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形势下民航全天候运行的创新管理与实践操作论文
影响航空飞行器飞行的原因主要在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比如冰雹、雷雨、大雪以及现如今的雾霾。就近两天,甚至出现了民航飞机由于雾霾过大,三次降落失败的状况,受到了社会民众的抱怨。当前的社会,雾霾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人们的生存和生产受到了污染,更为严重地,直接加大了人们出行的难度,出现车辆堵塞、十米不见人的现象,人们的视力直接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强烈的限制。民航飞机更是如此,最为直接地受到了雾霾的影响,无法确切地选择降落航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诸多的恶劣天气也会影响民航飞行器的出行,严重削减着民航的经济效益。为此,民航开始逐步地进行飞行器功能的拓展,跟随时代的发展,在飞行器上加装了很多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使其能够充分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恶劣天气,实现有效的降落,降低风险,为人们的出行加一份保障。但是,由于民航飞行器的全天候运行模式处于萌芽阶段,面临诸多的问题,而且消耗的资金也较大,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必然会整体性地降低经济效益,不利于民航的高效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民航全天候运行的创新管理模式,以及实践操作策略,以切实提升民航业的经济水平。
一、民航全天候运行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一)频繁出动过于消耗企业资金。现阶段的民航全天候运行模式,尚且处于初步的萌芽时期,而且打造一架全天候航空飞行器需要支付昂贵的资金,它们的每次出行更是比普通的飞行器更加消耗资源和燃料,因而,民航业本身需要对其投入的资金配置需要占到很大的比例。但是,如今的很多民航企业,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盲目地出动全天候飞行器,与其他飞机同时出行,而相应地,其的功能未曾体现出来不说,也会对其本身的能源造成较大的消耗,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益。同时,民航全天候运行模式,主要是为了应对各种恶劣天气,如果盲目地进行频繁出动,很容易造成大多数仪器的破损,而当真正需要全天候飞行器出动时,飞行器又会因为仪器的损旧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二)全天候飞行器的飞行须有一定特别的管理机制。由于全天候飞机属于创新型的飞机运行模式,对其的管理也不可以像其他普通飞机一样,如果按一样的机制来,会使得其的经济运营效益严重降低。而且,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天候有着十分强大的功能,能够全面应对恶劣天气,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切实地降落到目的地,这样的功能对于很多着急出门的人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福利。但是,很多企业不想将其闲置,在平时的飞行中就积极采用了全天候运行,而当某一目的地出现恶劣天气,其他飞机无法到达时,全天候飞行器又处于飞行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迅速地反应,这样的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天候运行的巨大经济效用。
二、民航全天候运行的创新管理与实践操作
(一)设置较高的出行票价。由于全天候飞行器的出行不能过于频繁,而恶劣天气也不是每天都有,因而这些飞行器难免会出现长期停歇的状况,这时候,很多民航企业就默认为严重地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民航企业可以为全天候运行设置较高的票价,并筛选出常年地势环境及气候较差的目的地,以全天候飞行器代替普通飞行器出行,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而且能够整体性地保证民众出行的安全,获得人们的认可。同时,在有恶劣天气出现的状况时,全天候飞行器可以留给需要紧急出行的乘客乘坐,相应地,票价需要调整地较高一点儿,以切实代替全天候飞行器的功能,提高其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二)民航全天候运行可以集中在夏季、冬季。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恶劣天气,如雷雨、冰雹等,对于飞行器的伤害最为直接。冬天的恶劣天气普遍集中在大雪天,由于大雪经常会覆盖原有的飞机停靠点和降落航道,会使得飞行器无法实现准确地停靠。在这两个季节,民航全天候运行可以高度地推行。同时,民航飞行器的出发需要以天气现象和环境为依据,相比较而言,夏天和冬天的环境属于较差的两个时期,全天候飞行器的功能也能够得到实时的彰显,对于整体的民航运营效益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当然,也不排除春秋季节出现恶劣天气的状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调配,由于成本的关系,夏冬季节的全天候飞行器可以增设,春秋季节的则可以相应地减少,留下应对紧急情况的即可,以高度提升民航业的经济效益。
(三)全天候运行需要实现灵活的操作。全天候飞行器的创新,本身就是为了迎合新时代各种恶劣天气的需要,为人们的出行增添一份保障。但是,其所面对的恶劣天气并不是十分稳定的,经常会出现更加恶劣的状况,如果不能进行实时的航道调整,也会产生较大的飞行威胁。比如,在夏天的雷雨天气中,雨滴很容易遭受到冷气流的冲击,形成冰雹。而一旦全天候飞行器在正常飞行的过程中,突然遇到这种状况,需要迅速进行应付方法转变。此时,就需要机长与本部的控制人员进行联系,获得指示后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此外,很多情况下,由于恶劣天气的突然到来,全天候飞行器需要迅速做出反应,此时机长应该灵活地进行应对操作,等过去了危险区域,再与本部联系,以待下一步指令。
三、结束语
全天候运行的出现,对于民航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航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人们出行的安全加了一层保障。但是,现阶段的民航全天候运行依旧处于初步的萌芽阶段,无论在出行的资金上,还是整体的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民航业必须正确地认识全天候运行,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各种策略的科学执行,进而最为实际地提高民航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二篇:新形势下税务稽查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税务稽查创新与实践
日期:2011-01-10 作者:襄阳市国家税务局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一、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一:“以案说查”
主要做法: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说”的要求。重点健全三项机制,即:典型案件一案一析制、行业检查分类剖析制、规范管理考核制。二是加大力度,明确“说”的重点。力求说实话、亮实情、出实招。坚持说查案经验不留余地;坚持说管理漏洞不留空隙;坚持执法责任不留情面。三是拓展广度,丰富“说”的形 式。做到组织干部集中说,质量评选竞赛说,搭建平台网上说。四是注重深度,增强“说”的能力。力求讲之能懂,懂之能用。通过经验手册化和指标要点化,大力 支持提高稽查人员评估能力,提高评查质效,减轻干部负担。
推行效果:一是“说”出了税收的新潜力。通过“以案说查”,不仅找准了企业逃税的新动向和新手段,而且找准了我们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据统 计,2009年稽查部门共向征管部门提供疑点对象1700多户,征管部门通过评估,共挖潜税收6000多万元,有效弥补了全市税源不足的状况。二是“说” 出了管理的新机制。襄樊市国税稽查局通过“以案说查”,促进了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2009年初,稽查部门针对企业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和物流管理软 件隐匿销售收入,逃避纳税义务这一新动向,及时向征管部门予以反馈,并提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仅此一项就增加税款2600多万元。三是 “说”出了干部的新能力。通过“以案说查”一大批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在认识中增长了才干、在学习中掌握了技能,队伍素质产生了新的飞跃。
