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读后感
近日,细读了美国作家、哈佛大学高级讲师罗兰·巴特先生写的《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一书,受益匪浅。本书就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从建立学习型社区、创建领导团体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生动的阐述,同时更引入了“共同管理”的学校管理新理念,为提升学校内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环境就是生产力”。而在作家巴特看来,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其秘诀就在于所提出的“共同管理精神”。什么是共同管理精神?作者对这个词语没有给出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但却用了一个生动的现象做了很好的描述:在一个大约6万只蜜蜂的蜂房里,一直有侦查员在田野里寻找着新的花蜜,然后通过它们精巧的舞蹈告诉其它蜜蜂。在炎热的天气里,为了给整个蜂房带来新鲜空气,扇风的蜜蜂站在着陆板上震动着它们的翅膀,一次能扇上几个小时。运水的蜜蜂找到一个水塘或小溪,然后把这种珍贵的物质搬回去给蜂房降温,加工蜂蜜。搬运花蜜的蜜蜂为制造蜂蜜搬回了原材料。封口的蜜蜂把蜂巢用蜂蜡堵上,而雄蜂则与蜂后交配,保持这个蜂房在数量上的强大……由此看来,引入到我们学校的共同管理精神,则应该是教师和校长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共同合作,同事之间的互相倾听,每一个教职员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付出,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等。学校应该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管理、共同领导、共同承担责任的社区。
一、共同管理
共同管理是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共同管理,能使学校建立起一种专业的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学校,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教育所有的人,应该鼓励所有的人共同参与管理和领导工作,并从中受益。校长在确立自己领导地位的同时,更应该倡导学校人人都有机会当领导。
在教师教研层面的管理上,引用朱迪斯·华伦·利特尔对学校共同管理精神的定义,其主要体现在四种具体行为中:首先,教师一起谈论教学。这种交谈具有经常性、连续性、明确性、针对性。经过交流,想法得到丰富,对教学也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第二,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从而促进思考和讨论。结合学校实际,可以开展互动教研活动,通过活动促使教师人人参与,在互补共生中合作成长。第三,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在国外,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是由学校、教师自己规划制定,这不同于我们中国,但是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制定不同学科的教学安排。第四,教师相互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学校则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理念的平台。也因此,正如书中所写:只有共同管理才能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共同学习
学校是一个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地方,在巴特看来,在一所好的学校里,每个人是教师,每个人同时又是学生。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传授知识;校长教授知识,同时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的同时也在学习,这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共同学习的地方,校长应占据中心位置,应该是全校学习者的表率。我们期待教师和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校长就应该先为大家做出个榜样。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共同学习的重要性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各校都在积极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在鼓励老师积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提倡了老师作“反思型”教师,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同事间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随时进行研究,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校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其学习的本身对学校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他们学习的内容。
三、共同承担责任
巴特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去冒险,并为冒险的人提供“安全网”保护。我们理解,这里的冒险应该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担负起责任。
当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校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无条件地支持、维护学校教师,要成为老师可信赖、受尊敬的同事。在赋予老师权利的同时,更要勇于同老师共同承担责任。“我会尽自己所能同大家一起管理好学校”的同时,感觉又有了变化,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多了一份尊敬与爱戴。因为相信“每个教师都有领导潜质”,因为希望建设一个如雁阵般的“领导团体”。“虽然我们中很多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是雄鹰,强壮、自信,但我相信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更希望我们是那些大雁,成为补阵的大雁。
“任何真正彻底的改变,都源于事物内部本身,学校管理也同样如此。”相信共同管理精神的引入会成为学校发展、提高的催化剂,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走向幸福的教育之路。
第二篇:教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教案 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 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2.内容分析
教材中这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绘图训练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本节书内容,并要找出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特征。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让学生观看一组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表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且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然后设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新课:
(一).内力作用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地表各种形态的图片,上课时请各位同学对自己所找的图片解释其形成原因,寻找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然后教师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设问:
①同学们展示的是一组千姿百态的地表图片,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请分别说出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从何而来?
