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老实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爷要考验他家的长工是不是忠诚他,老实不老实。
第一次,老爷要长工在雪地上站一天,长工就老老实实地站了一天。
第二次,老爷要长工挑一大堆煤炭,长工闷头闷脑地挑了一天一夜,一直把煤炭挑完才歇气。
第三次,老爷要长工把磨房里的米都挑到仓库里,本来有五担,他故意讲四担,结果长工不声不响地把五担米都挑了来,并告诉主人,多了一担。
经过三考,老爷放心了,高兴了。
一次,老爷全家要去亲戚家呷酒。他放心地把家交给长工看。
等到夜晚,老爷还没有回来,长工就选了最值钱的东西,满满装了一担。临出门时,在门板上写着:“一回老实雪里站,二回老实挑煤炭,三回老实多一担,四回老实挑一担。”
老爷回来,见字再去看东西,气得打手打脚,悔得口吐白泡。
第二篇:一个老实人升职的故事(推荐)
一个老实人升职的故事
2009年05月07日 15:33天下商机
《潜伏》火了,周围的同事都在谈论这部电视剧。有人说,这是一部回归了人性的谍战片;有人说,这其实是一部让人唏嘘不已的爱情片;也有人认为《潜伏》就像一部职场攻略剧,能从余则成与站长、“同事们”的复杂关系中,悟出“职场之道”,学习里面的法则,了解里面的警告。《潜伏》中的“办公室”人物介绍
1.吴敬中职位:天津军统站站长
名言:“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15年,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站长看透世事,为人处世心机深沉。他拿“副站长”之位作诱饵,自己则坐山观虎斗,稳坐站长之位。
2.余则成职位:从普通职员升为副站长
名言:噢,原来是这样的。
余则成内敛、沉稳,又不失世故。他利用“同事”们的个人私欲,多次化险为夷。在明争暗斗中,余则成能保持中立,对事不对人,向领导汇报时,也不打小报告。
3.陆桥山职位:天津军统站情报处长
名言:站长,咱们站一直缺个副站长,上面也没有意思派个人来啊。要是有个副站长,您就轻松多了,您可注意身体啊!
陆桥山的心思并不在本职工作上,他满脑子想着“如何当上副站长”,典型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城府极深。
4.李涯职位:天津军统站行动队长
名言:我运即国运。
抛去中统特殊身份,从职员的角度看,他忠诚、能干、敬业。有些失意的白领自比李涯:“我也尽心尽责,但为何同他一样,最终难逃被边缘化的结局?”
5.马奎职位:天津军统站行动队长
名言:不能把所有屎盆子都扣在我头上吧!
有勇无谋,爱耍小聪明,可惜段位不够,反被高手暗算,很像职场里的某些小丑式人物。马奎的“傻”还体现在受审时,竟然质问吴受贿一事。
6.谢若林职位:党通局职员,情报掮客
名言:你有本事一枪打死我,要是让我活过来,我们还能做交易,只要价钱公道!
这个人“嘴上没有主义,心中全是生意”。目标单
一、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天性里带着“人为财死”的致命诱惑。
“余老实”升职记
余则成初到天津站时,军衔低,资历浅,无背景,而偏偏是他升职成为“副站长”,可以说是整个办公室里最成功的职员,他凭什么呢?
