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第一篇: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具有体育特招生招生资格,但是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在体育特招生管理方面却存在着比较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

体育特招生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到大学接受更加完善的教育,这对体育生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对体育特招生疏于管理,使得很多特招生成绩下滑,学习懒散,这与体育特招生政策制定的初衷并不符。

1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

国家为了发展体育专业型人才,实施了体育特招生制度,这使得很多有体育运动天赋或者想在体育方面发展的学生有机会能够进入到高校学习。但是绝大多数体育特招生进入学校之后,体育专项成绩却下滑,有些学生甚至放弃训练。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安于现状,体育优势越发不明显

体育特招生主要是因为自身拥有优于常人的体育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学习,使得自己实现了大学梦。这些体育特长生进入到大学之后,原本应该更加勤奋刻苦的练习,以使自己的体育优势长期保持。但是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特招生能够每天坚持练习,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安于现状,体育特长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在高中努力练习,主要是为了上大学,进入高校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没有必要再练习。因此很多学生安于现状,不认真训练,甚至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也不积极参加。

1.2文化课成绩比较低,训练时也时常闹情绪

一般情况下,体育特招生文化课基础都不是很好,进入大学之后,有些文化课科目属于必修科目,体育特招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很多少学生在练习训练之外,进行文化课学习。原本基础就差,再加之努力程度不够,所以体育特长生时常挂科。学习纪律性不强,对文化课普遍存在着意见,经常找各种理由不上课。除此之外,体育特招生在训练场地上,还时常闹情绪,只要训练内容稍微多一些,难度稍微大一些,就开始抱怨。久而久之,体育特招生的训练效果越来越差,完全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2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解决方法

2.1构建训练档案,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

拥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普通高校,要对体育特招生进行专项管理,构建专门的训练档案,此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第一,普通高校管理者在体育特招生入学之前,将所有的相关成绩都登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与日后的训练与比赛成绩进行对比,以此评价学生进入上学之后成绩是否进步,之后按照进步与落后情况按照管理条例给予奖励与惩罚。第二,管理者应该按照比赛任务,做好训练安排,同时制定训练守则,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训练守则进行训练,否则给以惩罚。以学期计算,训练课上,如果学生迟到超过5min,则直接算作是迟到,如果超过半个小时,则直接算作缺课,迟到两次,算作1次迟到。如果一学期缺1/3的课在直接取消特招生待遇。如果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造成伤害,要立即送入医院,但是只有校医院与教练都证明的确是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才能够算作是训练事故。如果由于教练训练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受伤,则学校要惩罚教练人员,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要取消教练待遇,或者直接取消教练资格。特招生比赛成绩不佳,也要进行责任划分,学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核查小组,既要对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核查,同时也要对教练日常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2训练比赛成绩的进退与津贴相挂钩

将特招生入学后的训练比赛成绩与入学时的专项特招成绩作比较,按进步和退步的等级作相应的津贴补助,改变了传统的比赛成绩与津贴挂钩方式,不看成绩,只看进步与否。这种大胆的训练创新管理体制,大大地调动了全体特招生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看到了自己的“真功夫”,不断总结和借鉴训练成功的经验,吸取指导不足的教训,提高教练水平;使得那些成绩差的特招生暗下功夫,努力提高运动水平;成绩好的也不敢怠慢,不断进取。

2.3成绩等级及成绩进退与文化课相挂钩

特招生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在体育上比普通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文化课上不可避免地同普通生存在着差距。考虑到特招生因为课外训练的付出,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课学习。为了平衡,把学生的入学体育等级与入学后训练成绩的进退相结合,配上相应系数,乘以学生实际考分,得到学生最后成绩。这样学生等级成绩越高,进步越大,最后成绩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必须清楚特招生的训练时间表,教练员必须清楚特招生的文化课程表,对特招生因训练所缺课程找时间补上,真正让特招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4对待特招生学校要层层重视

学校是一个整体,特招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无论在校内或外出比赛,他们的言行代表着所在学校的形象。其思想品德修养,辅导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要掌握特招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各系领导应鼓励特招生为本系争光争荣誉,对优秀上进的特招生要在全系及时通报表扬,帮助特招生树立信心和榜样,带动全系群体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更要重视特招生的管理,应由校级领导挂帅分管,外出比赛前分管的校级领导要作总动员,外出比赛应以团长身份挂帅。取得优异成绩,回校应及时向全校作宣传报道。这样,特招生入学后就真正做到同学校“荣辱与共”,充分发挥特招生的应有作用,为学校争光争荣誉。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体育特招生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普通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笔者介绍的管理对策,可能对某些高校并不适应,需要高校管理者进行改进。体育特招生是我国体育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由于疏于管理而使很多特招生未能走得更远,高校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司鹏巧,吴立柱.从就业趋向谈师范院校体育特招生的文化学习管理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5).[2]李家荣.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5).[3]林彦芸.谈专科学校田径运动员选拔和训练[J].体育师友,2000(03).[4]戴健,俞继英.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现状调查表明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本文对改革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力图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对策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将转化为社会效应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能为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普通高校大学生从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更科学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与习惯。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寻求发展对策,将会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例,随机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2)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三类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对主管领导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对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同时,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获取相关信息。

