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时间:2019-05-15 05: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第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摘要: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则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意义与价值,并能够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更加有效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则变得至关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也给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由此,该文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角度出发,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展开了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近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起来,而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则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内容,面对着新的发展格局,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样就会对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只有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创新,才能促使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为我国科技化人才队伍建设奠定更加驾驶的保障。

1.当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要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根本出发点,而根据对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情况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也成了我国计算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阻碍。只有认清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才能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提供更加明确的参考意见。下面将对我国当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资料显示,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协议是TCP/IP,而着眼于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OSI/RM的七层协议进行展开的,那么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计算机网络应用角度,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都与实际相违背,这样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就会与社会需求形成极大的反差,不但起不到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作用,而且也会给计算机网络事业发展与建设造成极大的干扰。此外,作为新型应用技术,其与通信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在新技术不断开发与涌现的情况下,如果在教学中不能讲新技术、新理念体现出来,那么就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产生极大的冲击。

1.2教学观念老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实时性以及层次性等特点,通过与通信技术间的融合和转化,进而构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与计算机相比,计算机网络更加具体化、抽象化、系统化,要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优越性,就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而才能让同学们充分地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重要作用与效能。但是在实际计算机网络看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来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灌输,这样不仅会使计算机网络内容在传递的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同时教学方法也很不近人意,传统的板书只适用于一些基础性学科。面对计算机网络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板书只能增重同学们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致使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麻痹的心理,由此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极大的阻力。通过观察,尽管PPT教学形式已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得以运用,但是呈现的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局面,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那么主动学习意识也无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得以发挥,最终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1.3教学内容落后

计算机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就建立了庞大的结构体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良好的发展形势促使着一些新技术也随之运用而生,而一些新技术被大家所了解和熟悉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加上课程教学需要印刷、出版等复杂环节的参与,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知识体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迟滞性,从而对教学水平提升造成很大的干扰。比如说在101吉比特以太网已经广泛运用时,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讲述却是千兆以太网的内容,这样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发展严重不符的表现;再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材中所描述的网络类型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WAN、LAN以及MAN,而现实情况下,存储区域网络已经在社会中流传开来,简称SAN,这就说明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网络发展产生了差距。

1.4缺乏试验教学

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必须加以试验教学加以辅助,通过实验教学既能加深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强化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设置试验教学环节,忽视了试验教学的重要位置与作用,即使设置了试验环节,也存在很多形式化,包括试验设备不完善、教师试验经验不足、试验过程草率等,导致试验教学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也??影响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显现出了许多缺陷,这样不仅会阻碍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而且也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所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的提出和渗透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特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基于大家参考。

2.1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也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把握住计算机网络发展动向,跟随计算机网络发展步伐,及时将新技术、新理论添加到计算机网络集成课程当中,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时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由此也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大致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2.1.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以技术性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更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进而加深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运用,以便为日后课程更好的探索和认知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建议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理论教学,主要有Windows 2000 Sever、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安全、Internet应用基础等与计算机网路相关的基础性知识;二是实践教学,属于实操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包括DHCP/FTP/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非屏蔽双绞线的制作与连接、用户设置等一切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有关联的实训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改革思想,例如,在介绍网络体系结构的同时,就将各层用到的协议及相关联网设备(网卡、HUB、交换机、路由器等)一同介绍,而不是像某些教材那样分章单独介绍。此外,我们还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比如说,在教学中增加了10吉比特以太网、子网掩码和子网划分的内容。

2.1.2注重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对我国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是改革的关键性内容,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样的技术性学科来说,一定要突出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这两大教学思想,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开拓。经过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实施情况的了解,Windows 2000Sever相关内容涉及较为广泛,那么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就要着重Windows 2000 Sever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探讨,加大实操任务量,确保学生们能够准确掌握Windows 2000 Sever理论,并能够熟练对其进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态势,更好地为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奠定基础。

2.2教材改革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材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作用发挥有着紧密联系。事实表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并不完全适合所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这也就致使教学效果差异性现象的产生。为了尽可能为学们学习提供适宜的教材,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在考察计算机网络最新发展状况之后,再确定教材的大体框架;其次,要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式,对教材进行设置和安排,满足最优化的编写目标;最后,教材编写需要更多融入较深的鸡血经验,结合自己院校专业发展状况,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进而编写出适合本校专业发展和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相关教学教材和书籍。

