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宝贵的财富美文摘抄
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得恰当的问题,大腕们都喜欢说自己的成功史与众不同,而且,他们的经验往往与成功有相悖的地方。但是,对他们而言,改变人生命运转折点的莫过于第一份工作。以下几位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收入多少,而在于学到什么。
歌星克林顿·布莱克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步收获:我学会了坚定不移
第一份工作:报纸发行员
今日成就:已经销售了逾1600万张唱片
克林顿·布莱克14岁那年,得到了一份放学后替《休斯敦邮报》拉订户的工作。虽然为了完成工作,布莱克常常天黑后还奔波在一栋又一栋的住宅楼之间,可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毕竟,这是他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份工作。然而,没多久他就发现了这份工作真正的考验:人们大多不愿意陌生人冒冒失失地敲自己的家门,更何况敲门者还是一个推销报纸的小男孩。
有一天,布莱克遇到了一位态度极其粗暴的户主,他开门一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后,马上对布莱克咆哮:“我根本不需要什么该死的报纸。”然后“砰”的一声将门关上。当时,布莱克愣住了,也很生气。不过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他还是压下怒火,再次礼貌地敲响了门,并向户主详细介绍了报纸的特色。最终,布莱克说服了户主,户主很高兴地订了一份《休斯敦邮报》。很快,布莱克的销售业绩就升到了榜首。
那次经历教会了布莱克一个道理:为了一个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18岁时,布莱克确定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做一个职业音乐人。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他多次遇到别人向他无礼“关门”的事情。有一次,布莱克和自己以前的经理之间发生了法律纠纷,当时,他向布莱克施加压力,想迫使布莱克离开音乐界。尽管形势艰难,可是,为了自己心爱的音乐,布莱克还是选择了留下。最后,他赢了。
作家戴夫·巴里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步收获:我领悟到何谓责任感
第一份工作:营地辅导员
今日成就:《迈阿密先驱报》的幽默专栏作家,还在其他600家报纸开设了幽默专栏
17岁时,戴夫·巴里在一个营地里担任辅导员,主要负责管理一群10~12岁的孩子,让他们在一起时不要闹事。此外,巴里还要带着他们到森林里郊游。能够到迷宫一样的森林里玩自然令人兴奋,可是当带着一群比自己小的孩子同行时,兴奋感一定会跑到九霄云外,因为他们的生命安全似乎全部系在了巴里一个人身上。他必须运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和胆量,帮助他们应付遇到的突发情况。这对向来有些胆小的巴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他必须这么做。
巴里带着一群孩子在湖边安营扎寨,当时他是这群人中唯一的白人。他们在湖里游泳时,碰上了一艘载着白人孩子的摩托艇,艇上的白人孩子向他们的队伍叫嚷着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并企图用水溅湿他们的帐篷。当时,巴里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和自己的助手一起警告他们:“如果你们再敢靠近这些孩子,我们将抄下你们的艇号,打电话叫警察来。”在巴里的严词下,这些挑衅者最后还是离开了。
那个夏天,巴里重新回学校后,发现自己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胆小了,而且忽然间领悟到责任感是什么。
科学家玛琳娜·罗丽亚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步收获:要让失败为我所用
第一份工作:药厂化验员
今日成就:著名生物科学家,美国默克公司传染病领域科研导师
自新世纪以来,罗丽亚就开始领导着一个研究小组,负责将默克公司很有发展前景的抗艾滋病药物“MK-0518”带入实验室检测的最后阶段。这种新药可以通过阻断一种整合酶来防止艾滋病病毒复制自己的DNA。据说这种药物比目前使用的治疗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够更快地发挥疗效。
