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第一篇: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1林业科技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1.1林业科技机构建立情况

咸宁市及其6个县(市、区)林业局均为政府组成部门,每个乡(镇、办)设有林业工作站(赤壁除外)。市、县两级单独或同时设立了林科所、推广中心。2013年,咸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1.2林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20世纪80、90年代咸宁林校和湖北林校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大中专生,以及各个时期零星加入的林学本科生,成为咸宁林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人员主要由林业局业务骨干、林业科技单位技术人员、林业工作站营林员组成。近几年,市林科院平均每年从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1名本科生或硕士生。据统计,全市在职职工中现有技术人员近700人。

1.3林业科技单位履职情况

科学研究有成果。近几年,先后承担课题和项目50多个,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出版林业专著2部,修订技术标准5个,审(认)定新品种或良种6个,登记科技成果10余个,荣获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或科技成果推广奖7项。技术推广有影响。据统计,2010~2014年累计编印楠竹、桂花、油茶、意杨、泡桐丰产栽培、退耕还林、森林防火、灾后重建等技术手册40多种,举办楠竹丰产培育、竹腔施肥、油茶芽苗砧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和林农2万多人次,有关媒体还对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了报道。科普宣传有场馆。市、县两级林业科技单位在创办各类示范基地的同时,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桂花博览馆、竹子博览馆、油茶博览馆等工程的新建和潜山桂花园、竹种园等科研基地的改扩建,收到实验研究、科普展示、旅游观赏的多重功效。咨询服务有声音。积极参与林业发展思路、规划、专题调研材料的编写,围绕咸宁打造中国香城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中心工作大胆建言献策。据统计,近几年参与咨询服务50多次,有1名高工被委任为市政府咨询委员。

1.4林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现代林业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重要的绿色经济体。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全国林业的总任务。无论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实现兴林富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建设林业强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鄂南强市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山上再造”、“绿满鄂南”行动,高位推动百亿元竹产业、百亿元油茶产业、百亿元茶产业发展,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增加林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成为林业科技单位的当务之急。

2基层林业科技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条件较差

调查结果表明,科技经费严重短缺。县(市、区)林业科技单位及林业工作站均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市林科院直到2014年才进入财政全额预算。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安排的科研和推广项目经费也十分有限。科技单位仪器设备较少、试验基地较小,无法满足林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有的地方,推广中心与林科所分设,造成科技经费吃紧、人力资源分散。

2.2专业人才短缺

调查结果显示,林业技术人员出现结构性短缺。一是“老龄化”,基层新进大学生很少,有的单位近十年未进1名专业人员;二是“陈旧化”,观念和知识更新慢;三是“机关化”,争当公务员的多,在企事业单位的少。据统计,全市林业科技单位只有技术人员90人,占职工总数的43%。引不进也留不住林业大学生、青黄不接的问题急需解决。

2.3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科技单位整天为生存而奔波,科技人员安不下心来搞研究或推广,多数变成了“苗圃场式生产单位”。加之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适用成果较少,社会影响较小。科技创新,离不开经费、人才、装备(仪器设备、试验基地等)。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走科技兴林的道路,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3推进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林,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放水养鱼,夯实林业科技基础,不断提升科技单位创新能力。

3.1加强科技机构建设

确立公益性质。市、县两级林科所和推广中心作为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生产示范、生态监测于一体的面向基层、面向林农的事业单位,应全部划定为公益一类、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如果地方财政紧张,可先加大差额拨款单位的经费包干基数,或改自收自支单位为差额拨款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合理确定在科研、推广两方面的业务比重,市级林业科技单位应侧重应用性研究、兼顾技术推广,县级林业科技单位应侧重技术推广、兼顾应用性研究。已建林科所和推广中心的地方,实行合署办公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尚无林科所或推广中心的地方,迅速恢复或申请设立。完善基础设施。采取多种途径,争取各方支持,有效突破“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缺少、试验基地偏小”的瓶颈制约。市林科院要抓住“湖北幕阜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主站设在潜山的机遇,提升硬件装备水平。

