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
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 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2003级至2006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
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第二篇: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2003级至2006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第三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2618 ――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为例 刘文通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为例,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滨州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坚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从思想、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当前全体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任务之一。
滨州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校生17000余人,有9种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医疗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622人,其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我国的8个民族,分别是藏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土家族等。其中,藏族学生151人,蒙古族学生26人,占在校学生的28%。
一、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促进与改进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径、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一)主要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宗教信仰特点鲜明
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理历史条件赋予了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母语、饮食习惯、禁忌、礼仪等。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已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并虔诚地信仰各自民族宗教信仰,如来自青海的藏族学生大多信仰藏传佛教,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各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整套生活礼仪习惯。例如:藏族学生不吃驴肉及鱼等,而维吾尔族学生则不吃大肉,极爱清洁等。
(二)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
在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有不少民族都以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特别是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尤为突出。在青海玉树有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玉树人最引以为骄傲的民族特点之一,特别是玉树的康巴藏族舞蹈,被称作“中国第一民间舞”。新疆与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到新疆、内蒙古旅游,常常看见兄弟民族载歌载舞的场面。不管是在节日喜庆的广场、街心,在田间、牧野的休憩处所,在普通人家的葡萄架下,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只要琴声一响,手鼓一敲,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地翩翩起舞。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三)文化课基础薄弱
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属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基本上属于经济欠发展的民族地区,教育总体水平落后,学生综合素质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学生总体水平。在当地能接受较系统的基础教育经历,但民族学生虽能熟练地运用汉语,但大多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与东部学生相差较大,基本上是享受了民族政策及国家政策而进入大学学习,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存在困难,成绩不理想。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建议
(一)加强组织管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素。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滨州职业学院为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体现学院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实行了《滨州职业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制度》,让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联系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项严肃光荣的政治任务加以对待。要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深入学生宿舍、班级,全面了解其家庭、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每周与所联系学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每月对所联系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加以指导。滨州职业学院努力在全院营造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氛围,全体教职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滨州职业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二)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点,学校要在各方面积极引导、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辅导与干预,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学习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机制建设。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所在学院要给与特别的关心和帮助,要因人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要积极发挥党员、学生骨干的作用,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成绩;要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资助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
除了按照学校相关政策予以适当照顾外,同时要正确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本民族、家乡的责任感,树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通过校园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生活
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注重少数民族重大传统节日的活动组织。例如: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节日,学校要细致、周到地策划相应的活动,一方面是促进全校学生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另一方面把各民族学生融合在一起,增强文化交流和深入了解,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广大学生在轻松的文体活动中树立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大家庭思想。2012年滨州市民族团结月、滨州职业学院校庆、滨州职业学院各大型晚会中热情奔放的藏族锅庄舞、悠扬高亢的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为晚会增添了精彩。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清脆悦耳的琴声,热烈奔放的情绪,常常会使你心荡神驰,情不自禁地投足于他们的行列,学着他们边唱边跳,饱赏这歌舞之乡的乐趣。
(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培养德才兼备、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是高校的一项崇高使命。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造就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选拔与培养一支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干部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要选拔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干部,并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最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选拔,选拔后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培训、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还要加强民族政策理论、民族团结观念的学习指导。
(五)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加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团员的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青海玉树藏族学生在校第一学年,共有4名学生参加学院党校学习,还有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及入团申请书,2012年“五·四”青年节活动期间,有50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奋斗目标更加高远。参考文献:
[1]赵丽梅.对普通高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7):103-104.[2]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49-50.作者简介:刘文通(1979-),男,山东博兴人,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四篇: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作者:智赢论文网 日期:2016-9-20 9:54:26 点击: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十分关心和重视少T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还特别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研究事业。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实现全体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新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能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乃至全国的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推进,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之中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但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因素、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思想观点比较薄弱,心理素质较低,爱国主义觉悟不是很高,积极性很低,责任性不强。南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是新疆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得效果与新疆的社会稳定,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期需求。
2 教育和管理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开始,特别是要学习新疆的地方史,新疆的近代史和新疆的现代史,使少数民族学生深刻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让大学生感觉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对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其次,学校教育要用少数民族的杰出爱国人士,民族团结模范等的典型事迹材料来感动他们,教育他们。
