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论文[精选]
1.管理实践的反思
一个好校长只有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实践,管理的任务完成后进行认真反思自己成功的、失败的做法,并在下一个管理任务中进行改进、完善,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管理的境界,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师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为此,校长的工作状态要处于“四化”的状态,即管理工作问题化,管理问题科研化,科研成果实践化,管理过后反思化。我认为处于“四化”状态的校长,他们对教育事业有信仰,有健全的人格,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实践中,取得管理的成效。
2.通过调研座谈,反思总结
我们认为:学校发展必须走文化自觉之路,必须走文化立校之路,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几经探索,我们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只有秉持“团结、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让“和”文化根植于全体师生,给每个学生适合的教育,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走出低谷;只有人心思变,才能主动发展。“团结、合作、共赢”,这不仅是墙上的标语口号,而且还真正是指导我们教育实践的办学理念。以“和”文化的发展理念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的教育实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和谐、共同成长。学校本着“团结、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教师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尽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潜能,快乐成长,让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成长,让他们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比如,我们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先后开发了7项特色校本课程。
(2)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在开发和选择学校特色时,还关注学生、家长的需求。这样的特色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比如,我们的寄宿制的开展,就是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家长的心声进行的。
(3)挖掘本土资源,实现学校与社区共赢。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当地民俗风情,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把学校特色与本土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如“青堡村的书法学会”“毕庄的空竹队”“《保定晚报》的小记者站落户我校”“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生源基地落户我校”,他们常年定期到校进班,和我们的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既解决了师资问题,又使农村乡土文化得到了传承,并将得到不断的创新,继续发扬光大,这样学校的特色就会不断彰显。同时,学校的特色又服务于本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3.结束
我校是市级标准化实验学校,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和河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校,南市区唯一一所乡村少年宫即将落户我校,并代表保定市迎接了省级验收。2011年,我校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对“乡村少年宫开展青少年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寄宿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确定为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篇: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华中师大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禄丰县旧庄小学蒋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引领 乡镇学校 内涵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学习。聆听诸多专家的教诲,尤其对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副教授《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专题感受颇深。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文化育人”的管理模式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力量。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规模小、校点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完善„„校园文化如何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探索和实践?
结合在华师的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我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创建与引领显然是不行的。
比如:在墙壁上写写画画,让墙壁“说话”;在校园里做一做宣传栏,扩大对外宣传,重视“宣传广告”之类的“可视性”文化,忽视了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文化;在教室里挂一挂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追求“高、大、全”,忽视了制度的“严、实、准”;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注重组织“热热闹闹”的活动,忽视了师生个体精神层面真实的需求。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无可厚非。但是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良好校园文化的学校,一进入校园就让人感觉到“书香味”。比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张弛有度的墙体文化、精神饱满的教师团队、严慈相济的管理方式、活泼有序的学生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探索
1、加强物质文化创建,塑造优美舒心的育人环境。实践证明:优良的校园环境会对师生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所以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一般都不会有人扔下垃圾;反之亦然。
在物质文化创建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宏观上从校园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的分区入手,做到“大处着眼”;中观上从墙壁文化、宣传栏、绿化美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入手做到规范有序;微观上从垃圾桶的布置,一张桌子的摆放,一片绿化植物的修剪都做到整齐美观,这就是“小处着手”。
乡镇学校很少有富余的资金进行“大手笔”的环境改造,但可以从细微处做起,营造一种“简而不陋”学校物质文化。