低调谦和获得信任
余则成在天津站的每一天都保持低调、内敛含蓄、不事张扬、不露声色。无论发生了多么危急的情况、多么高兴的事情,都是一脸的平静。不仅对吴站长惟命是从,在同事间他也显得不温不火,很少表达自己的主见,多是附合性的或是满脸无辜的“哦哦”或是憨憨的一笑,让别人无法感受到他的强势和威胁,也由此获取了吴敬中、马奎、陆桥山、李涯的信任,甚至把他当作“知心好友”。鹬蚌相争、“余”翁得利
当所有人都为了副站长的位臵而不择手段的时候,余则成却一直臵身事外,就是在陆桥山与马奎、李涯分别找到他谈话,想推荐他当副站长时,他都详细分析自己不具备条件的因素,分析得那么彻底而客观,让人信服他确实是没有那个想法而且也不可能当上副站长的,从而放弃了对他的警惕。这也正印证了一句老话“争是不争,不争是争”。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实人有时候还是能有收获的。精明能干,业务能力强
尽管余则成看起来憨厚老实,其工作能力却不容臵疑,这也是他当上副站长的前提和基础。余则成先是单枪匹马刺杀汉奸李海丰,得到总部嘉奖和大老板戴笠的赏识,这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一个高起点。此后,他又成功抓捕逃犯季伟民,得到了中校晋升令并很快升任副站长。如果说前面的谦逊都是务 1
虚的话,这两个职业亮点可是实打实的业绩了。特别对女性职员来说,生活上可以被男同事照顾,在工作却一定要具备“打硬仗”的能力。
余则成职场法则
抓住机会远胜于等待机会
剧情回放:在和余则成一起潜伏到南京汪伪政府的吕宗方被刺杀后,孤立无援的余则成没有选择逃回重庆,而是孤身一人冒险策划了刺杀汉奸李海丰的行动。余则成也因此受到了戴笠的赏识和嘉奖,为他日后潜伏进军统天津站奠定了基础。
职场印证:抓住机会远胜于等待机会。初次执行潜伏任务的余则成将爱岗敬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任务面临泡汤时,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在职场上,新人也别一再抱怨工作岗位上没有机会,能不能在紧要关头勇敢地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在职场不必过分强调自尊
剧情回放:余则成初到天津情报站,身为少校的他首先要面对的便是中校马奎。马奎虽亲自带余则成到分配给他的住所,并亲自驾车陪余则成接夫人翠平,但他在热情背后对余则成的鄙视和怀疑却也很明显。人生地不熟的余则成默默承受了马奎的挑衅。
职场印证:比尔〃盖茨曾经告诫年轻人说:“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尚未有建树的余则成若是逞一时之快,回敬马奎几嘴,虽给自己赢了面子,却会很快激化矛盾,初来乍到便在单位里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向领导打小报告
剧情回放:马奎、陆桥山和李涯都曾向吴敬中状告余则成。在情报站的几个人中,余则成从来不向站长吴敬中打小报告,但是凡是有问题,有怀疑,余则成都会站长汇报,这样既避免了和其他“同事”的矛盾,又使得吴敬中及时掌握了下属的工作状态。
职场印证:有问题直接向老板请示汇报。现实生活中,女员工比男员工更喜欢背后议论人、打小报告,这是职场大忌。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诫过我们,和老板商量比自己周旋更有效果。老板往往会帮助你协调关系或是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尊重老板布臵的工作
剧情回放:为了验证余则成的身份,情报站站长吴敬中命令余则成速把夫人接到身边。这个命令无疑给了余则成当头一棒。但是,余则成没有刻意推诿,而是立刻联系组织想办法,最终翠平被派到了他身边。
职场印证:老板交待的任务要立刻着手,不管工作多么让你为难,都不要甩手不干。现实生活中,老板布臵的工作肯定有其道理,你可以和领导讲明面临的困难,就像余则成告诉站长夫人远在山区,来到天津要颇费些时日一样,但不要因为有困难而无限期拖延。
反面教材:职场中的禁忌
陆桥山:倾轧同事没好结果
这个家伙每天做着升官梦,眼中只有利益,看不到危险。身为情报处处长,却是为了争夺副站长的职位而排挤“同事”马奎和李涯,他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职场小人,不择手段。
职场中,大家都想获得高职位、高薪,但背后给别人捅刀子的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而往往靠实力光明正大地竞争远胜于背后里使手段的效果。
李涯:锋芒太露也吃亏
李涯身上有一些年轻人初涉职场时的“通病”,比如张扬、爱表现,他聪明机智,但锋芒毕露,每每比余则成棋差一着。
专家意见是,初入职场要谦虚好学,尊重前辈,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为自己赢得机会。有些人急于表现,让自己显得很强势、很张扬,其实,这种“强势”会给同事造成压力,并不讨好。
第三篇:《老实人》读后感
“潘葛洛斯”的命运
——《老实人》读后感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特别留意了作者伏尔泰的生平。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导师和精神领袖,青年时期因写诗讽刺权贵,曾两次入狱,并被驱逐出境,他曾抱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应邀来到柏林,终因失望而同普鲁士国王决裂。后在法国与瑞士交界的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与欧洲各界人士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写了大量的小册子揭露宗教迫害和专制政体的黑暗。在反封建专制和同教会势力的斗争中度过了一生。
如此才不难理解《老实人》在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离奇颠簸”——这明显来自于创作者本身的心路。书中老实人一连串的荒诞遭遇、所见所闻就像一面镜子,折射了当时腐朽愚昧的社会现实、世态人情。伏尔泰通过他三天即创作完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的错误,其宣扬的一切都是维护旧政权、旧社会、旧制度、旧礼教的欺骗人民的一类谎话,一种愚民的政策。从这点来看,我认为《老实人》的小说色彩削弱了不少,反倒更像是一部寓言。
