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党建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一、建立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重要作用
1.真实记录地震情况。抗震救灾档案资料要如实地保存地震爆发时及爆发后的人员伤亡、地质破坏、建筑损毁、财产损失等情况。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可以见证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也可以反映救灾中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更能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勇气与崇高情怀。同时,通过档案资料,可以让人们反思灾难、铭记历史、感恩社会。
2.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参考对地震中地质、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资料,对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及科学地抗震救灾都很有价值。同时,利用这些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可对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有利于今后的建设规划,特别是为重大工程建设进行抗震设计提供资料参考;也可以预测强地震发生重复时间间隔,如果一个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则对该地区的地震预测有着重要参考作用;借助档案资料能够获得地震动衰减规律,或从档案资料确定的地震衰减长短轴来研究构造特征。
3.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地震虽然摧毁了一切,但爱却永恒。父母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老师用生命捍卫了学生、战士拼尽全力拯救那些不相识的人……处处捐款、处处献血,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主动参与,这些行动都体现了我们的爱国、爱民情怀。通过建立和管理这些抗震救灾档案资料,可以让人们铭记和延续这种精神和美德,让人们懂得关爱,懂得感恩。
二、建立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1.建立地震信息网
唐山地震时唐山档案局及时收藏了很多唐山大地震的资料,在汶川地震救灾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档案馆的资料都放在室内,不便于大众学习研究,如能建立信息管理网(系统),就能方便大家浏览学习了。不管是建遗址还是纪念馆,都是为了教育生者,缅怀逝者,让国人能从这次灾害中吸取更多的教训。而相应的信息网站最便于实现这样的目的。
2.编制防震安全教育规划
将防震安全教育列入全民教育计划中来,特别是对中小学教育要作为重点。把应对灾难、事故的应知应会手册免费发到人或户,并作为全民普及性教育的读本,让老百姓掌握应对灾难事故的基本技能,熟悉安全生产、防灾抗灾知识,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措施。
3.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凡是记载抢险救灾、安置、核实重建等工作的文件材料要列入归档范围,不仅纸质文件要归档,声像、电子、实物等各类载体的材料也要归档,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归档文件要求为原件,纸质文件的办文手续、印鉴需完备,正本、定稿齐全;数码照片、录像应以未经编辑、修改的原始片、资料带归档。(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形成的各门类文件材料,须按文书、会计、基建、电子、实物等门类档案的相关业务标准进行整理,并及时向相关立档部门移交。(3)恢复重建指挥部撤销时,将其档案资料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其他相关单位的救灾、重建档案整理完毕后,及时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由其在规定时间与本单位其他档案一同移交县级档案馆。(4)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留存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救灾、重建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对责任不落实和档案收集不齐全、保管不完整、不按规定移交的单位和个人,将通报批评,造成档案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明确归档范围、资料类型、保管期限等。当前,档案资料载体日渐多样化,除纸质外还包含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只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档案收藏资源。比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大、波及广、损失重,世人震惊,国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在国内,报道的传媒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有报纸也有电视,还有广播电台,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像录音。报道的内容包括了中央关怀、灾情实录、各项措施、军队应急、全力救灾、举国响应、国际救援、人间真情、灾后重建等,可以说报道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内容翔实。通过这些报道,能够全面地了解抗震救灾的各种情况,尽力收集保存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文字和音像材料),对今后的工作查考具有重要意义。
2.健全制度,提高工作严谨性
抗震救灾档案资料要能够全面反映地震灾害中的种类信息,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建立健全档案室管理、档案查阅、档案保密、档案人员工作职责、保管利用、档案鉴定及销毁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和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程序和标准,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发挥档案资料的服务作用。
3.增加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强对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的培训;软件操作和维护技能培训;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等。通过电脑网络收集、整理和传输电子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篇:创新县级公共图书馆探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更为热切,图书馆成为首选目标,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好地拓展和创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广大读者和全体图书馆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方
式及特点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新的一年里环境下确立新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归根到底是信息资源,只有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真正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以有限的财力、人力采集符合用户需要的数字资源,搭建起信息平台,并在本区域内组建若干信息网点,通过网络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以此创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规模,刷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二、开展多功能服务,完善图书馆新的服务职能
在新的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该如何开展呢?第一方面,是发挥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普遍受地方经济的限制,未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往往有许多地方文献只能通过馆藏才能查找,尤其是读者的文化水平及层次多样,因此,馆藏文献信息服务仍然很重要。第二方面,在新的环境下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虽然经费不足、条件差,但在全国信息共享工程中,他是最基层的服务中心。他可搭建起信息平台,并在本区域内组建信息网点。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必须重视网络信息的`组织和利用,以有限的才力、人力采集用户需要的数字资源,使其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方面,是开展具有教育功能的服务,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之外,还应该广泛开展读书辅导等活动,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辅导课,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及其它各种咨询活动,以图书馆为阵地、以文献信息及网络信息为依托,充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下,创新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篇: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程亚男
