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动态生成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动态生成的思考与实践
(2008-06-16 19:33:57)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论文案例
[内容摘要]“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较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状况,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境同预设的音乐课时教学计划之间总会产生某些偏离。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教学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关键词] 音乐课堂 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较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状况,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境同预设的音乐课时教学计划之间总会产生某些偏离。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教学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如果能巧妙、灵活地利用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进而较好地体现音乐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一、巧用独特促生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教学中,若能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并将其用于课堂,服务于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出彩。
1、在律动中生成
律动是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活动之一,他们往往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反映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律动表达出音乐,并引导学生说出对音乐的理解、认识,那么学生会更乐于学习,效果也比教师的讲授好得多。
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时,我原本计划让孩子们听音乐,然后由我来介绍“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在让孩子们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时,我发现有个孩子将音乐书本当成“宝宝”,抱着“宝宝”轻轻地晃着,那样子认真极了。对啊,她的表现不就是对音乐的最直接感受吗?真聪明!我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其它孩子看见了,也相继模仿起来,都把音乐书当成“宝宝”,抱着宝宝轻轻地摇,抱的姿势也很多样,有的还专注地看着“宝宝”,跟着音乐哼着。音乐结束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A生说:“音乐很慢,摇宝宝的时候也要慢慢地,不然宝宝睡不着。” B生说:“我觉得妈妈很辛苦,我刚才手都摇酸了。”
C生说:“音乐后面越来越轻了,宝宝慢慢地睡着了,所以唱歌的声音也越来越轻了。” 孩子们的话已经概括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不用教师多说什么,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
2、在编创中生成
编创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编创的过程中,思维活跃了、碰撞了,产生的新思维也就多了。在教学中,如果能善于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及时转化为新生物,用新生物来丰富、活跃甚至是引领课堂,那将会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在学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物体寻找声音为歌曲伴奏。大多数孩子选择用铅笔敲铅笔盒或者是敲打桌子来为歌曲伴奏。这是我发现有个孩子在演唱歌曲时分别用这两种不用的敲打方式为歌曲的不同乐句伴奏。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让那个孩子说说为什么要分开来敲。孩子说:“春雷轰隆隆的声音用铅笔敲太轻了,不像打雷,我就把它换了一下,用敲桌子的方式来模仿。”多聪明的孩子!我说:“对呀,音乐里四句歌词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你能寻找四种不一样的声音为歌曲来伴奏吗?找一找,哪种声音和哪一句最像?”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一会儿就创造出了很多声音来。他们用敲铅笔盒为“春雨唱歌,嘀嗒嘀嗒”来伴奏;用摇动铅笔盒发出的“沙沙”声为“春天弹琴,沙沙沙沙”伴奏;用敲打桌子的方式为“春雷打鼓,轰隆隆隆隆”伴奏;用书本与桌面磨擦发出的声音为“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啦”伴奏。孩子们找了了许多伴奏的声音,再一次丰富了歌曲,丰富了课堂。
二、巧用疑问促生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学习。而动态生成性的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1、在问题中生成 学生是好问、好学的,他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是学生思维的产物,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能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来编创歌词。这时,突然有个男孩子举手了:“老师,我妈妈在外地工作,没有跟我住在一起,我没有麻烦妈妈。”孩子的话让我愣了一下,这时,旁边接二连三地又有声音响起:
“是呀,老师,我也没有跟我妈妈一起住,我跟我阿姨住„„” “我跟我爷爷奶奶住„„”
学生的话把我难住了,怎么办呢?于是我让孩子们想想,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时有个孩子举手了:“老师,我觉得可以把‘妈妈’两个字改掉,跟谁住就唱谁。”孩子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没等我说,旁边已经有孩子在唱了“阿姨,阿姨,您歇会儿吧,自己的事情我会做啦„„”
“爷爷、奶奶,您歇会儿吧,自己的事情我会做啦„„” “叔叔、叔叔,您歇会儿吧,自己的事情我会做啦„„”
学生们制造了问题,但也解决了,问题使孩子们变得更善于思考了,也使孩子们变得更知道关心他人了。如果没有这一意外的生成,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一生成进行引导,我想课堂不会这么精彩了。
2、在质疑中生成
学生是好学的,更是好问的。学生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考能力,只要将这些特点加以了解并运用,循循善诱,在教学中就能如剥茧一般地,逐步将教学中最完整、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
在教学《我的小绵羊》这一课时,在歌曲演唱时,有个孩子突然调皮地唱到:“我的小青蛙呀,你在哪里呀?我的小青蛙就在新的树丛里„„”歌曲结束后,我让那位把歌词改编了的孩子再来唱一唱自己编的歌曲。唱完之后,就有孩子说了:“老师,不通顺,青蛙好像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对”另一个孩子接到:“青蛙应该是长在池塘里的。” 我说到:“那怎么办?能改吗?” “能,把树林改成池塘。”
于是孩子们又高兴地唱起来了:“我的小青蛙,你在哪里?我的小青蛙就在新的池塘里„„。”孩子们刚唱完又有人有问题了:“老师,‘咔咔马里咔嗨嗨’这一句应该也改一改,改成青蛙‘呱呱呱’的声音就更合适了。”于是孩子们又改了这一句,几乎把整首歌曲都改了。孩子们还编了很多不同的动物,并把他们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编进了歌曲。