3.2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大幅度增加林业科技经费。各级有关部门每年要多安排几个科研和推广项目,并逐步提高资金额度。尤其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大财政科技经费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林木良种、技术规范、先进工艺、质量标准等科技因素植入林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林业重点工程、林业骨干企业、林业重点乡镇中更应广泛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

4.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事业单位招考办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基层招录对象可放宽到大专生。继续实施招硕引博等特殊政策,重点引进栽培和加工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必要的进修培训、观摩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注重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思维、意识更新,抓好现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锻炼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4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支持产学研单位联合攻关。林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的主体,应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如楠竹、桂花、油茶、茶叶等)、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若干个“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产业研发中心。加强市林科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国际竹藤中心咸宁竹产业创新设计研究院项目的顺利落户。通过国家、省、市三级联手,将该院建成立足湖北、面向中部五省,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以软件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3.5优化科技单位管理

营造浓厚氛围。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真心服务、乐于奉献”的工作环境,想方设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行课题(项目)负责人制。由业务骨干全面承担方案设计、组织实施、人财物调配、总结报验等工作,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促进业务工作的有效落实。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科学设计聘用、考核、晋级机制,严格奖惩,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加强科技资金的使用监管。凡是林业科研课题、科技推广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林业重点工程中的科技支出,都要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考核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用出成效。

第二篇:林业论文-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论文题目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浅谈国有林区现状及改革建议

摘要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关键字 国有林区 经营效益 经济模式

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国有林区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受到很大的限制,下面对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2008年我国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分别是1153.82万m3、1131.15万n13、22.68万m3,分别占据全国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的14.2%、15.4%、3.O%。国有林区企业总产值为40011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是2070184万元,占51.74%;第二产业的产值是1223788万元。占30.59%;第三产业的产值是707182万元,占17.67%。从我国国有林区企业的产值可以看出其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尤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在我国的国有林区中,森林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1991—1999年期间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波动,国家对森林工业在此期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随着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的体现.国家对于森林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减少了许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森林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森林工业自身的投资与积累逐渐解放了国家在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于林业系统的固定投资的重点已经由原来的森林工业转向营林方面。

二、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效益比较低下,与全国林业平均水平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处于劣势,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有林区的现有经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国有林区的经营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进行改革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对国有林区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政企、政事不分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由于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使国有林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国有林区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相比要低很多,这严重地阻碍了退耕还林、退草还牧战略的实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的长期低下,严重地打击了国有林区职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国有林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有林区的发展受其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投入比较大,由于缺乏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重新利用或者有效处理,一方面造成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使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

三、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一)抓好分类经营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积极向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力争将国有林场的性质定性为国家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重新定员定编,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国有林场的经济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根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我场应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有林场稳定。一是规范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制度,重新核定编制后,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的在职职工,应执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二是规范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制度,国有林场应全部执行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其他社会保障权益,积极按规定参加事业单位的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四是按有关规定,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属成员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创新经营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资源流转进程。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林场职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育苗等生产经营项目,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及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增加职工收入,并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改革,继续推行场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用制及岗位与绩效工资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三是改革生产经营方式,组建林业生产专业施工队,各项生产任务公开招标,取消国有生产组织形式,保证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四)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一是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立体配置,积极营造混交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二是调整林龄结构,加快后续资源培育,重点抓好现有中幼林抚育管理和低产林改造,集约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林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药材、森林旅游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新兴产业。要大力进行林下综合开发,实行“林─药”、“林─菜”、“林─牧”立体经营,发展森林药材、森林蔬菜和林下养鸡、养猪、养牛等,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六)建立与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相适应的投资体制,实施经济扶持政策。一是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应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纳入国家公路建设、农电网改造、供水工程、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建设资金;二是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林场建设,从而加大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国家天保工程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国有林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应向国有林场倾斜;四是切实抓好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七)研究制定国有林场森林持续经营的规划和措施。要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进一步研究确定林场林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出发,编制森林培育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施工方案,使林场的技术规程、标准逐步建立考核、监管制度,林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要发展珍贵优质高效森林,调整不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确保国有林场森林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经营。

