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2:1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

第一篇: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研究的意义

1.“动态生成”理论完善课堂教学

课题组提出本课题的设想,就是希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的教师在学习动态生成理论的过程中,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生成个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完善,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更具有发展。

2.“动态生成”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因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可预知性,而去不断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成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学生成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使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二)研究的背景

新教材的逐步推广,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知识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了解和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资料和研究现在已经比较丰富,但是针对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还较少,而能够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研究的到目前为止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就更少,而对农村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一直为众多教师所困扰,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新颖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课题力求全面细致研究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可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去运用哪一条策略。何况,生成的时机也往往稍纵即逝,根本容不得我们有思索选择的余地。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所谓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因此关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2.引领学生思考的需要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才能够清晰地看到了教学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教学目标由单一提升到多维;学习由知识接受形式向互动生成式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动态生成性的教学,如何运用自身的数学素养来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涌现。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引领“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亮丽的风景。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课题组确立了《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全面细致地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由此看来,数学课堂应具有动态生成性的。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是动态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激发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的探究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第二篇: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

《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课题工作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研究的意义

1.“动态生成”理论完善课堂教学

课题组提出本课题的设想,就是希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的教师在学习动态生成理论的过程中,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生成个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完善,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更具有发展。

2.“动态生成”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因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可预知性,而去不断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成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学生成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使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二)研究的背景

新教材的逐步推广,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知识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了解和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资料和研究现在已经比较丰富,但是针对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还较少,而能够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研究的到目前为止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就更少,而对农村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一直为众多教师所困扰,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新颖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课题力求全面细致研究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可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去运用哪一条策略。何况,生成的时机也往往稍纵即逝,根本容不得我们有思索选择的余地。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所谓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因此关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2.引领学生思考的需要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才能够清晰地看到了教学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教学目标由单一提升到多维;学习由知识接受形式向互动生成式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动态生成性的教学,如何运用自身的数学素养来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涌现。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引领“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亮丽的风景。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课题组确立了《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全面细致地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由此看来,数学课堂应具有动态生成性的。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是动态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 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激发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的探究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二)在教师初步汇集资源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起作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较不同方案性资源而言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模式。

(三)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并推动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科研档次的提升。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课题历时一年多,从撰写方案到申报立项,从开展理论研究到实践过程展开专题研讨;从全面论证实践到课题结题形成课题报告,我们严格按教育科研课题规范操作程序开展工作。

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精选了数学教学骨干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申报立项为台州级课题。

2.教师培训:学校遴选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教师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和教科研部门同志组成顾问团指导研究;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学习了解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方法;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个人和集体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组成员初步形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意识。五.课题的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生成性课堂的不可预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数学老师来说,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如:与传统教学相比,生成性课堂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素养,教学组织管理等素质。所以,在实施前,本课题组成员借助平时的机会,组织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以使得其自身明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1.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原始信息更是一种资源,教师善于利用并开发好这种课程资源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也为课堂的“有效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组设想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设开放学习情景、创造互动学习情境、捕捉点化,体验探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智慧,灵活调控,及时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将问题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2.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灵动的思维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而这些恰恰是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这灵动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二是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感受。这灵动的思想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也有时会是异想天开,其特征是与众不同。课题组试着教师通过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来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来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为了使捕捉动态生成工作顺利进行,收到较好的效果,本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关于捕捉学生灵动的思维分别从实际例子中写出一篇案例,并写出相关点的概念。

课题组通过每周给教师发放印有疑点、亮点、难点、难点的纸一张,从星期一发放,星期五收回,切实地做到了让教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备课时必须预想更多的可能,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捕捉学生瞬间信息,体验学生的情趣,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3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生的心理感受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对于学生思考结果,教师切忌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褒贬评价,一个在教师看来平庸的答案,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不是同样具有不平凡的课程价值吗?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课题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了这样的一条发展通道,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感受,发挥看、听、闻等多种感官把教转化为学。针对这一特点,本课题组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研究:

①两周一次回顾教学以来的尴尬所在,想象并写下,如果让你重新教学,你将如何处理这里的尴尬所在。

②记录下每次外出听课或者配合学校教研活动下所出现的尴尬处变精彩之活动,并及时交流。

③自己的公开课填表格关于学生的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这六个状态和我们最终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以及三维目标的落实,并附上自己的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教师逐渐明白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组织权,进行有效的生成。尤其是一个班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的性格,教师必须了解。例如班级里如果有一两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应对。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通过语言表达自主“内化”,实现在“动态”中落实教学,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4.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开展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探讨并尝试建立小学动态生成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外,还要有民主教学观,教师要接纳和尊重学生,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接纳自我,体现自我,从而努力改变自己。课题组尝试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六.研究成效分析

