘了给予,但更要机智地学会接受。
第四篇:超市出口也是人生出口杂文随笔
今天看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写的文章,越是在喘不过气的日子里,越是要去超市里面巡游。焦虑的,不安的心,都会因为在货架上的流连,拿起或者又放下的商品而得到释放,如果我有心情逛遍这每一个角落,我就会觉得自己重新得到了勇气。
我也是这样想的。越是不压重负的日子里,越是想亲近生活的核心,越是想让自己融入最细微的柴米油盐之中。这些琐碎反而能使人有旅游般的快乐。
超市对于独居的人,或者真正家庭的人好像都有不一样的意义。活到现在,似乎也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即使因为在外独居过长时间,那也不算是完整的生活,因为它缺乏爱与关怀。而群居生活,则好像省略了自己的想法,少了独处的空间,依旧是不完整的生活。我们似乎只有在有些忧郁的时候才会思考,开心的时候我们似乎就丢失了自己。但是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快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沉浸在快乐之中就好了。
如果因为自己的处事方式而烦恼,那么就简单地,选择与之相反的做法即可。省下的思考的时间或许正好可以去追逐快乐。
第五篇:母亲也是一座山杂文随笔
人们常说父亲是一座山,给儿女以依靠和力量。当我读过省公安厅向书茂的《蚕样年华》后,觉得母亲何尝不也是一座山呢?
作者的母亲,出身于地主家庭却嫁给了老革命,这种家庭组合在那个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是特别的。为了不拖老革命丈夫的后腿,作者的母亲硬是凭着勤劳与智慧,投身到集体养蚕的事业中,并因此成为了全国的劳动模范。全书记述了那个时代的农业、农村、农民的生存状况,重点追忆对母亲刚毅品格的敬仰。母亲在作者的心里是一座山。尽管母亲在那个年代里也有过坎坷,特别是出身问题的压力,成了劳模却一时入不了党。但母亲默默地坚持,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群众威信被批准入了党。一个地主分子的女儿能成为全国劳模,成为党员,在那个年代实在是特别的。母亲不同于普通的农村妇女,除了料理家务,教育子女,更特别的是有山一样的坚韧和毅力,承受着风雨。作者的母亲虽然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善良,一样疼爱子女,但似乎更多的价值取向是为集体多出力,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种惠及大众的善;教育子女方面,似乎更多的价值取向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引导,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蚕样年华》记述更多的是母亲写给作者的精神财富。
《蚕样年华》是写在母亲去世之后,缅怀母亲的一生,总结精神财富的时候,心态是平静的。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过去时代的家乡和亲人,特别是对父母在“文革”中的遭遇的描述是那样的简单和平和。我相信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时代有关,重要的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风雨如何飘荡,只要我们的身后有母亲如山般坚韧意志的支撑,不失掉奋斗的精神,不失掉做人的正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日出日落,生活还得照样往前过的。
读《蚕样年华》,我因为熟悉那个时代的农村,更熟悉那个时代出身不好的人心理的折磨,更对作者向书茂的母亲心生敬仰,人是的确要有精神的,要有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果断与坚韧。《蚕样年华》看似作者在述说母亲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安康的养蚕事业和自己的儿女们,我则认为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坚韧精神的缅怀,追忆母亲如山般坚毅的灵魂。其实,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前进的,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这种精神。
读《蚕样年华》,我们的感觉也特别、也激动。于是拟定了读后感标题:母亲也是一座山。
谨以此文献给作者母亲如山厚重的伟大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