(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认识现状。

从现状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技术课的教学,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访谈与问卷结果表明:学校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理应在操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可有可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融入技术教学中,这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知识较为匮乏、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本身理论课时数较少,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课的教学上,甚至有些教师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因阴雨天气室外无法上课的应对手段;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目标使他们不认真对待,理论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现状。

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锻炼身体、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体育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会更好的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每学期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对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从现状看,每学期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难以保证,据曾吉等人在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7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每学期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有36所(47.37%)。[1]在对西安市的20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也仅有6所(17%),甚至有些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理论课,这种现状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产生很大影响。

3、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选择现状。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种类较多,各校选择不一,作为教学指导文件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在调查的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中有12所选用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大纲规定技术教学内容的编写都较为系统、规范,但对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不明确、差异较大,所涉及理论知识规范性较差,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明确的理论教材内容,使得体育理论课教学缺乏科学指导。从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是一些“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质”、“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等,缺乏系统性、而且随意性大、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不感兴趣。所有高校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实践课内容有明确、系统的安排,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进度大多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在选择时较为盲目,仅从自身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很少考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需要、兴趣,这也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效果较差。

4、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整节课理论讲授的方式,采取课堂讲授结合学生提问、讨论方式的仅占少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也不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其它理论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5、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考核现状。

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要的考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只重视技术、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核,忽视理论课的考核,还有些高校对学生的体育理论课不考核,有考核的高校也大多采取开卷或口试的方式,而且理论课成绩最多不超过体育科总分的20%,这种现状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课,更谈不上感兴趣。

三、结论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四、对策。

1、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高校主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可以融入到实践课教学中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把学生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其次,体育教师也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讲授技巧与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课教学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并纳入考核评定中去。

2、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学生对科学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应考虑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能盲目在数量上增加,除了要保证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正常比例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与补充,例如,因雨雪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安排理论课教学,还可利用一定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作为体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也可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知名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知识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学生完成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教材应相对统一、适当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系统。

教材的使用应相对统一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高校教材使用种类较多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结合实际,有条件的高校都应使用统编教材,在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与需要灵活选择自编或其它教材。现有体育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且涉及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体育与卫生保健及科学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单独系统编写,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注意科学、系统,科学性要求教材选择要实用,体育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应主要强调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并在理论上指导技术课的学习。系统性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更加切合实际,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时事、奥运知识、娱乐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整节课直接陈述,多运用对比、范例等方法,有条件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一教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5、注重体育理论课考核评价环节。

大多高校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流于形式,技术实践课考核较为严格,学生重视,而体育理论课的考核相对简单,使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对学生都有一定评价,并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专门单独计算体育理论课考核成绩。考核的知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考虑更多实用性、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能指导实践,不应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考核应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5-98.[2]刘保.谈在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194-195.[3]陆美琳.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48-49.[4]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51.[5]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92-93.[6]刘月晨,付玉坤.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1):68-69.[7]王朝军.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2001,(4)42-43.

第三篇: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论文摘要:以黑龙江省15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黑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材内容等方面,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进行相应改革,并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0引言

体育课程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既是体育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国内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子迈得更快。所有这些,都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对黑龙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扶,并提出相关建议,探索课程改革发展的对策,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对贯彻新的《全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中简称新《纲要》)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大学中随机抽取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建筑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佳木斯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学院等15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1992年以来,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和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和资料,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在2005年黑龙江省高校体育院系部主任工作会议上,对黑龙江省5所城市中的15所普通高校发放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7份,回收16份,问卷回收率为94%,剔除无效问卷1份,问卷有效回收牢为88%。其中哈尔滨市7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l所,大庆市3所,问卷的填写者为各校的体育院系部主任或教学主任。

1.2.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程选用的教材

2.1.1教材来源调查结果见表1。黑龙江普通省高校体育课程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并不完全受到统编教材的束缚,而是以统编教材为蓝本,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与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内容(见表1)。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种类时,地方自编教材、学校注补充的教材内容、自编教材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2.1.2教材内容的评价表2所显示的是被调查高校对当前体育教材内容的评价,教材内容在选取上,竞技性太强、知识稍显陈旧、体现生活性的内容还欠缺;但在反映体育教学目标和健身性上较好。由于教材的限制,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不甚理想,使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乃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相应的变化。

2.2选用教学模式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共有5种(见表3),各种教学模式均具有各自的优越性,也有其不足。从表3可知,在被调查的高校中,采用基础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学校最多,混合型和三基型次之,而混合型和三自主型模式甚少,俱乐部型模式还未见有实行,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俱乐部型模式是当前高校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高校在学校体育资源“软硬件”的建设上,还达不到目前新《纲要》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需一个转变过程和适应过程。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所有学校的体育课都是每周1次课,2学时,期末有2—3次理论课教学,并且是考什么教什么,致使理论课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在对待那些体弱、病、残或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8O%的学校开设了保健课,另有20%的学校实行体育课免修政策,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选修课的占36%。在对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的问题上,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开设课的学校太少,开设的课程也是流于形式

