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2: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

第一篇: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

【摘 要】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的,其创新从一定意义上取决于高校管理的创新。树立管理创新理念,从管理职能上实现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建立开放的信息渠道和科学的激励制度等是我国高校管理中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 创新 职能 激励

一、高校管理创新的内涵

高校管理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必要保证,没有管理的创新,就谈不上人才培养的创新。管理创新是以管理者为主体从管理基本职能出发,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变化和重组,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的活动总和。

结合高校实际,高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宽资源的来源,提升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组合。这种活动的理想状态就是形成新的管理结构与格式,建立起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明确新的管理措施、方法与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以作为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指导。这种活动的价值追求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管理创新既是管理方式、方法应用中的创新,也是对传统管理范式的革新与扬弃。

二、高校管理的创新路径——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管理职能是管理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管理本质的具体表现。高校管理的基本职能一是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职能;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规律,协调好学校上下左右和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职能。高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体管理职能是多样的,诸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而这些职能又随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活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传统的高校管理在其职能的发挥中,比较注重对学校各种活动的指挥和控制,强调自上而下的步调一致、统一协调,强调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即所谓“上面发文,下面执行”是其典型写照。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建立有序的管理秩序,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各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了高校的人员主要由学者群体和以追求知识学问为己任的学生构成,是以传授学问、创造新知、发展科技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重要特性;二是忽视了高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学术性本质。如学术观点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都无法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的,需要教师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一个学校而言,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是为培养合格人才创造条件的服务性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那种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服务型管理模式所取代。从发展趋势看,高校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在职能上强调协调和服务,主张对学术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协商,广泛吸收学者的意见,鼓励教职工对工作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的规范工作程序。实行服务型管理,要着眼于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着手于构建服务管理体系,着力于建立服务管理制度。从控制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不是简单地由“掌舵”转向“划桨”,也不是盲目地由“牵羊”转为“放羊”,而是要建立适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需要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全合一”要求的新体系。既要搞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宗旨和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明确服务管理的重点,用主要精力关注教学中心工作,关注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关注师生员工及关注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排忧解难。

三、建立畅通开放的信息渠道,提高吸收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与其说是面对具体事物,不如说是面对有关事物的信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新世纪的教育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高校管理人员只有加强纵向、横向的沟通和上下左右联系,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贮存和分析,用来指导管理工作实践,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始终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方法,运用科学的信息控制手段,分析处理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尽可能多的运作方案,然后进行充分的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这种以信息控制为基础,随机制宜的灵活管理,必将取代传统的凭直觉经验进行的僵化管理。

四、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激励是领导的重要职能,领导者的沟通与激励及其相应能力,将直接决定管理的效率。激励的方式有信仰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考评激励、业绩激励、奖惩激励、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反馈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好的激励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具有工作表现的欲望和工作的愉悦感、成就感,能够强化他们在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种良好的期望。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应当认真分析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积极有效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使他们各尽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能够尊重管理人员的不同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差别,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依据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和完成任务的质量高低决定其晋升、加薪和奖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管理人员的不同期望,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只要求他们努力,而不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最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难度。

上述高校管理创新路径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的整体。管理理念的更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职能的创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核心,管理渠道的创新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是高校管理创新的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高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坚持原则,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发扬灵活的团队精神,通过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和探索高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特殊规律,创造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观点,以保证高校管理的管理创新的积极开展,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栓民.浅议高校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5).[2]郝世强.试论新形势下高校的管理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3]张建中.试论高校管理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2,(2).[4]邓传德等.论高校管理创新的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6,(6).[5]张勇.新时期高校管理的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第二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机制分析论文

1高校教育管理中创新教育的内涵

在高校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创新的人才,从而完善我国的教育机制,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既要在理论上加强管理的内容的创新,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教学模式,使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高校的创新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从制度建设到学生的管理都要体现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才能够全面加强高校的教育管理。