2.3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提倡个性化学习,讨论式探索,主导性建设,?⒀?生变为了专业建设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以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为整体思路,打造新时代下思维活跃、能力高超的高素质型人才。而教学方法作为改革思想的先决条件,其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广泛性将会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教学工作实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加强开放式教学观念,积极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或是方式加以辅助,比如网上教学、微课堂、多媒体教学、网络咨询等,在为同学们充分营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学习氛围和环境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循序渐进地得到了渗透和发展。

对于那些理论概念,也尽量通过实际操作或例题来进行说明,使学生通过观察命令执行结果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网卡的MAc地址时,给出操作命令ipconfiglall,让学生了解本机网卡的MAC地址;在介绍地址解析协议ARP时,给出可获知本机ARP缓存表内容的操作命令arp-a,让学生观察一一对应的IP地址与MAc地址。

3.结束语

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开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第二篇: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研究了该课程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各项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资源、实验实训、理实一体授课教材、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实训

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担任中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技能实践指导工作。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中等网络人才的需求,笔者始终坚持在探索和研究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和技能实训内容,取得了一些教学成绩,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出先进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把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基础》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为以后中职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其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从事网络管理、维护的技能型工人。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1.以往课堂与实训教学内容的缺陷

在以往的一些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各层应该完成的基本功能;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一些具体的组网技术或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利用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管理这个网络;或者干脆就是在普通的网络机房参观和使用网络。

以往课堂与实训教学内容的缺陷是:对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介绍得过多而不形象;实训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吻合,没有体现出理实一体;为了完成实训内容需要介绍一些网络的基本配置操作,每次课浪费了许多课时。

课堂

1与实训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所以,应该对课堂与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项目化整合,实现理实一体。

2.如何构建先进完善的课程体系

概括地说,针对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体系的核心,应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去实现新的网络和管理网络。主要有四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经典而实用的局域网络组建技能;典型Internet网络应用的技能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管理。

实训内容应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尽力让学生体会、分析常用的网络,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设计、实现不同网络的实验环境。精选的课堂与实训教学内容还应该坚持不断更新的原则,紧紧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改革的步伐。

3.改革后的理实一体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以上框架和原则,笔者思考了以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课堂与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理实一体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把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拓扑结构、功能、网络分类,了解国内外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把握网络基本工作过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TCP/IP参考模型。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框架模型,为进一步的技能学习提供基础,把握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方法;体会将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划分为层次体系是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明确网络实现过程与应用的联系。

第二部分: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具体介绍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和有关概念,数据传输、通信交换、传输介质及差错检测等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的功能。这部分的学习,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更要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增加学生的网络底层的理解。

第三部分:局域网络组建。本部分介绍网络体系中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常用协议,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层的定义、功能和特性,常用物理层接口;使学生把握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功能,成帧方法,交换机工作过程。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把握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基

本组成、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等802系列标准,网桥技术及高速局域网技术。本部分的学习,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局域网络的具体工作过程;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经典的协议。

第四部分:Internet各层协议。内容包括TCP/IP协议簇中的网络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介绍网络层的地位、功能、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常用路由选择算法、Internet网络互连协议;介绍传输层服务,传输层协议,Internet传输层协议;介绍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层程序的实现结构,客户/服务器模式,文件传输、域名系统、电子邮件、WWW、网络管理等常见网络应用的基本内容、标准和协议。要使学生清楚:Internet是使用网络互连协议将全世界的底层物理网络和主机互连起来的网络;本部分是以Internet为例介绍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要深刻理解和把握IP地址,子网划分内容;以及各种应用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实训教学内容贯串以上四个部分之中,使用组网实训室以及CISCO模拟实训软件和虚拟机软件,配合教学进度,完成网络拓扑实训、数据链路层实训、网络层实训、传输层实训和应用层实训。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要求所有学生体会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管理的过程,能力强的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技能大赛综合项目训练。部分实训可作为结尾的课程设计,供能力强、有爱好的同学来选做。

三、建设优质丰富的理实一体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网页型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应该为学生建设更好的网络教学资源。近三年来,各个职业学校利用技能大赛为契机,都投入大量资源,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各专业的主打课程。这种网站式的教学资源,首先经过富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精心设计,再经过规范性、艺术性的网页设计,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与读者独特的互动性,确实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启发性学习的需要。作为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是我校的重点建设课程,配合有一整套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资源和大量的技能竞赛项目模拟题库,还在课外定期开放组网专业实训室供学生自主实践,并配以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指导。

四、建设与企业接轨的网络实训室,为学生网络实训及教师网络课题的研究提供场所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训室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提高水平。首先需要设计出与课堂教学相应配套的实训教学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最后选择购买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以构成网络实训室。

