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人生哲理
有个女孩发微信给我,说:雾老稀,我的生活有好好多的烦恼耶,可是我希望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无忧无虑的人。还有,我发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来,三分钟热度,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
解决办法?
有有有,当然有!
有质量的办法,有温度的解决方案,试一试总没坏处。
(02)
提出解决办法之前,咱们先先行营构理论铺垫。
就是扯,聊聊天什么的。
聊聊美剧吧,美剧其实和中剧一样,都有些固化的情节。只不过,双方文化不同,受众认知层次不同,制作者的社会价值取向不同,固化情节也有所不同。
美剧最常见的情节是,一大波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纷纷出笼,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赶来,齐心合力要虐死男猪角。这时候,正是最需要二号男或一号女伸出援手,迅速摆平之时,可是二号男却突然站那儿不动了。
各路人马齐至,开始狂虐男猪角,各种花式虐狗,各种刺激手段,把男猪角虐得满地乱爬,哭天抢地,伸出手来向二号男或一号女求救:求你了,帮兄弟一把,拜托……
可是二号男或一号女,神色冰冷,回答说:骚瑞,我有更重要的事情,暂时顾不上你。
啥事呀?非要赶在这节骨眼上……一号男绝望的问。
二号男或一号女,温柔的回答:我要思考人生,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擦大哥你别……这时候的男猪角,已经崩溃了。
正当男猪脚被各种花式虐至高潮,思考人生的二号男或一号女,突然间一声长啸:嗷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统统不是人,我找回真正的自己啦……说时迟,那时快,二号男或一号女,突然功力大长,神勇无匹,出手啪啪啪,就把按住男猪脚玩花式虐狗的三山五岳人,七长八短汉,统统给拍趴下了。
——这个同质的情节,是美剧中最常用的。甚至有些烂片,这样的情节要重复好多次。
这种文化的浸染,导致了当地的百姓,也养成了思考人生的怪毛病。
(03)
此前我们提到过一个旅美或旅澳的华人女士,她所讲述亲历的,当地居民教育孩子的非正常事件。
故事说,有个小男生,刚刚长出毛毛,就勇敢的早恋了。早恋之后,小东西亢奋不已,洗脸刷牙换内裤,准备去赴约会。
母亲在一边看着,心疼如刀铰。
母亲知道,人家小女孩,不过是看自己儿子蠢萌,逗逗他玩——虽然知道,但是母亲却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呢?搁咱们这边,大家早就吼出来了,醒醒吧小东西,也不说撒泡尿,照照你的德性!人家怎么可能看上你这熊色?人家是在玩你呢,玩死你这没脑子的蠢货……诸如此类,大家都会跑来当头棒喝,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
——但在这个故事里,这位母亲却说:我知道,但我不能说。
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他必须去自己犯错,行走,寻找并思考。
如果我说了,母亲的威权,就会阻止孩子。虽然他会放弃行动,但是在内心里,并不能接受。因为这不是他的自我选择。从此他的心里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这个遗憾,会在他成年后,日日夜夜的折磨着他,说不定哪一天,他会在半夜三更突然爬起来,和隔壁大妈私奔了——人类的所有怪异或非正常行为,都有一个潜伏于心灵深处的不甘。
——有些人一辈子行为乖张,颠三倒四,或是困惑迷茫,悒郁愁伤,多是因为成长时期被阻止的次数过多,在心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缺憾。这些未被满足的愿望,如沸腾的大锅,时不时的咕嘟上来,催促着他干些莫名其妙的勾当。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心理上的认知,让这位母亲,明知道儿子此去,必然会受到羞辱与伤害,却仍然不能说破,更不能制止。
而且,她还要克制住心里的疼,配合蠢萌儿子的情绪,以愉快的声音问道:保护措施你做好没有?
有!小东西举起厚厚一叠安全套:都准备好了。
然后小东西就兴冲冲的出发了,快天黑时,才见他耷拉着脑袋,满脸泪痕,仿佛被棒子打了的狗,失魂落魄的回来。果然,小东西此去,被人家小女孩各种花式虐狗,肆意污辱一番,一脚踹出门外。
好了,这小东西算是过关了。
至少,到他成年之后,不会干出和隔壁大妈私奔的壮举。
——这个就是思考人生!
你经历,你体验,你尝试,你受挫折,你失魂落魄,然后于困境之中,舔舐着心灵的创伤,无形无迹的修复你对这个世界、对人性的错误认知。
然后你就成熟了。
(4)
曾有朋友问我:老雾,你关门思索写作一十五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你有没有过困惑的时候?或是感觉到疲惫?
