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缺少的才最重要的美文摘抄
一家机构随机调查,在“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栏里,整理出主要有五种答案:A。知识比金钱更重要;B。能力比知识更重要。C。权力与关系比能力更重要;D。金钱比权力与关系更重要;E。活着最重要。
面对不同的答案,调查者研究发现,选择“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的主要是一些小学生。他们回答的理由是:书本上是这么讲的,一直以来老师也是这么教的。
选择“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学生。他们说从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情上发现,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拥有许多知识。
选择“权力与关系比能力更重要”这一条的,是一批即将进入社会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不停地诉苦:现在找工作需要关系与权利,升职晋资更需要权利与关系!
选择“金钱比权力更重要”的则是中年人。他们选择的理由是: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选择“活着最重要”的多是老年人。理由是生命都没有了,拥有一切又有何用?
不同人群的选择是值得深思的——
童年是无知与纯真的,所以,知识是无与伦比的宝藏;
少年是叛逆与创新的,所以大力宣扬能力;
青年是拼搏与迷茫共存的,理想与目标被身边的事务桎梏;
中年是饱经沧桑与现实的,所以最终被世俗洗礼;
被生命倒计时的老年人珍惜着生活的每一天,没有什么比夺去他们的时间更残酷!
生命是重要的,可是拥有者并不以为奇。正如拥有知识、能力、权力、金钱等等一般。人们都认为非常渴望拥有而目前又最缺少的才是最重要的。
缺少的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现实其实也很简单,现实也很残酷。
第二篇:穷人最缺少什么美文摘抄
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温饱,不得不同时兼做好几份工作。即使这样,一家人也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可母亲的手中却什么也没有。他的家里确实穷极了,但他不甘心。他要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愿像父母这样贫穷地生活一辈子。
为了生活,在10岁那年,他离家谋生,在外面干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到学校接受一个月的教育。
在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带着一队人马开进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每天起早贪黑地采伐原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抓紧利用零星的时间坚持学习,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白白地流走。他经常在下工后往返奔跑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到镇上的图书馆里借书攻读。就这样,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读书学习。日积月累,他竟读完了上千本好书。
有一天,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政府机关要招聘书记员。他心中有数,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但在申请报名时,一位负责人轻蔑地告诉他:“要想成为政府机关的书记员,首先要有正规的高等学校的学历,其次还要有当地有钱人的担保。”这些他都做不到,也无法做到。但他并没有灰心,仍然认真地工作,刻苦地学习。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几乎完全依靠自学获得知识的农家孩子,竟然在40岁的时候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进入了美国国会。后来,他又因为政绩出色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之一。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他就是亨利·威尔逊。
威尔逊在自传中写道:“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饱受贫困煎熬的生活,使我从小就下定决心,决不做贫穷的俘虏,非改变贫穷的处境不可。一切都在变,只有我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雄心没有变。”
威尔逊在自传中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改变命运的原因:“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雄心。”
法国有个人叫巴拉昂,也曾经是个穷人,后来靠推销装饰画起家,最终成为法国的50大富翁之一。他在临终前说:“我不想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他立下遗嘱:“谁若能答对‘穷人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我留下的100万法郎的专项资金。”
消息通过媒体传出后,有近5万人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包括:金钱、机会、技能、帮助、关爱等等。
在律师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代理人打开了巴拉昂的保险箱,人们发现答案上只有两个字:雄心。
巴拉昂的谜底见报后,在法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波及英国和美国。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富翁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充分肯定了树立雄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他们说: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改变贫穷的持久动力。”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摆脱贫穷的腾飞翅膀。”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点燃奇迹的神奇火种。”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现实梦想的伟大导演。”
第三篇:梦想不是最重要的美文摘抄
在一个电视招聘节目中,我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应聘者。他的专业是建筑测量,非常好找工作的专业。但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又重新上了学费不菲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为了支持他的梦想,他母亲不得不将房子卖了。
为了学音乐,他买了昂贵的钢琴,还在校外租了房子。除了前期买钢琴等大额投入外,每个月的房租要花一千九,还要不断买各种演出需要的服装等等,这样一个月下来平均需花费七千多。
四年大学后,父亲对他说:“孩子,你总算毕业了。你母亲这四年来一直在做清洁工,很辛苦,你也不小了,应该为家里分担一些了。”于是,他便开始试图找一个工作。这时,正好学校缺一个街舞教练,他就去试了一堂课。试完后,老师认为他街舞跳得还不错,就让他做了街舞教练,月薪两千左右。
这样一来,虽然每个月可以少跟父母要两千块钱,但他练习发声和唱歌的时间就严重不足了,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他离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正当他迷茫的时候,噩耗传来,父亲突发脑溢血,危在旦夕。医药费很贵,家里的钱显然维持不了多久。此刻,他知道父亲在等着他救命,但他最担心的不是父亲的安危,也不是如何筹钱帮父亲治病,而是担心他的梦想就要被中断了。
在应聘现场,他反复对多位老板说:“希望现场的老板能将我带走,帮助我实现心中的梦想。”
主持人说:“你离职业歌手还有一定的差距,你的梦想能不能先放一下,先找一份能赚钱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干着,减轻家里的负担呢?”但他却再次说:“我知道我还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我希望现场能有贵人将我带走,让我继续深造……”
这实在太可悲了。梦想已经让他迷失了心智,使他六亲不认了。难道梦想比父亲的性命还重要吗?