(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
请同学们解释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观看动画:喜马拉雅山、火山爆发.地震 设问:
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属于什么作用?其成因有何不同?表现形式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影响?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速度慢、岩浆活动——速度快、(变质作用)形成巨大山脉、填造了新陆地)
③内力作用中,哪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活动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特点)?怎样影响? 2.活动:P70/1、2、3 3.归纳总结: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以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地貌的形成入手,然后展示一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其成因,设问: ①是什么力量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表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③这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展示图表)(P71)
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⑤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P71)
2.活动:P72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3.归纳总结:
外力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4.练习:
给出一组图片,判断形成地表形态的作用;给出一些常用词语,从地质学观点看,是否正确。
(三).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内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内力作用的四种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教案 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
第三篇:构件内力分析基础教案
构件内力分析基础教案
学习目标
理解各种基本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掌握各种基本变形的内力特点、计算方法; 掌握各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图、力矩图的画法。
一、构件的基本要求
机械工作时,组成机械的各个构件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例如,吊起重物的钢丝绳要承受重物的重力、轧钢机轧辊要受到钢坯阻力的作用等。
构件在载荷作用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形,随着载荷的继续增加,有些构件可能会突然断裂,有些构件则发生过大变形直至破坏。为了保证构件正常工作,每一个构件都要有承受足够载荷的能力。
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构件,要满足下面3个方面的要求: 1.强度要求
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满足强度要求是指正常受力的构件不能被破坏。这是对构件的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吊起重物的钢丝绳不允许断裂,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不允许破损,机器主轴不允许折断或扭坏等。2.刚度要求
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满足刚度要求是指正常受力的构件的变形量不能超过允许的限度。有时构件在载荷的作用下虽然不会发生破坏,但如果变形过大,会导致构件不能正常工作。例如,齿轮轴变形过大会影响齿轮的啮合状况,如图2—l(a)所示;车床主轴变形过大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如图2—l(b)所示。因此,对于自身变形会影响机械工作性能的构件,必须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
3.稳定性要求
稳定性是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对于中心受压的细长直杆,例如,图2—2(a)所示的内燃机的挺杆、图2—2(b)所示的千斤顶的顶杆等,当压力较小时,受压杆件均能保持直线的平衡状态,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压杆会突然变弯而丧失工作能力,这种现象称为丧失稳定,简称失稳。因此,要求压杆必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原有的直线状态,即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为了满足构件在强度、刚度、稳定性3个方面的要求,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必须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同时还必须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消耗量,以符合经济的原则。
图2—2中心受压的细长直杆
二、变形固体的概念
1、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2、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也称为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本课程中仅限于研究物体的小变形和弹性变形。
三、杆件的基本变形 1.拉伸与压缩
这种变形的特点是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的一对力作用时,引起杆件在轴线方向上发生伸长或缩短,如图2—3所示。例如汽缸的活塞杆、起吊重物的绳索、千斤顶的顶杆等。
图2—3拉伸与压缩
2.剪切和挤压
螺栓、铆钉、销钉、键等构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于杆轴且距离很近的一对力作用时,引起杆件的横截面间发生相对错动,如图2—4(a)所示,这种变形称为剪切;除承受剪切作用外,还需要在被联接件的接触面上相互压紧,如图2—4(b)所示,这种现象称为挤压。联接件除了可能以剪切的形式破坏外,还可能因挤压而破坏。