我脱口回答:木有,从来没有!
为啥我没有涅?
因为我7、8岁时,读到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载在一本画报上,传统的黑白风。讲的是一个音乐家,**年间被发配到北大荒服苦役,折磨得好惨。终于允许他自由了,他没钱买车票,步行回城。
途中,他借宿在一户人家,进门坐下一看,顿时惊呆了。
那户人家的角落里,扔着一只小提琴。上面落满尘灰。
那是他的琴,海外名家亲手制作,音质音色绝无暇疵的绝世精品。整个世界上,这样精美的小提琴,只有三只。
当年他怀一腔蠢萌之心,拒绝了在维也纳歌舞剧场演奏,怀抱这只小提琴归国。回来后就惨了,被人民群众按住狂扁,打得半死流放北大荒,这只绝世精品,也下落不明。
万万没想到,被他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竟然在这里。
他拿起琴,调了调琴弦,试了试音色,心里顿时涌现出巨大的狂喜。
小提琴完好无缺,丝毫未受损失。
借宿的主人家,是个憨厚的农民,立即发现了这件事,就过来说:你想要这只大鞋拨子吗?卖给你了,两块钱……嗯,不,至少五块钱。
五块钱现在不算是钱。但在故事发生的时候,是一笔大钱。
音乐家分文也没有,就恳求道:小提琴你给我留着,我明天回来,明天给你钱。
音乐家回去后,把家里一切能变卖的,统统卖掉,凑足了五块钱。然后飞奔着回来。
回来后,房主人却变卦了,说:五块钱不够,还得再加钱。
加多少?
至少再加五毛。
为什么要加钱?
因为……房主人献宝一样,打开房门,露出里边的一个白不刺拉的怪东西。
音乐家瞪大眼睛,看半晌才看清楚。原来,房主人为了加五毛钱,把小提琴又给加工了一下,刷了一层白色的油漆。
啊啊啊……音乐家狂喷一口老血,疯吼起来:泥妹呀,你毁掉了一只绝世名琴,刷上白油漆,它的音质音色就彻底毁了……
故事结尾,音乐家于风雪交加的暗夜,发足狂奔。锅底一样黑漆漆的的天空,镶嵌着几枚闪亮的星星。然后是一首,跟主题内容,八杆子打不着的诗:
第二篇:成为一个有光彩的人的人生哲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花了许多气力来把自己锻炼成钢铁。锻炼的方法,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网兜收,从摸索和试验中,求得安身立命之道。我对这种自我炼钢,是很用心的。今天我能有一些个性、一些独来独往的气魄、一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追溯起来,都和我早年的刻苦自励有密切关系。
第一等人
躺在床上冥想“第一等人”的境界(如富兰克林见到伏尔泰,胡适见到罗素),的确使我胸怀宏伟。多想想“第一等人”自处与对人的态度,会使我心中长存着第一等念头,而把第二等以下的思想、言论与行为全抹去。凡是属于“第一等人”的人,他们应付欢乐与不幸的态度几乎是一样的。
老罗斯福总统曾说,他每次遇到困难,就抬起头来望着挂在墙上的林肯的相片,并且问自己:“倘若林肯遇到这个问题,他将怎样做呢?”这是给自己去从取舍的一个好标准。遇事能学着用“第一等人”的观点去看事情,不但是一种伟大的作风,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宽慰与宁静。
英雄之气的意志
我做人在方法上有两大元素:理智与意志。理智为常,为体;意志为变,为用。
钱思亮说:“胡博士虽然一身有好几种病,但毕竟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他之能够吃苦耐劳,向为朋友们所最钦佩。”但是胡适的意志是长者化了的,未免缺乏英雄之气,如今我所要求自己的是一种有“英雄之气的意志”。
有条件地回想
事情过去了就总算是过去了,我虽不愿遗忘,但也的确不愿再回想,一切欢乐、眼泪与名分都已逐渐成为往事。既然都成为往事,“我们就不要回头望,除非是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有用的教训,和为了从经验中获得益处”(华盛顿),否则对既往的缅怀与回想都将是我目前的毒素。我为自己定了一个严格的标准:凡是对“现在”有害的回想与想象,我一律不去想它。
懒惰
我发现我若用苏格拉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也和这些男人们无异——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懒蛋。苏格拉底的标准是:“不只是不做事的人,还有那些原可做得更好的人,也算是懒惰的。”直到今天午后,我才真正地发现自己的确是一个懒惰习惯甚深的人!追想起来,我的读书生活,虽然有许多地方还是比别人高明,可是我仍然非常不满意,因为我“原可做得更好”。詹姆士说:“若拿我们应当成就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只用了自己身体和智力的富源的一小部分。广泛地说,人们现在的生活距他们的限度尚远,我们具有许多平常不曾利用的力量。”所以懒惰不是一种清福,而是一种不安和不幸(对内心来说是不安,对事业来说是不幸),内心的快乐与事业的成功,都不是懒惰所能得来的。
好逸恶劳、怕吃苦、贪容易,都不是成大事者的气象。
宁静
自图书馆做工回来,心中真是恬静极了,这可说全是“不做自了汉”的胸怀与志愿带给我的安宁。对我来说,养成一种恬静、安宁的习惯,在这漫长的生活中将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弥尔顿说“宁静是克己的王冠”,克己的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我便会得到一个永远平稳和谐的心境了。
宁静的人,虽然遇到人生的大恐慌,心底也是一波不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盖已培养了一种伟大的定力,任何刺激,可以不为所动。
第三篇: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学生国旗下发言稿)
