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一、微信促进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事务性的事情比较多,学生的时间比较分散,交流时间有限,不能很快与学生熟悉起来,影响交流。通过微信,辅导员可以全面的展示自我,寻找学生的共同话题,拉近距离,通过学生的新鲜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方便更好的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辅导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关注的内容,合理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1.学校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
传统的模式是面对面的交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模式,学校、老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辅导员更是权威的象征,人生的引路人,思想言行都受着严格的规范教育,但是微信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使用,把线下与线上,现实与虚拟进行融合,把个人社交圈立体起来,使大学生社交圈子变得多层次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弱化辅导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微信平台信息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诸多的影响,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传播的信息和问题呈现多维的态势,对于大学生这一需要培养自我独立思维能力的人群来说,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指向难以聚焦,高校引导学生的难度加大,信息过载和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图片也可能大量进入大学生的视野,造成其道德感与价值观的冲击。
3.微信的交流方式要求辅导员工作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适应时代的变化
微信代表着多样化和极强的参与性,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在微信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生活方式等诸多信息,要求辅导员也要顺应潮流跟随学生的脚步,适应这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在思想上重视微信这种即时通的沟通方式,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
三、微信时代学生管理中的对策
1.利用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信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该功能提供了工作的崭新微信公众平台。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建立的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生关注的事情,及时下达传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的相关信息,把微信作为收集学生对学校建设、学院发展和个人成才的反馈渠道,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再有就是传递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分享心灵鸡汤、学习心得、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多看多了解正能量的信息,更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正能量的人。
2.了解微信社交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防患未然,提醒学生慎重处理危机事件
微信中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属于社交性软件的常见功能,虽然学生可以利用其拓宽人际圈,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但这类功能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作为辅导员,我们要从学生这一随时会面临危险的群体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网络功能,以真实案例更直观地提醒学生提高警觉性。
3.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共同维护微信平台
在微信平台环境中,学生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直接拍摄并转发,有些时候可能会断章取义或者是非不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学生的素养加强引导教育,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获取信息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不误信误传不良信息,共同维护微信平台的纯洁性,引导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第二篇: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社团组织是否调动了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社团是否会有发展等问题都离不开社团的有效管理。行为科学阐述了影响组织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仅从行为科学视角提出增强高校社团管理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中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论文关键词:行为科学高校社团管理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主要三大学派之一的行为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以来,给美国、日本、瑞典、中国等很多国家的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基础。高校社团作为一个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行为科学理论可以给高校社团的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健康迅速地发展。
一、行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对于行为科学的概念,国内外各学术界(如社会学界、心理学界、管理学界等)有不同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分广义行为科学和狭义行为科学。广义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以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它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包括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三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此外,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的知识对行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它们也是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而哲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行为科学注重研究人力资源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强调人的需要、动机、认知、情绪、态度、群体关系、领导行为、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科学的主要原理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产生动机的原因,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外部的刺激,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根据需要动机理论,在设计组织的目标时充分考虑成员的需要,把组织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激发动机,才能使人们努力追求组织目标,这就是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和利克特都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人们在群体中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群体环境会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一个组织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有效的领导行为能够使成员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工作,相反,团队成员会出现消极倦怠的情绪。具有有效领导行为的组织能够合理地协调人们的活动,实现高效的组织效能,无论从目标的实现还是从社会影响度和成员满意度的提升方面,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三、行为科学理论对高校社团管理的启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认为人类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B=f(P·E)
其中,B(Behavior)代表“行为”,P(Person)代表“人”,E(Environment)代表环境,代表函数符号。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外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与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群体、领导和组织)。高校社团是一个由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可调整的组织结构。