2高校教育管理中实行创新机制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处于不断的更新过程,尤其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各大高校都加强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我国高校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众多国家栋梁和社会紧缺人才,这与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是分不开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现实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育管理进行必要的创新机制的研究,才能够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1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机制是为了适应高校时代发展的需要

面对国内外的教育管理变化,尤其是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校教育的管理开放程度逐渐增大,国内外需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发展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人才,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各国之间人才的竞争。而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要根据中国的时代特色建设具有自己特点的高校管理模式,才能够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提供有效的保障。高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教育管理,尤其是现行的创新形式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面临的发展形势要求进行管理的创新机制。

2.2为了优化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高校的优秀教师出现短缺的状态。而为了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这需要对于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就需要运用创新机制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教育管理方面,要引进具有高度的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够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种对于师资力量进行动态管理的教育,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3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机制是为了解决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的需要

创新价值的实现表明,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工作,创新不但具有动态性,而且这种动态性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创新具有动态和开发的特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的弊端,教育管理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传统的经验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处理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机制的管理,才能够使一些保守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能够发挥教师的作用。这种民主化的新型管理方式才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都具有自己的教育管理机构,同时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并不够完善,尤其是涉及到学生守则等管理方面的制度,行政化和体制化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对于高校的管理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高校教育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即使已经形成的一些制度也没有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完善,很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次上,这就使得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现实管理依据和标准,管理的计划性和程序性不够强,有的管理处于应付和混乱状态。

3.2高校教育管理手段简单化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方式和手段的实施对于高校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简单化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面对新技术和新信息的更新,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从人本化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思路问题。才能够不断丰富教育管理的经验,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服务,从而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如果过于单一和简单化,这就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这种缺乏民主化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3高校教育管理内容更新不及时

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大多数采用的是行政命令式的教学模式,因此造成了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于陈旧,并没有根据时代的特征及时更新教育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教育管理的发挥。

4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的重要措施

4.1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平台建设

把网络技术应用到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起高校的教育管理平台,能够使得高校管理的信息及时更新和传达。尤其是针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时进行网络的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管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为学生的知识的增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义。另外,建设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间接加强了教育管理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使得学生针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建议和意见,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管理水平。

4.2举办多种创新活动,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途径举办具有特色和创新能力的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管理的作用,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得到了有效的支持。保持传统教育理念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3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

评价标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进行高校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实行开放的和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这需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根据学生的自主评价方式,结合教师的评价方式共同进行评价标准的考核,才能够在教学手段上进行管理。在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高校的教育管理手段相结合,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进步。高校教育管理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尤其是涵盖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才能够全面建立师生平衡的评价体系,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

5结语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实行创新的机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从而能够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动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实现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从而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地方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管理弊端,阻碍了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同时还严重影响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此,我们应该创新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实验室的教学效能,从而为地方高校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地方高校需要适应教育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与发展。在地方高校中,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但是,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有实验室管理模式

1.三级管理模式。这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校院系的三级管理模式。它以课程作为实验室应用的主体,从而使得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化。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主要是依托于学校教研室而存在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表现得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了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实验室设备利用效率偏低,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协调,无法让实验室功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最终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二级管理模式。一些地方高校为了打破三级管理各自为政的壁垒,选择了使用校系的二级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不再让实验室由各个不同教研室进行依托式管理,而是在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让实验室成为实验中心或综合实验室。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在行政层面上与教研室平级,这就有利于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加强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共享。它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它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尤其是不能跨院系进行资源共享,从而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一级管理模式。一些地方高校在认识到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模式的缺陷之后,开始探索一种学校层面的一级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成立了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学校所有实验室进行统一建设与管理。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它使得实验室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让院系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并按照不同的功能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地方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足

