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性、实践性强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声乐知识根基的铺垫打造和培养,是整个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声乐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声乐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是本文中的重点。本文将全面分析解读声乐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们的声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声乐教学;探索实践

一、小学音乐教材中声乐教学的音乐探析

声乐教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性、实践性强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声乐知识根基的铺垫打造和培养,是整个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注重声乐技艺的熏陶,专注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始终秉承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基本功原则,围绕着“根基从娃娃抓起”“声乐从小培养”的信条。科学的纠正及调整小学生在整个声乐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从基础教材开始就能够养成正确发声、掌握正确发声方法的习惯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加小学生针对声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造诣的升华,都是对声乐学习的积淀和感知。另外声乐是感受的分解体,韵律感、节奏感、和声感、音乐分辨感、都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挖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力、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力,丰富与武装声乐对于小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把不同小学生的天资及对声乐的灵气激发到最大化,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声乐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之一。一方面鼓励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小学生针对声乐的创造力,从小培养创作灵感。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从小抓起的重要实践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的音乐积淀和熏陶

声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正因为这样,声乐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想象、天马行空和回放。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和衔接,声乐的乐感、韵律、画面等等细节才能够储存在大脑中与以往的记忆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学生独特的音乐理解力和声乐理解力。分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和方法论。由单一的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及教学体系。由原有的单独班级集体授课模式转变为单个授课、轮流辅导、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目前所有教材中于声乐学习的重点。更值得一提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天生具有对声乐的敏感和天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掌握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家庭教育修养,都是对小学音乐教材中针对声乐教材的实践和探索。例如提倡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问题意识,批评意识,破除传统模式和定性模式,改革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提倡个别课、小组由原本的灌输思维、输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启发性教学。使学生既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也能够在学习中捕捉到乐趣。而原本以教师为主题的授课模式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原本的传授知识切换为增长知识点,激发兴趣点,放大天赋点,而不再局限于传统。另外,在小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个因材施教激发创新思维的重点。

三、声乐教学的基本功实践法则

声乐教学中,在训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声乐艺术是艺术与音乐的双重结合,因此就要运用多种模式,实践创新教育,技艺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声乐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了解小学生对于声乐的感兴趣程度及是否对声乐具有天生的乐感和韵律,积极的挖掘及探索学生的声乐表现形式和个人特点,一边使其发挥所长一边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发挥形成积极的双向对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身和教材中。使声乐教学中的独有特点和规律,成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态度和精神。另外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之中是比较重要的基本功环节之一。所以想要让声乐教学在小学生教材中获得探索实践。必须建立正确的基础学习方法,特别是帮助学生打造好中声区的基础,建立起正确的喉形等基础知识,都是声乐探索实践中的重点。打好基础,累计专业知识,通过声乐专业知识的不断累计来积淀声乐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造诣。稳定学习者的心态,确定声乐教学必须从娃娃抓起,慢慢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声乐的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中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四、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的探索实践因为基于声乐教学自身的特性,经常采取一对一训练模式,施教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所以合理地处理好教与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声乐学习探索中的长处,规避掉相应的短处,加入创新思维,成为声乐学习探索中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双瑶.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2010(6):180.

[2]马煜皎.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J].黄河之声,2016

第二篇: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长期以来,音乐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以及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和音乐教育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清楚地了解音乐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否则将无法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这已明确指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认为,任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的。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因为,少年儿童在声乐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在初步的学习和训练阶段,而他们的情感还需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丰富。但是,在当前音乐歌唱教学中,人们往往注重对少年儿童在歌曲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的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

二、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三方面同时来培养和促进。

根据我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经验,以下一些手段进行“情感培养”效果较好。

1、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现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既使学生已掌握了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曾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村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告诉他们,这首歌是聂耳和安娥在1934年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创作的。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为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从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带领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进行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诱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带,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吴山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都环绕这一主线,那就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我们在音乐声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在教授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教学”,利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形式,采用情趣盎然的审美方式,接受情感信息来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正的投入,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让学生尽情歌唱

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以来,对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有所感悟。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歌声缺乏气息的支持等现象。究其原因:他们在班级中属于后进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上课经常走神。

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

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尽情歌唱?在歌唱教学中又如何能让这些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课堂纪律要严明

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绝不能放任自流。曾经听过低年级的一堂课,上课老师的教案和教学理念都不错,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困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神采飞扬,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很强,场面很快就变得有点混乱了,学生高兴得忘乎所以,更有甚者乘机互相打闹嬉戏,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纪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离开了纪律这一保障,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教学质量了。纪律是效率的保证,但同时教师态度又不能过于严厉,过度苛责会使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当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我来我来”,一幅争先恐后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学生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组织教学。可往往会有老师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无形中学生和你产生了距离。

三、把握好重难点,突出学习的体验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我在执教《蚂蚁短,蚂蚁长》歌曲中,先让学生朗读由歌词组成的童谣,进而按节拍变化朗读童谣,学生发现其中有一小节是三拍子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变化节拍”,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了歌曲学习中的难点。在学生熟悉旋律后让学生唱歌谱,因为全曲由1235四个音符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唱谱中发现歌曲只有四个音,了解了民歌的结构,同时发现这是广西侗族民歌。在歌词“接龙唱”游戏中学生兴致盎然。然后教师范唱,学生在倾听中发现了倚音,在唱一唱中体会其效果。

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学海无涯‘乐’作舟”,让音乐课堂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黄梅县五祖镇中学 熊志伟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插上快活的翅膀!

