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第一篇: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阅读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三峡秋天奇特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喜爱之情。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亮点:

一、注重自主探究、自学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我重视预习的布置及检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多音字“累”有三个读音,第二声最容易读错或被忽略,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多组几个词,与另外两个音加以鉴别。“晕”字也让他们自己学习,通过摘录笔记的交流,使得生字、新词得以解决和巩固。

我以“美”字贯穿整节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让他们感受到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自学,画出体现三峡之夜的美的词语、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在品读课文环节,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月色中,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二、品读重点词语,感悟语言魅力。

本课语言优美,用词形象生动,抓住关键语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大家之作的风韵。

在学生感悟夜晚部分时,重点引导品读“沉沉欲睡”、“惊醒”、“摇曳”等词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以动衬静,突出三峡之夜的宁静。在品读月下三峡时,引导学生重点感悟比喻句。如: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展现月光的皎洁与明亮;从“墨一般的黑”,体会三峡的神秘;同时抓住“扑跌”、“泻”、“凌空飞降”、“挂”等词体会作者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突出月下三峡的宁静与神秘。

遗憾之处: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不能在每个句子后趁热打铁,加以朗读。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还有缺憾和不足,今后需要更细、更深的反思。

第二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并恰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文章脉络清楚,语言优美大气,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自主阅读,边扶边放,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螺旋式上升提高。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我尝试建立的“双主和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逐渐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全面和谐地发展,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有一处闻名世界的风景区——长江三峡。那里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一起欣赏三峡的风光。(彭丽媛演唱的三峡美视频)

2、的确,三峡四季风景如画,而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三峡之秋》共同感受三峡秋天独有的气息。

2.板题:三峡之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1)轮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师生评价。(2)三峡的秋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成熟)

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橘柚树)(出示图片)正是这累累的果实,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体现的词语是什么?(早晨、正午、黄昏、夜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层次清楚。这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这节课我们就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看看在不同的时间里,三峡的秋天有哪些特点。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

(2)读完后,在书中用“—”划出每个时段的特点。用“﹏﹏”划出所描写的重要景物。并且认真品味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先独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中的表格。2.汇报交流

(1)早晨:

明丽

橘柚树和露水

比喻

读一读比喻句,说一说好处。更加突出了太阳升起前后橘柚树的特点。小结:这晶莹的露珠、这明媚的阳光、还有这绿叶金实凸显了三峡早晨的清新明丽之美。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呢?(清爽、舒畅,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2)过渡语;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中午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

中午

热烈

江水

拟人和比喻

读一读这个句子。在一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作家的手笔真是高超。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句子。

出示两句话: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

老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金甲、跳跃”加上“一条金麟巨蟒”把长江写活了,将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氛描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使文章会更精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进一步感受长江那令人心醉、神往的热烈。

(3)过渡语:刚刚还是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的长江,在下午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第三小组汇报。

下午

平静

长江

比喻

拟人

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语速平缓,体现温柔之感)

(4)过渡:奔腾了一天的长江平静了,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此时此刻的三峡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抽小组汇报)

夜晚 宁静 神秘 渔火、灯标、汽笛、月色

沉睡的长江、倾泻而下的月光让我们感到了三峡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慢慢地读一读这一段,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与神秘。“这一天正是中秋”文章结尾很好地点明主题,和开头呼应。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老师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有时明丽、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宁静……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三峡,自由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看着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深深地被三峡秋天迷人的景色所陶醉。此时,你最想对三峡说些什么?

2、三峡的秋天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1、按时间顺写,层次清晰。

2、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3、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4、作者对三峡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家乡的春天》。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 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 热烈

下午:雾——平静

夜晚:月—— 宁静

第三篇:教科版五年级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赵庆红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学习此文,既可以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学过这两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果然五年二班的同学不同凡响。那么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呢?(原长江)

2.对了,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在它奔腾东流的沿途上,造就了华夏大地上的惊世之作---那就是长江三峡。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呢?

3.三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那里去感受三峡的秋天的气息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读文。出示生词检查读文情况。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三)深入精读

1.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就在这时候漫山遍野散发着一种清香,你们知道这清香从何而来吗?指名说,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谁来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生朗读后,交流汇报。

(3)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明丽是什么意思?明净又美丽,干净又透明。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明丽)

(4)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

(5)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

(6)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生汇报学习方法。

(7)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完成表格。并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2.中午

(1)好,我们先读到这儿,谁来汇报中午的三峡?(2)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3)齐读,注意要读出热烈的语气。3.下午

(1)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谁来填写这个表格。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2)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长江水此时变得平静了。看到这幅画你又想到什么?(3)指名读,问:“你为什么要带这样的语气读。”(4)男女分读本段。

4.夜

(1)黄昏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渴盼着夜的降临,因为这一天正是中秋。是啊,在中秋之夜,假如此时此景,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三峡的夜色当中,如果大家手里有一台相机或DV,你想不想在夜色当中捕捉一些神奇而美妙的画面呢?