二、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二:“以案说法”
主要做法:通过稽查部门以往查结的涉税违法案件作为教材,以广大纳税为对象,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和政策服务,同时进行警示教育,从而促进 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提高,减少纳税人涉税违法风险。襄樊市国税稽查局通过四种灵活实用的“说法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对广大纳税人开展“以案说法”活 动,即一般案件现场说法,对不具有普遍性且性质较为轻微的案件的涉税违法问题,稽查人员边查边宣传,做到检查一户,宣传一户,查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 题,发现一个潜在隐患,及时作一次提醒;共性案件行业说法,对涉税违法问题和特点具有普遍性、行业性的案件,通过对其进行分税种、分类型、分环节的深刻剖 析,汇编成册,制作宣传制品,广泛宣传和教育,从源头上规避涉税违法风险,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典型案件曝光说法,对涉税违法问题 大且违法性质恶劣的大案要案,利用多种形式在系统内外网络、宣传栏、工作场所公开曝光,收到了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风险案件跟踪说法,注重通过 征管互动平台发布的相关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纳税评估预警值,坚持将发案率较高、案件线索指向较为集中行业,及时安排稽查人员以“稽查调查” 的方式深入企业实地核查,对调查属实的违法违规涉税业务处理问题,及时说之以法,晓以利害,督促企业依法纠正调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养痈为 患”遭受税务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的追究。
推行效果:一是纳税遵从显著提高。通过“以案说法”设身处地帮助纳税人分析税务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企业信誉损害账,促使纳税人自己 在加法和减法、得与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并及时开展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和政策服务,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显著增强,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二是促收作 用显见成效。全市稽查部门通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促使纳税人自查自纠补报税款就达到 3000余万元,减少企业涉税违法成本1000多万元,向征管部门反馈稽查建议240多条,“以案说法”成为依法征收管理的重要生产力。三是行业税负显著 提高。通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各县(市)区相关行业积极自查自纠申报补缴少缴的税款,不少行业税负达到或接近正常税负水平。如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 负也由2007年的0.29%上升到0.67%,某县级市 24家摩擦材料生产企业平均税负由以往的3.05%上升为3.36%,增长 0.31%。四是部门形象显著优化。“以案说法”坚持以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降低涉税违法风险,减少税收成本为基本目标,坚持从纳税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把“始于纳税人的需求,终于纳税人的满意”作为 “以案说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欢迎和方方面面的称赞。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表明,通过开展“以案说法”以来纳税人对稽查部门执法、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上升到100%。
三、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三:“数字稽查”
主要做法:一是构建稽查电子数据库。开发采集软件。运用兼容各系统的软件,从现有各类税收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结合征管互动平台、日常报表数据 统计等税收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取为稽查办案所需的数据信息;拓宽信息渠道。除充分利用国税系统内部信息平台资源外,将稽查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触角向工 商、地税、财政、海关、商务、医保、房管、国土、供水、供电、行业协会、统计乃至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延伸,全面获取稽查办案所需的海量数据信息,并对所采 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甄别、汇总和及时增补、修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全、准、精、新。二是掌握核算软件功能流程。以各类企业财务软件和总局编写的《信息 化管理企业税务稽查实务》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以熟带生、边学边干等各种培训方式,使广大稽查人员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和稽查辅助工具软件的基本功 能模块、设置方式、数据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做到能用能查、融会贯通,真正“走”进电算化企业的大门。三是建立稽查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行业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设置行业平均税负率、生产经营、财务比率以及各税种指标,分类计算行业平均值;建立稽查案例分析模型。对近年查处的大要案及以及典型案例,将其作案手 法、违法类型、涉案特点分类设置多种查账模型。借助该模型,对检查人员办案起到重点提示、要害提醒、思路引导、方法帮助的效果;建立综合信息分析模型。该 模型设计的主要功能,立足能够通过征管基础数据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对企业财务数据及其纳税申报数据真伪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对其存在的问题或疑点具有自动 预警和提示的功能,为稽查人员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最终的分析、判断发挥有力的辅助作用。四是全面提取企业涉税信息。这是实施“数字稽查”的重点环 节。五是及时查验申报备案数据。一方面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实施电子查账,努力实现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更加有效地发挥稽查促管促收作 用,高度重视稽查成果的增值效应,将定案数据与申报、备案、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深度揭露利用信息技术做假账、多套账、虚假申报等逃避缴纳税款的违法行 为。
推行效果:一是提高了队伍素质。通过推行“数字稽查”,促成全市稽查系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出了一批既懂稽查业务又精 通数字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稽查工作与数字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二是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推行“数字稽查”,做到了既增长又升 级,讲求科学、质量、统一规范,促进了全市税收管理水平和纳税服务质量的两个提高。三是提高了信息集中度。通过推行“数字稽查”,全面提高了全市征管信息 的集中和信息的共享,更加有利于“集中征收、分类管理、重点稽查”的专业化分工体制的建立。四是提高了信息安全。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有效地防范了病毒、黑 客的攻击和信息的损失,并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做到了及时查处。
四、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四:“分级稽查”
