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是一条道上的人美文摘抄
一个人,若灵魂受难,最大可能是,与不在一条道上的人走在了一起。
走在一起还不算,甚或还得一起说笑,一起用餐,一起共事,一起缠绕在时光中。这是一场痛苦而绵长的折磨,恍若走在雨里,一身泥泞不说,天还要阴沉到看不见消散的尽头。
混缠于俗人,苟且于小人,顺遂于恶人,便会活得狼狈。狼狈到厌倦了还不能说,还得装作逍遥。这样做的结果是,到后来,你已不再讨厌那些需要敷衍的人,而是开始讨厌这个始终委曲求全的自己。
没有拒绝,就没有成全。同样,没有告别,就没有欣然相遇。不在一条道上,原本就不在一个世界。他追逐的,是你远离的;你喜欢的,是他厌弃的。他的春天,是你的冬天;他的温暖,是你的凛冽。原本就不能在一条路上,却要勉强走在一条路上。爱面子,是一种逞强;碍于面子,是一种懦弱。面子的背后,都是虚荣。而大凡虚荣的东西,最终,都是让灵魂受难。
这个世界,有彼此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却如鱼得水地走在了一起。一棵树上的麻雀,因利益聚,也终必因利益散。在利益的坛子里,最容易养一群见利忘义、逢场作戏的人。
说到底,怀揣光明的人,不能走在阴暗的路上。如果,生活不幸让你与厌倦的人走在了一起,而你又做不到形同陌路,那么,就要学会分道扬镳。分道扬镳,未必是逃避,也未必是空间上的远离,而是人生的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需要往来,也没必要有交集。你玩你的绚烂,我看护着我的淡泊;你爱你的热闹,我守我的安静。这样做,看似让自己变得有些寂寥孤远,但从此你的内心会变得清幽干净,而人生,也自会拥有难得的安然与轻松。
第二篇:错失不是过错美文摘抄
那是15年前初春的一天,天色阴沉,树木刚刚抽芽。我当时是一名年轻的警察记者,开车来到了一个车祸现场。据广播员说,一个上年纪的男人开着卡车在自家门口倒车时,不小心压在了他的小孙女身上,孩子受了致命伤。
我在一排警车旁停好了车,这时我看到一位个子不高、穿着棉布工作服的白胡子男人正站在一辆卡车附近。几台摄像机对准了他,记者纷纷把话筒伸到他的面前。他看上去完全惊慌失措了,结结巴巴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但很多时候都只是动动嘴唇、眨着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一会儿,记者放弃了采访,跟着警察走进了一间白色的小房子。我至今记得老人绝望地低头看着车道上——孩子曾待过的地方。房子旁边是新开出的一块花圃,还有一堆深色的种植土。
“我想把车倒到那里,给地培上好土。”他对我说,虽然我并没问他什么。“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她在门外。”他的手指向花圃的方向,然后又垂了下来。他陷入了悔恨中,我则如同所有敬业的记者一样,走进房子,看有谁能提供几张出事孩子的近照。
几分钟后,我的口袋里装着一张可以在演播室展示的孩子的可爱照片。之后我走向了厨房,警察说孩子的尸体临时停放在那里。
孩子的家人、警察、记者和摄影师都已从房子里退了出来,站在院子里。我带着一部专用相机,走进厨房,看到里面摆着一张塑料贴面的桌子,桌子上躺着孩子的小尸体,身上裹着一块干净的白被单。孩子的爷爷坐在桌子旁的一把椅子上,他没注意到我的在场,只是失神地看着白布中的尸体。
屋子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钟表在响着。这时,我看到这位爷爷缓缓地探身向前,伸出一只胳膊,抱住了桌上的小身躯,然后把脸贴在白布上,一动不动。
在那个寂静的时刻,我知道正是一张有获奖水平的新闻照片可以拍出的时机。我对好光圈,调好焦距,安好闪光灯,然后举起了照相机,选取拍摄角度。
场景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完美的:爷爷穿着朴素的工作服,他的白发在光线的映衬下闪闪发亮,孩子的身上盖着白被单,窗户旁边的墙上挂着两只世界博览会的纪念盘,陈设简单的屋子里的一切都衬托出一种凝重的气氛。从屋里可以看到警察在外面检查着那辆肇事卡车的后轮胎,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互相依偎着站在一旁。
我不知道在屋里站了多久,就是按不下手中的快门。我非常明白这张照片拍出后将会具有震撼性的效果,职业意识告诉我拍下它。但我不忍心让闪光灯去打扰这位可怜老人的哀思。
许久之后,我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悄悄走出了屋子,心里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当一名记者的资格。当然,我从没告诉过刊物编辑或记者同事,我曾错失了一次拍摄绝佳新闻图片的机会。
我们每天都会在电视新闻和报纸上看到身处极度悲痛和绝望的境遇的人,有时候,我看着新闻,就会想起那次放弃拍照时的情景。
至今我依然认为,我当时做对了。
