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基层团队的建设工作支部代表发言稿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代表党支部和在座的全体党员同志交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我交流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基层团队的建设工作。
科学发展观,依我的理解,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全面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地方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否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单位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单位是否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位党员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那么,作为一名农经职院的系党支部书记,面对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在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呢?我认为:要在着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重点应该在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上,把基层团队打造成“学习型”团队、“实干型”团队、“创新型”团队,等等。
1.建“学习型”团队
古人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从中道出了一个真谛: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人生要达到这一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
我校刚迈进示范校建设的大门,往里走,还有很多路途没有“路标”,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要通过学习来树起“路标”。
我的想法是:要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带动全系教师人人向三做到的目标靠近:一要做到“真学”,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从历史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做中学;二要做到“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领会实质、入心入脑,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问题的能力;三要做到“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把所学的理念、经验、方法融入到教学工作、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基地建设等中去。
2.建“实干型”团队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事,做有益于学校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事情是靠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写出来的。
多年来,由于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良好“实干”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实干要素之一:人人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无论岗位是什么,无论舞台有多大,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舞台唱好戏,展示出农经人的风彩。精业,就是精通业务。当老师的都知道,课没备好,上讲台底气就不足;技能没练好,指导操作就可能出错。我们要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实干要素之二:人人既要充满激情又要保持理性。人人都对建功立业充满激情与渴望,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即要教书又要育人,并且教书和育人同样重要,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合格品,这就需要工作时要保持高度的理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影响每一名学生,让我们的优点和特色留在学生们的记忆中。
3.建“创新型”团队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每个人都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评估、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等等无一不是从陌生到熟悉、从做对到做好在一步一步的创新中完善发展,相信示范校建设项目各个细节的工作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创新。
总之,我们党支部要通过建设三型团队,使团队中人人具备:工作技能“像做事的样子”、工作形象“是教师行当的人”、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工作道德“对农经品牌信誉的坚持”,打造成职业化团队,使农经品牌常青!
同志们:让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美好的春天,播下一种态度,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辛勤耕耘,携手前行,共同收获秋日示范校建设的成果吧!谢谢大家!
第二篇: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调查背景:华夏民族自古以农为本,中国迄今仍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至今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定繁荣发展,党和国家一方面稳抓经济,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几年颁布“一号文件”,像一缕缕春风吹进了农民的心窝,温暖了9亿农民的心。同时,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点就是农村的建设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朋友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夺取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此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农民群众们的意见与看法。
调查时间:2010年1月30日至2010年2月1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XX村。调查对象: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XX村村民。调查方式:走访、询问、交流。调查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3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头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摩托车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新房舍: 中国农民的传统,有了钱,首先要盖房,因而民居的建设水平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体现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经过统一规划而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民居,将成为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在我调查过程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房屋是砖石结构新居,且外观大方亮丽。
(二)新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公路村村通”与“家电下乡”使得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
(三)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但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没有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并未达到卫生标准而进行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四)新农民:在调查过程中,文化程度偏低的主要是老一代农民。但是绝大多数青年都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少数接受过高中教育。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老一代中,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五)新风尚:当今农村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方面突出了一个“新”字。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该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常宁市的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市境还没有一家对油茶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外销给大型公司加工成茶油。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这样,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该市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
问题三:农业生产中,科技化程度偏低。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仍旧是以人工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农民的技术水平低,所有的农业生产还是经验型、习惯型,农业科技的应用率低。
问题四:周边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以XX村为例,该村位于湘江河上游,水质清且深,完全可以开发淡水养殖业,河边的滩涂地则可以发展畜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人文体艺系
09级法学一班:李沅松
第三篇:践行科学发展观 做好“统筹”大文章
践行科学发展观 做好“统筹”大文章
——序《基层实践》
市委基层办《基层实践》特刊集中反映2007—2009年建设扶贫(持)工作情况,对于总结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水平很有意义。特别是其中由市派第一书记和各布点村“两委”成员共同完成的调研报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各显亮点,从不同类别、不同层面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多可供推广的方法和模式,值得全市广大农村基层工作者学习借鉴。
2007年初,市委常委会就建设扶贫(持)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就领导办点“为什么”、“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认真讨论,在改进帮扶方式、整合布点类型、选派后备干部驻村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推出了系列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按照“探索路子、创造经验、示范指导、推动全局”的指导思想,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结合”上做文章,力求使建设扶贫(持)工作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