1.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我国不少地方高校的办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本科办学模式进行的,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常常处于一种较为弱势的地位。它们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是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学校规模与大型硬件设施上,根本无法满足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需求。反过来,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使得实验室教学设施等也无法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求,从而限制了实验室功能的有效发挥。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地方高校实验室由于现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而在实验员的选拔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从而使得真正合格的专业实验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具体来说,很多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是由各个院系自主选择,并且会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常规性的调换,加之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本身非科班出身,甚至有些是照顾教职工家属而安排的人员,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常常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让实验室日常运行无法稳定下来。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其他教师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3.现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仍然较为落后,很多都处于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之下,无法满足全校的实验教学要求。这就让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加之实验室开放时间较为固定,一般是在上课时间,从而无法为学生真正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散现象,无法让学科间实现实验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有时就会发生重复建设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还影响了各个学科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的构建与实施

(一)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地方高校实验室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验室不是小事情,而是大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地方高校就必须尽快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一种全新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并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采取更为先进恰当的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要把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及时转变过来,让其与理论教学做到平等,从内心里重视实验教学。同时,还应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尽快打破实验室管理中的学科和专业界限,对实验室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根据“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现代化”的新型管理理念来重新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实验室经费,还能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不仅涉及到实验教学管理,而且也涉及到很多固定资产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那么,地方高校就要尽快完善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影响到实验室功能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切实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地方高校要针对实验室的设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实验室设备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实验教学功能。对于一些价格高昂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地方高校应该实施有偿使用制度,并把缴纳的经费归入实验室建设资金账户中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为设备更新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提高实验室队伍质量。地方高校实验室中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获得持续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这是确保实验室利用率大大提高的根本性保障。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加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一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壮大和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对于那些工作能力不够强的实验室人员可以实施淘汰制,不仅可以精简实验室人员,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质量与水平。当然,地方高校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激励机制,并组织相关知识和业务考核,让他们切实提升自己的实验室工作技能。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队伍,地方高校实验室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际校企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流来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雪琼,夏杏洲,黄和等.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学装备,2009(4).

[2]孔凡芹,刘中兵.高校实验室建设初探[J].科技资讯,2010(9).

[3]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8).

[4]沈剑敏,陈强,张东凯等.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

[5]晏小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5

第四篇: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索,以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方向为导向,引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即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转变高校行政管理思维,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1.引言

笔者在另一篇文章《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必要性探析》中已经详尽的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面并未提及,而这些正是笔者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可以从“否定”(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发现的。从分析“否定”来推断出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寻找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现实瓶颈,对于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必要性探析》中已经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理念守旧,服务职能弱化;制度不完善,学校治理效果欠佳;机构臃肿,管理效率偏低;行政权力过度渗透,学术权力受掣肘;这些都是高校行政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否定”表现,而一直否定是不能让事物发展的,只有解决“否定”表现才能向前发展。换言之,解决高校行政管理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突破现实瓶颈才是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才是谋求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确定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才能真正的促进其发展。毫无疑问,高校行政管理向前发展,必须追求理念的创新,服务职能的增强,制度的完善、治理效率的提高以及权力分配的合理性等,这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出路。简而言之,未来高校行政管理必须朝着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指引现实工作实际的路标,也是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启示。在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过程中,必须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朝着发展方向努力探索新路径。

3.高校行政管理的路径

3.1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

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是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这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意义重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纯管理理念,或者所谓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只有采取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先的理念才是正确的选择。这里所指的“人”是学校的师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师生,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以他们为中心,才能让整个高校获得更大的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服务为先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杜绝行政本位思想,必须围绕教学与科研开展各项工作;必须打破行政管理人员的旧观念,充分遵循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根本的原则,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1]。