第三篇:年轻不是资本美文摘抄
20岁大三时,他就参加了托福考试,虽然英语成绩不错,但因为专业不过关,没有能够去美国留学。他有些失望,辅导员安慰说,你还小,今后有的是机会,千万别灰心。辅导员的话虽简洁,对他却是极大的激励,他重新树立信心,他坚信那句话:“年轻就是资本。”
第二年大学毕业,他再次报考,可惜还是差了一点儿。他很不情愿地进了一家国内的小研究所,一边应付差事一边坚持自学。他不想放弃最初梦想,好在还年轻,有的是精力和时间。两年后,虽然单位一再阻拦,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参加考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他主动辞职,信心满满地飞向大洋彼岸。
三年的硕士学业眨眼过去,他的论文答辩还算成功,并被导师推荐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虽不是世界知名企业,但在当地名气很大,想进去工作的人不少,自然竞争激烈。面试时,高管问他,你为什么想进我们公司?他早有准备,不假思索地回答,贵公司适合我,也和我的专业对口。高管又问,那你凭什么要进我们公司呢?他想了想回答,我具备专业知识,我很年轻,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里的工作。高管笑道,我虽然欣赏你的自信,不过想问问你,难道年轻也成了资本?他仍然自信地回答,当然,年轻当然是资本。高管突然收敛起笑容,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没有发现你能进我们公司的资本和素质,请另谋高就吧。他不甘心,追问道,那贵公司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高管说,等你工作几年之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那次应聘失利,对他是个打击。好在自己才26岁,应当还有机会。接着他又应聘了两家公司,“意外”地仍然失利。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去了旧金山,在硅谷的一家华人创业公司打工。因为是同胞,经理很快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他把自己的挫败经历说给经理听时,经理笑着说,我和你有类似经历,美国这个地方可从不在乎年龄。他有些吃惊,不是说美国人特欣赏自信者嘛,难道年轻不是资本吗?经理回答,自信当然好,可年轻和自信都不是什么资本。他打断经理的话,那什么是资本?经理回答,你我都没有资本,干出成绩才是资本,成功在这里就是资本,而成功和年龄无关,在美国,40岁可以成为总统,70岁同样能当总统。
原来如此,经理的点拨让他茅塞顿开。
年轻不是资本,干出成绩才是资本。成功和年龄无关,躺在年轻的“资本簿”上,只能变得狂傲而迷失自我;自信而扎扎实实地打拼,才有机会把握成功、赢得未来。
第四篇:拐过一道弯的善良的美文摘抄
一
有次和朋友聊天,说起了她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朋友说,女儿前段回家了,返校的时候,从家里带走了好多吃的。当时,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女儿把那些包装华美的盒子,袋子全给扔掉了,只拿走里面最简单最普通的内包装。
看她有疑问,女儿给她解释说,班上有两名特困生,平时生活很艰苦,这些东西是准备送同学的。只是现在的食品包装看上去太奢华夸张,她恐怕给同学造成压力,所以扔掉了包装,这样看上去,这些食品简简单单的,就好像在街边杂货店随意买来的,她想,这样同学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又心细如发的女孩啊,那些开在心上的用心的善良,格外温暖芬芳。
二
今年冬天,市晚报刊登了小女孩珍珍的故事,这个九岁的懂事孩子,背负着很重的家庭压力,父亲因伤致残,瘫痪在床,母亲又常年有病,没有工作。小珍珍每天放学后就帮着母亲料理家务,照顾父亲,除此之外,还在周末和母亲一起出外捡拾废品,补贴家用,在学校,珍珍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
小珍珍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包括我们志愿者协会的许多会员。大家都先后去她家里送去了爱心和温暖。会员张姐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女工,常年三班倒,几次活动都没有赶上,由于她家离珍珍学校近,有人建议她把准备好的衣物送到学校就行。张姐只是笑,没有说什么。
后来听说,张姐送衣物的那天,下着大雪,她在学校门外的雪地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到珍珍。
有人笑张姐说,为什么不直接送到学校里交给老师呢?