主要做法:在如何科学而合理的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分级中,襄樊市国税稽查局提炼归纳了三种方式方法:一是根据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确定的规模以上生产 经营大型企业标准和中、小企业标准,结合税务部门依据税法认定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二是即依据纳税人纳税额大小进行划分的 方法,根据纳税人年税收贡献率,将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企业纳入市级重点税源监控和稽查对象,将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企业纳入县(市、城区)国税机关重点 税源监控和稽查对象,将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企业纳入乡镇管理分局重点税源监控对象;三是依据纳税人涉税违法风险等级划分,即在纳税人的分类稽查上,引入 风险管理概念,依据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确定其涉税违法风险等级。在具体操作上,该局结合历年来税务稽查中发现的纳税人涉税违法金额大小、性质轻重和违法频 率,将纳税对象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不同的稽查方法。配合分级分类稽查的实施,在稽查的组织方式上采取分级稽查与交叉稽查相结合、集中稽查与分散 稽查相结合;在稽查力量的使用上,对涉税突出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和重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上下联动集中全市稽查部门的精兵强将重点查处;在稽查的实施原 则上,坚持属地管理、分别监控、就地稽查和下查一级、委托执行、就地入库的原则。这些配套措施既发挥了各级稽查部门的职能作用,又保证了重点案件重点稽 查,同时有效减少了地方行政干预。
推行效果:一是加强了各级重点税源监控。通过结合实际科学划分重点税源监控和稽查责任,减少了重大税收流失,促进了全市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持 续增长。近五年来,襄樊市国税收入由2002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2亿元。二是查处了一批重大涉税违法案件。通过分类分级稽查,稽查部门 先后查处了“王子鞋城”偷税650余万元、某化纤有限公司偷税163万元、某机电设备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一批重大涉税违法案件。打掉了一批制、售假 发票犯罪团伙和窝点,有力地震慑了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整顿和规范了全市税收秩序。三是提高了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成效。通过分级分类稽查,使税收专项检查的选 案更为准确;计划下达、责任落实、督办督导和效果评价措施更为有效。近三年来,税收专项检查查补收入从2005年不足600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 2400余万元。
五、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五:“一案双查”
主要做法:一是坚持三位一体,科学分工。即以市局为主导,由税务稽查部门牵头负责,法规、征管、纪检监察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方法,科学分工,明 确责任,加强监督和制约,形成了整体联动、部门互动的良性管理格局。二是实行三份报告制,督促整改。对同一税务案件的查处实行《税务稽查报告》、《征管质 量评估分析报告》、《涉税廉政情况报告》三份报告制,同时对纳税人涉税违法问题、税务机关征管问题、税收干部的廉政问题一起处理和整改,通过对涉税违法的 查处,收到查、管、廉三个方面的效果,扩大了稽查工作的职能作用。三是推行三项监督制,强化制约。健全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及其税务干部的监督机制;健全稽 查部门内部之间的监督机制;健全其他部门对稽查部门的监督机制。在有效监督征管部门的执法行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稽查部门的监督,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系统而完善的监督模式。
推行效果:一是由于“一案双查”不但是对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的检查和监督,也是对工作在税收征管和执法一线的干部的监督和控管,因此大大增强了 税务稽查干部的责任意识。二是进一步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三是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国税部门形象。“一案双查”制度同时也受到广大 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泛欢迎,树立起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改善了征纳关系。
六、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六:“和谐稽查”
主要做法:一是构建和谐的税务稽查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税务稽查岗责体系,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要求,明确税务稽查各环节的岗位责任,并科学统 筹,细化岗责,规范到位。健全税务稽查业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税务稽查四环节、协查、违法案件举报管理等,使税务稽查业务管理各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相 互协调、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管理链条。二是营造和谐的税务稽查外部环境。突出税务稽查执法过程管理,加强税务稽查执法监督,健全税务稽查执法保障,优化 税务稽查执法服务。比如,可考虑从税务机关信任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尝试在部分行业或企业中推行查前自查自纠、稽查提醒、辅导解难等工作举措,提高企业自查 自纠能力,这样,既可降低了税务稽查成本,又能主动地提供企业一个自我纠错机会,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是完善协税护税体系,不断加强与公安、工 商、海关、金融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通过召开部门间协作联席会议或联合制定相应的工作联系制度等形式,搭建共同交流和 信息共享的互动平台,逐步构筑严密的协税护税网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和谐的税务稽查干部队伍。建立资格准入机制,坚持“逢进必 考”、公开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的办法,真正地把那些德才兼备、吃苦耐劳、敢拼敢斗、有智有勇的人才选拔进来。
推行效果:湖北省国税稽查系统通过推行“和谐稽查”建设,办案质量稳步提高,稽查系统从规范执法入手,着力提高办案质量,统一了稽查文书格式,规范了文书内容,对资料交接、案件审理、案卷归档严格把关,认真落实案件复查制度、主查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使全省的办案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执法 服务有效提升,全省稽查系统着力打造服务型税务稽查,使稽查形象得到了新的展示。在开展稽查服务工作中,各地都推出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服务形式。如襄樊市国 税稽查局对被处罚的纳税人赠言“税官后语”,体现出了“人性化稽查”。宜昌市国税稽查局推行“阳光稽查”,使稽查执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
七、税务稽查改革创新路径之七:“审计稽查”
