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润玉温成语
【成语】:香润玉温
【拼音】:xiāng rùn yù wēn
【简拼】:xryw
【解释】:形容年轻女子肌肤的娇嫩温香。也代指美女。
【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更香润玉温,似兰惠绝尘氛,繁英岂堪混。”
【近义词】:香肌玉体、香娇玉嫩、香温玉软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美女
香润玉温 成语接龙
【顺接】:温凉玉斝 温凊定省 温州杂剧 温席扇枕 温恭直谅 温恭自虚 温情密意 温情脉脉
【顺接】:冬日之温 窃衣取温 水软山温 席不暇温 香润玉温 挟冰求温 心平气温 玉软香温
【逆接】:鬓影衣香 尺颊生香 齿颊生香 春暖花香 撮土为香 撮土焚香 蜂蝶随香 膏泽脂香
【逆接】:香喉玉口 香培玉琢 香娇玉嫩 香孩儿营 香山居士 香林八节 香水混堂 香油餜子
第二篇:《黄香温席》读后感
《黄香温席》读后感
《黄香温席》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黄香温席》。古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小孩。她九岁时,母亲不幸病逝,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家的房子很破旧、矮校夏天到了,闷热蚊蝇又多,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上,拿着扇子跑到父亲的房间,用扇子把蚊蝇扇跑,又把枕头和床扇凉了,才让父亲入睡。
冬天到了,冷得让人无法入睡,那时候没有取暖设备。小黄香为了父亲少挨冻,每天晚饭后,跑到父亲被窝里,脱下衣服把被窝焐暖后,再叫父亲入睡。黄香长大后,做了地方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心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今天,看了《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后,感触良多。在古时候,黄香在冬天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被窝才让父亲睡觉。现在又有谁能做到?
古语有云:“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父母是我们的养育恩人,他们为了我们,每天晚上加班,日夜操劳,身体也弄得十分虚弱,我们应该从每一件小事中关心父母。古语有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古代,除了有《黄香温席》,还有《蔡顺分桑葚》的孝顺故事。在古代,蔡顺因家境贫苦,上山摘桑葚。还特意分类,将成熟、优质的给母亲吃,未熟的留给自己吃。记得有一次,将要测验了,父母问我复习好了吗?我说复好习了。第二天,测验成绩终于公布了,竟然退步了,父母很不高兴。晚上,我隐隐约约听见父母议论这次测验。第二天一早,妈妈把我叫醒,为我讲解试卷。听着听着,我留意到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疲倦,眼神里包涵着父母对我的期待。回想起来,我为父母对我的关心感到惭愧,竟让父母这么操心!
“父母之所爱以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句话将永远留在我的心,这件小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时刻提醒我要做个孝顺的好儿女!齐来报答养育之恩,齐来关心父母!
《黄香温席》读后感2
中外美德故事,《黄香温席》必定在榜上前列。黄香是我国古代美德的典范,为后人敬仰。我校便有“黄九龄,能温席”的介绍牌,黄香在看到父亲辛苦劳作后,晚上睡不好后,便在夏天晚上用扇子将席子扇凉,冬天则在父亲归来前自己用体温将被窝捂暖,让父亲睡上好觉。于是,“黄香温席”的事便流传开来。
如今,让夏天变凉,冬天变暖十分容易,不需要像黄香那样用原始的方法了,可大家想过没有,既然不用像黄香那样,但为什么黄香还被当做模范呢?因为黄香他代表的是一种“尊老爱老”的`美德,这种美德是永远会被尊敬的。然而,我们现代人连古人都不如,美德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虚假的口号,现在尊老爱老的年轻人已经绝迹,难得的小朋友会帮助老人,也基本上是学校,家长逼迫,为了有面子,在他人面前宣扬。学校则是假情假意,社会号召,便声势浩大地宣传一翻。
唉,现在社会上有多少空巢老人希望子女多陪陪他们啊,而子女却为了金钱地位势力这些身外之物常年在外,而亲情则是金钱买不到的啊。只有在老人逝去的时候才痛哭流涕,有时连这些都是假的。难听点说,有些人甚至巴不得父母早死,以拿到一笔遗产。父母死后,他们甚至会舒一口气,“老家伙,总算死了。”禽兽尚且懂回报,这些人难道不懂羞耻吗,禽兽不如啊。一些人则不去工作,游手好闲,在家沉溺于电子科技。让父母累死累活工作,养他们,稍不顺心便破口大骂成了社会败类,垃圾,啃老族。真不明白,他们怎么会好意思理所当然地向父母要钱的。这种人活该被饿死。公交车上,不让座的现象比比皆是。年纪大的老人反而要向年纪小的人让座,有些老人还得向年轻人哀求。
什么社会,什么世道?你们有为自己老去的那一天考虑过吗?将来,自己也遇到年轻时的事,你们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事情。
《黄香温席》读后感3
暑期的时候,我最喜欢沉浸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书籍,翻看各种插画。一次在翻找书本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本《黄香温席》的书,我很好奇书的内容,心里想着,那会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
捧着书,我坐到图书馆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一页,静静的'看起书来。
书中讲了黄香的生活非常艰苦,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去世了,剩下他跟他父亲相依为命。有一次天气非常寒冷,黄香偷偷地跑去父亲的屋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父亲的被窝,希望父亲能有暖暖的睡眠。
合上书本,我闭上了眼睛,细细体味书中所讲到的那种爱,想起了学校里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孝”,我想到了我自己。
以前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总是顾自己去做作业,没有帮妈妈忙过。这个学期,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天,妈妈正在打扫卫生,而我正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看到妈妈弓着腰一下子坐在沙发上,然后拼命的敲打着自己腰,我吓坏了,急忙跑过去问:“妈妈,你怎么了?”“没事儿,就腰闪了”妈妈若无其事地又站起来拿起来拖把。我一把抢过拖把,把她按到沙发上,“妈妈,您就休息下,今天这卫生,女儿我包了”,我信誓旦旦的说,心里想着:“不就这一房间的卫生嘛,小事情,一会我就能完成继续看我的电视了。”