2.3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现状

从表4中可以看出,虽然当前黑龙江省部分普通高校庄_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认识上与新《纲要》提出的思想是一致的,但仍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一定程度的离散现象,反映出对公共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认识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定位不全,势必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制定不完整,并Ff1此引发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一系列的操作偏颇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学校体育“育体”功能的欠缺发挥。

“增强学生体质”一度被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体育教学是否应该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这一命题有人也曾提出过质疑。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标而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调查表明。有48。6%的体育教师混淆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构建及其实际运用中。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有待改善;对学生主体的需要及其个体价值的确认还有待进一步的重视;在教与学的目标转换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的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体育教师面对诸多目标所面临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或者说。在体育课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今后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调查表明,部分学校存在侧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导致体育教育实践中单纯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或体质教育的出现。

2.4体育课程设置项目现状

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体育课共开设22个项目(见表5),其中拓展了一些项目,如定向越野、跆拳道、藤球、毽球。但过分集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滑冰等。从总体看。依旧竞技运动项目内容较多。滑冰作为北方冬季运动项目在我省高校开展较好,这与其传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田径项目却只有5所高校开设,很少有学校开设田径选项课。这说明现行的田径项目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抛弃,各高校普遍在选项课教学中用身体素质练习代替了田径项目,这与新《纲要》的初衷是相悖的。而大多数学校,对具有健身性、民族性、体现时代气息的课程开设较少,如网球、游泳、体育舞蹈、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拓展等项目,对自然资源的项目开发、挖掘、利用于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更少。

课程内容在实效性、健身陛、科学性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使学生们想学、想选,能找到自己喜爱和与今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促进“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2.5体育理论课现状

20xx年8月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个学年按72学时推算10%只有78学时,按我省高校体育课绝大多数开没2年推算,整个大学阶段体育理论课时数大约在l416学时,在有限的14-16学时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实践课中灌输、渗透。调查显示,只有27%1~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达到8学时,67%的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时数为4学时(见表6)

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以不同形式开设了健康教育、健与美讲座等,仅占被调查学校的27%。这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极不适应,调查表明,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没有统一标准,体育的目的和体育的功能被所有高校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33%的高校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67%1~J高校把基本技术、战术和组织编排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体育美学、体育文化欣赏、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如何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等,只有少数高校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这说明各高校重视专项理论,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尚有不足。

3建议

3.1完善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材体系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从规定性向选择性方向发展,从教师价值主体向学生价值主体转化。从只注重身体素质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应及时吸收新兴体育项目、娱乐性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材在内容上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应结合专业和职业选择有利于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利用在校所学到的锻炼手段来指导毕业后的健身活动。要实现教材体系多元化、乡土化,扩大学生选择体育教材的自主权,拓宽大学生自由、自觉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个人和个性特点,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

3.2完善理论体系,保证体育理论课时比例实施到位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等特点,开设针对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同时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身体教育、运动与保健等,使学生真正懂得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体育理论教材既要考虑到近期效益,又要着眼未来,预见终身。理论教学内容要把终身体育、健康教育思想贯穿其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

3.3构建新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高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面向全体学生,扩大体育课开设领域,建立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3.4更新体育课程观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培养

改革单纯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思想,使过去以运动竞赛教学为主线的教育向完善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健身育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转变。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身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和特长,树立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追求生活乐趣为宗旨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重视学生身心群的发展,要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技术为主、课堂为主的旧观念,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使大学生的体质能适应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论文摘 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 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 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 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 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成功的操作性因素。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问题等。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有特殊的方法和程序,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等。搞好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本着科学的指导思想,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4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教材、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在师资方面,应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保证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具有占领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使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聘请、学习、联络等方式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教材方面,由于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许多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都进入了高校。素材要成为教材还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要抓好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体育教材多功能拓展和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场地设备方面,实行场地、器材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上,重点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足够的电教设备和开发体育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第五篇: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2003级至2006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下载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研究论文[推荐]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全面发展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是个人受教育的高级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在此也即将结束,他们将要走出校门,走向社......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和普通高校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管理研究

    体育管理研究 1. 如何进行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我国历来对教练员的培训工作都很重视,以前所采用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一.通过体育院校进行学历教育,系统地进行培养 二.通过各级体委或......

    广东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

    广东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广东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文科一本594分,较去年提高5分;理科一本574分,较去年降低11分。 广东2013年高考(微博)......

    四川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

    四川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 录取控制分数线确定 2011年06月24日21:44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6月24日电 (刘贤)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省招考委主任黄彦蓉......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总结

    今年我市普通高考招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省考试中心的领导下,各级招生部门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勇于开拓,严密组织,团结协作,~地完成了今年高考招生考试工作......

    初级中学体育课堂游戏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变得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加强体育游戏的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论文

    【摘要】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就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行初步研究。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键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