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路径论文
动画专业人才的教育是目前动画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动画人才的缺少也成为影响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高校动画教育成为动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高校教育机制无法提供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动画课程教学需根据动画行业的需求来进行适当的改革,在当今的动画人才教育环节,动画课程教学改革已然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将对动画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给出相关的改革思路。动画行业自21世纪伊始有着迅速的发展,已然成了当今的朝阳行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观念的进步,多种多样的传媒方式与日俱增,全球各国艺术文化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与便捷。其他国家的动画产品也充斥着我国市场,不同的动画风格、文化、形式感染着国内市场,动画设计在各学校专业设计教学中以一种新的虚拟产品出现,同时也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一、动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
动画教育与艺术教育一样,脱离不了创作思想的传授与呈现形式。动画所展现的艺术体现在“动”字上,因此如何“动”促成了动画教学的主要内容;“画”是动画的形式。所以探讨“动”的规则、手段成为了动画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主旨。而在人才素质培养中,最为关键的依然是对事物运动规则的把握和使用。这是创作二维或二维动漫的重要艺术方法,也是日后创作者去编写剧本时以及导演影片时所具备的基础手段。由此,我们将掌握事物运动规则的教学课程认定为动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
二、动画人才应该具备的潜力
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人才,从字面上来理解,首先应该先学会绘画,因此动画人才第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了解绘画、色彩、动画等其它表现手法。绘画是动画制作的基本功,美术形式存在多少种,动画形式就可能有多少种。要想对动画做到整体把控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要想使得自身的动画能力向前不断的发展,就要拥有坚实的美术基础。其次,动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动画中事物的运动规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也将物体的运动规则作为教学的重点知识来进行教授,许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实属艺术生,对物理等理科方面以及运动规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并不完善,然而制作动画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则的描述。针对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动画专业的同学来说,我们对于教授物体运动规则的课程务必进行适当的改革与探讨,好让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可以使得熟练掌握此课程内容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动画行业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三点,对于设计造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需要动画设计者们利用自己个性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其运用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背景以及道具等造型。在此能力的培养上,一定要开发出设计者的创作性与设计者的个性化思维。造型能力正如创造力一样的重要,创作力是吸引观赏者的重要部分,具备优秀的造型能力,合理运用这一能力的动画学生将是动画行业的佼佼者。第四点,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图像图形学,这一点上需要让学生在操作上学会运用多种动画制作软件。最后一点,要想制作出较好的动画作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影视知识,运用声乐、音效、配音以及蒙太奇镜头来体现动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借此展现学生们编辑剧本、编写台本、导演的综合能力。
三、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思路
1.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动画教学的主旨意在培养学生的动画设计与表达能力,因此在动画课程的内容上和课程时间安排上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研究,要以最合理的形式呈现在当今的高校动画教学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对动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造型以及表达能力得以提高。重视动画学习者对物体的结构、透视理解能力、强化造型的基本功、要求学生们了解透视规则、与此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对于结构动画的技巧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培养;把握线条的粗细、轻重、曲直、刚柔等的对比与变化;塑造学生的手、眼协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透视、比例大小的正确判断与表达能力;重视学生在创作中的严谨态度,以免出现走马观花、曲解事物造型。具备了动画设计中所需的扎实基础,动画技术的提高才不是泛论,这才是高校动画教学中需要去引导学生的重要目标。再者对于学生的动画计算机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一领域对于动画学习者来说是有相关技术要求的,除了具备设计动画的能力,动画的制作能力也很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动画教育是将两者相结合的,并且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继续坚守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对动画技术的开发,且应该对开发出相应技术的开发人进行必要的奖励与支持。
2.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原则
我国高校的动画教学中应以“按部就班”为原则,注重动画习作教学中的训练与运用过程。实践是最关键的环节,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高校动画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多高,所教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实践的机会,那么要想成为动画市场中的精英人才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实践的教学目标在高校动画教学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应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要制定久远的目标计划以及阶段性的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分段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要求;在拟定目标规划的时候,教师应遵循“按部就班”和“妥当重复”的原则,保证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可以牢靠的掌握动画教学所教授的知识,从而为实践中熟练运用动画制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高校动画基础教学中我们应遵守“重视基础、抓好实践、按部就班”的原则。结合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另外,硬件设施也是高校动画教学的重要一方面。只有这样动画艺术学习者才能成为动画市场中的佼佼者。
四、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路径
动画设计需要具备电脑操作技术与创作灵感能力,与过往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差别较大。动画不仅融合了传统绘画的艺术特性,同时还增添了后台编码等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对于设计专业的传统课程内容具有史无前例的挑战,动画教学课程改革应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动画教学课程改革路径的探索已成为当前执教者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1.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模式根据具备不同能力的同学,提出不相同的学习实践任务。例如:激励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深化钻研,指引对编程课程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强化其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当推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合理拟定自我学习重点与学习方向。2.加强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与构建交互动画的课程主要内容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工设计,二是交互结构的构建,这两者属于不同的专业,各自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如何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自完成相关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此,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要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配置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要依据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结合独具特色的教学思路,强调技艺并重,同时动画教学改革也要将眼光关注与未来的动画市场就业发展的道路上,由此才能为我国动画市场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动画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课程教学,使得毕业生可以成为动画市场需求型人才。