与传统的稽查方式相比,它具有重案头分析、重“工具箱”模式、重工作底稿、重程序等“四重”特点。特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稽 查。稽查人员一般由3人(一名项目主查,两名协查人员)组成一个检查小组,分别按照确定稽查(审计)对象、案头分析整理、现场实施检查、审计终结四个环节 进行:一是确定稽查审计对象,运用重点税源企业选择法、行业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等或根据专项检查要求确定审计对象。二是开展案头 分析,由项目主查人员负责收集、调阅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报表和各项纳税申报表,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相关税种的审计项目分别进行趋势 性、结构性分析和比较分析,寻找可能存在问题(审计风险)的领域,并向审计对象发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问卷调查表》,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 析,拟定重点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填制《审计程序表》,组织协查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填制《检查人员安排及时间预算表》。三是现场审 计,该项工作由协查人员负责,实行预算管理。协查人员对审计对象会计制度及内控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填制“销售及收入循环内部控制制度问卷及测 试表”,通过问卷测试如认定企业内控制度不可信赖时,则注明不可信赖的理由,错误的类型,对税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扩大检查范围,增加对企业原始资料单据 的检查,增加函证,盘点等检查手段来确认。四是审计终结,项目主查根据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税种进行汇总,及时整理现场查核工作底稿,完成《增值税税 务审计情况汇总表》和《所得税税务审计情况汇总表》等。写出《税务稽查(审计)报告》,连同稽查(审计)案卷移送审理部门;审理部门根据对《税务稽查(审 计)报告》的复核、确认,制作《审计情况征求意见书》,交由稽查(审计)人员送审计对象;审理部门再根据审计对象回复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分别制发《税务 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审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审计处罚决定书》、《调帐通知书》,并交稽查(审计)人员送达被审计对象,及时组织查补税款(含滞 纳罚款)入库。
推行效果:“审计式稽查”是对传统税务稽查手段的一次改革与补充,它的推行使用,不仅能对企业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偷税现象,还能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和控制,可以提高防范偷税的能力,它是现代税务稽查方式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环境成本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
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对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综合价值,当是首选的策略。
一、相关基本原理
(一)环境成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直接把补偿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界定为成本价格。环境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及质量下降的付出。环境成本按功能分为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成本指为保护环境而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
(二)环境成本管理
环境成本管理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企业生产活动中所需的全部费用。
(三)环境成本管理创新
环境成本管理创新就是围绕全年环境成本预算目标,进行环境成本预控,从精细化核算人手,用心做好降环境成本工作,引导从标准化的角度,科学预算,对标管理,重点突破,运用有效的环境成本管控模式和财务环境成本核算手段,准确科学的核算和反映产品环境成本信息。进行环境成本分析和目标环境成本管理,积极将先进的环境成本管理经验和思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之中,使得企业的管理走在前列。
二、环境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制造业企业要求得生存、取得发展,必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将现代国外先进的成本经验和思路引进来,适应我国国企从一般的成本管理扩展到设计技术环境成本、技术开发环境成本、市场技术开拓成本的管理,切实地做好环境成本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企业向制造业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国际化环境下,制造业环境成本管理要和国家的法制同步,工作保持常态化和规范化,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在重大经营决策上提高科学性,协同性,专业性、效率性,获得低成本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会计准则获得经营利润的渠道
从财务准则会计利润为收人与成本之差,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要实现高利润,一方面是提高单件售价,二方面是降低单件成本,由此降低企业环境成本尤为重要。在经营收人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公司的环境成本可使企业利润增加;在收人增加的情况下,降低环境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人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环境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三)国际趋同发展的需求
新时期,企业在引进国际先进财务管理会计理念以来,中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果。不论从环境成本管理研究的思路上,还是在环境成本管理实践的普及程度上,基本上已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同步。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研究看,我国对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目标集中在于集团公司环境成本核算管理和方法设计上。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顺应我国集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企业破产、重组、兼并的深人发展,集团公司形成和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
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管控意识淡薄
现在企业环境成本意识,仅仅将环境成本管理放在了产品生产过程中,重视在制造过程降低环境成本,认为环境成本、效益都应该由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负责。而把各车间、班组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员工对于哪些环境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环境成本意识淡漠。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单一
现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依然为传统管理方法为主,对环境成本规划、预算、执行、分析和量化关注较少,作业环境成本法、零基预算法以及价值工程分析法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相当部分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手段以手工为主,工作正确性和效率低下,成本管理水平受到极大限制。
(三)环境成本管理职责不清
环境成本管理职责分工的不合理,除了主管财务环境成本的会计师,负责设计与技术制造的,大多数人又不熟悉工程技术,通常是擅长于经济数据的核算与分析工作。导致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实际上被游离在技术设计与财务管理之外,使功能与环境成本的匹配,很难在具体产品中得到体现。管技术的不熟悉经济,搞经济管理的又不懂工程技术,隔行如隔山使横跨技术与经济之间的环境成本,变成了各部门不管不行、想管又管不了、还管不好的橡皮指标。
(四)环境成本管理信息化不高