在徐志摩先生(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是因为语言文白相间有种特殊的趣味)的译者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不知道伏尔泰,就好比读《二十四史》不看《史记》,不知道老实人就好比读《史记》忘了看《项羽本纪》。”并且把它比作西洋来的《镜花缘》——“时代的尊容在这里面描着”,倒是十分贴切。书中潘葛洛斯的命运也应证了这样的一点——被统治阶级价值观所裹挟,所洗脑,迎来的却绝不是“尽善尽美”的结局。伏尔泰的反抗意识、启蒙意义在《老实人》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我在作品中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点在于老实人这个个体在时代的洪流、社会的背景之下究竟从心态上、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我从原文中挑出了不同时期的两句很有意思的话来展现这种转变:一句出现在老实人和居内贡萌发情愫之时——“他们的手迷路了”,浪漫而又迷茫。那时候的老实人还相信他的老师潘葛洛斯,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合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将他的幻梦无情地击碎;另一句则是小说的末尾,老实人历尽艰辛,终于和大难不死的潘葛洛斯及被生活折磨得奇丑无比的居内贡等人在君士坦丁堡重逢。老实人信守诺言,娶居内贡为妻,并购买了地产和同伴们一起生活。但是,日子过得百无聊赖,老实人从一个土耳其庄稼汉那里受到启发而顿悟,告诫同伴“种我们的田地要紧”。从这一刻起,他已经经历了对“天下十全十美”的哲学的从怀疑到彻底否定。
回头再看这部作品的“启蒙”意义,就很明了了。在当时的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下层人民的生活离“十全十美”简直有万里之遥,宫廷与教会的双重欺压使得穷苦的老实人们犹如生存于狭缝之中,但是教会的谎言还在继续蛊惑着人心——世界本是光明美好,现时受穷受欺日后可上天堂。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使任何思想上的改革有发生的可能,就必须先让最广大劳动者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幸,以及更重要的,这种不幸是他人强加于其身的。
换言之,“潘葛洛斯”所象征的虔诚却备受苦难的人们,必须舍弃掉那份头脑中虚幻的“十全十美”,才有可能真正觉醒,拿起工具或武器,创造或捍卫真正的美好。
从《老实人》到《1984》,这种告诫人们认清社会真相的小说,令读者“开化”的现实意义远大于使读者体味真善美的文学意义——称“启蒙”也好,“政治寓言”也好,它们的存在跳出了文学史直接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而且,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一类型的小说在结构上往往是具有共通性的,主人公先是接受多年来被灌输的固有观念(在这里是潘葛洛斯的说教),然后通过自己的经历达成一种“蜕变”,即与社会主流的决裂或是个人性质的“革命”。当然,为了能拥有最大量的读者,伏尔泰笔下老实人的经历颇有些当时冒险小说流行的怪力乱神的味道。
第四篇:争做老实人心得体会
争做老实人心得体会
文章作者:文艺青年 | 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 来源:中国作文网
争做老实人心得体会
“读书思廉”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根据党支部的要求,最近选读了一些“读书思廉”活动推荐的文章,其中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使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书中的人和事无时不刻地激励着自己、鞭策着自己。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使用权力,会让你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正确使用权力会使你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千古罪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大公无私,勤政为民,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是为人民办事的“权”,脱离了这个标准,“权”就没有意义了,就是说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切实做到对岗位负责,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为群众谋取利益,保持廉洁的心才是当好领导干部的根本保证。国家就象一座大厦,我们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就是叠起大厦的一块砖,如果砖块不能承受甚至不可能承受(不能切实履行职责)压力,那么大厦迟早会倒塌。所以,每一个公职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建立一个大家庭的观念,没有大家是不会有小家的,没有国泰是没有民安的,要维护这个大家才可安居乐业。那么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就要认真负责、勤政廉政、无私奉献,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
二、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模范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一颗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溶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读本内很多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必须引以为鉴,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常保持一颗进取心,加强理论学习,吸纳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锐意创新,适应时代与社会www.xiexiebang.com/的发展。工作中处处想着群众,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只有奋发进取,才能争做时代的先锋,才能成为群众爱戴的干部。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学习又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矗学习又是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就会增大成功的机率。