实践表明,统筹促进了发展,统筹催生了经验,统筹培养了人才。正是通过统筹全局与局部的投入,坚持办点扶持不搞特殊、不开“小灶”,加强了财政资金与项目的管理,从而引导各布点村在积极对接政府支持的同时,加强市场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打开了强村富民的新局面;正是通过统筹点上与面上的推进,突出了“示范带动,推动全局”的办点要求,推动各布点村立足本村、着眼全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很多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成有信心的新标杆、新经验;正是通过统筹农村工作与干部工作的互动互促,选派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活力、为长沙未来发展储备了新人才,获得了新农村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共进双赢。
科学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和考量长沙发展,如何实现又好又快,打造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很多“统筹”的文章需要我们去破题、去破解。而在众多“统筹”课题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需要我们着力研究和谱写的宏篇巨著。面对困扰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建的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调整农业发展农业,以城市和乡村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促进资源的转化利用,实现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需要我们突出工作重点,深化配套改革,周密安排部署,加强协调运作,确保市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各级各部门把握大格局,着眼全方位,实施“互动联动”,让人心更凝聚、合力更强大,推动长沙加速崛起,取得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更大胜利。
统筹而谋,成败攸关。各级党委政府如能从思想上绷紧“统筹”这根弦,工作上下好“统筹”这盘棋,以正面视角、辩证思维、长远眼光,把包括城市、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内外利益关系和各种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整合、调整、协调好了,我们的发展就将是一种集约而非粗放的发展,一种全面而非片面的发展,一种兼顾当前和长远、公平和效率的科学发展。
第四篇:司法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司法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
文网
司法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42:4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司法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调研报告司法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调研报告(2)
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
种群众自治活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都值得我们用新角度、新视野去审视。
近期,我们通过对**镇、**乡、**乡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今后如何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共辖13个乡(镇),167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2329个村民小组。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08个,其中,村民调解委员会166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6个,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12个,区域性行
业性调委员会14个,共有调解人员3357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健全,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行政村。
(二)不断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几年来,县司法局多次组织乡(镇)司法员到市、县学习培训,乡(镇)司法所每年针对基层人民调解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对基层调解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乡(镇)司法所结合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工作,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确保人民调解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二、我县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重视不够。有的部门对这项工作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不够,认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能不能发挥作用,取决于基层组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基层政府客观上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指导。
(二)人民调解基础建设落后。做
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越来越重视,但我县是属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这些不发达地区的人民调解工作与国家的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民调解工作在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村调解委员会无固定的调解场所、无牌子和印章、无规范文书、无标识,各村从制作调解文书到管理归档都五花八门。
(三)人民调解工作业务培训比较少,调解员队伍素质偏低,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要求从事人民调解的同志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国家政策,还必须了解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近几年来,由于换届竞选等因素,各村民委员会的人员变动很大,许多村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都是新手,这些同志不具备必须的法律政策水平,不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遇到疑难矛盾纠纷,往往无所适从。况且新时期人民内部矛
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调解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与调解工作业务素质,否则,调解工作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调解工作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所以,目前状况与新形势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经费保障不足,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由于县财政保障用于人民调解工作业务指导培训、表彰的经费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职能部门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按照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规定精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由村委会或居委会解决,同时村(居)调解人员可以得到补贴,但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如果财政不保障经费,把经费保障的责任落到村(居)委员会的身上,他们更是无力承担。经费的不保障,严重的影响了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
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切实加强人民调解业务的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的对全县的调解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调解员学习人民调解工作经常适用的《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高调解人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调处重大、疑难复杂民间纠纷的能力。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专项资金及时向基层调解组织制作印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调解文书,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
(三)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指导监
督部门,我们要积极向人民政府争取,希望县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及调解员
第五篇: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精选范文: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2篇)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安全摆在与人口、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生产、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全面健身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结合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体会到:
一、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注重质量和效益,应当建立在资源和环境能够承载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应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五个统筹”,必须解决重特大事故多发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安全生产应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体系。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第一要务”需要安全第一,需要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照科学发展观,综合安全生产状况,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准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安全生产工作受到严重挑战。二是人力资源得不到应有的珍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安全管理混乱,特别是在市场需要旺盛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盲目追求产量效益,忽视安全生产,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等“三非”现象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问题、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营的现象还比较多。三是企业和公共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当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波动或变化时,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跟不上。