2.2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每逢新学期,南疆高等院校要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新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并要规律性的组织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清思想,辨清是非,提高政治觉悟,以此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学校要安排专题讲座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利用红色网站和影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从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中受启发,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2.3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不但关系到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是来自南疆四地州的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很困难,父母大都是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因经济压力和封建家庭教育方式、语言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视野相对狭窄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校还因民族风俗,饮食习惯,对国内外重大民族事件的态度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学校要以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汉语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计划,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民族意识,减少他们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学校还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举办各种欢度民族节日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
2.4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在南疆校园里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很少遇见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占的比例比汉族学生多,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比例很少,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所以,高校要查出根本原因并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的渗透: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70%以上的来自于农村,而且农村的宗教气氛比较浓,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他们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当前,分裂分子利用宗教,一步步将黑手伸向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和纯真可爱的青少年学生,妄图达到其与我长期抗衡的目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渗透。
2.6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高校使各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使各族学生树立起民族团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和了解,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教育在南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南疆地区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在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处理事件要根据公平原则,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政策不能脱离管理学生大群制度。同时要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合理要求,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不合理要求进行耐心得教导和化解。
3 结语
做好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造就爱国爱民,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少数民族干部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严肃认真的处理批评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及时的表彰和肯定好人好事,使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要求学生宽以待人,反对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并成为维护边疆稳定,爱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 斯日古楞,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五篇: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严肃学校纪律,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大力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由学年学时制向学分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校系统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学生学籍是指学生在学期间享受国家规定待遇的一种资格,其效力开始于教育行政部门所确认的学生取得学籍的日期,结束于学生毕业、结业、肆业的日期。学生必须具有学籍,方能取得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三条 学生受取消学籍处理后,其学籍无效。
第二章
入学和注册
第四条
凡按统一招生规定,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办公室批准被我校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到指定的分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须向学校书面提交申请延期报到注册,无正当理由,学校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
招生工作一结束,各分校应按省校当年或相关的注册文件,按时完成省校要求各项注册工作,方可取得学籍。
第六条
凡注册的在籍学生,由各分校建立学籍档案。学籍档案的内容包括新生录取材料(含入学报名表、初中毕业证复印件和录取通知书)、学籍卡(含学生成绩表)。学生的学籍档案由学生所就读的分校统一由专人进行管理,学生转学学籍档案随转。
第七条
新生注册后发给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技术学校统一印制的学生证,以证明学生身份。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须持学生证按时回校办理学期注册手续,学校应在学生证上加盖注册章。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者,作自动退学处理。学生证丢失,必须申请补办学生证。
第八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如发现在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由分校上报省电校批准,并由省校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取消其学籍。
第九条
在籍学生不得报考其他学校。但可按有关规定参加招工、招干考试或服兵役及就业单位的聘任。
第三章
成绩考核
第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各分校要按其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德、智、体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十一条
学生的操行考核,主要时考核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学习目的和态度、劳动和集体观念、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等方面的表现。各教学班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学年鉴定;毕业前夕,要进行毕业鉴定。学年鉴定和毕业鉴定,先由学生写出个人总结,经教学班同学集体评论后,再由班主任写出评语。毕业鉴定还须所属分校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
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主要考核其体质锻炼、体育课、讲究卫生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身体素质的考核应作为学年鉴定和毕业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严格有效的方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对技能的运用能力,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考试的课程门数和考核标准、成绩评定办法按该年级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取得单科合格证的课程,与现修业课程相同的可申请免修(免考)。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凡考试中有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行为者及其中协同者该成绩以“△”记载。作弊累计两次者,开除学籍;如考生由他人代表代替他人考试的,与场外人员或考场工作人员串通舞弊的,不服从监考工作人员管理,严重扰乱考场纪律的,该科成绩作“△”记载,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四章
转学、转专业
第十六条
从外省转入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及各分校的学生,如有正当原因要求转学,由学生本人填写《转学申请表》和提出申请,经原就读学校同意,并由省内接收学校决定是否接收;接收学校接收转学学生后,须将《转学申请表》及有关材料报经省校专程省教育厅备案,未备案者,不得列入学籍管理。应按省高教厅的要求填写《转学申请表》,在表格上加盖双方学校公章及附上统一招生记录登记表(复印件),并加盖双方学校公章等材料,学生转学,必须按同一层次、同一科类、同一学习形式及同类型学校的原则转学。
第十七条
学生入学后在一年级学习期间可申请转专业,除此之外一律不得申请转专业。转专业由分校自行处理,并报省校备案,转专业只能同科类、同一学习形式相转。从外系统或外省转学到我省校及各分校,需通过省校统一到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休学、复学、退学
第十八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者,可向分校申请休学,经分校审批同意后报省校备案。休学期间在规定的学籍期限内保留学籍。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及时复学,到期不复学者取消学籍。学生复学在原就读学校按原专业编入相应班级学习。
第二十条
学生因正当理由要求退学者,经本人申请,经分校审批同意后报省校备案,退学者取消学籍,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单科成绩不与学历挂钩。
第六章
奖励和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省校和各分校每学年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一次,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于反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法乱纪、违反学校纪律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四种。
第二十三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留校察看期限一般为一年。在留校察看期间确已认识错误,有进步表现,可按期撤销处分;有立功表现,可提前撤销处分;期满一年经教育不改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应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而坚持不改者;
(二)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触犯刑律者;
(三)破坏公共财产,盗窃国家、集体和私人财务造成严重影响者;
(四)小偷小摸屡教不改者;
(五)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者;
(六)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者。
第二十五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耐心教育,处理时要慎重。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分清错误性质,处分要适当。对学生处分要和学生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处理结论要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
第二十六条
学生给予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处分,由分校审批并报省校备案;对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须报省校审批。撤销处分的批准权限与给予同。
第二十七条
对学生的奖励和处分,其有关材料归入本人的学籍档案,并抄送学生所在单位或所在居委会。
第七章
毕业
第二十八条
凡学分制学生定要达到可毕业学分,学年制学生要按其专业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课程或修满学分,完成规定的实践性环节,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毕业鉴定合格者,由分校审核,经省校审批和省教育厅验印后颁发毕业证书。未经验印的毕业证书一律无效。
第二十九条
学生因毕业鉴定不合格不能按期毕业者,由所在分校经一年考察鉴定合格后可补发毕业证书。其毕业时间从鉴定合格之日算起。
第三十条
实行学年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在修满学分后,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三年,学生未能如期毕业,原取得的学分可予以保留,对于不合格的课程在籍期间经过重修重考,达到毕业最低学分者,可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一条
毕业证书遗失需办理毕业证明者,应在市级政府报纸上登载遗失声明并向原就读学校申请,取得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身份证、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成绩总册)复印件后可到省校办理毕业证明或委托原就读学校到省校办理。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有关分校学籍管理常规工作的日程安排及办理毕业证书的具体要求,请参照每学年的学籍注册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