罗丽亚说:“20年前,我只是默克公司下属药厂的一名化验员。但是对我而言,实际上可以从失败的试验中获取丰富的信息为我所用。这一点我做到了,因为我刚做化验员时,就不断收集自己与他人的失败试验结果,花费了大量时间后,人们就会关注我经验中的积极辉煌结果。而那些成功开发了新药的人们,往往都是从不理想的结果中学到了东西。他们也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然后进行全面地分析。”
与罗丽亚共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事凯丽·鲍瑞尔说:“罗丽娅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她非常富有创造性,许多科技工作者做事总是一步一步地来,而罗丽娅做事却像下棋,她的做法表明她会比别人早想到几步。”
财经作家苏希·奥尔曼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步收获:信用是金
第一份工作:侍者
今日成就:著名的财经类畅销书作家,著作包括《金融自由的九大步骤》《鼓励致富》
苏希·奥尔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餐馆当侍者。这个工作虽然很平凡,可是她却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位名叫弗雷德·汉斯布鲁克的老顾客。他是一个电器销售员,经常到餐馆来点一份火腿、蒙得利干酪加煎蛋卷作晚餐。每一次,奥尔曼一看见他向餐馆走来,就早早收拾好他常坐的桌子,为他送上他一成不变的晚餐。当然,还不忘给他送上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可是做侍者起码的要求。
那时,奥尔曼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小餐馆。有一天,她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希望他们能资助她,可是他们对她说:“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帮助你。”第二天,奥尔曼带着失望的心情上班,弗雷德一见她就问:“怎么了,‘阳光’?你今天一丝笑容都没有。”奥尔曼向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梦想和苦恼。他当时一言不发,第三天,弗雷德居然交给她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并给她写了一张便笺:这笔贷款唯一的抵押是你作为一个人的诚实,好人的梦想应该得到实现。
后来,虽然奥尔曼的小餐馆没有开成,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弗雷德对她的信任。在攒到足够的资金后,她将5万美元再加上每年14%的利息,归还给了弗雷德。他给她回了一封感谢的条子:“这笔贷款是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次投资。它帮助一个无助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有多少投资会带来如此大的收益?”
对奥尔曼而言,这笔贷款使她明白信用是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员工是企业最宝贵财富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财富
厦门网讯 据集美报报道 记者 林小芬
目前,集美辖区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正逐步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日前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单位代表现场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路达:把员工当成自己家里人
路达负责人介绍,路达始终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把员工当成自己家里人”,真心相待。除了优化工作环境,路达还注重人文关怀。为了满足员工的业余生活,路达在厂区内设置了员工活动室、篮球场、员工食堂等生活和活动设施,开展瑜伽、交谊舞、民乐、声乐等培训班,成立钓鱼、登山等协会,并举办员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各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员工提供学习锻炼和交流沟通的平台。
姚明织带:成立员工互助基金
姚明织带的人性化管理,不仅是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福利,还在于关怀员工,扶贫济困。2007年,姚明织带成立了内部员工互助基金,对因疾病、灾害或突发事件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员工及时进行慰问与补助,至今,已慰问补助100多人次,发放慰问补助金10万多元。
宏发电声:“四个一”工程