他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追求梦想?一个成年男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让父母居无定所;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母亲每天辛劳地做清洁工;为了自己的梦想,父亲危在旦夕,没钱治病,他却还不断向家里索取……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不是靠压榨父母。
没有人有资格嘲笑别人的梦想,蜗牛也可以梦想有一天爬上金字塔。但前提是,要靠自己去拼搏。如果他能够经济独立,不再花父母一分钱,那么,他的这种执著还是让人敬重的。但可惜的是,他不但一直在榨取父母的血汗,而且变得冷酷。在这场梦想赛跑中,无疑,他的父母成了他梦想的牺牲品。
他就像一个一心要捞本的赌徒,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所谓的“梦想”。梦想是伟大的,在这个梦想稀缺的年代,有梦想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梦想就是最重要的。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往往会走火入魔,就会像金庸小说中为了修炼葵花宝典而挥剑自宫的人一样可悲。
第四篇:生命中什么最重要美文摘抄
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你会发现金钱不重要,家人和身体最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身体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半年,估计你愿意放弃眼下一切的金钱和名利,去换回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包括你我!
所以,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更加坚定地知道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重在观念!
美国人:用100块钱养生,50块钱买保险,10块钱看病,1块钱抢救。
中国人:用1块钱养生,10块钱吃药,50块买保险,100块钱抢救。
大多数中国人,担心保健养生会有副作用,会有依赖性。
大多数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1-2年,花光一生的积蓄,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然后死去……
疾病如何应对?
答案:重在预防,然后保健,最后治疗!所谓三道防线。改变观念!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关心自己,从此刻开始!
第五篇:高调才有戏美文摘抄
我是主张人要高调的。有一个耶鲁的小同学,很优秀,我建议他要多在人群面前把自己的主张与特点表现出来,他很勉强,说:“我就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别人很注意我,那样我会觉得不舒服,还是低调点好。”这个说法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就在前几天我还看到一篇国际报道评论中国外交官过于拘谨寡言,与一般人心目中的外交官形象颇有距离。其实我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高调,也不是说只有高调是好的,更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要低调。很明显,低调可以显得谦虚,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减轻压力感,并可以更容易地生活在自己乐意的状态里。
但我觉得,一个正常的人应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高调或低调的策略。正因为现在很多人太不会高调了,所以我还是特别主张人要努力高调。很多人的低调实际上是自小少见世面以及父母灌输的“不要张扬”的老观念的产品,等到20来岁,这种拘谨与低调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高调不懂、不敢也不适应,从此就自动地把自己可以探索的高调能力给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低调实际上已经是自卑的变种,即使有时候表现出一点点的冲动,也因最初尝试中的种种不适应感而草草收兵,又没有来自父母与师长的积极鼓励,所以就索性绝了自己的向往。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熟练活计,你越表现就越熟练,越不表现就越拘谨,最终不表现者就越来越画地为牢、不能自拔。而在今天这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分配更多地变成了竞争型的分配模式,你纵然是天才,如果没有表现出来或者弱于表现,那么在资源分配中的机会就会大大减损——“不会表现者=弱者”的不公平公式就会屡屡被套用。
自我表现也有很好的人群过滤作用。在万千人群中,我们如能适当地表现出我们自己的特点、才华、爱好与需要,我们就有更大的可能与其他具有相近特点、才华、爱好与需要的人汇聚。自我表现形成的光环在过滤同类方面具有成本低产出高的价值。当然,高调的自我表现者也可能会招致别人的首先攻击与关注(出头的椽子先烂)。但是因为自我表现者在汇聚同类支持力量方面的优势,他在这样的历练中完全有可能大大加强自己的群体地位与资源获得能力。而低调者的利益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即使争取也只能采用个人化的行动方式,久而久之不仅自己的特色丧失,而且利益获得能力减弱,更有甚者将此作为家教传承给后代,从而造成代际传递,积重难返。当然,自我表现能力强者还要把自己的公开表现转变成行动的压力与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知识、能力、实际效果与自己的社会期望一致,那样高调才能造就高效,如此才能成为富有自我激励能力的人。一个组织内有这样的人就能有效激励伙伴,一个地方多这样的人就会有活跃的竞争气氛。其实谁不喜欢明明白白、正面上进、积极奋斗的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