公司现有环境成本信息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平台,不能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环境成本核算,对于财务预算和分析有差距,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少有的信息。提倡计算机管理、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复杂的环境成本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变得十分便捷,数据的准确性也极大地提高,是特大制造业环境成本管理创新管理实践必须具备的。
四、环境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创新思路
(一)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企业资源共享
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会计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将服务、管理和决策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制造企业全面提升通过ERP系统建立企业共享平台,可以大大减少企业人为协调工作量。通过ERP平台疏通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缓解企业流动资金障碍,使企业能够方便有效地对生产进行计划和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先进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环境成本法是首推的,它是以“环境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它通过作业计划,对作业进行分析,将管理引人更深层次,发现影响环境成本的根本原因,通过大量“云”指标的计算,分析作业产生的原因、作业执行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作业执行的结果,从而解决影响环境成本的实质问题。它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环境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环境成本计算方法。从环境成本动因、价值链等新思维、新观念出发,把会计学与管理从环境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设计最优的动态价值增值标准,从会计和管理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推动改进作业。
(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制造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就要摒弃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和理念,片面强调环境成本控制注重生产环节的控制,以最大降低环境成本和减少支出作为目标。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中也要贯彻推行市场理念,转变传统环境成本控制观念,树立现代环境成本优势效益价值观念,使企业的环境成本与增值有效集中结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质量环境成本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反映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环境成本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中,明确把企业为保障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所有损失。讲究环境成本,是要以维持高品质为前提的。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维护市场的情况下,环境成本最优化原则是我们遵循的模式。产品的质量与环境成本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环境成本是因,质量是果,如果把质量保证环境成本C2与质量不受损失的环境成本C3,绘制成质量--环境成本曲线图C1,就能清晰地表达质量与环境成本的内在联系,这不但使我们走出了只有用高环境成本才能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认识误区,还能在环境成本项目细化时,为环境成本设计提供可操作的空间。
五、环境企业环境成本创新管理实践
(一)强化战略环境成本创新管理
战略环境成本是对环境成本领先的战略型企业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强调环境成本控制,在降环境成本理念支撑下确保运营能力和竞争能力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环境成本管理。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优化环境成本管理,对效益低的或没有的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发展和扶持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在今后的管理职能中,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把战略目标成本作为决策的必经依据,强化战略引领。
(二)培育环境成本创新管理文化
制造业应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环境成本管控的文化氛围,创新环境成本模式,推行健康“环境成本优势,创新观念,开展持续环境成本管理”的管理新文化。组织公司认真领会和学习环境成本管理的精神文件,执行工作指导和经验,开展环境成本管理研讨和交流,提高财务人员和员工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公司财务系统和子公司之间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宣讲,总结经验,注重交流,大力借鉴同行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环境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产品研发设计理念更新
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是直接决定产品环境成本的关键因素,要求设计人员依据环境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占有率的前提下进行环境成本设计。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使用利用率,缩短设计周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制造业企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建立战略同盟,加速产品研发更新速度,在竞争设计中获利。
(四)环境成本管理队伍建设
在全新的经济环境中,与时俱进,实现环境成本观念的更新、快速组建环境成本工程师队伍、研究开发各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制定各类产品的环境成本标准,优化企业降低环境成本和环境成本结构,这是制定成本政策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当务之急。如果企业管理者具备环境成本控制意识,其下级员工就会贯彻执行其环境成本控制指示,将产品环境成本和效益有效结合,实现环境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环境成本指标控制与考核机制
制造业企业策划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指标控制体系,确定指标管控的领域范围,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考核机制,不断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重点建立指标考核激励机制,确定责任中心,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针对超额完成的部门应实施激励,极大的调动工作积极性,保证环境成本工作持续进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考核体系,设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周期,奖惩办法,确立责任环境成本,避免部门和人员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环境成本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环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意义重大。制造业要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领先优势,最终走出危机并成功转型,必须坚定不移的继续在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上下功夫。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环境成本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带动设计、生产、物流、人员等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第四篇:管理会计实践与创新探讨论文