图2—4剪切和挤压
3.扭转
这种变形的特点是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矩作用时,引起杆件的横截面绕其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如图2—5所示。例如,汽车方向盘的转向轴、机器中的各种传动轴、电机轴等。4.弯曲
这种变形的特点是杆件受到垂直于杆件的轴向力,或由作用于杆轴纵向平面内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矩作用时,原为直线的轴线变成曲线,如图2—6所示。例如,车辆的车轴、起重机的大梁等。
图2—5扭转图2—6弯曲
还有一些杆件同时承受几种基本变形,例如,车床主轴工作时要承受弯曲、扭转和压缩3种变形;钻床立柱同时承受拉伸和弯曲两种基本变形,这些情况称为组合变形。
四、内力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内力,是指构件内部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本课程中所说的内力则是指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作用力
1、拉伸与压缩
(1)、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
以图2—7(a)所示拉杆为例,欲求拉杆任一截面m—m上的内力。可以假想用一平面将杆件沿截面m—m截为两段,任取其中一段,如以左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右段杆对左段杆的作用以内力N代替。由于原来整个杆件处于平衡状态,被截开后的各段也必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左段杆除受F力作用外,截面m—m上必定有作用力N与之平衡[图2—7(b)],该力就是右段杆对左段杆的作用力,即截面m—m上的内力。列出左段杆的平衡方程
∑x=0 即N-F=0
得
N=F
若以右段作为研究对象,如图2—7(c)所示,同样可得
∑x=0即
N’-F=0 得N’=F
实际上N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对于同一截面,如果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所求得的内力必然数值相等、方向相反。这种假想地用一个截面把杆件截为两部分,所,以确定截面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图2—7截面法求杆件内力
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的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①沿所研究截面假想地将杆件截为两部分,于该部分的外力。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任选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画出作用 ②画出截面的内力,取代另一部分对所研究部分的作用。
③对研究部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解方程,确定内力的大小、方向。
由于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Ⅳ与外力F共线,且与杆件重合,所以这里的内力称为轴力。
轴力的正负号表示杆件不同的变形。杆件拉伸时,轴力背离截面取正号。杆件压缩时,轴力指向截面取负号。
如果在杆件两端和中间部分均有外力作用,仍可应用截面法求各截面上的轴力。可以采用一个直接利用外力计算轴力的规则:杆件承受拉伸(或压缩)时,杆件内任一截面上的轴力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外力背离截面时取正,外力指向截面时取负。
(2)、轴力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轴力沿直杆轴线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平行于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用垂直于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上的轴力数值,画出轴力与截面位置的关系图,如图2—8(b)所示,称为轴力图。
从轴力图上可以确定最大轴力及其所在的截面位置。习惯上将正轴力(拉伸时的内力)画在上方,将负轴力(压缩时的内力)画在下方。
例2—1如图2—8(a)所示,一等直杆受到F,=90 kN,F2=70 kN,F3=30 kN外力的作用,试求各截面的轴力,并作轴力图。解:(1)计算各截面的轴力
图2—8 根据轴力计算规则,各截面的轴力可以直接写为 N1=F1-F2+F3=50 kN
N2=-F2+F3=-40 kN
N3=F3=30 kN(2)作轴力图
如图6—8(b)所示,杆件的最大轴力为 Nmax=50 kN
2、剪切和挤压(1)剪切的内力
当作用在零件两侧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于杆轴且距离很近时,两侧作用力之间的截面有发生相对错动的趋势,零件的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变形。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剪切面。如果零件受剪切时只有一个剪切面(图2—9),应用截面法,如图2—9(b)所示,将铆钉用一个假想平面沿剪切面切开,取其下半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持下段铆钉的平衡,截面上必有内力存在,这个与截面相切的内力称为剪力,用FQ表示,如图2—9(c)所示。
如图2—9(c)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剪力FQ的大小为:FQ=F。
图2—9 单剪
图2—10 双剪
(2)挤压力
螺栓、铆钉、销钉、键等各种联接构件除承受剪切作用外,还需要在被联接件的接触面上相互压紧,这种现象称为挤压,如图2—4(b)所示。仍以铆钉联接为例,铆钉与被联接的钢板在一个半圆柱面上互相接触,产生挤压作用。通常把两个接触面间的压力称为挤压力,以符号Fj表示。挤压力Fj的大小为Fj=F。
3、圆轴扭转
如果在与圆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作用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外力偶,使杆的相邻截面发生绕轴线的相对错动,这种变形称为圆轴的扭转变形,如图2—11(a)所示。
(1)圆轴扭转时的扭矩分析
用截面法分析轴的内力。将轴沿指定截面m—m切成两段,舍去右段,保留左段。由于作用于轴上的外力只有绕杆轴线的外力偶,所以横截面上只能有绕x轴的内力偶矩分量——扭矩T,其余的内力分量均为零,如图2—11(b)所示。扭矩的大小仍可依据保留段的平衡条件确定,即 ∑M=0 即T-M=0 得T=M
图2—11用截面法分析轴的内力
(2)扭矩的计算规则和符号规定