实训室应有课程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和防火墙等硬件设备,设备的数量视满足学生需要而定,还要考虑相关课程的需要,也可将设备分组来让学生完成实验。软件方面,应该选择合适的模拟实训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及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五、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计算机网络是用起来简单,理解起来难,原理比较空洞,不像其它课程具体一些。如何将学生从枯燥的感觉中吸引到有趣的协议学习中,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黑板教学为辅的形式。对于需形象性思维、抽象性问题等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问题直观、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公式推导等需演绎的内容,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法。

2.讲课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两个不同国家的元首探讨问题”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信是需要规则的,上层的通信需要相邻下层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

3.理实一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课程内容的教学采用学生先预习泛读,并通过先实训体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再提出问题或发表使用心得,老师回答学生提问,总结课程重点内容。

4.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对于课程所涉及的一些较难懂的、并且又是大家共同感爱好的知识内容,采取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开展讨论。

5.网络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络教学环境包括了该课程教学课件、教学大纲、项目库、参考资料等多项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自主地上网学习。

6.模拟项目化课程设计或实际实习项目,发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潜力

在一些重点章节和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技能大赛题型以项目设计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当然单靠学校课堂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还需在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到社会、企业和具体项目中去,将课堂知识外延,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

六、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和实训教材

根据精选的、与理论教学内容完全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校选用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由闫书磊 李欢编著的理实一体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学生在做实训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扩展实训网络,进一步完善网络实训的设计,为进一步的应用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近期由我校牵头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网络实训》也即将出版。

另外还可改革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实践能力,采取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末理论、实训考核和平时4:4:2合成的办法,此外还可采取机试综合大作业、小组课题设计、甚至参与实际项目等考试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把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闫书磊 李欢.计算机网络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祁柱晓.中职创新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3]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JeannaMatthews.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作者姓名:陈复将

单位: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职务: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职称:讲师年龄:3

4通讯地址: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路3号

邮编:223005 联系电话:13375221

521(2)近五年完成的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含项目名称、主要成果、个人贡献等)无

(3)近五年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含标题、字数、发表时间及期刊名称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可靠性分析》字数(3000),2006年8月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本文论点及文字材料均为本人所有

签名:陈复将

第三篇: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析水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理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改革;水利类专业

一、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遵从《华盛顿协议》多边互认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认可工程教育资格,推动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通用标准对要通过其认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规范。水力学为技术基础课,注重于工程实际水流现象的分析和计算,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2]。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应做出改革调整。水利类专业专门培养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探、评价、开发、管理及其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在水利类专业学科体系齐全,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各种新兴媒体技术的冲击,以及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等的需求,原有的学科培养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近年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现正处于改革调整期后的适应阶段。笔者有幸从事水力学教学多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力工程、水力电力设备、给水与排水等工程类专业讲授水力学课程,同时又留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参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力学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审视近年来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面临水利类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水力学课程存在问题,并为以后的改革提出发展思路。