1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1)从精益管理到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大数据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管理从本质而言还是人财物和供产销的管理,但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的宗旨、工具和方法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如大数据为企业管理层在对当期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评时可以更合理地配置资源和优化决策。同时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精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和外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精益管理也就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使得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将浪费降低到最低程度;其次,众所周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就是价值创造,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利用管理会计预算、控制和管理等内部系统的有效运行,而互联网大数据加速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并在此融合的过程中强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和流动性管理,使其能够支持企业能够健康和持续地发展。(2)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新热点。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及其工具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诸如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的全面预算、互联网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通过不同的数据来源评价和分析来推动企业全面科学和合理地考核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还有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和内部管理报告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应用热点。
1.1在大数据的依托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从管理控制
型转向价值创造型在当今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企业管理层自然会重新思考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及推动,进而更加重视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比如管理会计理念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使传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此才真正成为现实,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升级,将企业的财务控制流程提至业务的初始阶段,使得管理会计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事中事后进行的控制与评价,而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程管理。再如,数据共享可以通过企业财务体系的重新设计和不断完善,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职责更加分明,为管理会计的职能从管理控制型转向价值创造型提供了数据基础、管理基础以及组织基础等,这样一方面将企业的业务活动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具体就是从目标客户始发,及至最后追溯到供应链的外部供求系统来提供更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形成企业内部完整的供应链而实现全面的系统管理,推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1.2大数据推动了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有了更加多样的途径和方法
一般而言,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心是资金的管理,特别是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使流动性管理做到从企业集团的内部扩展至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整个产业环节,对流动性项目的应收应付、现金及存货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加强流动资金的周转率,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其一;其二运用大数据还会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预警以及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决策,进而确保企业有能力应对已知的法定义务和未知的潜在义务,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其三在大数据条件下,管理会计已能够有助于企业精准控制成本,优化生产环节,对成本费用的构成进行实时监控,进而改进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最后大数据还为管理和内部报告以及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评提供了数据支撑,这是因为管理会计作为内部会计,其关键职能就是通过搜集相关数据信息为企业预测发展前景并有助于作出相关决策,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在实务中的应用,各类数据的收集变得全面与快捷,使企业更加精确地掌握各类绩效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决策信息,也使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得以实现。
1.3大数据时代优化了人力资源成本,增强了企业人员岗位的匹配度
众所周知,市场的优胜劣汰导致的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企业成本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就是人力资源成本,特别是从事高科技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因其流动性较大,直接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由此不得不引起企业的重点关注。传统的人力成本管理的重点往往是放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后台,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人力资本管理可以轻易地将管理的重心从人才管理的后台直接转移至最前端———即招聘环节,就具体的操作而言,就是企业将个性化的人才招聘作为战略采购中的每一个个体,而繁荣的互联网社交化招聘为这种战略采购提供了便利,同时互联网还成为企业精准招聘的方式和迅速利用的工具。其次,还借助于互联网的云招聘模式获得的人才市场的价格行情数据还为企业进行精准招聘取得了可参考的比对价格,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其三,企业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分析,搜集和梳理被招聘个人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等网络信息数据,精确识别有意向高素质人才的个人性格、职场能力和职业技能等等,高效快捷地寻觅到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员工。