某一截面上的扭矩,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偶矩的代数和,扭矩的转向与外力偶矩恰好相反,用右手四指弯向表示扭矩的转向,大拇指的指向与截面外法线n相同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如图2—11(c)所示扭矩丁为正;图2—11(d)所示扭矩71为负。
(3)扭矩图
如果在圆轴上同时作用有几个外力偶,一般情况下,不同区段上扭矩是不相同的,各截面的扭矩可用截面法分段求出。为了清晰地反映出扭矩随截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常常把这种变化情况绘制成函数图像,称为扭矩图。其画法与轴力图类似,取平行于轴线的横坐标x表示各横截面的位置,垂直于轴线的纵坐标T表示相应截面上的扭矩值,正值画在x轴上方,负值画在x轴下方。
(4)外力偶矩的计算
在工程中许多受扭转的构件,如传动轴等,往往并不直接给出其外力偶矩,而是给出它 所传递的功率和转速,这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出作用于轴上的外力偶矩。若已知功率P的单位为kw,转速n的单位为r/min,则外力偶矩为 pn下面举例说明扭矩的计算与扭矩图的绘制方法。M=9 550×(2—1)
例2—2传动轴如图2—12(a)所示,主动轮A输入功率PA=40 kw,从动轮B,C,D输出功率分别为PB=20 kw,PC=PD=10 kw,轴的转速n=200 r/min,试绘制扭矩图。
图2—12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A=9 550×40kw=1910 N·m 20rmin20kw=955 N·m 20rmin10kw=477 N·m 20rminMB=9 550×MC=9 550×(2)计算各段扭矩值 TAB =-MA =-l 910 N·m TBC =-MA+MB =-955 N·m TCD =-MD =-477 N·m(3)画扭矩图[图2—12(b)] 由图可知,最大扭矩(绝对值)发生在AB段,׀T׀max =1 910 N·m(4)讨论
若将轮A放在中间,如图2—12(c)所示,再做出扭矩图,如图2—12(d)所示,最大扭矩发生在BA,AC两段,׀T׀max=955 N·m。
可见,主动轮与从动轮安放的位置不同,轴所承受的最大扭矩也不同。两者相比,图2—12(c)所示轮子布局比较合理。一般应将主动轮布置在几个从动轮中间,使两侧轮子的转矩之和相等或接近相等。
4、弯曲的内力分析
弯曲变形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受力和变形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垂直于杆件的轴线,使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称为梁。(1)平面弯曲概念
1).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作用在梁上的外力包括载荷与支座约束力。仅由平衡方程可求出全部支座约束反力的梁称为静定梁,静定梁的基本形式有以下3种:(1)简支梁
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活动铰支座的梁称为简支梁,如图2—13(a)所示。(2)悬臂梁
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梁称为悬臂梁,如图2—13(b)所示。(3)外伸梁
一端或孽鬻有外伸部分的简支梁称为外伸梁,如图2—13(c)所示。
梁的两个支座之问的距离,称为梁的跨度。图2—13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2).平面弯曲的概念 工程中常见的梁,其横截面大多至少有一根对称轴,如图2—14(b)所示。截面的对称轴与梁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称为梁的纵向对称面,如图2一14(a)所示。若梁上所有外力(包括外力偶)都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则变形后梁的轴线将是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一条平面曲线。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它是弯曲问题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情况。
图2—14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内力
1).剪力、弯矩的概念
梁的内力仍由截面法确定。如图2—15(a)所示的简支梁,为确定任一截面n—n的内力,首先求出梁的支座反力FA和FB,然后,假想用截面将梁在n—n处截成两段,如图2—15(b)(c)所示。若取左段梁为研究对象,由于整个梁是平衡的,所以它的任一部分都处于平衡。由左段梁的平衡可知,在n—n截面上必然存在两个内力分量。
图2—15剪力和弯矩
(1)与截面相切的内力分量,称为剪力,用FQ表示。(2)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的内力偶矩称为弯矩,用M表示。由平衡方程可得n—n截面的剪力FQ与弯矩M。∑FC=0 即FA-FQ = 0 得FQ = FA
∑Mc(F)=0 即-FAx+M=0 得M = FAx
式中点c为截面的形心。2.)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为使取左段梁或右段梁得到的同一截面的剪力与弯矩符号相同,根据梁的变形情况,对剪力、弯矩的符号规定如下:
在横截面的内侧截取一微段梁,凡使该微段梁发生左上、右下相对错动(顺时针错动)变形的剪力规定为正,反之为负;使微段梁产生上凹下凸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如图2—16所示。
图2—16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3).计算剪力和弯矩的简捷方法
截面法是计算梁剪力和弯矩的基本方法,将平衡方程∑F=0和∑M(F)=0移项后可得到计算梁剪力和弯矩的规律,称为简捷法。
(1)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其中,截面以左向上的外力或截面以右向下的外力,在该截面上产生正的剪力,即“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反之,则产生负的剪力。(2)梁内任一横截面的弯矩,等于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外力(包括外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其中,截面以左对截面形心顺时针的力矩或截面以右对截面形心逆时针的力矩,在该截面上产生正的弯矩,即“左顺右逆,弯矩为正”;反之,则产生负的弯矩。
(3)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由剪力、弯矩方程画剪力、弯矩图
一般情况下,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而变化。若以梁的轴线为x轴,坐标x表示截面的位置,则剪力和弯矩可表示为x的函数,即 FQ= FQ(x),M=M(x)