三、巧用错误促生成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出错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对于“错误”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也直接影响着对“动态生成”资源的把握与捕捉。其实,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如果去处理,如何去挖掘。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之为课堂服务。
1、在听错中生成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发生错误,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予以引导,逐步向正确的方向靠拢,在错误中逐渐生成出正确,那么学生的记忆会更清晰,理解也会更透彻。
在教学《阿细跳月》时,我让孩子们听音乐并说出是几拍子的。有的说是二拍子的,有的说是三拍子的。我让他们分别用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动作跟着音乐律动,孩子们都觉得很别扭,跟音乐的拍子不太一样,有的地方老对不上。这时我告诉他们:说二拍子的同学对,但只对一半;说三拍子的同学也对,但也只对一半。这时,就有孩子说:“那肯定三拍子和二拍子都有。”我肯定了孩子的说法,让他们听音乐思考,三拍子和二拍子是怎样合在一起的,又分别让学生用“2 3”和“3 2”的方式来跟着音乐律动,直到用3 2来跟音乐律动时,孩子们才不觉得别扭。在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果将学生从错误中引导出来,一步步地向正确靠近。学生在错误的同时,正确的思维也在一点点地生成,音乐知识也在一点点地积累,学习经验也一点点地丰富了。
2、在唱错中生成
在歌曲的教学中总会碰到许多音准、节奏上的难点。这些难点使学生对歌曲望而生畏。在教学中若能基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即时、生成的方法来解决这些歌曲中的难点,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歌曲《这是什么》时,孩子们总容易把歌曲中第七、八小节的音唱不准,与第三、四小节唱成一样的。我让学生们进行了两个地方的比较后,让他们思考能不能想个办法提醒自己这个地方的音准。学生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写个字提醒;写句话提醒;作个记号提醒等等。征求大家意见之后,选择了“ ”这个记号来作为提醒的标记。果然,学生们在演唱时就好得多了。在以后的课堂里,每当碰上这些问题,我都让学生现场发明一些记号来解决难点。例如在音的时值较长,不易唱到时就用“ ”来提醒音长;音偏低时作个“ ”来作个记号等等。这些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需要即时生成出来的。这些生成的记号远比老师的讲授要有用得多。
在音乐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音乐课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未曾预料的精彩在师生共同构建的音乐新课堂中诞生,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又获得了形式、技能的领悟。课堂是无法预料的,同时也是精彩的,我们要善于运用、利用这些无法预料的“生成”,引领课堂走向无法预料的精彩。
参与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吴锐淼(浙江大学出版社);
2、《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作者:狄琼晓
第二篇:论文题目 初探小学音乐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论文题目: 初探小学音乐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论文作者:黄舒琴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
初探小学音乐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然而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
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是缺乏活力的,有悖于我们的初衷。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音乐课堂 动态生成 探究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相对于“预设”而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然而我们音乐老师上的音乐课,常常会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教案上。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害怕节外生枝,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任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教案,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可是,我们的课堂上却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活动,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变和复杂。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如老师课前所设想的那么一帆风顺吗?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我们教师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氛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师生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而是相互研究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情感的交流过程。只有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才能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所以教师要使自己形象而真挚的表“情”,在教学中“说”得动情;“跳”得形象;“演”得逼真,给学生一个听得到,看得见,体会和感觉得到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兴趣盎然的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
1、巧设情景,引发生生“冲突”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生生之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学生更
多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生生间的争辩,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在教学二年级《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电脑显示的是小钟表和小马车赛跑),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小闹钟和小马车在赛跑。”、“看到小闹钟就想到时间,时间跑得快,就像小马车一样。”我赞许说:“说得不错,时间就像小马车,跑得飞快。”突然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像小马车!”我故意问他说:“那你说说看,时间像什么?”生:“我觉得像小汽车。”我接着问:“为什么?”生:“因为汽车比马车跑得快呀!”顿时,学生兴致高涨,都兴奋地争着说:“不对!不对!像小火箭,不知比小汽车快多少倍呢!”、“老师,宇宙飞船跑得快!”、“不对,时间像飞艇!”我笑了:“你们真棒,把你们的想法编进歌词,我们唱一唱,是不是歌曲更动听了!”经过创编的歌曲,不仅结合现实学生生活经验,而且还丰富了歌曲内容,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们的快乐“天堂”。没有鲜明的个性,哪有这独特的想法?没有宽松的氛围,又哪有这些丰富的创造?孩子的创造深化了教材,学生的心灵就像一个缤纷的世界。
2、活用资源,创造生成机会
在传统课堂里往往会有些 “说不清”“想不明”的现象,使师生交流互动“受阻”。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来创设逼真的现实情景,展现形象思维的过程,还可以回归生活,走出课堂“玩”中体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更紧密、更深刻,在教学在合作中实现生成。