2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拓展
2.1管理会计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相互结合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大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也在企业的价值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的运用使得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企业的管理界面都已相互打开互通,以致过去价值链中的诸多环节可以直接忽略。在此条件下,管理会计要实现其管理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而互联网电子商务对管理会计而言,就是一个为企业实现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中,比如大中型企业应当一个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也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这个系统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为企业管理层以及员工提供一个管理决策运行方式的平台支撑,而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为这个ERP系统的转型和持续升级提供着新的动力,将企业的产业资源向更市场化更有动力的行业领域加以流动和增值,从而使企业的产业结构得以不断地调整及优化。
2.2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变化相互结合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应更注重战略管理,而这个管理工程却又离不开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战略规划、全球化、新技术等新环境的层出不穷,致使企业面临着巨变的竞争环境,在当今全球化一体化的条件下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动态性又是这个环境显著的变化特征。为了适应这种日渐变化的环境,企业首要的就是要去了解竞争的细节,知己知彼地去判断竞争对手每一步骤的行动,不断挖掘并且提高自我的竞争优势,准确地进行各种竞争战略的选择,而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就必得借助于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在具体的运行中,企业可通过以下管理会计措施来充分发挥其创新实践,诸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战略风险和成本管理、内部重组及专业化资源整合、海外并购以及资本输出与文化融合。
2.3管理会计和跨职能团队的相互融合在当今任何一个现代企业,其部门职能、管理单元等在运营中都无法独立控制最终产品或服务,企业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与下游目标客户、上游供应商、内部员工、投资人及至竞争者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在运营管理中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往往不能迅速作出反应,也不能清晰地了解各个程序间的相互作用依存关系,同样由于其局限性也无法做到预期项目的结果、变化以及改进,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应建立一个高素质的跨职能团队,这是一个由跨越各职能部门界限和等级的人才而组成的小群体,其目的是致力于实现企业共同的发展目标。跨职能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内部成员彼此间经常沟通、精诚合作、相互支持、协调各项组织活动、充分挖掘开发技术潜力和科技创新,致力于研究、设计更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将其推向市场及至创造财富。管理会计如果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有助于企业实现提效增值的目标,就必须注重跨职能团队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供、搜集和评估跨职能团队的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建立团队各阶段的目标、安排不同项目的轻重缓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性以及各职能技术型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参与团队的建设和完善,使得跨职能团队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第五篇:新形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探究论文
摘要:新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酒店要想在新形势下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应该探索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方式,切实提升酒店管理质量,为酒店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对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加以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融合创新措施,希望能够为酒店行业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融合创新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构成中,酒店式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构成元素,酒店行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当前酒店行业市场竞争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市场竞争愈加严峻的现实,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应该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等对酒店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创新,切实提升酒店管理工作质量,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酒店管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也必然会得到一定的增强,对酒店企业的持久稳定运行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受到前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酒店业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性特征,在初期发展阶段甚至主要用于接待外国来宾以及不同地区的政府领导干部,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控制,一般经营管理能力较差,服务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酒店后期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限制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步入到市场经济社会后,我国酒店业开始探索“对外开放”,由传统的单项服务转变为为社会上所有需要入住的客户提供住宿和休闲娱乐、就餐服务,酒店业的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新时期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兴盛,酒店业也表现出明显的蓬勃发展趋势,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酒店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然而,虽然基于当前发展机遇,我国酒店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整体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酒店业的管理工作水平还相对较低,已经无法满足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甚至限制了一部分酒店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结合新的管理理念探索融合管理方式,改善当前我国酒店业管理能力不足现状,对酒店企业的服务功能加以拓展,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唯有如此,酒店业才能够在新形势下紧紧把握发展契机,逐步走向成功发展道路。