这种内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梁的内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图线,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由内力图可以确定梁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及其所在的截面(危险截面)位置,以便进行梁的强度计算。下面通过例题说明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
例2—3 如图2—17(a)所示的简支梁,受集中力作用,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求支座的约束力
FbFaFB= ll(2)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A = 梁在C截面处有集中力作用,故AC段和CB段的内力方程不同,需要分段列出。
AC段:
FQ(x1)=FA =M(x1)= FAx1=
Fb
(0 1(0x1a)lFaBC段:FQ(x2)=-FB=- (a (ax2l)l(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AC段和CB段剪力方程可知,AB段梁的剪力图是一条在x轴上方的水平直线,佃段梁的剪力图是一条在x轴下方的水平直线,梁的剪力图如图2—17(b)所示。由AC段和CB段的弯矩方程可知,两段梁的弯矩图均为斜直线,在每段上计算两端截面的M值,可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2—17(c)所示。 图2—17 由FQ,M图可知,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方向是从左到右和集中力的方向一致,其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在集中力作用截面,弯矩图出现“尖点”,即M图在此点的斜率发生改变。 例2—4 试画出图2—18(a)所示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求支座约束力 MM FA =,FB=- ll(2)列剪力、弯矩方程 由于有集中力偶作用,故剪力、弯矩方程应分段列出。 M AC段:FQ(x1)= FA = (0 lMM(x1)= FAx1= x(0x1 (ax1l) lMM(x1)= FAx2-M=-(l-x2) (a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于AC段、CB段的剪力FQ等于常数,其值图2—18 M,因此,FQ图在全梁上为一水平线,如图2—18(b)所示。l由于AB段、CB段的弯矩M均为x的一次函数,两段梁的M图均为斜直线,求出各段均为两端截面的弯矩值。 AC段:x1=0 处 M=0 Mx1=a处 M=a lM CB段:x2=a处 M=-b lx2=l处 M=0 标出上述弯矩值,连以直线,即为梁的M图,如图2—18(c)所示。 可见,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无变化,弯矩图出现突变,突变的大小等于集中力偶矩的大小。突变方向,从左截面到右截面,当力偶为逆时针方向时,弯矩图由上向下突变,当力偶为顺时针方向时,弯矩图由下向上突变。 例2—5如图2—19(a)所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2—19 1解:(1)求支座约束力 FA = FB =ql 2(2)列剪力、弯矩方程 1FQ(x)=FA-qx=ql-qx(0 2(0xl)222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剪力方程可知,FQ图是斜直线,计算梁两端处的FQ值 1x=0 处,FQ =ql 21x=l处,FQ=-ql 2由此可画出FQ图,如图2—19(b)所示。 由弯矩方程可知,M图是一条二次抛物线。作此抛物线,需要确定几个坐标点,列表计算,见表2—1。标出以上各点的M值,并连以光滑曲线,即可画出弯矩图,如图2—19(c) 11所示。由图可知,梁的最大弯矩Mmax=ql2,发生在梁的跨中截面(x=l)处,而该截 82面的剪力FQ=0。 表2—1 通过上面各例,画内力图的步骤可归纳为: ①求支座的约束力(悬臂梁可以不求)。②分段列剪力、弯矩方程 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处和分布载荷的起、止点为分界点。③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内力方程判断内力图的形状,再计算各分界点的内力值(这些点所在截面称为控制截面),最后画出内力图。 2.控制截面法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弯矩图的规律: ①无载荷作用的梁段,剪力等于常数,剪力图为水平线,弯矩图为斜直线。当剪力为正时,弯矩图斜向右上方;当剪力为负时,弯矩图斜向右下方。 ②均布载荷作用的梁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其斜率等于均布载荷的集度),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当均布载荷向上作用时,从左向右剪力图为上斜的直线,弯矩图为下凸线的二次抛物线;当均布载荷向下作用时,从左向右剪力图为下斜的直线,弯矩图为上凸线的二次抛物线。在剪力等于零的截面上,弯矩取极值。 ③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上,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自左向右突变的方向与集中力的指向相同,弯矩图出现尖点。④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上,剪力图无变化,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的矩。当集中力偶为顺时针时,自左向右弯矩图向上突变;反之,则向下突变。利用以上规律,既可以校核内力图是否正确,也可以不列内力方程而直接画出内力图。画图的方法是:先求出梁支座的约束力,根据外力作用情况将梁分段,并定性判断各段剪图和弯矩图的形状,计算控制截面(分界点、剪力为零的点所在截面)的剪力值和弯矩值,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这种画剪力、弯矩图的方法,称为控制截面法。 例2—6如图2—20(a)所示简支梁,其尺寸和载荷如图所示,试用控制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 F A=F B=F(2)分段,并判断各段FQ,M图的大致形状 全梁分AC,CD,DB三段,AC,CD,DB段没有载荷作用,故其FQ图均为水平线、M图均为斜直线。 (3)计算控制截面的FQ,M值,并作FQ,M图 计算控制截面的FQ,M值: FQA = FQC左= F FQC右= FQD左= 0 FQD图2—20 右= FQB 左 =-F MA=0 , MC=MD=Fa,MB=0 根据FQ,M图的大致形状和控制截面的FQ,M值,可画出FQ,M图,如图2—20(b)(c)所示。 例2—7 用控制截面法画出图2—21(a)所示简支梁的内力图。