2012-10-27 21:49:47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京)2011年4期
【英文标题】Development Review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简介】程亚男,深圳南山图书馆研究馆员。深圳518052
【内容提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时期,业界和学界围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诸多讨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回顾“十一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成果:(1)服务理念的研究和践行;(2)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创新;(3)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4)公共图书馆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during which vari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regarding public library service had been debated.The author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public libraries during that perio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ervice idea;2)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service system;3)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library service;4)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ies.【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体系/服务技术/法规和标准Public library; Service idea; Service system; Service technology; Law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十一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思想上,以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为指导,公共图书馆精神回归并付诸行动;实践上,政府出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布局标准,建设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技术上,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法制上,《公共图书馆法》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引导正确的行动。《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的“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基本原则逐渐被中国图书馆人所接受,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在此理念指引下,开展服务创新,修订服务制度。
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前提。《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覆盖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启动了旨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农家书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三项重点工程为代表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图书馆服务的技术保障。总分馆制、通借通还、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一站式检索、元数据检索等依靠新技术得以实现。云计算、RFID无线射频技术、移动阅读、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全新的内容。
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法制基础。以《公共图书馆法》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完善并逐步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进入有法可依的新的历史时期。
以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1]为指导,“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更加深入,图书馆界在研究、践行服务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并在先进的理念引导下,修订与完善服务制度,全面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公平与开放。确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如果说以始于2000年的图书馆精神研究为起点,至2005年是公共图书馆精神历史性回归的五年,那么,自2006年至2010年则是公共图书馆精神向实践全面推进的五年。
一方面,理论界对于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吁求与阐述从未间断[2-5]。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应体现公平、公益、开放、无差别、适度、共享和不断发展的原则[6]。另一方面,在对国际图书馆界主流价值认识的基础上,以及对图书馆职业与事业自身责任或使命的不懈拷问中,对建立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层的思考[7-11]。国外服务理念的研究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但由于国情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必须把引进的价值与我国现实结合起来,置于当代中国的语境之中,建立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13]。如何认识图书馆核心价值,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4-16]。黄宗忠先生认为:“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基本层次和附加层次构成。基本层次是由信息知识资源的存储,信息知识的提供与服务,图书馆员对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递与服务的劳动过程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附加层次主要是指办馆理念、指导思想、服务思想、观点、态度、制度、标准、方法与措施。”[17]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8年10月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提出的“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即是理论研究结出的“坚实的果子”,“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现代图书馆理念被中国图书馆人接受,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观”[18]。这一探讨的过程同样说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从过去注重对国际图书馆界的主流价值的诠释与宣讲,转变为对中国图书馆界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系统说明,表达的是中国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全民共享图书馆服务”正在变为现实[19]。
东部与南部沿海城市的图书馆率先垂范。2006年6月1日,杭州市及其所属7个县市的15家图书馆联合签署“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宣布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少儿图书馆、杭州印学图书馆以及7个县市图书馆即日起全部实行免费服务[20],倡导“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21]。2006年7月12日,深圳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理念[22]。2008年5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80家图书馆汇聚上海,签署了《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时间、空间与价值观的体现,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教室和市民的客厅等新的办馆理念[23]。创新图书馆服务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思想基础,服务创新有赖于先进理念的引领。“服务创新首先是服务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服务管理、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环境的创新,从而达到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24]