(一)把握社团成员的不同心理需要是社团有效管理的基础
需要,作为人的“内心意向”,构成了人们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价值的“始因”。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其产生的心理动力也就越大,对人们行为的支配力量就越强。在社团管理中,首先要了解社团成员的成长环境、生活和社会经历、目前状况和未来追求,正确地分析每一位成员目前的迫切需要层次,才能根据不同成员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才能激发成员的热情、形成高效的组织效能,因为不同的社团成员在同一时期的需要可能不尽相同,同一个成员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两个需要层次: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把人的需要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提出“一项需要在获得满足后便不再成为行为的激素”的观点。而每一个需要层次又有它的细分类别,如食物的需要、休息的需要、运动的需要、保护的需要等属于生理的需要;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熟悉或已知食物的选择等属于安全需要;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属于爱的需要;归属需要、结社需要、被他人接受和接纳友谊等属于社会需要;希望自己有信心、有实力、能胜任、独立、自由是自我需要的一方面体现,另一方面体现在希望被尊重、被关心、被赏识;个人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的不断发展、创造性的发挥等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一个成员也可能同时有几项需要,所以对社团成员的有效信息管理方式是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沟通、了解机制;建立个性档案,并随时更新。
(二)激励原理的应用是调动社团成员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社团管理的核心是激发成员的动机,诱导他们的行为,广泛倾听成员意见,实施授权式管理和参与管理,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使每个人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激励的方法是实施激励过程的具体形式。对大学生激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目标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等。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要选择能够调动成员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如选择富有挑战性、发展前途、成就感和责任感等的任务交予成员来完成,而不能误把非激励因素(如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当成激励因素,否则就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社团组织增强激励效用的生命力的有效办法是对激励进行正强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指出:人的行为随着外部条件的刺激而变化,通过不断改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因素可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效果。正确地评判社团成员的成功或失败,能防止因误判而导致的对成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影响,从而防止误判影响成员的后续行为和绩效。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把人的绩效、成功或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与机会。
另外,防止社团成员积极性降低的另一个原则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无论是奖励、惩罚还是表扬、批评,或者升职或降职等。如果成员(回报/贡献)比率与他人(回报/贡献)比率相等,他就会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因为感觉不公平而影响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发挥社团成员主观能动性的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期望理论”,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目标的价值,期望值是指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高校社团目标管理可以遵循确立目标、授权并明确职责范围、有效激励和客观评价总结这样的步骤。其中,确立目标时,要同时兼顾总目标的制定和各级子目标的制定,并尽量实现子目标与总目标的协调统一,实现共赢。
(四)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社团和谐发展的保障
行为科学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除了正式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外,还有一种没有隶属关系的群体关系,即由兴趣相投、比较合得来的人们形成的一种关系。这两种群体关系对个体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高校社团管理中要注重增强群体的积极作用、减弱或消除群体的消极影响。
高校社团可以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促进群体成员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建立友谊、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各部门之间的各类竞赛、各部门内部的民主管理等形式。
(五)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社团保持凝聚力的前提
高校社团要保持凝聚力,就要做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时要关注候选人的素质、技能、领导风格、领导艺术等因素。优秀的社团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能够保持有效的时间管理、建立高效的工作秩序;
(2)注重满足成员的高层次需要,即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注重激励;
(4)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5)能够做到民主管理和有效决策。
(六)社团组织的高效能是社团发展的必备条件
组织发展是指组织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扩大的要求,从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调整,改善组织中人的因素,以达到组织的最佳化和高效化。组织发展有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组织效能,二是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
高校提高社团组织的效能可以通过对组织结构和体系的再设计(如工作范围的扩大化、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工作时间的弹性化等)使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发挥到最大。衡量高校社团组织的效能的一个方面是要考察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又分为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团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度。高校社团组织具有开放性,它是一个“输入一培养—输出”系统,输入的是新成员,新成员经过社团组织理念的熏陶、其他社团成员的影响、组织内部的培训、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成长为具有某种特质的人才,社团组织也完成了输出的过程。
个体是群体、组织的最小单元,它是群体、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社团管理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重视考虑成员的需求、重视激励对行为的影响、重视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重视领导行为的影响、重视组织结构的改进、重视组织的发展才能提高社团的效能、切实增强高校社团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2]高惠珠.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价值哲学创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1).[3]郝其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8).[4]王易,张莉.试论激励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第三篇:浅谈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出发,结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改革等方面,阐述其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微信课堂教学创新,从而充分利用微信有效地促进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关键词:微信;微信互动课堂;公众平台
当今世界,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比如视频网络、博客、网游、购物网站、搜索引擎等,特别是人人网、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使得人们的媒体接触和使用习惯也随之改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除具备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平等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恰恰契合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要,这就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微信用户数量自从微信2011年1月推出后,用户数量增长非常迅速。2013年1月15日,微信官方宣布其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亿。