(八)实行科技兴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保护培育森林、开发利用资源、建设管理林场,重点抓好现有林场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科学编制林场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加强经营管理,集约经营森林,逐步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国有林场发展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要高度重视林场制度和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引导林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加快我场现代林业建设步伐。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按照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的长远目标、布局和总体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兴林,强化经营管理和基础建设,构建国有林场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功能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样化需求,并在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骨干和带动作用。二是把现代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明确现代林业建设的主体和中心任务,大力培育发展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三是真正实现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经营管理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林业。通过实施现代林业建设,逐步把我场建设成为“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林业发展系统工程,改革中除了林场主体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从组织领导到宣传报导,到方案实施,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安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足踏实地,最终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创新林业发展新体系之目的。

第三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论文

摘要: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诱因,针对性提出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等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1前言

随绿色造林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推广,江苏省人工林的面积大幅增加。在此,林业发展进入了防治病虫害侵蚀的关键时期。今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仍重而道远,难度是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我们认清病虫害发生的问题根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确保本地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造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呈复杂化,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本文着重自人工造林的角度和内检工作的角度两方面考虑分析。

2.1人工造林的角

度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几年间国内人工造林的水准得到提升。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病虫害滋生蔓延。人工造林实践中,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容易出现纯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较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林业抗病虫害水平降低,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病几率。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树种引进时,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外来树种引进过程中,很容易忽视适宜性生存的问题,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比如:某省为固沙造林,外引内蒙樟子松,起到不错的固沙效果。但是,因本省份气温较高,土壤中水分散失快,加重病虫害的蔓延,导致樟子松开始减产。森林保护管理不到位,随时代的发展,对森林的保护渐受到重视。对于天然林的保护,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但是,与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令人担忧。比如:相关天然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很多地方都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甚至出现偏差和误解。受此影响,不少地区抛弃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

2.2内检工作的角度

具体体现在:第一,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林业检疫经受不起利益的诱惑,导致林业检疫问题频出,甚至很多森林植被都没有接受应有的检疫,诱发病虫害的肆虐。据资料证实: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造林中选择新疆本地的数百万株树种,很多没有例行检疫措施,导致后期新疆病虫害居多的局面。第二,检疫站数量不多。最近几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着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等等方面,都需要大批量的人工造林。同样,对造林的树种、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种意义上来讲,为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几率提升了更高的几率。如此,想要很好的防疫此病病害的发生,配置足够数量的检疫站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布局上又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3.1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

加强林业检查,应重视产地检验,详细统计本地存在的苗圃、木材加工厂,完善健全产地检验台账。加强检疫、报检、证书签发等程序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地检验,切断病虫害内部扩散的可能。对新建的林地,组织跟踪检查,建设部门中使用的木材,都要跟踪监管。发现有可疑疫情,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堵塞病虫害侵入的可能。就目前木材流通情况,不同省份树种交流、国外树种引进等频繁进行,为大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同样对林业部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注意提升树种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尤其集中造林地、重点保护地应常年监测,有效提升重点区域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同时,针对突发情况,预备早期的应急预案,以便特殊情况发生能从容不迫。

3.2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

培养无检疫疫苗,在抵抗病虫害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由此,培养专属疫苗,最好在专用基地培养,值得今后推广和使用。规划涉及林业规模时,务必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乡土品种。同时,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造林工作的开展,务必科学化、合理化,确保森林的健康。

3.3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3.4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4结论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而在人工造林工程中,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树种引进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相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等等,都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此外,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等导致的林业检疫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病虫害肆虐的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培养无检疫疫苗,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本着科学造林,健康造林的原则,想必将确保林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和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雨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8-59.[2]于宝生,张颖.浅谈如何创新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机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2):94-95.[3]周本庚.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5,(11):92.