国内有关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大研究群体:一是对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的引进与开发进行创新;二是以服务为导向而引发的对服务和服务过程的创新[25]。
“服务创新是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形势和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更新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引进科技新成果、改善服务手段的一个过程”,“服务创新是我们推动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应该坚持的理念。”“图书馆努力实现管理和服务的转变,即从让读者走近图书馆发展到让图书馆走近读者。图书馆的流动服务、延伸服务、送书下乡服务、汽车图书馆服务、残疾读者服务等使图书馆的开放不断扩大,图书馆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和流动图书馆等形式,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不断进入到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军营、机关、会所、商厦、车站、进城务工者居住区、寺庙、监狱等,努力使社会公众平等享用公共图书馆的权益得到保障。”[26]在服务创新战略上,着力解决服务对象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过程的创新和服务结果的创新[27]。在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上,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对图书馆展览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28],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29],延伸服务[30]、图书馆讲座[31]等。
另一方面,随着Web2.0的发展,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偏向“单向传播”的模式逐步让位于“互动传播”的模式[32]。图书馆人希望通过Web2.0的应用,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无处不在,更加以读者为中心[33]。根据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等数据库的数据,2006-2009年我国有关图书馆2.0研究的论文多达227篇,包括图书馆2.0的概念、技术和实践应用[34]。图书馆2.0“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技术为图书馆变革OPAC提供了契机和目标,使图书馆延伸馆藏信息服务、提升服务理念成为可能[35]。
数字化改变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责任。相反,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中,图书馆不仅有更广的天地,而且有更多的机会[36]。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亮点纷呈,如上海图书馆的“城市教室”,以崭新的理念,全面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讲座新格局,并突破时空局限,让人们广泛共享[18]298;浙江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吉林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广东省启动流动图书馆建设[37],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东莞图书馆的“图书馆ATM”[26]等,形成了不断创新服务的新局面。审视与修订图书馆服务制度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制度设计的基础,制度是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保证服务的平等、开放,优化制度非常必要。因为“‘图书馆精神’的实现和落实仅仅靠‘精神说教’式的倡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38]。在经过前一段时期对图书馆某些服务制度中人文理念缺失、甚至相悖的审视后,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制度的创新与制度执行中的理性思考。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图书馆旧的制度需修订,新的制度需建立”[39]。创新服务制度应以“读者为本、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和和谐图书馆”为指导思想,保证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和群众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知识自由存取;维护读者权益,坚持服务公正平等和免费服务;实现人性化服务、便捷化服务、多样化服务和一体化服务;满足读者对新旧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改善服务方法与技能,保证必需的服务场地与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39]等,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40]。
王子舟和他的学生们在对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青少年、老年人、基层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让这些特殊人群回归社会主流的制度保障和如何开展知识援助的问题[41-46]。应该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人对服务特殊人群已达成了共识,不少图书馆也制订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一文指出,虽然进入公共图书馆没有了制度性的门槛,但在服务“个案”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排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在促进社会包容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47]。这一理性的思考,使“准许乞丐进图书馆”等制度的执行更能体现平等、开放的图书馆精神。
中央关于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指示精神,为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18]28,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图书馆的发展面临挑战[48]。“图书馆免费服务原则的确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百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淀,亦是中国图书馆人服务精神的凝聚。免费服务既是图书馆公共责任的价值导向,也是民众对图书馆责任的价值诉求,体现的是图书馆人应尽的一份对职业的担当与社会责任。”[49]但是,图书馆不应该将“创收”或“收费服务”问题简单化,必须严格区别不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厘清收费服务的目的、项目,厘清在什么地方(部门)、什么时期可以开展收费服务。凡收费服务都应以政策为根据,以读者认可为前提[50]。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大多能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可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指示精神和《图书馆服务宣言》对过去的一些服务制度进行修订,基本实现了服务制度的公平、开放与免费。2006年5月,上海图书馆开始减免收费项目[51],同年6月,杭州、深圳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12-22]。2007年可被称作我国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快速迈入免费时代的“元年”,有一批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先后实施免费服务,2007年12月浙江图书馆率先在省级图书馆中实行免费服务。在北京,从2008年2月6日起,全市24家公共图书馆统一取消了读者卡工本费,之前北京各大图书馆已对60岁以上的老年读者、军人、未成年读者、残疾读者等实行免费办证[52]。国家图书馆亦从2008年2月7日开始,全面减免收费项目,这些措施包括:取消读者卡工本费、读者卡验证费、读者存包费、自习室使用费、讲座门票费,读者凭二代身份证可直接入馆阅览;大幅度降低文献复印费、文献传递费、文献检索费、光盘刻录费;免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等[53]。继而,免费服务的政策在各地迅速贯彻落实。