如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的身影,学生很高兴,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汇报说,操场上的小草嫩嫩的,榕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校园内外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真美,还看见了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在地上找食物,等等,并把自己的发现跟全班同学交流。学生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被自己的体验感染着。学生在寻找春天中进一步感受、欣赏春天的美,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快。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成环境,音乐教室不是唯一的空间。只要教师活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生成机会,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炫彩亮丽。
(二)敏锐反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尽管教师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也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
充分的预设,但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机智,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收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创造精彩的课堂。
1、善于捕捉教学资源的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的资源。”《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确实,每位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演绎出更多的异彩。
记得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们听的时候觉得乏味,听得比较模糊,对这种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更是不感兴趣。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有位学生拿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正当大家以为我要发火时,我却灵机一动,对那一学生说:“不错呀!这也是一种感受音乐的好方法。”像鼓舞似的,又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也会敲。”还没等我回应,其余学生纷纷说:“我也会„„”接着有的学生用手掌拍击凳子来模仿木鱼,有的学生用文具盒敲击地面来模仿小镜等等。学生利用现成的器具寻找音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在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参与演奏的乐趣。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声音的过程,既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是的,善于捕捉课堂中各种生成,才能更容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的沟通,学生才能在音乐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音乐,生成智慧,从而提升音乐价值。
2、尊重学生思路的生成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间同样应当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在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思路生成,当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信息出现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调整教学过程,根据生成性的内容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思路。
歌曲《小红帽》已教唱完毕,正准备下一项歌表演,这时,我发现班上最调皮的小许正趴
在那画画。我诧异地走过去,有些生气地夺过画纸,想把它收走,再将他训一顿。可是,当我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在路上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呢?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顿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动了起来,喜欢表演的同学开始准备动作,进行表演;喜欢语言的同学开始编歌词;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画笔,开始画画;喜欢乐器的同学立刻拿起乐器编创节奏„„庆幸有了小许同学“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使这节课发生了转机,通过临时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音乐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自己实际的感受和体验。对于这些“尴尬”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去栽培它,让它擦出闪亮的生成火花。
三、活用评价——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依托
音乐教学既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完善开放的课堂评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提高动态生成性有效度的瓶颈之一。学生是有差异的,要使这种差异成为促进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1、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愉快的梦》的环节中,我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好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月亮、星星、椰子树、神奇的小岛拿出来,然后请一位学生扮演月亮,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小岛等,在优美、宁静的旋律声中,学生们随着三拍子音乐划着节拍有规律地摇晃着身体。这时,我发现有个扮演星星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是小手不停地抖动,我就走过去轻轻问他:“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做呢?”他低着头小声说:“我想星星应该是一闪一闪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音乐课堂正需要这种创新的火花,如果我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马上竖起大拇