第二篇: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析水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理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改革;水利类专业
一、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遵从《华盛顿协议》多边互认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认可工程教育资格,推动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通用标准对要通过其认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规范。水力学为技术基础课,注重于工程实际水流现象的分析和计算,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2]。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应做出改革调整。水利类专业专门培养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探、评价、开发、管理及其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在水利类专业学科体系齐全,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各种新兴媒体技术的冲击,以及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等的需求,原有的学科培养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近年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现正处于改革调整期后的适应阶段。笔者有幸从事水力学教学多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力工程、水力电力设备、给水与排水等工程类专业讲授水力学课程,同时又留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参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力学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审视近年来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面临水利类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水力学课程存在问题,并为以后的改革提出发展思路。
二、存在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课时量至少占总学分的30%,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3]。对比这些要求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水力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时一再压缩。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为提高学生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侧重基础课程学习,压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目前许多院校水力学学时由原来的100多个学时,减到80多个学时,有部分学校甚至压缩为40多个学时,学时的大量压缩,使学生对水力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都有所下降[4]。2.学生兴趣的转移。学生在水力学课程学习中多对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有较大兴趣,而对水流本身的问题探究即纯水力学理论问题较少关注,因而在学习中对水流现象的学习仅局限于肤浅的表层,而未涉及水流现象的理论实质探索与学习,这对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十分不利。3.传统教学手段受到挑战。1998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要求强化基础、深化专业、提高素质,各门课程学时大幅减少,方向课增多。教学质量要求提高,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方法的应用、实验技能的提高均比过去严格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上述要求。4.公式及推导冗繁。水力学有许多理论及公式,在工程实际中又衍生出大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系数公式或经验常数等等[5]。而目前各种版本的水力学教材尽管做了一些修改,但由于其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都按部就班详细推导,强调技术基础为专业服务等特点,所以水力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公式多、概念多、系数多[6]。因而水力计算的内容很多,而且计算复杂,很多问题无解析算,只能用试算法,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到不习惯,从而导致学习困难。5.实验条件有待改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程实践与设计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同时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验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7]。部分水利类专业建设中还有一些实验设备没有到位,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以上面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存在的问题,欲实现水利类专业多边互认、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水力学课程改革:1.明确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由于水力学课程学时的压缩,且需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同时教学内容不能缩水的情况下,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对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重点更加突出,且使课程精练,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2.选用适当的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的核心,是教师实现教学之本,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结合和参考国外优秀教材内容适当选取。由于水利类专业都开设水力学或流体力学课程,不同专业对水力学知识深度、广度要求也不一样。而目前流行的水力学教材版本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内容侧重不同,因此各有所长,在综合考虑对比情况下,结合专业培养与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认证选择。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坚持采用教师主讲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有讲有问,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留作讨论,使学生增强了敢想、敢问的信心和勇气,以期达到双向交流,保证教学相长,为将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力学问题有效沟通解决进行能力培养[8]。传统的水力学教学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发挥不够,影响教学效果,被称为一块黑板、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方式[9]。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力软件于授课过程中,以有利于学生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力学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水力计算提供了条件,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一般兴趣浓厚,这为水力学课程结合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计算能力不仅是指一般常规非线性方程的解算及其程序编制能力,而且还应该包括偏微方程的某些部分及其算法,强调计算机及算法应用[10]。因此,在水力学需要试算内容讲授时应启发学生动手编程的热情,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又提高了程序设计水平,同时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有关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11],使学生计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以适合水利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为之保障,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从业者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实践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张杰,万东锦,等.以认证为导向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J].中国西部科技,2014,(8):119-119.[2]郭维东,李文果,杨丽萍,梁岳.浅谈水力学课程改革思路[J].农业与技术,2004,24(1):130-132.[3]王健,陈国铁.海峡两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1(2):138-145.[4]靳娟娟.水力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15-116.[5]李金燕.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77-79.[6]梁素韬,韩会玲,郝艳敏.浅谈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4):32-33.[7]林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8]龙北生,吕萍,高金花,等.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99-102.[9]赵振兴,王惠民,何建京,李煌,仇磊.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4,(4):24-27,51.[10]刘宝,任涛,李贞刚.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48-52.[11]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第三篇:路径动画教案