“四个一”即一张报纸、一次总结表彰联欢晚会、一场运动会、一堂“宏发历史与文化”课程。宏发电声采取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宣传,使企业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精神力量。
《宏发报》创于1997年,至今已举办180多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显著标志。从创立之初,宏发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场总结表彰联欢晚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运动会,以运动的形式关心人、激励人、鼓舞人,目前已举办九届。
宝宸光学:鼓励员工出“金点子”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宸鸿科技集团(TPK)。宸鸿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大力弘扬“以人为本,新速实简”的企业文化精神。2011年初,宸鸿在员工中开展为期五个月的“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经过征集评选,员工共有744个点子入围,并最终产生了金、银、铜奖。
第三篇:最美的康乃馨美文摘抄
安娜住在山上那座独立门户的院子里。
我当邮差送的第一封信就是给安娜,那一年我才18岁。我们镇的青壮年男子都去打仗了,剩下的都是妇孺病残。如果我不是病弱,也已在前线,没有机会认识安娜。
她叫我孩子,说我跟她小儿子安东像极了。他20岁了,18岁当的兵。
“孩子,这些康乃馨都是安东临走前种的呢!”安娜亲切地拉我看康乃馨。真的,院子里种满康乃馨,粉红粉红的真好看,盛开的花朵像安娜慈爱的笑脸。
“吃吧,孩子!”安娜拿出糖果、饼干、水果之类的东西叫我吃。
安娜拿着我送来的信左看右嗅,在信的一角亲吻着,然后递给我,说她识字不多,叫我帮她读。她搬了两张凳子到院子中间,那里是光线最好的地方。春天的阳光照着我手里的信,也照着安娜。她漂亮极了!我长这么第一次见到像她这样漂亮的女人,她慈祥的面容就像圣母玛利亚。
那是她儿子写的信。信中说,妈妈,又一个春天来了,康乃馨开花了吧?记住啊,妈妈,每朵花都是儿子送给您的祝福。部队要开往前线了,可能要很久才能写信。妈妈您多保重,不要牵挂。
信里还夹着一张相片,那是安东上前线时特意去照的。相片里的年轻人穿着军装,清瘦,英俊。
“安东!”安娜拿着相片,不断地亲吻,轻轻唤着他的小名,又把相片紧紧地贴在胸口。
安娜告诉我,三十多年前她的丈夫在她的国家留学,然后把她娶回中国。
丈夫和大儿子都在战争中牺牲了。两年前,她把最后一个孩子安东又送上战场。
夏天蝉叫了,安娜的儿子又来信了。那时我刚下班,信应该第二天送去,想着安娜翘首盼望的样子,我顾不得疲倦,连忙送去。
“孩子,可把你盼来了!”安娜正站在门口,看见我像孩子似的飞奔过来,张开双臂把我紧紧拥抱。
“快吃水果,刚摘下来的。快快读信,看安东信里说什么。”安娜欢喜得语无伦次。
安东说他们打了胜仗,已从前方撤回,休整几天又要开往另一个战场。
转眼到了深秋,我在镇上给人送信。忽然听见有人叫“孩子!孩子!”原来是安娜。她是来邮政局看看有没有儿子的信。安东已几个月没音信了。
我说,没有啊,如果有我第一时间给您送去。
“好的,孩子。”安娜说。她两眼深陷,神情忧郁,蹒跚的身影消失在深秋的落叶中,像一幅色调悲凉的油画。
安娜的儿子牺牲了,他是战斗英雄。他深入敌区,被敌人发现,他引爆炸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报纸上登着安东的英雄事迹,还有他的相片,就是寄给安娜的那张。
我又给安娜送信了。是她儿子的信。
这以后安娜儿子写信比以往勤快了。有时还寄钱来,寄一些好吃的东西来。信的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除了告诉安娜他近况,还说些见闻逸事,风土人情。还说他的津贴增加了,有钱寄给妈妈了,妈妈想吃什么就告诉他。
我现在一个月至少有两次可以到安娜家。
“孩子,你来了,真高兴!”她把我当自己儿子般拥抱着。
“孩子吃吧,安东老是寄吃的来,我老了,吃不了这么多!”安娜没什么亲人,安东寄的东西她总是叫我吃。
“你教我识字吧!”安娜想自己读信了。我也乐于教她,这样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跟她呆在一起。
她会认很多字了,会自己读信了,但从来不亲自回信给安东,依旧是她口述,我动笔写。“东东,妈妈很好,你种的康乃馨开得很漂亮呢。打完仗就回来看它们吧!”她看着院子里的康乃馨发呆,眼泪直打转。我停下笔怔怔地望着她,“刚才说到哪了?”她赶紧撩起衣角拭眼泪。
她越来越苍老了。
安娜死了。她留给我一封信,字迹歪歪扭扭:
“我知道我的安东早已不在人间了。从那个冬天开始,信封上就没有画着康乃馨。他知道我识字不多,怕我读不了信,临走前他跟我约定,就在信封上画一朵康乃馨,意思是妈妈,我爱你,见花如见人。孩子,我知道是你借安东的名义给我写信,你不想我悲伤。我接受你的善意,我也想你开心。谢谢你陪我度过这么多美好的时光,我在天堂也会保佑你的。孩子,我也爱你!”