【内容提要】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音乐学习、感受快乐、感受生活、激发活力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和学生对音乐的灵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魅力,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尝试:

一、让课堂乐起来。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一)让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我在教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这个问题。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然后让学生寻找春天的声音

1、师:春天不但风景秀美,还有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2、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一下吗? 生:叽喳喳嘀哩哩

3、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二)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玩一玩,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娃哈哈》的音乐,学生边拍手边走进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强弱。

1.说一说,发现强弱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拍手的?(拍手强,点手心弱)

2.做一做,表示强弱

(1)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强和弱。

(2)变节奏表示强弱(强拍跺脚,弱拍拍两次手)。

3.唱一唱,表现强弱

复习歌曲《娃哈哈》(边唱边拍强弱节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活动,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特点。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娃哈哈》欢快、活泼的歌声中用拍手游戏进入课堂,让课堂伊始就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以体验表现强弱为切入口,将听、唱、动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动觉感知、视觉感知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表现。这种方式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通过舞蹈创编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动一动,学习新疆舞

(1)简介新疆。

(2)师表演新疆舞(老师表演的同时,学生仔细观察新疆舞的代表性动作)。

(3)学习新疆舞的动作。

①手腕的动作。师:手腕的动作丰富多变,有绕手腕,推手腕,翻掌等。②头部动作。师:动脖子,注意是左右移动脖子,叫移颈。③肩部动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动作叫做耸肩,上下动。维吾尔族舞蹈中擅长的就是运用头、肩和手腕的动作,再加上昂首挺胸的姿态,以及眼神的运用,使得新疆舞风格独特。④学习新疆舞的脚部动作:踏踮步,生观察脚部动作。师:除了头、肩、手的动作,新疆舞也不能忘了脚部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学习舞蹈中的一种步伐,叫踏踮步。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注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抬起踏下,膝盖弯曲,接着左脚脚尖踮起来,将膝盖立直。注意脚部动作的连贯弹性和膝盖的颤动。⑤学生模仿,老师指导。⑥将手部和脚部动作配合练习。

(4)创编舞蹈(出示4-6个代表动作的图片,请学生自由选择组合,为歌曲《娃哈哈》进行舞蹈创编)。

(5)舞蹈展示,互相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能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把它分为两个小环节①模仿。②创编。在这一片段中,首先利用教师的自身特长,为学生表演一段新疆舞,教师的参与,师生互动,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通过教师直观的表演,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说出新疆舞的典型动作,再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疆舞的基本脚步和手位。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提炼和总结出4——6个代表动作用图片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组合这些动作为歌曲进行舞蹈创编。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探索就足够了。本段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讨论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独立思考、想象创新的能力,强调了师生间互动、互学、互助的过程。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快乐三:通过欣赏视频舞蹈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3】:看一看,了解新疆舞

(1)欣赏视频。师:新疆自古被称作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种类也有很多,有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个舞蹈片段,从舞蹈的动作,道具等你猜猜,它是哪个舞蹈呢?

(2)简介新疆舞蹈。

(3)表现《娃哈哈》。(在音乐中结束音乐课,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当然,只让孩子简单的玩玩跳跳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学会去欣赏美。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民族,其舞蹈种类多种多样,在教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三种舞蹈给孩子欣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让舞台、灯光、道具、服装、音乐、舞蹈的综合效果,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新疆舞具有音乐欢快、舞姿美的特点,以及舞蹈中所蕴涵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范畴,让学生获取有关新疆舞的更多知识,把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从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到生动多样的“游戏化”技能训练,这一切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让师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唱,享受快乐中演,欣赏快乐中舞。让我们为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二、注入生活气息,让课堂活起来。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开放的音乐教学,就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两只小象》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象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臂扣在一起放在头下充当大象鼻子一晃一晃的,他这一生动的举动,逗得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创设情境,将音乐和生活 联系起来。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努力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有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8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48个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三).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给一个班上课时,课前我认真备好了课,主要还是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老师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老师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老师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老师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让我能体会到了其中的点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唱歌词,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音乐教学应该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音乐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歌唱,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激发想象!让我们为音乐插上快乐、活泼的翅膀吧!

下载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

    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歌唱感觉,文章试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歌唱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表现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方法的应......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

    幼师声乐模块教学的探索

    幼师声乐模块教学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不断延伸实施,使音乐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幼师专业的声乐教育却一直沿用传......

    小学低年级音乐创造教学探索

    小学低年级音乐创造教学探索摘 要:本文试图从音乐课堂创造活动的本质入手,通过对部分现有创造活动的反思与分析,发现在音乐课堂上实施音乐创造活动的方法,把握音乐创造的方向,提......

    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一)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缺乏审美能力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国家鼓励扩大招生,近些年全国艺术高考的音乐专业考试人数激增,很多学生为了升......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声乐教学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声乐表演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想要提高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就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