解:(1)求支座反力 F A= 2 kN,F B=5 kN (2)分段,并判断各段FQ,M图的大致形状 梁应分AC,CB,BD三段: AC段:无载荷,FQ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CB段:无载荷,FQ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BD段:q向下,FQ图为右下斜直线,M图为上凸抛物线。 (3)计算控制截面的FQ,M值,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FQA = FQC左= 2 kN,FQC右= FQB左=3 kN FQB右=2 kN,FQD=0 MA=0,MC =4 kN·m MB =2 kN·m,MD=0 根据FQ,M图的大致形状和控制截面的FQ,M值,可画出FQ,M图,如图2—2l(b)(c)所示。 图2—21 本章小结 1.杆件的基本变形 拉伸与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4种。2.求解内力的基本方法——截面法 假想地用一个截面把杆件截为两部分,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以确定截面内力的方法。 3.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1)轴力的正负号规定 杆件拉伸时,轴力背离截面取正号;杆件压缩时,轴力指向截面取负号。(2)轴力图 正轴力画在x轴上方,负轴力画在x轴下方。 .剪切和挤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挤压力。5.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1)扭矩的正负号规定 用右手四指弯向表示扭矩的转向,大拇指的指向与截面外法线凡相同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2)扭矩图 正值画在x轴上方,负值在xz轴下方。(3)外力偶矩的计算方法 M=9 550×p n6.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1)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在横截面的内侧截取微段梁,凡使该微段梁发生左上、右下相对错动(顺时针错动)变形的剪力规定为正,反之为负;使微段梁产生上凹、下凸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2)剪力图和弯矩图 采用控制截面法绘制。 具体步骤为:先求出梁支座的约束力,根据外力作用情况将梁分段,并定性判断各段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状,计算控制截面(分界点、剪力为零的点所在截面)的剪力值和弯矩值,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 思考与练习※※ 2—1 试述4种基本变形的受力特点。 2—2 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正负号规定方法。 2—3 画出图6—22所示各杆的轴力图,并计算最大轴力Nmax。 图2—22 2—4 画出图2—23所示圆杆的扭矩图,已知MA =5 kN·m,MB=2 kN·m。 2—5 画出图2—24所示各杆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计算最大FQmax和Mmax。 图2—23 图2—24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从以人为本开始 【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将成为全社会的重要生成部分。作为社会体系中重要人力资源的教师,其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更新与丰富新的知识储备,不断强化与提升专业技能,让自己始终拥有“源头活水”,让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充满鲜活力,以人为本已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生存根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师管理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没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就不可能有课改目标的真正实现。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开拓思路、打破以前的思维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总结反思新课改革中的经验及问题的基础上,汲取各种有益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以人为本,逐步起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改革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是围绕“人”而开展工作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人为本”关键在于尊重人,体现着价值尺度从“物”到“人”的转移,是关切现实人的命运和关怀人生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与群体的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包括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多种活动、多个空间、多方互动的综合过程。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本,并且将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从现在大多的学校管理状况来看,更多强调的是量化管理。学校管理者把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准确的量化。量化管理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量化。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企业。企业职工的劳动对象是物,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不同于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它的劳动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其劳动过程的投入和劳动成果的多少可以用数量和价格进行量化的效益计算。然而教师的教学活动则不同,教师的劳动是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一种精神活动,就其活动成果而言,学生培养是教师集体合作的结果,甚至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的特殊性,无法把某一位教师的劳动从中清晰地提取出来。