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四2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星期天在家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了 《被骗的农夫》一文,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农夫。一天,他牵着驴和羊去城里卖,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就起了歹心。第一个小偷把羊的铃铛解下来,系到驴尾巴上,偷走了他的羊。农夫发现羊不见了,就四处寻找他的羊。第二个小偷询问了农夫后,把农夫骗到了树林去找羊,他却趁机把驴子牵走了。农夫在树林里没有找到羊,回来后却发现自己的驴让“好心人”牵走了。于是边走边哭,走着走着他发现有人坐在池塘边也在哭,这个人说自己的金子不小心掉进池塘里了,他因为不会游泳而没有办法捞金子。农夫知道后,脱下衣服,就跳进池塘里捞金子了。当他空手而归浮出水面时,发现自己的衣服和那个丢金子的人都不见了,那个人正是第三个小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意、轻信、懒惰是人生的三大陷阱,只有努力学习,具备聪明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正是如此啊,我们有时都会很大意,也会轻信别人,有时也很懒惰。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会很大意,总觉得那些题很简单,我都会做,不用检查也能考个好成绩,在考场就玩了起来,等分数出来后,却觉得有点儿失败,有点儿后悔;再如,电视上总报道有丢失的小孩,这些小孩大多数是因为轻信别人而引起的,我们可千万不能轻信别人;我有时也有点儿懒惰,在写作业时总想找个理由出来溜达一会儿来浪费时间,比如说上厕所、喝水等。
这个农夫也真是的,这么轻信别人,最后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大家可千万别学他,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四篇:如何成为一个说话有魅力的销售人
如何成为一个说话有魅力的销售人?
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他讲话的方式或幽默,或平缓,或感情丰富,总之总是能让顾客愿意听他讲,并且相信他所讲的,这就是会说话的魅力,但这种魅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台的训练来不断加强的,所以今天小编就盘点了几个比较简单但很实用的技巧,助你成为一个说话很有魅力的人。最重要的是“自信”
说起话来能让别人信服,甚至崇拜,第一要素:你要对自己有100%的自信,你绝对相信自己所说的,这种信心才会传达到客户那里,你的话也才会有感情在里面,而不是复读机一样的产品介绍。要记住:“销售就是一种信心的传递。” SEE MORE ↓
1.多朗诵诗歌或演讲词
诗歌和演讲词都是非常有节奏感,感情非常丰富的,所以如果你坚持每天读一些,会让你说起话来,非常的饱满和富有激情。
查找这类的文章你可以借助百度,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之类,中文版的,当然你要是英语六级都过了,尽管去读英文版的,小编先献上我的膝盖!诗歌就多读汪国真这类的,富有感情,又通俗易懂,像鲁迅这类文学大家的诗歌,是用来思考人生的,所以就不要拿来练口才了。2.对着镜子练习
你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最好对着镜子。对于做销售员的,小编有一个很扯的建议,屋内最好都有一面全身镜,洗手间内的洗漱镜不算。为什么呢,因为镜子是最能给你自信,让你清醒的,一面镜子,会让你每天看到自己的仪容仪表,会促使你不断改进自己,当然还可以用来练口才,对着镜子看看你的口型,是否优美,你的表情是否到位,你的肢体语言是否合拍,勤加练习,在客户面前的时候,你就有了最完美的一套流程。要记住:照镜子多了,你会更有自信。3.给自己录音
大家都知道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想知道你的声音到底怎样,你可以给自己录一段音,听听自己的语调是否平缓,语速是否过快,吐字是否清晰,然后再逐个改善,至于改善的方法,也是很多的,比如练习绕口令,可以让你吐字清晰,多跑步,可以让你说起话来更连贯;等等
4.多给别人讲故事 跟你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要多开口说话,把你昨天或前天看到的文章,或经历的事情,一件一件讲给他听,不然他说什么,你就会知道你的表述能力怎么样,能不能把你经历的事情,讲诉的清楚明白,或者充满趣味,在这种不断给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学会把控一件事情讲诉的节奏,以及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才会更有感染力,所以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管他会不会烦你,多拉着他,给他讲讲你的生活琐事吧!5.躺在床上大声读书
这是个“治本”的方法,效果怎么样,小编也还没试验成功,但是从原理上看还是很可信的: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会让你的声音更洪亮,更有穿透力。
第五篇: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摘自:《中国教育先锋网》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备课”的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的智慧。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样追问几乎是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
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引起主动学习。韩愈的原话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对孩子来说,“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回忆”。我们现在无法简单地相信,人“先天地具有知识”,以至于光靠回忆就能够获得知识,但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人“先天地具有自由精神”,人一旦发展了这种自由精神,他就能够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命题“知识(学习)就是回忆”可以转换为“知识(学习)就是自由”。教师的基本使命,就是让学生因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而主动求知、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授业”“授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的“授业”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掌握的水平。在重视“笔纸”考试的现实社会中,“授业”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主题。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讲解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当然,也可以加上另外两句话:“学习就是学说话”和“学习就是学走路”。