第四篇:水管体制改革建议

水管体制改革建议

刘海滨

一、存在问题

水管单位因为体制不顺、“两费”没有保障、政府公共财政未给予支持,难以对水管单位人员定财政编制,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也无法落实,水管体制改革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

由于“两费”不到位,水费成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水价标准低、水费收取难是制约水管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灌溉水价因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低水平,水费收入不足以补偿运行管理成本,近年更因为收费手段缺乏,造成水费收取率不足50%,导致了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生存困难。水管单位因为经费短缺、入不敷出,以致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大部分职工因为不能及时领取工资,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季节性待岗外出打工,以解决基本生活费用。但这些方法还是难以维持生计,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为经费短缺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工程失修失管、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渠系水利用率大为降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面积日益萎缩、灌区效益低下等恶性循环。

二、建议

水管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政府公共政策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调整。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涉及国计民生,其承担的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都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是明确的政府行为。既然绝大部分水利工程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那么管理单位就应该享受公共事

业单位的同等待遇。其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水利维修养护经费应该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预算支出,这是国家水管体制改革的根本精神和真正目的。

第五篇:林业论文

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太谷县红枣经济林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红枣经济林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与管理、扶持企业建设、积极宣传发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关键词】生态 经济林红枣 可持续发展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的最佳体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早动手,早安排,早谋划,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

生态经济林,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经济林,概括起来应该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满足当环境建设的基本生态需求;二是所生产的果品(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实行可持续经营。绿色果品不仅要求无污染、安全,而且要求优质、高营养。发展生态经济林不仅要考虑第一代经济树种由结果到更新连年高产、稳产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第一代以后多代的高产、稳产问题。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生态经济林的基本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大势所趋。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生态经济林建设,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1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2、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基本途径

2.1依靠林业科技支撑

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1.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

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3注重林业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生态效益。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单纯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客观的生态建设,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不仅能够带动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3、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林情况

3.1太谷县概况

3.1.1太谷县区域环境概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与北纬37°12′-37°32′之间,县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总面积约1049.91平方公里,为我省南北交通枢纽。全县域地貌形态分山地、丘陵、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914-676米之间,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万立方米。全县辖4区3镇6乡197个行政村,有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三次产业构成为23.7:29.6:46.7。红枣和苗木花卉作为该县林业发展的两大优势产业,栽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在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已成为实现县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3.1.2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太谷县红枣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老枣树主要是以零星栽植为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托林业经济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红枣经济林步入以基地建设为主的科学发展阶段,采用了枣树与小麦、黄豆、绿豆、花生等低杆农作物间作的枣粮间作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实行低定杆、高密度的集约经营管理。多年来,通过认真调查、科学分析,在边山丘陵区和重点乡村划定了红枣经济林发展基地,具体制定实施方案,采用

基地建设,旧果园更新改造,老枣树更新复壮,酸枣接大枣,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多种发展途径,大力发展红枣经济林。形成了以小白乡壶瓶枣园区、北汪乡郎枣园区、明星镇梨枣园区三大科技园区为主,红枣基地遍及全县的格局。为了确保全县红枣经济林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完成了15万亩的红枣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壶瓶枣、郎枣、梨枣三个品种的无公害认证工作,成功申报了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目前,红枣经济林面积为15万亩,其中:连片栽植近8万亩、山区散生栽植 7万余亩。

3.2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采取的主要措施

3.2.1利用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精神,结合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太谷县委、政府果断地提出“大打红枣战略”,振兴太谷红枣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分点包片,把红枣发展面积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并在资金上实行县里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同时,借助“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四个一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加强枣树综合技术管理、防雨棚和智能烘干房建设,有效地解决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难题,提高红枣品质和商品枣,提高枣农的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红枣产业整体上水平。