十分明显,先进的理念不仅已成为全体图书馆人共同的认识,并且化作了共同的行动。随着人们对服务理念的深层研究与宣传普及,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技术的持续创新;同时,图书馆服务实践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着图书馆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OL].[2011-05-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2]黄俊贵.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及其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5-11.[3]柯平.当代图书馆服务的10个理念——新图书馆服务论之二[J].图书馆建设,2006(4):1-5.[4]程焕文.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图书与情报,2007(5):4-7.[5]程亚男.以国家的名义:服务于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公平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11-15.[6]陈力.公共服务中的图书馆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1):5-12.[7]李青.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J].图书馆论坛,2006(4):46-48.[8]范并思.核心价值:图书馆学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2007(3):2-5.[9]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上)[J].图书馆论坛,2007(6):3-8.[10]肖珊,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3):15-21.[11]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目的的注解[J].图书与情报,2007(1):7-15.[12]王知津,樊振佳.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53-58.[13]蒋永福.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中国语境表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21-26.[14]范并思,周吉.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中国图书馆学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30-34.[15]宋显彪.试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杂志,2002(9):3-5.[16]胡运清.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12-15
[17]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下)[J].图书馆论坛,2008(1):1-3.[18]公共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5.[19]詹福瑞.中国图书馆事业不平凡的2007[N].中国文化报,2008-01-20.[20]叶辉,傅晨.公共图书馆有个“杭州模式”[N].光明日报,2010-08-19.[21]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OL].[2011-05-15].http://.
第四篇: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江苏东恒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总书记在2016年10月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改革的过程中,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优势,要求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创新,解决国企?l展过程中的一些内部问题,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方针。本文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分析,提出工作问题,给出创新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问题 创新策略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并需重视的工作,党建工作任务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国企才有了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对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大提升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软实力。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背景
(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自中国加入世界WTO组织之后,国内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外来经济更是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冲击。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前的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政治的保护伞,处于市场发展状态,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也就是国际化环境,帮助企业在复杂环境下获取更大的竞争力量。
(二)国企改革持续深化
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的适应市场经济和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在做着更深层次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产权结构、人事任命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内的党组结构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党建工作也必须能够实现经济大环境下社会对企业软实力提出的要求,也就是人才要求,另外,国企党建工作本身就涵盖了人才培养、人事任命等工作。
(三)企业内部思想波动大
企业经营方式、股权等发生变化导致企业部分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了影响,企业内的竞争机制也会导致严重的思想波动,在当前的国企中,再也没有“铁饭碗”这一词语,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企业人员的思想波动变得更为复杂,党建工作所需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党建思想传播学习活动等也需要有相应的改变,必须要坚持立足于群众、深入群众。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式
(一)以从严治党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关于下一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面临严峻国际挑战之际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所谓从严治党就是要求党内工作要抓思想、抓制度、抓管理,落实治党责任。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党组书记必须要带动党组班子,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执行监督任务,抓好企业的思想建设工作,肃清党内腐败因素,开展廉政作风建设。新形势下,以从严治党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企业可建立内部网络监管系统,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布各类监督信息、党建工作信息,同时企业人员可以登录个人账户,选择实名或匿名检举、发表工作建议,这样既可以避免内部打击报复,做到从严处置、公平管理,又可以很好的确保党的思想的传播。
(二)开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党建工作
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大环境是国企乃至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就必须迎合市场需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政治引导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确立改革方向和重点,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国企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工作需根据市场特点和市场规律创新工作机制,融合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实现二者间的双向推动。例如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企业工作大数据库,企业党建工作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革创新,保障企业发展符合当前的市场规律和市场特征。
(三)提升监督管理力度
国有企业的领导行为、各党员的行为事关企业发展,领导人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者,而党员则是企业职工中的重要群体,抓好这两个群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几乎等同于落实对整个企业领导层和职工的监督。充分的认识到“关键在少数”这一规律,党建部门必须了解领导人员、党员群体对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作用。首先来说,党建部门应建立落实科学的奖惩制度,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在企业内部实行一次全面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主要领导人员出现腐败行为,更要严查小官巨贪情况的出现;其次,是要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阳光的、健康的工作环境。