第一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中国教师和中国家长目前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接近“无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学生为什么愿意把自己交付给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诱惑力?原因可能是,游戏里面隐含了学习的秘密。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一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为游戏者提供及时的反馈。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二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无论游戏者经历了多少失败,但只要游戏还在延续,游戏者就有成功的希望。实际上,这两个秘密是相互缠绕的,它让参与者满怀成功的希望,并为参与者提供及时的显示成功或失败的反馈。
第二句话就是“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也是一条教育隐喻。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用哪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者在一个星期之内掌握整个北京市地图的所有街道。掌握和理解的标准是:你问“安外大街88号”在哪里,学习者就可以回答出从大兴出发,经过哪些街道就可以抵达那个地方。
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者最好先确定自己在哪里,然后找出“主干道”,比如东西走向有几条主干道,南北走向有几条主干道。掌握了主干道之后,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
如果老师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慢慢地教,那么,学生可能永远都不会掌握和理解北京地图。
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两个隐喻提示我们:及时反馈与整体学习这两条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引起主动学习
如果说“传道”是一堂好课的第一个标志,有效地解决知识困惑是一堂好课的第二个标志,那么,教师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有关主动学习最恰当的教育隐喻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成人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要“放手”。这个秘密至少在叶圣陶那里已经被识破。1962年,叶圣陶在给教师的通信中提出,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黄武雄先生曾经讲过一个“父亲的脚后跟”的故事。主动学习究竟有多重要,这个故事大体可以提供一些解释:
小时候我曾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着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两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有一次,天色向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
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 我哭着等在桥端的田埂上,几个钟头在黑夜里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由远而近,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走失。
今天,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告诉学生“我们去哪里”,从不指出大体的方向。一开始就下定义,一味要学生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里,以为这便是思考训练,这便是“教学”,其实这只是教学的“形式”。
演示解题时也是一样,一步步非常严密,非常工整,每写一行就问学生一句:“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是非常合作:“对。”这样热烈的上课情绪,该说是天衣无缝了。若效果不好,只好怪学生素质不佳或教材不当了?
事实是:学生看到的不是“路该怎么走”,他们只看到了“布鞋不停地晃动”,简单的“左-右-左-右……”的换脚规则是知道的,但一旦没有“布鞋”在前面带路,便觉一片陌生。家在何方?路怎么走?
我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必定在走过一趟,回到家之后便会十分熟悉整条路径。
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仅能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可是我不敢苛求,我仍该感谢父亲,毕竟他不会抱着或背着我走,使得我尚有一丝镇定,能在漫长的四五个钟头里守在同一个地方等着他与母亲回来找到我。
在今天的教室里,我看到学生不敢或不知问出一句:“老师,我们去哪里?”总觉得老师走在前头,一味要学生“尾随”。甚至有的老师是将学生“背着走”的。要改良教学,或许我们今天该提出要学生“带路走”的赶牛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