二、存在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课时量至少占总学分的30%,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3]。对比这些要求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水力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时一再压缩。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为提高学生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侧重基础课程学习,压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目前许多院校水力学学时由原来的100多个学时,减到80多个学时,有部分学校甚至压缩为40多个学时,学时的大量压缩,使学生对水力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都有所下降[4]。2.学生兴趣的转移。学生在水力学课程学习中多对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有较大兴趣,而对水流本身的问题探究即纯水力学理论问题较少关注,因而在学习中对水流现象的学习仅局限于肤浅的表层,而未涉及水流现象的理论实质探索与学习,这对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十分不利。3.传统教学手段受到挑战。1998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要求强化基础、深化专业、提高素质,各门课程学时大幅减少,方向课增多。教学质量要求提高,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方法的应用、实验技能的提高均比过去严格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上述要求。4.公式及推导冗繁。水力学有许多理论及公式,在工程实际中又衍生出大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系数公式或经验常数等等[5]。而目前各种版本的水力学教材尽管做了一些修改,但由于其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都按部就班详细推导,强调技术基础为专业服务等特点,所以水力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公式多、概念多、系数多[6]。因而水力计算的内容很多,而且计算复杂,很多问题无解析算,只能用试算法,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到不习惯,从而导致学习困难。5.实验条件有待改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程实践与设计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同时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验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7]。部分水利类专业建设中还有一些实验设备没有到位,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以上面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存在的问题,欲实现水利类专业多边互认、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水力学课程改革:1.明确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由于水力学课程学时的压缩,且需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同时教学内容不能缩水的情况下,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对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重点更加突出,且使课程精练,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2.选用适当的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的核心,是教师实现教学之本,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结合和参考国外优秀教材内容适当选取。由于水利类专业都开设水力学或流体力学课程,不同专业对水力学知识深度、广度要求也不一样。而目前流行的水力学教材版本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内容侧重不同,因此各有所长,在综合考虑对比情况下,结合专业培养与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认证选择。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坚持采用教师主讲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有讲有问,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留作讨论,使学生增强了敢想、敢问的信心和勇气,以期达到双向交流,保证教学相长,为将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力学问题有效沟通解决进行能力培养[8]。传统的水力学教学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发挥不够,影响教学效果,被称为一块黑板、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方式[9]。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力软件于授课过程中,以有利于学生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力学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水力计算提供了条件,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一般兴趣浓厚,这为水力学课程结合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计算能力不仅是指一般常规非线性方程的解算及其程序编制能力,而且还应该包括偏微方程的某些部分及其算法,强调计算机及算法应用[10]。因此,在水力学需要试算内容讲授时应启发学生动手编程的热情,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又提高了程序设计水平,同时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有关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11],使学生计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以适合水利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为之保障,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从业者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实践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张杰,万东锦,等.以认证为导向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J].中国西部科技,2014,(8):119-119.[2]郭维东,李文果,杨丽萍,梁岳.浅谈水力学课程改革思路[J].农业与技术,2004,24(1):130-132.[3]王健,陈国铁.海峡两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1(2):138-145.[4]靳娟娟.水力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15-116.[5]李金燕.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77-79.[6]梁素韬,韩会玲,郝艳敏.浅谈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4):32-33.[7]林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8]龙北生,吕萍,高金花,等.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99-102.[9]赵振兴,王惠民,何建京,李煌,仇磊.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4,(4):24-27,51.[10]刘宝,任涛,李贞刚.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48-52.[11]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第四篇: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

专业理论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

《管理学》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抽象性、技术性都比较强,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应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为了加强新生对管理类专业的了解,增强对管理类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管理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介绍,通过管理学科的脉络划分,强调管理学在管理类专业中的必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加强对于本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可邀请企业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做专题的管理学术演讲及讲座,通过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对于管理学的认知。

(二)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

公开教学计划,是指任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三)将管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带到实践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知道:知识是需要指导实践的。比方说管理学中强调期望理论,可以举例学生在为购买商品时总会对所购买的商品价值、功用有所期待,而等到实际购买后,会对此商品进行客观评价:当预期大于实际值时顾客就会觉得满意,对商品的评

1价就会高,反之就会低。贴近生活的实例会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可。

(四)成立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小组最好是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便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问题随时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都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管理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管理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吃透”教材,写好教案

要讲好《管理学》,必须“吃透”教材,写好教案。从教材到课堂教学,中间一环就是教案。教材要通过教案来具体化。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程序等都做出规定。教案一方面要与教材相联系,体现教材的要求,使教材更加具体化;同时教案也要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例如在贯彻新政策新制度,吸收新观点新方法时首先需对原规定内容作适当调整;其次,可适当补充形成和提高课程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如公司要闻、人物、故事、学会、学术等。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明确教学目的,写好教案之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因素。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而《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概念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要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有效地开展

《管理学》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次课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起到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学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教师应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出应掌握的重点问题以及参考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体会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胜过单纯地苦口婆心的说教。此外,还可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及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的更新。目前,我国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管理学》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可建立校园网,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

四、改革考试内容

传统上,《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与期末两部分组成,一般各占四六。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分析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因此,学生只要到临考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学生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改革。本人认为,该课程的考试,应采取理论考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即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案例分析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管理理论在不断地创新与深化,知识最终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对于基本的管理理论的经典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对于指导实践或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不应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往往成功的案例就是下一次的理论创新。

第五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下载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5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从课程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训练、评价方式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最终提高......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我校中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了电子......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比特率 答: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够传输多少二进制位数据,也表示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实际信息的比特率,单位为比特/秒,记为b/s,bit/s或bps。 延迟 答:延迟是指从发送......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 1.ATM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源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 A. 1024B B. 53B C. 128B D.64B 2.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标准主要采用标准 A.802.2 B. 802.3......

    计算机网络基础考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 1、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1)连通性;(2)共享。 3、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1、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IP地址的是()。 A)202.96.0.1B)205.110.7.12 C)112.256.23.8D)159.226.1.18 (2)下列IP中,属于A类地址的是()。 A)232.96.45.1B)210.......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90713P33石捷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怀有恶意的攻击者窃取、修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通过网络非法进入远程主机,获取储存在主机上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5篇材料)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研究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