(四)国企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创新措施
国有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工作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关于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时刻保持企业与党建工作间的联系,保持党组织成员和群众间的联系,另外,在关于党建工作会议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网络会议,或者是类似的一个视频信息推送,让外出人员时刻都能够了解企业和党建工作的最新动向。
三、结语
党建工作是国企发展的重要工作,它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培养工作,党建工作具有为国企发展提供正确线路和方针的作用,也是企业强化内部监督、避免贪污腐败的一把利刃,国有企业必须对党建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引起重视。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煤炭企业党建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煤炭企业党建工作
作者:崔军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0期
【摘 要】面对煤炭企业进入以竞争求生存的微利时代。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之中,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从培育高素养的党建队伍、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氛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创新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为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模式、先行先试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党建工作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带减缓对煤炭需求的降低,以及进口煤炭持续增加造成的冲击,我国煤炭产能明显过剩,煤炭市场的“十年黄金发展期”已经结束,煤炭企业进入了以竞争求生存的微利时代。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煤炭企业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之中,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
一、坚持以德治企,提升道德素养,培育高素养的党建队伍
古人云:“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德为先、以德治企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追求。一个企业能否基业长青、兴旺发达、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打造丰富厚德承载的党建工作新内涵,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要求。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视理论武装,要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开阔工作思路,把握发展规律,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创新学习形式,要请进来、走出去、走下去,向行业先进学习、向兄弟单位学习、向优秀员工学习;要专项学、全面学、广泛学,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科技前沿、学岗位专业;要练中学、干中学、比中学,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员工业务技能,通过学习、通过比赛增长知识、增长智慧、增长本领。
(二)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安全生产、服务员工群众为重点,改进服务方式、设计服务载体,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联合帮扶,搭建起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服务弱势群体、了解民情民意的平台,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服务交通和工作水平。
(三)建造道德高地,健全道德评价标准。建造善良、勤俭、感恩“三种美德”,培育诚信、实干、担当“三种品德”。在企业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崇传统的孝道文化、推行独特的企业文化。按照“三种美德、三种品德”的内涵,制定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员工的行为准
则,建立健全“干部亮德、群众测德、组织核德、多维审德”考评制度约束领导干部和员工的行为。
二、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党建实效,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发展、理论上的每个创新、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企业的党建工作,要顺应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推进创新党组织建设,在加强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制度、搞好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融合支撑之上,提升党建工作标准,积极推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创新党支部、创新党员,建立党建创新激励机制,组织绩效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使企业党建工作在打造“舆论宣传阵地、安全教育阵地、企业文化阵地”上有新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的企业氛围
和谐是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员工因和谐而幸福生活,企业因和谐而顺利发展。煤炭企业党建工作要以人心和善、人际和顺、生活和美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繁荣企业文化,深入推进文明环境创建,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通达企情民意,为员工解忧排难,增强和谐发展向心力。在实际工作中,一要以文化对接为突破口,通过煤矿职工特有的文化根基,举办消夏文娱活动、扑克比赛、家庭趣味赛等群众性的喜闻乐见的比赛,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要不断深化“三必谈、三必做”,通达矿情民意,回应员工关切,疏导群众情绪,把员工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处理好、解决好。三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和服务项目品牌化,努力让员工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四要健全员工生活保障体系,规范救济救助程序,建立扶贫解困、助学助工、医疗互助、员工互助等机制,切实急员工所急、想员工所想,凝心聚力,使企业党建工作真正实现在帮助人中提高人、在暖人心中得人心。
四、坚持以廉治企,优化政治环境,增加党建工作保障力
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是我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转变工作作风。2013年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抓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发展提供作风保障,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特别是煤炭企业,要严格执行“三
个三分之一”、“三走到、三必到”等制度,推行干部工作重点的“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间抓安全、促整改,三分之一时间抓项目、促发展,三分之一时间抓对标、促提升。
(二)加强廉政建设。煤炭企业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方面,一要重点抓好“三重一大”事项的管理,决策制度执行落实、安全管理、重点工程建设、经营管控、整合矿井规范管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二要实行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尤其要加强企业兼并重组、设备招投标、物资采购、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管控力度。建立以“德、新、和”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预防体系,推进领导干部道德操守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实现源头治腐的目的。三要进一步深化党务企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规范权力行使,实现党务企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透明化、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