(二)微信的主要特点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完全免费,任何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支付给运营商少量的流量费,所有的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支持二维码扫描,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扫描和记录二维码信息。支持邮箱绑定,通过用户设置微信绑定邮箱,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在移动平台下处理邮件。支持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二、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改革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改革领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求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微信作为一个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类似于“中介公司”。虽然它无法对学习资源本身进行改善和优化,但是他通过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方便的传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一)教学与微信相结合具备以下优点。
1.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直接用手机QQ登陆微信。微信现有的3亿客户的规模,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一旦有用户将相应的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不一定非得通过移动设备,固定设备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教育资源进行移动学习。
2.微信可以对用户设置分组,并发布有声有图有文字的多媒体资讯信息。
信息传送的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往往被忽视和无法顾及,利用微信的互动方式,老师可以针对某个学生和某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微信可以主动进行消息的精准推送,并可以在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查看用户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
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以前学生在课下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学校里请教老师,这就造成了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宝贵的课堂自习时间被过多的占用。而微信的及时沟通功能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4.微信可以与用户实时进行交流,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的学习。
考虑到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1对1的沟通和学习。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教学双方在不断地留言交流中,可以实时的建立1对1沟通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5.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
任何一个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推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6.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类似数据库一样的学习资源载体,而是一个可以快速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的强大的平台。在学习中使用微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所尝试的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方法和平台。
(二)微信互动课堂
微信互动课堂是指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为教学辅助,科学设置微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的互动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教室多媒体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微信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及时的教学反馈,加强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乃至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以及新型教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1.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传播学aisas模式
课堂教学是围绕知识要点展开的,中学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引起关注——产生兴趣——主动搜寻——采取行动——进行分享”这一过程,每次课堂的知识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感兴趣,往往大家不会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会针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搜索,然后进行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行动,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老师分享。因此,中学课堂的教学应更多地开展讨论互动。2.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师角色已发生新变化
传统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学教学手段越来越注重多媒体教学,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让师生在信息获取上趋于同步,教师在教学信息资源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新兴前沿学科,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比如物理学相关课程,往往要利用最新的题型和生活实例用于教学中,而这些信息学生们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因此,中学教师的角色较以往有很大变化,更多的担任教学内容引导者的角色,如何组织好教学,引导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上实现良性互动,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3.让微信互动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微信群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用于教学,在课后更是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感情交流的纽带。通过朋友圈版块大家可以发布自己的生活动态,对有意思的说说点个“赞”或发表看法,特别是在节假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问候自己的学生及其家人,氛围倍感温馨,学生们也会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
(三)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全国首家教育微信导航,收录了高质量教育微信公众账号,是以发布、展示及教育微信用户订阅和用户学习需求为目标的微信导航网站,全面打造最权威的微信公众导航平台,网站中汇集了最优秀的教育微信公众信息资源。为用户、媒体、学生、机构、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以及通过自由平台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体验。同时区别于校园杂志、校园手机报、校园微博等媒体,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将是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新方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是要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传递校园信息的主流媒体,以“主流性与草根性并重,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观念引导与行动实施并重,服务学校与服务学生并重,立足校园与放眼社会并重”为原则。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而且互动性更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3G、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市场巨大。微信产品不断升级,各种功能不断研发,使得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微信与教育的发展