Flash--沿路径运动动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Flash引导层的功能,学会制作曲线运动的动画。在Flash动画制作中经常碰到一个或多个对象沿曲线运动的问题,它是对运动对象沿直线运动动画的引申,通过学习引导层的使用,物体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问题迎刃而解。本节是Flash动画中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基础和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关键帧、元件、直线运动渐变动画、图层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操作,并且能利用这些基本知识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但对于让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还无从下手,因为这些动画一眼看去非常复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注重搭设台阶,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掌握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增强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方法与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探索操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难点:运用引导层,制作曲线运动动画;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
1、学生动手,巩固旧知。学生动手制做一个树叶落下的动画。
2、设置悬念,引出问题。
课件展示:两片叶子分别作直线动画与曲线动画的实例,引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运动是弧线或不规则的,展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同时地球绕太阳转、树叶的飘落、雪花降落等引导线动画,提问:在Flash中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呢?
3、展现目标,任务驱动。
展示树叶飘落的运动。提出任务:要使运动对象沿特定路径运动,就必须增加引导图导,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二)激发探究热情,自主实践
1、讲授“引导图层”含义。引导图层就是设定运动对象运动的某一路径(路线),在引导层中画好运动路径,在被引导层(引导层的下一层)中使运动物体与路径相吸附在一起。
2、[教师演示,讲授新课]以飘飞的落叶为例,指导学生怎样添加引导图层,怎样画引导线(物体的运动轨迹),怎样制作引导动画,第一帧与最后一帧必须吸附到引导线的起点与终点。展示前面各种动画实例的物体运动轨迹(引导线),如:直线与曲线相结合、曲线、椭圆形状等。[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
3、引导探究,自主实践。
学生完成任务二: 将任务一中的落叶直线飞的动画修改成落叶自由飞舞的引导线动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二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的几点进行集中讲解。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任务二。
(三)积极评价引导,拓展提高
1、展示任务,教师评价。学生测试自己的作品,领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完成任务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登记。
2、积极引导,拓展提高。学生理清思路并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完成任务三:做蝴蝶飞翔的引导线动画,可做一只蝴蝶的飞翔,也可做多只蝴蝶的飞翔。
3、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两个任务都完成的学生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归纳小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小结: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方法及注意的几点。
5、展示成果,评价交流。选取典型作品,师生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第四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于为社会相关领域和行业培养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近年来,随着相关行业和领域对体育人才素质需求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从学生职业培养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推动大学体育教学发展,提高大学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职业培养;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完全进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高校教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大学体育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已经显得十分具有现实必要性。一方面,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难以适应是形式下的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影响了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大量体育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和社会对体育类人才素质需求的提高也使得大学体育教学面临中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培养为基础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体育人才,突破体育专业就业瓶颈的关键路径。
1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其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具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基于职业培养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和体育教学需求,加以改革和创新已是必然选择。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他们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在体育学习中能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的更加全面的素养,能够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因此,基于职业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体育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基于职业培养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培养,根本目标在于将学生打造成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创新,以职业培养为基本导向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从事体育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而实现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
2基于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大学就业国家统一安排的就业模式的影响,包括大学体育教学在内的大学各专业教学都养成了僵化、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就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开展基本的体育训练以应付专业教学考察为主,总体上采取根据大纲施教,能简化就简化,能应付就应付的思想去对待。这种教学观念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就业压力严峻的当下更是难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意识和能力,是造成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不能较好适应的关键原因之一。二是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给出了宏观的规定,但是具体到各个专业教学中,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情况,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目标又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现代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精深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从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然而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显然并未适应这一变化,没有从体育专业特性和市场对体育人才素养需求的角度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只是简单的对一般专业的教学目标加以照搬,换个名头就成为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这种专业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给体育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成为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三是体育教学没有凸显职业特性。