我怎么没想到康乃馨这个细节?我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
我在安娜的墓碑上画上康乃馨,把一束束粉红的康乃馨放在墓上。
第四篇:穷人最缺少什么美文摘抄
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温饱,不得不同时兼做好几份工作。即使这样,一家人也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可母亲的手中却什么也没有。他的家里确实穷极了,但他不甘心。他要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愿像父母这样贫穷地生活一辈子。
为了生活,在10岁那年,他离家谋生,在外面干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到学校接受一个月的教育。
在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带着一队人马开进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每天起早贪黑地采伐原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抓紧利用零星的时间坚持学习,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白白地流走。他经常在下工后往返奔跑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到镇上的图书馆里借书攻读。就这样,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读书学习。日积月累,他竟读完了上千本好书。
有一天,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政府机关要招聘书记员。他心中有数,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但在申请报名时,一位负责人轻蔑地告诉他:“要想成为政府机关的书记员,首先要有正规的高等学校的学历,其次还要有当地有钱人的担保。”这些他都做不到,也无法做到。但他并没有灰心,仍然认真地工作,刻苦地学习。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几乎完全依靠自学获得知识的农家孩子,竟然在40岁的时候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进入了美国国会。后来,他又因为政绩出色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之一。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他就是亨利·威尔逊。
威尔逊在自传中写道:“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饱受贫困煎熬的生活,使我从小就下定决心,决不做贫穷的俘虏,非改变贫穷的处境不可。一切都在变,只有我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雄心没有变。”
威尔逊在自传中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改变命运的原因:“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雄心。”
法国有个人叫巴拉昂,也曾经是个穷人,后来靠推销装饰画起家,最终成为法国的50大富翁之一。他在临终前说:“我不想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他立下遗嘱:“谁若能答对‘穷人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我留下的100万法郎的专项资金。”
消息通过媒体传出后,有近5万人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包括:金钱、机会、技能、帮助、关爱等等。
在律师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代理人打开了巴拉昂的保险箱,人们发现答案上只有两个字:雄心。
巴拉昂的谜底见报后,在法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波及英国和美国。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富翁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充分肯定了树立雄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他们说: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改变贫穷的持久动力。”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摆脱贫穷的腾飞翅膀。”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点燃奇迹的神奇火种。”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现实梦想的伟大导演。”
第五篇:最严厉的批评的美文摘抄
阎连科早年读初中时渴求上进,想入团。有一天,他得到消息,入团的人中没有他,却有几个他平时厌恶的同学。于是,他心生嫉妒,连夜给校长写了一封检举信,揭发入团同学的诸般劣迹,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时曾偷看同学卷子,等等。除此之外,他还添油加醋,说共产主义青年团如果让这些人入团,无异于为团组织这座高楼大厦的根基中填塞废砖烂瓦,长此下去,大楼会坍塌。
翌日,阎连科很早便起床,乐滋滋地将告密信塞进了校长的信箱。然后,长舒一口气,等待着一场好戏上演。第二天,课间操时,校长突然出现在阎连科的后面,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冷冷地问道:“你就是阎连科?”阎连科看着校长严肃的脸,怯怯地点头。“管好自己,管别人干啥。”说完,校长就没有看他一眼。可他那两句话,却是阎连科平生在学校听到的最严厉的批评。
不久,新团员名单公布。阎连科处心积虑检举的三个同学在名单中。事后,他再也不敢看他所检举的那几个同学的眼睛,就好像他们知道了他的恶行。
之后不久,阎连科辍学打工去了。随后,他又当兵到了部队。几年后,他回家省亲,听说他曾经“揭发”过的那两个同学结婚成家了,便去祝福他们。谁知,对方知道阎连科因找对象困难,夫妻跑前跑后,给他张罗女友。这让阎连科更加愧疚了。有一次,他借着酒意将多年的“丑事”说了出来。同学听完后竟笑了出来,安慰道:“我们早就知道那段插曲,年轻的时候,爱较真,谁都难免有点私心,我们不怪你呀!”
阎连科听完终于释怀。回去后,他将当年校长那句批评他的话“管好自己,管别人做啥”,写成一幅字,挂在自己的书房,时刻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