(一)学生数学兴趣大大地提高。一般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的面只能达到一般左右,而在数学课堂实施了动态生成以后学生的参与程度达到了80%左右,使得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也开始突出。

1.兴趣 2.学业 3.能力

(二)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两者相互滋养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使得教师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个人素质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同时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状态。

七、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因各方面原因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反思如下:

(一)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灵活调控能力不是靠短时间就能提高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和长期的积累。当务之急,是要多渠道地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内涵。

(二)生成性教学的多变性、复杂性,使教师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加厚自身的专业底蕴,不断锤炼和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所以提倡教师多写课后反思

(三)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实行,单靠教研员、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的成功要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教育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四)因为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指导,缺少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动态生成的教学难以突破和深化。

第三篇:课堂的动态生成

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四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及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则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享受愉快的动态课堂构建之旅呢?

一、以大多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渐进式发展动态课堂

例1:《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______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教者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勇于牺牲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乐于奉献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本应长在高出密林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忧愁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迎接朝阳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树

2.随后,教师请各位发言的同学记住自己所选用的词语,再读课文,来进行举证分析。

3.又经一番交流讨论后,有同学发现许多说法都可以合并,归类。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进行了归类。

这次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课堂生成,动态形式,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第五篇: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 余艳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即时跟进,将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找准知识起点,顺水推舟跟进生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顺水推舟生成新的课堂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问:“同学们知道‘9的乘法口诀’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已经会的口诀 板书出来,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只说了其中的几句口诀,教师接着问:“那‘9的乘法口诀’中,你还有哪些不知道呢?”学生:“‘五九’和‘六九’我老是记不住。”老师抓住学生这句话,顺水推舟展开教学:“那好,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两句口诀。”

从这个案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顺水推舟的生成跟进策略,对学生普遍存在疑惑或有异议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解,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采取略讲或不讲。这样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抓住错误信息,因势利导跟进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可以显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教师如果能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错误信息,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出示了课本里的一个分数,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把写成3,怎样求它的倒数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这时一位男生不假思索地说:“这简单,3的倒数就是3。”由于这位男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同意他的说法,剩下几位同

7272121221学有点犹豫,但不敢举手表态。看到这样,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对同学们说:“好,这位同学刚才的求出的倒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是对的?”学生马上回答:“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只要把这两个数相乘就行了。”我马上请学生进行板演,通过检验,121212213,那么该怎样求3的倒数呢?”,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得出了123×3≠1。这时,我乘机让学生展开讨论:“看来3的倒数不是正确的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求带分数的倒数本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产生的错误是学生真性的流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点拨或包办代替,而是因势利导,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利用突发资源,临时转舵跟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它不再是教师忠实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找规律》这一单元第二课时,我 原先的教学预案是先教学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知识,然后通过一组练习进行巩固,再教学另一种“组合”规律的知识。当教学完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问题时,让学生举例“我们还有没有见过像这样‘三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现象?”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像三个小朋友每2个打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他回答的是有关“组合”规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不是预设在这个环节来解决。这时,有一些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不对,这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而更多的同学是一脸茫然,他们都看着我,希望我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这时,我决定临时改变原有的教学预案,让刚才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这位同学通过画图,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同学听得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我把这两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取了个名字“排队现象”和“打电话现象”。接着,我再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两种现象相同的例子,这时,学生举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这一节课的难点就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中被突破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节课中,教师跳出设定的思路,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有意义的突发信息,灵活应变,顺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相互倾听和交流中,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 师的分析与讲解。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提升驾驭、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实践于研究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常州市觅渡桥小学郑 蕾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

    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南关学校王娴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

    捕捉动态生成,成就课堂精彩(模版)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如何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分析3

    如何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分析 也尔古丽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所进行 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新理念下的“生成教学”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对话、碰撞的......

    参加“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研究”课题的感受

    参加“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研究”课题的感受 参加“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研究”课题后,我开始在教学中特别关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为了能更好地开发生成性资源,我查阅......

    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

    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国 73330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它要求我们关注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