当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在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实践中,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多数大学的教学改革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创新不够,只知道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认为体育就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没有结合就业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对教学加以改革创新,这造成大学体育专业教学课程与实践的联系严重缺乏,体育的职业特色在专业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体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四是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完整的教学应该是包括教学评价这一必须环节的。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提升和发展的推动力。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汇总,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内容不确定,没有定向运动项目指标,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不重视学生体育爱好、特长和体育素养养成状况,是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要对教学评价体制的完善和改进予以足够的关注,从实践层面构建科学完备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体制,助推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究
3.1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立足于培养能够在不同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不同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不同的需求。具体到体育专业来说,相关岗位工作不仅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职业能力、社会适应性等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本身要立足于就业市场的这一需求,在教学改革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从事的体育岗位工作特色,设置相关的教学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培养其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相应职业从业需要的人才。
3.2职业特点为出发点
在社会发展进步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教育,趋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素质,大学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样化。为确保大学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为学生能够顺利走入社会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顺利就业,高校的专业教育在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要请到职业导向,一职业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围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中心展开教学改革创新。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突破原有为教学而教学的束缚,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置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学生实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教师是开展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第一实践者,是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队伍的素养应该成为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职业培养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更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消极对待、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以积极、负责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规定和任务,不打折扣、不偷工减料,将各项教学内容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对体育专业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自自觉落实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3.4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阵地。结合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要针对性地现有课程结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体育拓展训练等,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起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品质。同时,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传统项目淡化其规范性和竞技色彩,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为不同条件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为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该要重视教材改革,完善体育课程选修课和教学安排。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教材,结合地方性特色开发体育教学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兴趣爱好开设一些体育选修课,如社会体育方向的学生可以开设诸如健美操、瑜伽等课程,对体育教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一些诸如室外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以后走入相关工作岗位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尽可能地奠定专业基础。
3.5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对个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素质的强健作用,同时还有个人品格的完善。在大学教育中,无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的体育教学工作,还是一般性的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于其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的。然而,学生这种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促进学生身体锻炼以保证其能完成在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完成体育锻炼的体育能力,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自我完善,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使终身体育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4结语
大学体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体育教育,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养成,以及进入社会后的体育习惯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民健身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专业人才职业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又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同时有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未来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这一思想理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沈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探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4):92-95.
[2]陈青.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06-111.
[3]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82-84.
第五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