事实上,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以及脑力劳动的付出,才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这些方面最重要的有是责任感事业心),而这些恰恰是量化管理所无法准确测量、清晰计算的,也是不易操作的.这的确是个难题,需要积极的探索,不断的完善。那么在我们学校的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我校采取“以人为本”,促进职工的发展 学样管理首先要从“教师”出发,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培养教师,要关注老师的需求,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树立以教师为中心和管理理念。“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教师是最重要的,尊重教师的发展,学校才能生生不息,作为知识分子密集的学校,尊重教职工、注重教职工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培训、学习来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家自身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促进职工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这样才是当代学校的发展型管理模式。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生源都来自于所在的各村,村内的环境、文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行市场经济冲击下,大部分学生见利忘义,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的利益;现实生活中有真善美的东西,也有假丑恶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去改变它,防止这种东西陷入学校的学生中来。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学会有爱心,可是社会上一部分人甚至个别人惟利是图,部分学生在社会上做好事都遭到一些学生的讽刺,为此,学校教师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要从自己真正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学生真正成为明辨是非的人。 二、以人为本,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大多数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完善自我、体现人生价值和学校发展是和谐统一的,学校就是每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在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下面几种家庭因素导致教师在自己的人生教育教学中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单亲家庭: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爱护和关心,往往比较脆弱或顽劣。女生表现为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心事重重,提不起精神,对自己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方面不予理踩,男生往往比较顽劣,整天在学校或在班理捣蛋,或游手好闲,甚至有时在学校集众斗殴,给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2)在当今社会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种家庭往往表现为父母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读书和不读书都能赚大钱,家长感到培养孩子没有用,对自己的子女放任自流,极少过问,存在着一种让子女早日不读书,帮助家里赚钱的想法。(3)娇生惯养的家庭:这种家庭往往是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和谐。一方要严格管教,另一方面却维护子女,导致让孩子越来越偏离正常的教育轨道;或者有爷爷、奶奶的偏护,上一辈人非常溺爱,不管是对是错,都很放纵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家里做“小皇帝”,久而久之变成对上 不尊敬,对下横不讲理,导致学校教师在管理上经常都是一块“心病”。 三、我校采取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和谐班集体,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德育常规,开展“一帮一”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自己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排除校园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措施,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由于部分学生智商偏低,学习跟不上,难以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有些学生是由于小学基础没打好,到了初中,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不断加大,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又没有寻找老师或同学的帮助,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最终导致变成了困难学生。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常的一些矛盾和学习上的压力,往往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到校内或校外殴打自己平时感到看其他同学或有些恩怨的同学,最后害怕学校的处理或公安机关的追究而辍学外出打工。 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全力做好以生为本、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热爱学习并乐此不疲,让所有不同类型、不同层的学生每天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进步与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至高境界。 