说干就干,我立马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拖把,朝着目标前进。不一会我就感觉我的腰开始酸痛了,到最后感觉那腰那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瘫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原来打扫卫生那么累啊,那么妈妈每天打扫卫生都不知道有多累。我原来是那么不关心妈妈啊。我惭愧极了,从那时,每当看到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总是会去帮忙,哪怕就洗洗拖把,就算尽我的一份孝心吧!
爱,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平淡,简单到平凡,但是就是这份爱,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感觉到阳光,感觉到生活的色彩!
《黄香温席》读后感4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天气格外的凉爽,我早早地起床了,心想:这个时候是记忆最好的阶段,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学习许许多多新的知识。
于是,我打开电脑,看起了尊老爱幼的故事。看着看着,我突然看见一行故事名:黄香温席。这个题目使我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故事中,去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与感受。
“黄香温席”这篇故事在中国古书上有着“香九龄,能温席”这样的记载。讲的是黄香小时候夏天和冬天的两个小情节:黄香家中生活很艰苦,五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小时侯的.他就非常孝敬父母,母亲去世了,他对父亲就更加关心、照顾。冬夜,天气特别寒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确让人难以入睡。黄香看书时,感觉很冷,手冰凉冰凉的。他想,爸爸一定很冷,于是,他跑到爸爸房间里,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温暖爸爸的被窝;夏夜,黄香家低矮的房子里非常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当大家都在外面乘凉时,黄香没有出去,而是拿着扇子把爸爸房间里的闷热消灭,把讨厌的蚊蝇赶跑。黄香的这种行为都是为他的爸爸着想,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这让我深感触动。
我十分敬佩黄香这种行为,在他的心里,爸爸是最重要的。面对着黄香,我心中未免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而感到惭愧,心中也冒出了几许猜想:黄香从小就这么孝敬父母,长大后肯定会懂得关心百性,不会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百姓,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效力。结果果真与我猜想的一样,孝顺的黄香后来成了地方官,不负众望,他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每一个看过这篇故事的人,都和我一样,有着很深的感受。看了这篇故事,我的感悟不止是这些,还对自己做了全面的调查,更深的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有些行为做了检讨,为自己立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标,时常也帮父母干点家务,让他们明白,我已经长大了。
《黄香温席》读后感5
有的人说,听父母的话就是孝顺;也有人说,好好赡养父母就是孝顺;还有人说,对父母好,给他们吃好、穿好、住好,有病给他们治疗就是孝顺……可见每个人对孝顺的看法各不相同。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孝顺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汉朝时期一苦位穷人家的孩子,他幼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他看到父亲如此辛劳,总想为他分担一些。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席扇凉,再请父亲上床休息;冬天,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人们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用“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称赞她。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无比的惭愧。以前我很任性,爱发脾气,使小性子,把爸爸、妈妈当成自己的保姆。从今往后,我要洗心革面,像黄香那样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天,我为妈妈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却能温暖她内心的事——帮妈妈洗脚。我准备好了温水,先用自己的小手试试,觉得温度合适,轻轻的把妈妈双脚浸入水中。当我触摸到她的脚底时,我怔住了,这是一双多么粗糙的脚啊!这双脚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这一块块老茧,一道道疤痕是妈妈对我凝结的爱。看到这我情不自禁道:“妈妈,我爱您”妈妈先是一愣,然后很欣慰的回答:“宝贝,我也爱你。”平时老师告诉我们母爱是无私的,是细腻的,是温暖的',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黄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黄香温席》读后感6
我读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中的《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孝顺、懂事、有爱心的小黄香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来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著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不但没有像黄香那样孝顺父母,而是嫌父母唠叨、麻烦,甚至是顶撞父母。我们可曾想过,这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所以,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伤了父母的心。黄香温席读后感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向黄香学习,孝敬父母。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让父母少为我操心,主动为父母减轻负担。百善孝为先,父母之恩如滔滔江水,如阳光雨露,当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想到回报父母。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又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双手去构建一座友善、孝顺的爱心桥梁吧!