例如:我们的宣传栏里,是教师阳光的笑脸和个人的“教育感言”,目的是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楼道上,悬挂的是学校集体活动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办公室里,写的口号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此激励教师提升团队凝聚力;整容镜上的提示语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学校”,警醒师生慎言慎行;班级文化栏里,是师生亲如一家的合影,营造师生和谐友善的班级文化„„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作用就是“定规矩”。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是师生对制度的认可。
例如:我校在涉及教师利益的履职考核、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职务晋升等关键制度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提交教职工大会无记名投票通过。站在依法、公平、合理角度设计制度,从起草、修改到定稿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不搞“口袋里卖猫”。教职工对制度有意见很正常,修改、引导、寻求“最大公约数”就可以了。在讨论制度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其实就是“最大的意见”。反之,如果制定制度搞“暗箱操作”,即便通过了、执行了,可能会失去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与拥护。制度的执行上,我们的理念是:只要领导带头,就没有执行不下去的制度。
比如:学校传统的《考勤制度》中有一项是“高考陪考假”,因与上级要求发生冲突而修改。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后,有一名班子成员有子女参加高考,但领导严格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广大教职工理所当然地也会执行学校颁布的其他制度。再如:乡镇学校教师无偿加班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了引导教师合理处理工作与家庭事务,所有教师每学年给1天“公假”冲抵日常加班,这样的制度既不违反法规,也合情合理。
3、依托精神文化建设,构建仁爱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足见学校领导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更重要是思想上的引领。领导的作风会对学校的校风产生影响;学校的校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将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在学校里,小到一个师生间友善的问好、一个严肃的会风、师生文明的排队用餐习惯、教师用心的作业批改、一个甜美的微笑等等都是学校精神文化体现。“工作中严肃认真,生活中团结活泼”是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原则。如若学校领导在工作中“搞团结”那就是不履职;在生活中“搞严肃”那就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对待工作失误的同志,单独进行中肯的交心谈话,他会感受到学校的理解与期盼;对待为团队争取荣誉的老师,不妨在大会上当众表扬,他会感受学校的认可。“表扬的话要大声说,批评的话要小声说”这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学校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管理中的和谐与仁爱。例如:在一次正常的教师考核中,有一位教师对扣分情况有意见,找到学校“反映问题”,情绪颇为激动。虽然当时开学工作很忙,但我用心地倾听了近半小时,倒上一杯热茶,递上一块纸巾„„本以为很棘手的问题,但稍加引导,这位老师平静了,也想通了。试想,如果当时作为学校领导也情绪化,甚至给老师扣上个“无理取闹”的帽子,我想结局肯定是相反的。
总之,校园文化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还要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让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教师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以德治校”的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的精神家园”,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乡镇学校的内涵发展将会别有一番天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不必追求“整齐划一”。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何尝不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2016/7/13
第三篇: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走过65年的光辉历程的汉滨高中,经过几代汉滨高中人的艰苦奋斗,成为本地基础教育界一闪耀的明星。
多年来,学校以“明礼 亲学 敢为”为学校精神核心理念,以“尚德守法、科学民主、大胆创新、全面发展”为办学方略,以“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全面推进内涵发展”为办学特色,既注重外延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又注重丰富内涵,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以环境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精神文化为动力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科学的办学方略、明确的工作目标,发扬“苦教苦学”的学校传统精神,与时俱进,使校园文化内涵得到了有效渗透,师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校连续五年高考本科上线大幅攀升,并在2006年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这是学校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结出的丰硕果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滨高中邹安生校长曾面对电视台记者说过一句话:“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汉滨高中办成一所安康人民人人都向往的学校。”这也是每位汉滨高中人的心愿。学校拥有光辉的过去和充满生机的现在,我们坚信汉滨高中犹如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发源于美丽富饶的金州大地,浩浩荡荡一路前行直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第四篇:良好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愉快教学,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校园文化还具有娱乐调节功能,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个性品格和高雅的蛇莓情趣。
七年级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比较丰富的书香文化校园,让人驻足观看,赏心悦目、啧啧称赞。七年级的师生像是走进了温馨的家园,一切是那么优雅,那么别致,那么和谐,令人流连忘返。
春季里鲜花盛开,校园内形式各一的花坛吐露芬芳,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夏季树荫下为学生架起绿色之路,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秋天花香四溢;冬天的冰雪阻挡不住师生健劲的脚步,操场上欢呼雀跃,昭示着七年级师生拼搏的士气。
校园文化建设在于实施者认真务实,以人本的理念操作,营造出校园铁如画美卷。校园文化积淀中形成一条思想之河,沐浴师生,恩泽后代。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色彩,闪烁着思想的灵性,在岁月的涤清中化为了师生的行为,文明、快乐、健康、向上、和谐成为校园永恒的旋律。
第五篇:做好国土卫士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做好国土卫士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各行各业,直接维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土所肩负着辖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执法监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任,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思维,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出成功经验。