3.2转变高校行政管理思维

虽然我国在十六大上就已经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但多年的实践表明依法治校工作效果并不明显,高校管理和治理工作仍然出现了与法治相违背或者偏离的情况。比如一些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遵从法治理念,没有体现决策的民主性,甚至没有建立民主参与决策的正常渠道,只是一味的追求决策的快速性和管理的高效率。有的规章制度突破了固有的适用范围,且增加了调整手段,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或者剥夺了被管理对象的正当权益;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因为出台时间和出台部门不同,而出现了相互冲突的现象,规章制度缺乏延续性和一致性。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依据,高校规章制度出现的种种缺陷将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偏离法治的另一种体现就是高校规章制度与教育相关法律不一致,行政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纠纷不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还比如,在作出与学校师生切身利益的决定或处罚时,不遵从应有的正当程序,在程序上违法法律。比如在涉及学生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等问题时,现行法律明确规定要给予当事人对执行裁定的异议权,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2]因此,运用法治思维去处理高校的内部和外部的一些事物,让行政管理行为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决定决策都以合法为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处理问题时的拖沓、无序;杜绝学校文件、决策违背法律规定。毫无疑问,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然的趋势。

3.3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

3.3.1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高校管理层进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获取信息、信息公开、信息沟通等等都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不畅就相当于耳不聪目不明,导致处处受阻,一些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获取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公开学校信息,外部宣传等方面倾注更多精力。在获取信息方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讨论会、座谈会、听证会当面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校长信箱、校园信箱、网络平台等渠道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即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深入到学生当中、教师当中、科研及工作人员当中,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信息,为学校的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公开信息方面,要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提高校务公开的效率,强化信息推送机制,确保校外信息能收集、校务信息能公开。在强化信息手段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切实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逐步推广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校务工作中的应用,将学期教学计划、学生选课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数据信息及时录入到软件系统中,方便于各类数据信息的查找,最大程度简化了工作流程且提高了工作效率。[3]

3.3.2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操作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另一重要途径,规范化运行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规范化建设包括制度规范化、行为规范化、运行规则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制度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高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清理各种违规、违法、违反常规的制度和决定,依法制定各种相关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各项措施,严明校规校纪,推进依法治校、以规理校。微观上来说,应该从学校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科研、财务、后勤、基建等入手开展调研,把好的建议征集上来,把其他国家高校的良好经验借鉴过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其次是规范行政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规矩意识,所有管理行为必须依据规章制度来进行,杜绝任何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行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就是一切行为的准绳,是学校管理的规则,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破坏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最后是运行规则规范化,这里强调的运行规则就是与高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高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逐步使高校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3.3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建设

科学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率,科学的行政管理必须是激励引导的管理。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很多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痼疾顽症都必须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管理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有关,工作能力可以通过人员培训来提高,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须通过更加科学的绩效管理和人事制度来激励引导。在人事制度方面,必须确保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合理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不断推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录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充分运用轮岗轮训、挂职锻炼、人员交流、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挖掘和发现人才,针对不同岗位重新配置对应的人员。在绩效考核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要充分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被考核人员的自身价值感;要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进一步营造良性竞争环境;要体现考核的现实意义,引入奖励机制,运用薪酬奖励、职位晋升等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现管理者个体发展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统一。[4]

3.3.4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研究生管理等方面专业性都很强,非专业人员很难应付过来,一般的工作方法也不能解决这些专业性问题。这就要求从事这些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既具备一般性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教材的选用、科研成果的评价、图书资料的甄别和购置以及实验器材等相关工作)。[5]在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力度和培训人员范围,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贺.高校行政管理现状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1).[2]卫扬中.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理性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3]黄育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7).[4]王宏.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J].文山学院学报,2011(02).[5]王珏.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2009(4).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

摘要:文章在描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大数据研究背景及其特点,打破“国内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差认识,提出图书馆管理理念应关注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并通过分析图书馆管理将受到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哪些影响,提出图书馆管理如何立足当下,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大数据;信息化服务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概念逐渐渗透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如数据压缩、非线性网络、数据共享、数字化资源存储与管理等,大量用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在数字化概念突破狭隘的技术层面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同时,我国图书馆管理在信息技术

1的应用先后经历了两次变革。首先是建成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其次是图书

馆数字化建设。目前,国内图书馆正处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即文献资源数字化。

一、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以及一批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库的建设。