微信在教育领域会是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而教学如何教得好就是建立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另外,微信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图文、语音、视频,能很好的表达老师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学生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和平台。因此,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5).[2] 陈旭远,杨宏丽.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3] 詹义清,邓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2,(26).[4] 张韵.交往教学的课堂应用——生生交往的实现[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5).[5] 李春梅,李思齐.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青年记者,2012,(33).[6] 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7] 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
第四篇:论析VFP在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学籍管理工作应达到的要求,以VFP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编程(OOP)方法提出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案。
关键词:学籍管理;VFP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姓名,所在班级,所学专业,所在系等)、各系学籍情况(所含专业,所含班级,所含学生)、各专业学生情况(所含班级,所含学生,所在系别)、班级基本情况(所含学生,所含专业,所在系别)等的管理。管理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管以什么方向(学生、系、专业、班级等)为出发点都可以查到其相关的所有信息。如通过查单个学生的情况可以查询此学生的所有在校信息,而通过查询各系、各专业或各班也能同样得到所查对象的所有详细信息。并且还具备信息修改能力。如系名称的变更,学生退学等情况发生,学籍管理方式都必须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也只有达到上面的所有要求才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教学安排,学生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长期以来,学籍管理工作一直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重复性劳动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深人,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籍管理就显得繁琐和复杂,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适应发展了的新情况,并有碍于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计算机引人教务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本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1系统的开发原则
笔者在开发软件原则的制定上,进行了反复论证。因为这是一个新系统开发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它将贯穿在功能设计、技术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经过研究确定系统的开发原则如下:
1.1采用面向对象编程(OOP)方式进行开发的原则
面向对象编程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一个新标准,它与过去传统的过程化程序设计不同,程序设计采用事件驱动,这样程序员不再是控制者,相反用户成为控制者,这种方式能更有效地实现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
VFP是一种面向对象编程的软件开发工具,它使用了真正的类,包括继承性、封装性和多态性,它可使开发者快速开发出满足需要的应用程序,而且程序的可移植性好,基于这些,本系统的开发工具采用VFP。
1.2操作简便易学的原则
一个较好的管理系统都要以用户的习惯性操作为出发点,要让程序适应用户,不能让用户习惯程序。本系统采用了菜单和工具栏两种工作方式,用户通过菜单或工具栏上的快捷图标对系统进行操作,同时系统还给出实时在线帮助,保证用户很快地掌握系统的使用操作。
1.3反映高校学籍管理规律的原则
设计任何管理系统,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学籍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大量信息与数据处理的有序性、高效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开发学籍管理系统必须反映学籍管理的客观规律性及其基本特点,符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求,保证教学的各项工作,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提高其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反映。
1.4结合学校实际的原则
目前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主要采用手工方式进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手工方式进行会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使用本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修改,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学籍数据,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
2.1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建库首先要考虑到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实现,其次,尽可能考虑数据库操作和数据共享,以及采用字符型数据的压缩技术,减少数据冗余度,节省内存空间。本系统所建数据库包含四个基本数据表。
(1)部门信息表(系部.DBF):记录了全校所有的系(分院)、部的基本信息,可以随时根据学校部门的调整,对该库进行修改。
(2)部门信息表(专业.DBF):记录了各个系(分院)所设专业的信息,包括专业的名称、简称、简介及该专业对应的系(分院)等,用户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调整对本库内容进行修改。
(3)班级信息表(班级.DBF):记录了全校所有班级的信息,包括班级的建制时间,辅导员等信息,可以随时根据学校班级的调整,对该库进行修改。
(4)学生基本情况表(基本情况。DBF):记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人学成绩、系别、专业、班级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情况的变动情况对本库进行修改。
2.2各数据表间的关联
在2.1中所建的四个数据表中,以学生基本情况表为核心库,其它三个表的操作都以此表为基础。
在实现系统的过程中,将以上四个表用VFP自带的关联工具进行关联,在有些具体关联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时,采用VFP编程的方法实现。实现数据表关联后,对于前言所介绍学籍管理要求的任意查询及连动修改功能就可轻松实现。如: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查某一学生时,同时根据其系列、专业、班级字段可同时查出其系、专业、班级的情况。而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查某一系时本系所含专业(在学生表中查)、本系基本情况(在系部表中查)、本系班级情况(在学生表中查)等信息就可一次得出。以此类推,以学生基本情况表为查询基础,可以查到所要查的任何信息,并且只要用户一次查询即可实现。而对于某一参数的修改由于建立了数据关联关系也是非常容易的。如:系名的变更,可先在系表中获得要变更的系,然后将系表中要更改的系名进行变更,随后在专业表、班级表、学生表中查询与要变更的系名相同的记录实现一次变更。其它信息的变更可以此类推。
3系统完成的功能及组成为了达到所设计数据库实现的功能,系统应当具备用户设置(对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限定)、数据操作(对四个表的查询、浏览、删除、变更、打印等操作)、数据统计(对四个表的数据进行统计)、数据维护(备份数据、还原数据)、帮助功能。
3.1用户设里
系统有密码设定和退出功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启动本系统,在系统中设定了口令密码,启动时只有输人正确的密码才能进人该系统,同时为了系统的安全性,用户只有时常更改密码,才会使系统更安全。通过密码设定功能,用户能随时更改密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退出功能可以使用户退出此系统,同时系统进行数据清理,把无用信息从系统中删除。
3.2数据操作
系统中的数据都存储在部门信息库、部门信息库、班级信息库、学生基本情况库四个基本数据库中,数据操作功能使用户对本系统中这四个数据库进行浏览、查询、增加记录、删除记录、编辑数据、打印数据等操作。
3.3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包括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籍变化等所作的统计,并将统计后的结果浏览、打印。
3.4数据维护
数据在任何系统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查询结果,然而由于计算机的意外事故或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都有可能破坏系统中的数据,所以能够保护系统数据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
本系统通过数据维护来实现对系统数据的保护,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两个功能,利用数据备份功能可以把系统数据备份到软盘、硬盘等介质上,利用数据恢复功能可在系统数据遭受破坏时,从以前备份数据介质中把数据恢复到系统,使系统能正常运行。
3.5帮助
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给出必要的帮助来协助用户很好地使用该系统。本系统也不例外,为了能使用户用好此系统,在系统中给出了所有的操作帮助,同时,在用户操作某一功能时,如果想了解相关的帮助,只需按一下F1键,系统会自动弹出对应操作的帮助信息,大大方便了用户。
4系统的封装