第三篇:诗香词韵润校园
诗香词韵润校园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诗意校园建设纪实
文/张根富
“七二雄峰映朝霞,如云游客赏春花。
风袅袅,鹊喳喳,一轮红日照千家。”
这不是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写的一首词。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列入课时计划,让师生在吟诵诗词美文的同时弘扬和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开这先河的就是该校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他率先在十堰市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诗兴,让课堂有诗意,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中华诗词浸润学生的心田,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该校承传统文化之流脉,开课程改革之先声,一直在努力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主线,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走成一条特色教育成功之路。
一、建构课程,品味诗意
用诗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诗教”不仅是诗词教育,它的内涵也包括活泼和谐的诗意教学情景的营造:学校进行了“诗词进课堂”教研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了诗词校本教材编委会,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编,诗词校本教材《小学生诗词联入门》编印成册,供教学使用。
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由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讲,诵读诗词经典,进行诗词创作。诗词专职老师吴文生除了教学生诗词写作技巧外,还会教学生相关的中华礼仪、以及历史中的诗词、对联典故。“我很喜欢诗词课,大家在一起写诗词,既能开动脑筋,也能增进友谊。”该校五年级的张静雯说。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想让学生步入诗的殿堂,多读多背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溜西门小学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背诵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现在有的学生已会背诵八九十首古诗词,有的已背诵了一百好几十首。学校经常进行诗词背诵大赛,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背《三字经》,背《新四声对韵》;不仅背课文中的古诗词,还要求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不断增加其储存和积累,并且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联入门》供教学使用,为诗词创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仅仅依靠读、背、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多写才行。溜西门小学在三至五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诗词
课,堂堂练习,从不间断。
学生尝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仿写。不讲平仄,放宽韵律,只要能围绕一个事物,押大致的韵即可。如“一只小铅笔,真是了不起。牺牲它自己,为我学知识。”(许琴《铅笔》)同时,学生的思路还未完全打开,加上资料极为有限,往往写了上句没有下句,怎么办呢?老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改写:即把所学的课文改写成诗歌。开始,老师不妨举例引路,然后再把自己的思路与材料的取舍作一说明。这样就为学生的改写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借鉴。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多与技巧的日臻成熟,学生自然就会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来。第二个阶段为创作阶段。学生们有了仿写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撇开课本,跳出老师思维的窠臼,从生活中去找素材,进行自由创作了。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写什么呢?诗是情感的产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为了便于指导,在创作过程中,可采用命题和不命题形式进行。命题诗歌多半是季节物候、节日庆典、学习生活等内容,如《春之歌》《致妈妈》《庆六一》《童年》《五星红旗》等。不命题诗歌,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大,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让童心在诗意的芳草地任意地栖居,在诗意的天空里展开想象的翅膀纵情飞翔。
由于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作水平提高很快。经过几年的实验和推广,我校逐步探索出了有效的诗词课教学教学模式,并且在十堰市周边小有名气,吸引了附近各小学前来交流学习。
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王德虎先生曾亲临该校予以鼓励。东汽公司、十堰市教育局、十堰市教科院、十堰市诗词学会的领导、专家、诗人曾多次莅临该校进行指导,这极大地激发与调动师生研习中华诗词的积极性,学校诗词教学研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在,学校正把诗意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拓展到各学科教学领域。
二、开展活动,共享诗意
在小学阶段,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外诗词活动,让孩子们渐渐觉得诗词就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和必须呢?