1.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体系结构方面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图书馆内外部管理体系(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管理体系(包括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管理、数字化资源建设管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管理等);规范、标准等支撑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发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相继研发成功包括ILAS等一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并在数以千计的各类型图书馆推广应用。2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一般能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包括馆内行政和业务管理功能;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内容管理以及检索服务等功能;文献信息交换与接口系统功能。系统通过XML数据交换标准,方便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以满足系统扩充和将来发展的需要。

2.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展较快的,主要是高等教育系统图书馆。1995-2000年,高校系统图书馆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以书目资源和电子资源建设为主,以自建资源为辅,图书馆通过加入CALIS联机编目1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

来实现书目建成联合目录,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在自建库方面,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采用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来建设自己的特藏资源,采用基于单库模式的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来提供在线检索服务。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位论文、期刊篇名数据库,以及一批高校特色专题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等。国内外电子出版物的采购自1999年后逐渐普遍,经费较充裕的高校图书馆一般购入国内主要的电子书刊资源,以及国外的全文文献库。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基本已实现管理自动化,有条件的图书馆也相继购进部分国内电子书刊资源,开展特色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3

(二)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问题

1.图书馆数字化整体建设发展不平衡

数字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建设。受国内互联网建设的滞后和国内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弊端的影响,国内图书馆事业形成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的局面。具体而言,对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影响最大的有两方面:一是在在互联网网络发展中,东西部差别和城镇乡村的差别;二是中小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基础薄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显示数字,2005年互联网渗透率城镇是乡村的6倍。网站数最多的3个省市北京(占18.14%)、广东(占17.19%)、浙江(占9.13%),最少的省份是西藏(占0.12%)、海南(占0.13%)、新疆、甘肃、贵州(各占0.14%)。IP地址数最多的3个省是广东(占10.18%)、江苏(占7.13%)、浙江(占7.10%),最少的3个省是西藏(占0.11%)、青海(占0.13%)、宁夏(占0.14%)。从地域分布看网站数,华东(占37.17%)是西北(占11.9%)的191.8倍。东西部图书馆数字鸿沟的形成,不能不影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2.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缺乏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和必要的数字化技术投入 正如上文所言,由于全国经济发展层次不一,各地区图书馆无法均衡建设必须的信息化设备,特别是西部地区,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地区图书馆管理工作仍处在人工服务水平,制约了当地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还有些地区虽然购买了相关设备,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不会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数字化设备,所以无法真正的实现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4

目前,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研发实力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中不如企业信息化受到重视,参与研制的厂商不多,研制人员与图书馆专业人员对于对方业务熟悉了解仍有差距等等因素,使图书馆数字化技术还未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要求。5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存在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现象

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机构、一个行业,它需要有关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目标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把分散的文献信息通过采集、加工,整合形成资源库,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数据规范、检索语言的规范、应用系统功能规范等问题。但是,目前国内有关机构并未对上述规范做出统一标准,导致各地区图书馆的数据资源无法进行整合,从而无法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和方便读者通过互联网方便查询图书馆各方面的公开信息。3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谢卫、张春红:“数字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

与此同时,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的、细致的全国性规划,各图书馆完全是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相对独立、非常分散的一种状况。有的时候在采购各种资料或者是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却偏偏忽视了图书馆的网络联系建设,结果导致图书馆之间不但失去了联系,使其职能自己发展,而且无法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因此,根据当前的现实来看,各个图书馆基本还是采用各自为政的办馆模式,本质上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劳动与一定程度上资源的严重浪费。6

二、打破“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差认识 自2009年以来,“大数据”一词开始越来越被关注,包括图书情报界对大数据的关注,关注大数据对图书馆未来管理的影响。但是,基于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学界存在一种偏差认识,即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为纠正这一偏差认识,笔者从大数据研究背景、大数据和数字图书馆内在关联,以及上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基础薄弱进行陈述分析,以明其理。