张姐说,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也爱面子,直接扛着衣物去学校,我担心会影响和打扰到她,也许我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但我还是要把这个可能考虑进去。
我感动于张姐的美丽情怀。她让善轻轻地拐过一道弯,划出了一个完美的爱的弧度。
三
我刚入职的时候,因为业务不熟练,我采写的稿件,总是文笔生疏,句子不流畅。有次我交上的一条稿子让领导很不满意,于是领导让新闻部主任转告我他的意见。
那时,我所在的办公室有七八名同事,再加上时有基层通迅员来送稿,办公室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天下班后,当同事们逐渐离去,办公室只剩下我和新闻部主任时,他才把领导的批评转告给我。那一刻,我既惭愧又感谢他,感谢他挑在这样的时间告诉我,保护了我小小的自尊心。
如今,这件事过去好多年了,我也早已不是初入行的业务生涩的女生,工作已能驾轻就熟,可多年前的这件小事我还一直珍藏在心灵深处,现在想起还是十分感激。
真的,用心的善良,哪怕再小,也会让人难忘。
四
儿子读初三的时候,连着两次考试大跌水准,一向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竟落在年级百名之后。我猜想历来严格的老师肯定会找他训话,给以批评。可是考试过后很久了,也没有听到他被批评的消息,我感到很纳闷,儿子则一脸平静地说,虽然没有批评我,不过,我感觉到数学和英语老师最近在班里老盯着我,上课也常提问我。
又一次考试过后,儿子落后的这两门课程终于赶上来了,数学高老师把儿子叫到教室外表扬了他,并说,你知道为什么上次没有批评你吗?是怕给你增加思想压力。
当儿子回家给我转述老师的话时,我的心里盈满了感动,多好的用心良苦的老师啊。
原来,有时爱也可以这样,拐过一道弯去,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关注,默默地送来温暖的目光。
第五篇:爱你不是两三天美文摘抄
逛街累了。临街找一快餐店,一盘小菜,两个馅饼,我慢慢吃着。
进来一对男女,五十多岁,饱经风霜的脸,手里大包小包的。在我旁边的座位,放好东西,女人说:“我去买饭,你稍等一会儿。”语气极和善。男人坐下,四下里看看,寡言不语。
女人半天不见回来,男人有些急燥,站起,坐下,又站起。女人端着餐盘,在人群里终于挤回来,男人不满地嚷:“干这么点事,这么长时间!”女人也不恼,笑眯眯地说:“我再去给你买块火腿。”男人拽她:“不要了,快吃吧。”女人还想坚持,男人一把拉住她,女人说:“瞧你,你不是喜欢吃嘛。”男人执拗地说:“不要就是不要。”女人只好坐下,从餐盘里端出饭菜,一碗稀粥,一个肉卷,一个炒菜。男人举起筷,又放下,问:“你的呢?”女人对着男人,脸上满是笑意,说:“早上吃多了,到现在也不饿。”男人身子往后一仰,生气说:“走半天了,咋能不饿?”女人见男人生了气,忙说:“好好,我这就去买。”又回头问我:“姑娘,你这馅饼甜不甜?”我对这个好脾气的女人充满好感,我也像她那样笑眯眯地说:“不甜,葱花的。”女人点头,一脸的温和,一颠一颠走了。
女人买来两个馅饼,和男人一起吃起来。女人说:“这馅饼好吃,你尝尝。”说着,塞一个男人手里。男人拿起来咬一口,又掰一块肉卷给她,命令地说:“吃了。”
我忽然觉得好笑。这老俩口,一个和气,一个蛮横,字字句句,却有一股爱,酽酽地化解不开。我抬眼看他们,女人的脸上,布满皱纹,一道一道写满笑意和幸福。男人见我看他,居然有些害羞,把头低下。
老俩口吃完,拎着大包小包要走。男人抢过女人手里的包,女人不肯,男人闷声说:“你不是胳膊疼么!”不容分说,拿起就走。女人依然带着微笑,一颠一颠跟在男人后面。
我看着他们走远,目光里满是羡慕,一上午的疲惫,仿佛也已消散。我听见对面音像店里热情地唱着一道歌,一句歌词飘过来:爱你不是两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