四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监管对象和范围不断增加,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不能随时跟进,加之个别监管单位监管工作的缺失等因素,致使安全监管难度增大。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教育落实还不够,特别是一些高危行业从业者多为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违反操作规程或违反劳动纪律导致的事故多发。所有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在宏观管理、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措施之外,也有赖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有赖于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持续和不懈努力。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都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社会关注安全;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真正实现“依法治安”。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依法对肇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处罚,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经济赔偿,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社会友爱的基本要求,用“诚信友爱”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道德防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的活力可言。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活力,是人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工作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调动和发挥。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震荡。事故多发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形象。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共2页,当前第1页12 [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2篇)]篇一: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重特大事故多发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安全生产应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体系。
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社会关注安全;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真正实现“依法治安”。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依法对肇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处罚,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经济赔偿,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社会友爱的基本要求,用“诚信友爱”建立[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2篇)]起安全生产的道德防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的活力可言。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活力,是人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工作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调动和发挥。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震荡。事故多发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形象。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和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主要从“七个新”方面着手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即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上有新进展,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上有新举措,在依法行政和推动“两个负责制”的落实上有新突破,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上有新机制,在夯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上有新成效,在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上有新提高,在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新作为。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安全生产“五要素”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发展。一是抓安全文化建设。二是抓安全法制建设。三是抓安全责任的落实。四是抓安全科技。五是抓安全投入。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树立起公正、严格、廉洁执法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形象。其次,要加强业务建设,提高监管
队伍素质,使所有监管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执法程序,掌握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逐步成为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在监察人员中,大力倡导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工作有针对性、作风踏实、工作有力、雷厉风行、精明强干的监察队伍
篇二: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注重质量和效益,应当建立在资源和环境能够承载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应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五个统筹,必须解决重特大事故多发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安全生产应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体系。
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业和公共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当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波动或变化时,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跟不上。四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监管对象和范围不断增加,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不能随时跟进,加之个别监管单位监管工作的缺失等因素,致使安全监管难度增大。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教育落实还不够,特别是一些高危行业从业者多为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违反操作规程或违反劳动纪律导致的事故多发。所有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在宏观管理、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措施之外,也有赖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有赖于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持续和不懈努力。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都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社会关注安全;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真正实现“依法治安”。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依法对肇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处罚,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经济赔偿,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社会友爱的基本要求,用“诚信友爱”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道德防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的活力可言。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活力,是人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
性和安全工作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调动和发挥。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震荡。事故多发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形象。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和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主要从“七个新”方面着手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即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上有新进展,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上有新举措,在依法行政和推动“两个负责制”的落实上有新突破,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上有新机制,在夯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上有新成效,在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上有新提高,在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新作为。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安全生产[安全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2篇)]“五要素”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发展。一是抓安全文化建设。二是抓安全法制建设。三是抓安全责任的落实。四是抓安全科技。五是抓安全投入。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树立起公正、严格、廉洁执法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形象。其次,要加强业务建设,提高监管
队伍素质,使所有监管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执法程序,掌握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逐步成为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在监察人员中,大力倡导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工作有针对性、作风踏实、工作有力、雷厉风行、精明强干的监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