按照我校的要求,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原则,结合运用观察、交流、检测、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应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综合的评价,是新课程全面实施有序推进的坚强保障。我校在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如悬挂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学生美术作品,开展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多样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定要把“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体会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不仅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在遵循学校实施制度管理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原则下注重创新思维,更要从实际出发,把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整合起来,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郭振武,中央广播电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现代教育管理》柳海民,中央广播电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3]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实践的着力点》,第一作者,《东岳论丛》(核心期刊)2006.5 国内中小企业只要清醒地了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国内外行业巨头的雄厚实力,就一定会看到自身与之深刻的差距,任何短暂的成绩、荣誉等等都不值得骄傲和自赏。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国内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后发优势,在于要创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表现在具有强大再生力量的企业文化,这是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法器。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与时俱进果断地提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才是国内中小企业身体力行的工作指导方向。没有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培养和锻炼一支坚强稳定的营销队伍,就只可能是一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制度对于各级营销人员不仅仅只是强制约束力,更在于高度自觉性,需要各级营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化~、提高职业化素质。正如IBM的企业文化表现在“了解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风格,就了解了IBM的风格”,显示出无往而不胜的内力。 速度---速度创造规模。当今经济社会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高效率的组织执行力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国内中小企业势必有必要在工作中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节奏、提升激情,创造具有高效益的速度,共同推进企业巨轮在广阔的市场海洋中全速前进。正如国内的TCL移动通信曾经在3年的时间以10倍速的发展速度由默默无闻达到目前享有盛誉的规模,让行业人士无不敬慕不已。 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创新的重要武器就是要学会“用旧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借鉴”。国内中小企业首先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就是为了超越,从而避免自己走不必要的弯路,这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不二法门。如果民族轿车企业吉利汽车不会很好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就不可能成为汽车界的鲇鱼,使很多工薪阶层早日实现轿车梦想。 执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执着在于对企业信念、企业经营产品的坚持,不轻言放弃,不盲目多元化。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凡事都要从小做起,从专业做起,锲而不舍,坚持到底,才能将企业做强,达到长远追求的目标,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外,更要培养面对艰辛困苦和残酷现实要有一往无前的意志和勇气。 顾客---顾客就是衣食父母。顾客的不断增长的购买需求就是国内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中小企业要将自身的一切工作以顾客为导向,营销策略由4p原则逐步转变到4C原则,以及培养全员回访全员服务意识,与顾客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互动的和谐关系,使自身的产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提升顾客对自身产品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才有可能奢谈市场占有率。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国内中小企业需要在自身经营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内力~,打造一支强健的营销队伍通过高效的组织执行力持续稳定地将质量精良的创新产品提供给符合中国消费国情的顾客,风雨过后才会更见彩虹!第四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第五篇:浅议国内中小企业文化内力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