每天十分钟古典诗词诵读。利用晨读前10分钟组织学生开展诗词诵读、开展诗歌精品欣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欣赏与创作。采取集中诵读、个别诵读、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自觉地积累国学经典,夯实基础。
学校成立了榔梅诗社,定期编辑一期校园诗刊《榔梅花》,收集学生自创诗词,择优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吴文生老师主编的诗词校刊《榔梅花》已编印30多期,发表师生作品数千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日复一日刻苦地训练,孩子们写诗的技巧日趋成熟,他们的作品屡屡在各大媒体发表。全校师生先后在《武当诗词》、《武当诗联》、《十堰教育》、《湖北诗词》、《中华诗词网》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首。
举办“校园诗词节”活动。在校园诗词节上,进行诗词朗诵、创作等比赛,以营造良好的诗词学习氛围。学校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诗词节活
动把学生们一步步引入神圣的诗词殿堂。
“九州万朵花,艳丽胜朝霞。妈妈过生日,采来祝福她。”这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王霄写的一首诗。该诗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荔园杯全国传统诗词大赛”获优秀奖,就是该校诗词教学结出的硕果。
学校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走进社区,通过劳动、写诗、朗诵等,去关心身边的人,通过丰富多
彩的感恩教育,让同学们领悟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深刻含义。
三、创优环境,营造诗意
和谐、优美、诗意的环境能约束并规范人的行为,这对育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诗意环境上做到了“二化”:
墙面布置特色化——学校文化墙布置诗词作品展示专区,展示各级领导、老师、学生的代表性诗词作品,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和谐发展,召唤学生亲近诗词、亲近文学。
板报设计个性化——班级黑板报设 “诗苑拾萃”板块,向学生介绍诗词创作知识,融知识性与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展示班级优秀诗词作品,每周一期,激励学生在诗词海洋里遨游、历练。
良好的诗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全面的质量观,宣传诗词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关
注孩子读诗词、写诗词的积极性,赢得家长的支持。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乘古典诗词这一叶扁舟,大力开展诗词教学,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了艺术品位和道德情操,初步形成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读写结合、活动推进”的诗词特色教育模式。
“诗词是德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和载体,它语言凝练、节奏鲜明,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还可以让孩子在美的教育中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负责人陈天合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该校积极探索用诗词教学提升少年儿童的道德境界,以打造“魅力德育”、构建“诗意校园”为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武当山特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十堰市少先队示范单位、湖北省农村示范家长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个整体概念,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诗词成为永远的习惯,让师生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诗香词韵”诗意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将成为我校未来规划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漫漫长路,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世上所有的事,只要想做、肯做,总能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
邮编:442714
联系电话:***
第四篇:“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后来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五篇:七月份工作总结 刘玉香
七月份工作总结
七月份工作紧张而有序,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累。累但却无比充实。
因为七月份是假期,所以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密,这对作为老师的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面对紧锣密鼓的教学工作,我所要面对的工作主要在课堂两小时。但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课后付出更多:课前首先要针对学生情况做好课堂计划,有教材更要熟悉课本,做好备课工作,课后还得考虑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做好复习工作和测试。
七月份,我带了三个班和四个一对一。整体上,我对自己在这个月的教学工作不是很满意。首先,由于时间原因,很多本打算且需要扩展的东西,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好好的扩展,该精细讲解的也做得不是很好;有些计划要用的教具,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落到实处,使课堂缺少一些我想象中的活力。其次,这个月我感觉自己教学能力没有提高,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时有烦躁情绪出现。最后,由于自己的疏忽和对一些工作流程不熟悉,导致有些工作不能按时高效完成。
时间真如白驹过隙,七月已经结束,紧张的暑期教学也即将告一段落,在此,我寄希望于以后的工作,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的整体能力能有明显提高。
刘玉香 201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