自然,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快乐。书本的知识也许会有穷尽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却永远不会枯竭。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其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最直接的学习,所以应该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来面对工作。其实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呢?一方面应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没有学习目的,学习就会陷入误区,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自己的学习优势逐渐丢失。向他们学习,不是因为他们是领导,而是因为他们优秀。因此,向他们学习,将会对自己今后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再一方面应加强提炼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极好的、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所经历过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所以应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古诗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从“事”中学习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万事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情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第五篇:老实人不仅
老实人不仅“斗”不过小人也“扳”不
过“机灵人”
我是一个看起来很有见解、很有思想的老实人,在单位的现实生活中,我这种“老实人”不仅常常“斗”不过“小人”,也常常“扳”不过“机灵人”。这里的“机灵人”不是指那种机智和聪慧过人的人,而是指那种反应比较快、办事比较灵活、有时耍点小聪明的人。“斗”不过小人,是因为小人在背后、暗地里用劲,使的是“下三滥”的手段,常常叫老实人防不胜防。但“机灵人”则不同,他们不会像小人那样对别人使手腕、踩着他人的肩膀往上爬,而主要是靠自己的“机灵”劲儿赢得领导和同事的欢心。
老实人办事直来直去,而“机灵人”则要圆滑得多。老实人办事往往是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机灵人”则不然,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得比较好。大约十年前,我陪同新任职的“一把手”到下属一个单位参加会议,晚餐时新任领导与下属单位班子成员同桌就餐。餐桌上的菜肴虽然精致但不铺张,摆的酒水也是当地产的二十几元一瓶,一切都是那么的得体和自然,叫人找不到拒绝的借口。酒过三巡,新任领导随口说了声“今天喝的可是假酒哟”。众人也随声附和:嗯,这酒是有点假,不过还能喝、还能喝。其实,一闻酒的气味就知道,这哪是什么当地酒啊,纯粹是正宗的贵州茅台!大家喝着“此瓶非此酒”,心照不宣,一顿愉快的晚餐就在说说笑笑中结束了。这个单位的领导就是“机灵人”,既维护了领导节俭的形象,又让领导喝上了好酒。这样的“机灵人”,领导能不喜欢吗?
老实人只顾埋头干活,而“机灵人”则是眼观六路。“机灵人”也干活,但“机灵人”不仅“低头拉车”,而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一个单位,“机灵人”往往是消息灵通人士,单位一有风吹草动,便很快知晓。“机灵人”眼活、嘴甜、手勤、腿快,谁都不得罪,似乎跟谁的关系都比较好。遇上谁都能搭上几句,毫不吝啬赞扬的话;谁要有个事,不管最后是否帮忙,首先把话说到,叫人听了特舒坦。有些事,不管是单位的公事还是别人的私事,尤其是领导的家里事,“机灵人”总是抢先一步。老实人没有想到,“机灵人”已经在做了;老实人刚想到,“机灵人”已经做完了。这样的“机灵人”人缘极好,不仅领导喜欢,同事也喜欢。
老实人大多不事张扬,而“机灵人”擅长自我表现。老实人信奉的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比较低调。“机灵人”则不同,做人做事比较高调。事未做,高调表态;事已毕,高调宣传。领导关注什么,“机灵人”能够及时提个建议;领导想了解什么,“机灵人”能够及时提供情况。“机灵人”往往喜欢抛头露面,单位有个什么事,总是少不了他们的声音和身影,极力显示自身的存在。老实人在工作忙的时候,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做;“机灵人”做事更愿意做在“明处”。若单位领导是
个“5+2”、“白+黑”的“工作狂”,有些“机灵人”不管工作是忙是闲,自身的作息时间也跟着领导转。且不说干了多少事,就这种精神头儿,哪个做领导的不喜欢呢?
老实人大多与世无争,而“机灵人”则是善抓机遇。老实人总觉得在职位升迁、职称评审以及其他福利待遇等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不应该也不好意思向组织、向领导张口,总以为“是自己的跑不掉,不是自己的得不到”。而“机灵人”可不这样想,该向领导反映的反映、该做工作的做工作,不轻易放过每一次机遇。其实,个人向组织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愿望,这事很正常,这也是主动让领导了解你。且不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在你的工作表现优于别人的情况下,你的态度也很有可能左右着结果。若是老实人“按兵不动”,若是再碰上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领导,极有可能被“遗忘”或“误解”。如果老实人给人落下一个“无所谓”、“不在乎”的印象,说不定人生的机遇就与你擦肩而过。
老实人之所以常常“扳”不过“机灵人”,关键在于老实人太过老实,以致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成文的“游戏法则”尤其是那些潜规则,其生存、自由的空间自然要比“机灵人”小得多。
算是给老实人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