本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表、表单、报表、类代码等大量文件,系统在能独立运行前必须进行封装。封装的具体步骤是将数据库表及表单添加到项目文件中,然后经过“连编”、“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生成“学生学籍管理.EXE”文件,再利用“工具”菜单中的“安装”向导,制作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盘(带VFP独立运行库VFP6R.DLL和VFP6RCHS.DLL)。利用生成的安装盘进行安装,系统即可脱离VFP,直接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
5结论
本系统从新生人学到毕业几年的在校情况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尽量减少了人工干预,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在投人使用过程中的两年来,系统达到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极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教务管理的水平,准确可靠,它不仅适用于本院的需要,还适合其它院校的推广和应用。
第五篇: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优势,是真正的互动新媒体。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将成为学校宣传的新媒体,师生成长的新空间,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关键词:学校管理 微信公众平台 应用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超越微博、QQ、人人网、短信等,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移动通讯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个人用
户基础上,针对政府、企业、社团等机构设立的宣传平台,更加注重目标人群的精准性,以及线上线下的沟通性,是真正的互动新媒体。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有效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学校管理呢?这是”互联网+”背景下校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设立魅力学校、成长空间、家校沟通等三个板块,每个板块设立三至五个栏目,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校宣传的新媒体、师生成长的新空间、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一、学校宣传的新媒体
宣传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展示办学效益,扩大学校影响,都离不开宣传工作。与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报、横幅等传统媒体相比较,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优势,将成为学校宣传的互动新媒体。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教师、学生、家长及一切关注学校的人群,主动推送信息,介绍学校概况,展示教师风采,宣传教育政策,反映校园动态。
1、学校概况
通过浏览学校网站查看学校概况,是人们了解一所学校的主要途径。学校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目标人群主动推送学校简介、机构设置、领导分工、校园风光、学校荣誉、未来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学校愿景等。
2、教师风采
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绩效一流、爱岗敬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作为宣传对象,在微信公众平台每月宣传一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也可以在每年的教师节前集中展示一批先进人物风采,树立行业榜样,激励广大教师争先创优,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政策速递
目前,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快捷的教育政策发布渠道,造成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政策了解不够及时、掌握不够全面、领会不够透彻,不能及时享受到相关的惠民政策。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招生政策、教育收费政策、学生资助政策、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等教育政策及相关解读,便于人们及时了解、全面掌握、透彻领会国家教育政策,从而受益于惠民政策。
4、校园快讯
学校开展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如开学典礼、德育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汇演、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师生获奖等,都可以作为校园新闻的内容,以简洁的文字、图片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给目标人群。人们只要接受到这些资讯,就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共同分享学校成果。
二、师生成长的新空间
成长空间板块可以设立成长导航、班级社区、研修之窗、书香校园等栏目,让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空间。
1、成长导航
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犹如一条行使在大海中的小船,他们有勇气接受挑战与风浪,他们需要自我跋涉与历险;但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引导与护航,帮助他们认识大海、躲过暗礁、学会驾驭与自我定位。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适时推送专题教育知识,坚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
2、班级社区
学校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班级社区。可以通过分年级、分班级的建立自己的班级社区。在班级社区里,可以拟定班级介绍、班主任寄语、发布班级通知、创建班级相册、展示班级活动等。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班级社区跟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班级社区
群发信息。
3、研修之窗
研修之窗是学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空间。在本栏目,可以发布培训通知,下载培训资料,交流培训心得;可以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堂视频,线上线下评课;可以展示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教研成果。
4、书香校园
中小学生期待在阅读中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幸福生活。这一期待既包括要有书读,又包括要有适合的好书读,还包括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力和习惯,更包括要有书香四溢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好书推荐、经典诵读、读书征文、亲子共读、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学校大力开展,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努力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习惯。
三、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真正实现了家
校联系的及时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新桥梁。
1、校长信箱
校长信箱是学校领导沟通、联系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桥梁,也是学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向学校反映情况、建言献策的渠道。学校可以在校长信箱发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假期安全管理等。家长也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向校长投诉举报、咨询政策、求助帮扶、提出意见建议等。校长要本着实事求是、及时高效、解决问题的原则,对来信内容给予及时答复,妥善处理家长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2、家长学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长学堂”是学校利用微
信公众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栏目。通过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经验交流、亲子活动等,指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3、公告公示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公示,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新途径。要将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如教育收费文件、中考招生政策、学生资助政策、教师职称评审文件、学校经费预决算、教师职称评审结果、申请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名单、中考优录学生名单、优秀教师评选名单等,都应该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评校评教
为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放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家长参与评校评教活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建议,有利于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应用于学校管理,将成为学校宣传的新媒体,师生成长的新空间,家校沟通的新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