(一)大数据研究背景

1.大数据研究起源

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9月《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Big Data: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而大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则是源于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1年5月发布的《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报告,报告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72012年联合国一个名为Global Pulse的倡议项目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主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数据洪流的情况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8同年,美国政府宣布推出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与此同时,IT行业巨头,如Microsoft、IBM、Oracle等相继投入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并针对企业的决策支持、风险分析、自动化流程等方面提出相关服务。

2.大数据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学者们也习惯于按照特征来描述大数据,大数据的常见特征是3V:(1)大量化(Volume),数据集合的规模不断扩大,已从GB到TB再到PB级,甚至开始以EB和ZB来计数;(2)多样化(Variety),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作为制造数据主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个体所产生的绝大部分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等;(3)快速化(Velocity),大数据的快速化特征一方面指大数据的增长速度快,另一方面指大数据所包含的众多非结构化数据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新闻、金融及社交等数据,随着时间的6王裕鑫:“基于数字化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载《信息技术》2013年第26期。孙晓丽、甯佐斌:“新媒介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与宣传途径的思考”,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第1期。

流,其利用价值会越来越低。此外,也有组织和个人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V,但第4个“V”所代表的含义众说纷纭,IBM认为大数据的的4V应包含准确性(Veracity),而IDC则认为大数据应该具有价值性(value).虽然大数据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其研究,正是因为这些争议的存在,证明大数据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也将逐渐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发展。

3.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在于从不确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数据,借助于Hadoop等处理和分析平台,大数据在诸多方面都体现了其价值。在能源领域,丹麦能源公司Vestas利用IBM大数据分析软件和系统对气象报告、潮汐相位、地理空间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改进了风力机组的位置,获得最佳的能量输出。在政治领域,奥巴马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得力于其背后的大数据分析团队,如分析师们根据每个选民的住址、家庭状况、家庭背景等数据分析得出其性格特征,从而针对他们进行不同的竞选游说,用最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了大选的成功。在零售领域,淘宝数据魔方是一个基于淘宝海量数据分析的商业数据产品,可以分析淘宝全行业的浏览、交易、收藏、搜索等数据以及消费者的用户特征,从而得出消费者的去向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方便卖家分析竞争对手,探究消费行为,提高销售的针对性。

通过分析大数据研究背景,不难发现,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是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储存,而相关数据的积累是一个有意识的长期过程。结合国内图书馆数据管理现状,只有个别图书馆有预见地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加入了对读者基本信息、借阅时间和借阅书籍种类与数量等数据信息的定期收集、分析和管理,大部分图书馆并不具备这个意识,或者对此类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而这注定了中国图书馆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进入大数据时代。

(二)数字图书馆和大数据的内在关联

数字图书馆和大数据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简要分析如下:

1.数字图书馆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功能和运行方式被用户所熟悉,不管是收藏对象上的变化(从印刷型文献到电子信息资源)还是收藏空间上的变化(从实体物理空间到虚拟网络空间),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的功能不会改变,通过有形的图书馆把无形的大数据组织起来,供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人们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一

9个具体抓手,而大数据将逐渐成为其背后的技术支撑与推动。

2.数字图书馆为大数据技术提供实验和应用空间。大数据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型知识库,随着知识信息的巨幅增长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问题。未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如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挖掘等技术,大数据的技术也要应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复杂数据的处理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基础功能之一。从技术角度来说,大数据的许多技术、趋势就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趋势。10

3.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的数据源,是大数据的一部分。用户关注隐藏在大数据中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中心,可以把知识和信息组织起来,提供给用户使用。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必然要9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

涉及大数据相关概念和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好了,才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大数据平台的呈现,而数字图书馆为大数据提供应用空间,其建

11设进程为大数据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图书馆数据管理硬件和软件薄弱,阻碍了图书馆管理由数字化向数据化的进一步转变,加之有关数据收集传统观念的束缚,很难确定国内图书管理真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12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并且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馆管理工作。