3.2.2加强技术培训服务

根据实际情况,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服务。并聘请省枣协会、林科院、果树所、山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枣果病害制定方案,配制药剂,进行现场培训,真正为枣农朋友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枣农提供管理技术,组织技术培训,组织指导红枣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枣农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组织销售红枣及加工产品。

3.2.3加强技术管理

全县红枣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进入盛果期挂果面积6万亩,低效林面积达9万亩,针对近年来红枣生产中出现的效益低下、病裂严重和成熟期雨量大的情况,全面实施推广“双调技术”技术,避免了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烂果的有效措施。目前,雨篷设施建设完成近0.3万亩,建造红枣智能烘干房累计完成105座。红枣示范园区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亩产量达2000斤,亩收益5000元左右,部分高达1万余元,使红枣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

3.2.4扶持企业建设

随着红枣产量的不断增大和收益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如兴谷枣业有限公司、晋谷香、九鑫源、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红枣加工企业有十多个。以太谷晋隆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太谷县万士达红枣合作社为代表的近50家红枣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红枣产业链的延伸和红枣附加值的提高,带动了红枣经济林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为安置就业人员开辟了重要途径,为红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5积极宣传发动

一方面,向枣农宣传,使他们积极发展红枣产业,同时向外界人士宣传,使他们认识太谷红枣,购买消费太谷红枣。利用多种途径各种宣传工具积极推介红枣产业和红枣产品,加大红枣知名度。

3.3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存在的问题

当前,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与管理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管理不力现象突出;二是管理技术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枣果病害严重困扰着红枣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红枣市场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流通领域不畅;四是加工能力依然非常薄弱,企业深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之间产品标识不协调。五是科研人员缺乏,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3.4针对性建议

3.4.1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干果业发展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如红枣的病裂果等,增强政府管理职能,稳定果农心态。管理中增加科技含量,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广红枣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

3.4.2红枣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完善提高

根据红枣产业发展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值。以扶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枣业发展。同时使枣农在自然和市场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3加强流通领域建设

成立合作社、枣协会,促进红枣业整体发展。首先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使果农和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发展,提高太谷红枣业市场竞争力。

3.4.4发展深加工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

建立扶持名牌企业,生产品牌产品,提升产品级次,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红枣附加值。

3.4.5建设生态、观光园林红枣业

在红枣产业发展中,重点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复合性模式,传

承和发扬光大太谷红枣文化。

红枣经济林作为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两大抓手之一,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各类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品牌。尤其是对于保健养身的绝佳产品红枣,更是青睐有加。太谷县紧紧抓住种种机遇,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不断在政策上倾斜、在技术上创新、在科技上突破、在链条上延伸,“双调双盖”技术正在全面推广,红枣深加工正在大力引深,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必将带动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红枣之乡”。

下载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管理作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进行相关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需要促使林业资源管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夏玛林区林业用地面积22570

    夏玛林区林业用地面积22570.6公顷,其中林分面积8710公顷,疏林地146.5公顷,灌木林地13460.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59.5公顷,苗圃地16.6公顷,宜林地77.5公顷,全场活立木总蓄积244.4万立方米,......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1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市农民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认真抓好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建......

    林业科技培训方案

    林业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普及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技术人员在工作推进中的作用,实现节水......

    国有林区战略转型中的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林区战略转型中的管理体制改革 ——关于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综合改革试点的调研报告国家天然林保护 http://trlbh.forestry.gov.cn2009年06月02日来源:天保中心大 中......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与建议论文

    1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问题林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林业经济又离不开人的经济性与宏观性行为。人类对林业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是否得当,影响着林业经济的顺利......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及建议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大力发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整个林业生产和建设体系的发展。这一工作在推广实施的初期,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地勘测数据,让我国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