一、强化业务学习,铸就过硬业务素质
我深深地知道国土资源和建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风行风的好坏,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也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无论是行风建设还是队伍建设,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查而不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有效地防止了以权谋私等现象。始终坚持做到“四必一不”,即有问必答、有访必回、有事必办、有难必帮,绝不能说“不”字,树立勤政、廉洁、高效的服务意识。
一张笑脸,一声招呼,一把椅子,一杯开水,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到所里办事的群众倍感亲切。通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1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二、转换角色,为经济建设服好务
以“建设服务型单位,让服务成为工作主线”为主题思路,成为我的工作理念。
一年来,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排查和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22宗。申请法院执行12宗,移交纪检机关2宗,期间制止违法用地行为20余处。
在查处陈村村民王某违法占地行为时,王某拿出一叠现金塞到我们手中,希望我们在执法中给予照顾,不要再查下去了,在金钱面前我没有丝毫犹豫,并及时将土地政策、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告知占地人,使其心服口服,顺利完成制作笔录等执法程序,在以后的执法中王某也理解了我们的工作,非常配合我们执行公务。
积极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今年,我区4个乡镇已全面开展此项活动,各乡镇都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
三、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措施与对策
新的时期,给我们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赋予了新的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这项工作,结合几年来的土地监察实践,我在工作中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力度。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是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执
法人员的形象代表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形象,搞好土地执法工作很重要。因此,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非常重视,土地管理所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土地法律深入人心,提高国民保护国土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争取广大群众支持和配合我们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例如:南高基村的村委会选举不能正常进行,我配合区纪检委有关人员深入村里进行调查,就村民提出的违法占地行为,逐一记录,逐一落实,并进村民家中进行取证,对村民反映问题正确的及时进行了立案调查。稳定了村民情绪,化解了矛盾,避免了村民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二是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案件,全部立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既查事、又查人,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权威。为扩大社会影响,对土地违法行为从严依法查处,对大案要案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使之公诸于众,对其他土地违法者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加强与公安、城建、法院等有关部门联系,采取联合执法,提高了执法力度,狠狠打击了土地违法分子,维护了土地管理正常秩序。
3、强化定期土地巡查,全面落实土地监察动态巡查责任
制。始终做到每月不少于组织二次动态大巡查;每周不少于二次巡回检查。在巡查中发现非法占地行为,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实行跟踪管理,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4、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在乡镇村开展“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各村委都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同时健全了土地管理网络,使土地监察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健全的队伍作保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5、做好土地违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工作。几年来,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强制执行难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以来,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12宗,执行率为100%,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主要做法是:
(1)完善土地司法制度,对比较简单的案件的执行先行督促执行,对案情比较复杂或者有一定难度的案件会同法院行政庭确定具体执行方案,予以实施,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建立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台帐制度,及时准确掌握案件的具体情况,确保在法定时效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加强同人民法院联系,由土地监察部门与法院共同开展土地违法案件“执行周”活动,加大了执法力度,提高了执行率。
四、坚守“红线”,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基本农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为有效保护基本农田,坚持做到“三个不报批,一个从严”,坚持执行“五不准”和“五严禁”。同时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基本农田保持监督检查制》等,在全区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并树立永久性标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地块、农户。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网;不准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以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夯实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近两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在荣誉面前不停步,反骄破满,争创一流,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新华区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造良好的国土工作发展环境。
201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