三、图书馆管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从长远来看,图书馆管理必将从数字化管理时代迈入大数据时代,并且承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为此,图书馆又应该做哪些工作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一)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存在利弊争议。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将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方式多元化、工作手段自动化、推荐个性化和服务范围社会化,由此可以回应人们对网络数字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有助于迅速地建立起非常科学的运行机制和高效舒畅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也才能最终把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全部实现,从而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13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数字化尚在进行中,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虽然内容数字化、阅读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等都已经起步,但从全球范围和图书馆全行业看,数字化成熟度参差不齐,“数字革命”远未成功。现在“大数据”又来了,传统图书馆将面对更艰巨的“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深度信息化转型任务:从内容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从数字化阅读到阅读数据化、从数字化服务到服务数据化、从管理信息化到管理数据化„„总之,当前来看,大数据对于图书馆行业的现实影响力尚不大。14

从长远着眼,笔者肯定大数据将为图书馆管理带来巨大影响。其实,大数据是伴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出现的,大数据的储存、分析和管理是数据处理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同时,图书馆的数字化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管理必然深受大数据的影响。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有利影响诚如上述。当然,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大数据在帮助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面临着容易泄露读者信息或者学科研究进度的危险。

(二)当前可开展的前导性工作建议

尽管目前大数据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还面临许多难题和争议,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时不我待,不能守株待兔,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一些前导性工作。

(1)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的建立。数字资源分布于不同数据库,采用的构建方式、支持平台、数据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存储格式都不尽相同。此外,不同11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陈超:“图书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载《图书馆杂志》2014年第1期。王裕鑫:“基于数字化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载《信息技术》2013年第26期。陈超:“图书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载《图书馆杂志》2014年第1期。

数字资源关联程度较低、内容交叉重复,检索界面和检索方法都不一样,用户需要在不同数据库之间切换和重复操作,造成不便。为适应未来“大数据”的整合使用要求,应建立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快速、无重复、聚类呈现及多角度导航。北大图书馆的“未名学术搜索”系统在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能检索到该馆馆藏的所有图书、期刊、多媒体、学位论文、电子书、电子期刊以及各种订购的数据资源,或提供资源的“来源”、“位置”等信息途径。

(2)加强原生信息资源的整合。未来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不断产生的原生数据资源,因此应加强对原生数据资源的整合,建立原生信息资源数据库。目前不同的数据库之间知识关联程度较低,而且内容交叉重复,应提高原生数据库的互操作性,形成知识融合、跨学科、跨领域的动态、发展的原生大数据库。建库过程中要朝着有利于大数据的方面区做,统一协议,建立标准平台。

(3)精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建立。通过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网页的停留时间、浏览次数、链接点击、搜索等行为的记录,根据用户的兴趣特征,为用户主动做出个性化精准推荐。目前的这种基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建立为大数据环境下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做的应对准备,其实实践过程可为大数据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下载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新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推进,受到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在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彰显个性化。因而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不仅要创新管理模式,更要努力适应其发展理念,推动其发......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决定并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仅如此,最近由中央......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状况,着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效益......

    我国企业创新管理问题

    形成晶体用筛子选原则,找出更好的方案。 信息交合,各轴每素逐个与别轴的相交合; 群体分解 按序列得出要素; 信息交合法的三条原则: Y轴"电"标与X轴"直边"或"弧"相交合,曲......

    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探讨论文

    一、引言在高校财务资源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从观念到机制,管理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面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机制......

    创新管理论文 理论学习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理论学习论文 实施有效举措 抓好理论学习与创新管理提升区队管理 摘要:翟镇煤矿始终将区队建设作为矿井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时在日常生产工作过程中基层区......

    路政管理创新论文

    路政管理创新论文 创新工作思路路政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以前只重视对事发后案件查处转变为从路政宣传、路政巡查、建立路政管......

    班级管理创新论文

    浅谈班级管理的创新意识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小学张晓烨 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点已成为近几年来班级管理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