二、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要想获得一定的行业发展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保证酒店的入住率和消费率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具体来说,逐步提升酒店入住率和消费率的方式基本包含增加服务项目和消费项目、对业务范围加以拓展、积极推行私人订制服务、对硬件设施加以优化等方面,只有对酒店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才能够促使酒店业的入住率和消费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而这种全面改革的实施需要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以科学而全面的酒店管理工作对酒店各项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做出正确的指引。一般来说,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本质上就是对酒店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从服务的强化、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软硬件设施的优化等方面入手,为酒店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并且推进酒店各方面工作的创新都能够与地区风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相融合,保证酒店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使酒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得到逐步的提升,增强酒店入住率和消费率,为酒店行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管理能力的强化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融合创新工作的开展在促进酒店持续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新形势下对酒店融合创新的具体策略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酒店管理只有借助融合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全方位展现酒店的价值,保证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酒店应该积极探索融合创新的管理方式,为酒店管理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创新
在新时期,要想切实推进酒店管理工作的融合创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对酒店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全面渗透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尽量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员工在职业生涯方面的个人期望,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为酒店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酒店在融合创新管理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定期对员工实施综合培训,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加以强化,保证酒店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大众的需求,增强酒店管理对客户的吸引力,为酒店的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二)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受到社会大众猎奇心理的影响,特色酒店往往会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因此酒店管理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自身个性特色加以开发,并结合实际情况创建个性化的酒店服务,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具体操作方面,酒店在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等,在酒店环境构建、管理服务创新以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加以创新,在展现地区风俗文化的同时,也保证酒店个性化服务模式能够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同,甚至通过客户的宣传在行业中树立一定的品牌,在增强酒店影响力的同时,为酒店的成功发展创造条件。这一酒店将山洞文化与现代居住文化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三)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沟通工作的重视
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探索还需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重视与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促使酒店管理工作价值得到一定的凸显,为酒店的协调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酒店在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沟通工作的重视,通过与消费者、员工和领导人员的全方位沟通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酒店服务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酒店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对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创新,才能够切实提升酒店管理质量,保证酒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同,进而促使酒店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酒店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融合创新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科学的融合创新路径,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邵东风.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7):113
[2]赵玉静.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06-106
[3]冯珺.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要点[J].品牌,2015(10):208
[4]黄鹰.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2014(3):77-77
[5]王吉荣.新趋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分析[J].北极光,2015(9):128-128
[6]高晓艳.关于新时期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3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