(2)接下来及请你静静地读夜的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你想拍下来的一幅或几幅画面。

(3)好了孩子们,谁愿意说一说在你的镜头之下捕捉的画面。

(4)同学们捕捉的画面太美了。谁能带着这种美读一下这两个自然段呢。

(四)积累内化,回归美

1.完成练习。

2.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3.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写景的习作中也能像作者这样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把文章写优美。

(五)作业

1.搜集描写长江的诗句。

2.仿照本课写一篇《校园秋色》的文章。

赵庆红

写景的文章很难上好公开课,这是很多老师的共识。因为受公开课气场的影响,学生很难真正能体会到景物的诗情画意,也就很难有师生的共鸣。因此,当我选择《三峡之秋》作为师范课题目时,曾顾虑重重,难于下手。但是本着锻炼、挑战的出发点,我还是最终上了这节课。

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说,多读,自读,自悟。

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然后我播放了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从来没有到过三峡的学生对三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初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能把握课文的明显的时间脉络,及作者的写作顺序。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文章。齐读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汇报三峡之秋总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精学描写早上三峡之秋的景色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抓关键词,总结出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引导他们品读,带着轻柔的语调去感受早上三峡的明丽,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抓住景物描写抓关键词去找特点,抓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去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指名汇报,我做相机点拨引导,书写。对于中午的热烈特点,我有意安排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此段,突出热烈的气势,对于下午的平静特点我有意安排女生来朗读,体现它的温柔可爱,而晚上的静谧朦胧,则给他们创设情境,问如果手里有一台相机或者DV会去捕捉哪些画面,为什么?让学生自己细细品味。

在结尾总结这一环节中,我问学生们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让学生掌握了写景作文的方法,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在这次教学中,我注意改进了提问过大过宽,含糊不清这个方面,提问明确,故此,学生在这次课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回顾整个课堂,我觉得能让我比较自信就是朗读这个环节,但是有的环节由于紧张给忽略了,通过这次活动,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 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再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第四篇:《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方纪写的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对三峡一天之中美景变化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爱三峡之情。编者编选此文的目的是通过让学读优美的词句,来感受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爱三峡,爱祖国之情。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把编者的意图给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在课前必须要考虑好的事。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一目标,我在课前制定的预案中着重突出了三个方面:

1、制作课件。收集了很多与三峡有关的美景图片,制作成了声、图、文一体的幻灯片,以直观视觉来增加学生们的感知力,激发学生与作者、与编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2、以读悟文。通过多种形式的用情的读文,(师领读,生领读,师生互动领读,重点句中特读)以读中感悟来增加学生们的认同力,激发学生与作者、与编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3、写家乡。通过选取家乡的一处美景进行描述,来培养学生写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实践证明,我的预设是有效的,我的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目的。另外,我还认识到,课前预案与课堂生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预案制定的好,课堂生成的就多。相反,结果也相反。这是联系。课前预设的,课堂上并没有出现,而课堂上出现的课前有没有预设上。这就是区别。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依赖预案。我们要用课堂教育机智来驾驭课堂教学。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建设高效课堂进行探索。

第五篇:《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李春峰

《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悟,本着这个理念,教学设计(研究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索,团结互助,交流阅读体验,解决疑难,让学生的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服务。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许多景物,让读者感到美的感受。但是怎样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美”呢。如果按照我们往常的思路――边读边想像文章描绘的画面,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将三峡秋天写出来的。我在备课的过程就思考:如果让学生这样品文,就把文中读散了。那应该怎样引导呢?

无意间,我看到了课文中对阳光、渔火、月亮的描写。有了光亮,三峡就活起来了。看到这个“活”字,我突然茅塞顿开,我想我何不让学生沿着这条路把课文搞“活”呢。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赋予这些景物以生命,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感才让我们觉得三峡秋天的气息与众不同,才能感受到长江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课上,我给学生这样的一个思考题――我们常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夏季不论是花草还是鸟兽都把它们最旺盛的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秋天呢?秋天里我们又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气息呢?

学生首先回答的是橘柚树的变化――它的叶子、它的果实,它的香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生命特征。紧接着学生发现阳光也有了生命,因为作者说它会“跳跃”,群峰有了生命,应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像战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长江也有了生命,它像一条金鳞巨蟒„„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关注到文章的写法――这些生命是谁赋予他们的呢?学生说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生命。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肯定,但是我又问――这生命还是谁赋予的呢?学生说是大自然赋予的。我觉得孩子们的发言太好了,既关注了文章的写法,又兼顾了文章的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在了一起。

本课教学我本着新课程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应该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获得知识、体验,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让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课堂的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当我看到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不禁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大加赞赏。又如在“畅谈收获”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唱戏”。但是,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不少学生内心有很多话想说,就是无法把它转化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即使能表达,不少也是支离破碎的,老师得把他们的语言重新“包装”。所以,我觉得老师在点燃学生飞翔的激情时,还得给学生一对有力的翅膀。课程改革再怎么改,语文课还是语文课,不是其他课。语文教师还得静下心来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最基本的东西。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做到在学生“疑无路”时体会到“柳暗花明”。创设探索时空,提供交流舞台,及时点拨指导,这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雨露,经历风吹鱼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的农夫。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天堂吧。

下载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峡之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母亲河”这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母亲河”这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写孕......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三峡之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三峡一天当中的景色变化。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因此,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心中读出感情,眼前读出画面......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主要讲了作者何其芳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人教版]

    14 三峡之秋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三峡之秋的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方纪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不同的美景,以此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