指表扬了他,并且请孩子上台表演生动的星星形象。这下,其他同学也来劲了,都踊跃尝试,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的把星星组合起来,有高、有低,„„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我及时对孩子们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这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展示了老师的无穷魅力。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小组评价法等结合起来的办法,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被评价,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态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从而让学生养成在音乐课堂中能积极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习惯,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在教唱第一册《雁群飞》一课后的评价,根据这课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学生体验、表现和创造,于是我就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的学生评价自己时就说“我的表演真美”,有的说“我的歌词改得好”,有的说“我唱歌时的情绪很棒„„”学生将自己好的一方面评价出来,而老师也适时对学生评价,课堂达到一个互动的效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力在课堂中就自然生成。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种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的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课堂情形和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充分调动一切“可变”和“可动”因素,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建者’”。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但很有价值的那些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目标,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加以目标的重新定位,并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动态生成才能出现令人惊喜的精彩情景。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生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赋予音乐课堂生命的活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突破“预设”的禁锢,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音乐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布卢姆说得好:“人民热闹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个性得到真正凸现、全面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环境,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全新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2]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曹理.音乐学科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 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 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进 行了大胆探索,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班级动态管理的含义
动态,即变化发展的状态。班级动态管理就是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班级每 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现时评价,并与效益挂钩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一班级动态管理制度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工 作内容除常规工作外随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而变化,每月都有新的调整,体现了班级工作的持续性和管理上的 动态性,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现时评价,体现了管理的时效性;改变 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每月考核一次,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过程性;年终根据各班每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体现了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总之,实行这一管理制度,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 律,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每一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 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新路。
二、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
1、探索的两个阶段
我校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四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主要实行班主任工作动态管理。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 人列入动态考核,制定班主任考核标准、内容及管理体系,并确定每一内容的考核分值,建立监督、检查、考 核机制。每个月底,对班主任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班主任工作等第,发给相应津贴。
第二阶段,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班级动态管理,即在班主任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动态管理的范围 进一步扩大到与班级有关的各个方面,对班级进行全方位管理,开展了扎扎实实地“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活动。每月按统一标准,对班主任、学生以及班级、寝室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查考核,评出每月的 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并根据班级的各项考核成绩,确定班主任津贴的等第。这样,就把对班主任 个体评价拓展到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生活的小集体(寝室)和大集体(班级)的整体评价,使动态管理形成一 个相互联动的统一整体,学生成了班级管理的中心和主体,调动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
2.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工作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政教处根据学校工作思路,确定本学期班级动态管理的工作目标。如95学年第一学期的工 作目标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标;95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目标是新世纪明星工程的达标;96学年第二学期的工 作目标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活动等。由于每一学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目标明确,为班级动态管理注 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标准。
根据每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政教处相应地制订了班级动态管理的考评内容及考评标准。班级动态管理的内 容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四项红旗竞赛(即公德、纪律、卫生、体育)成绩;二是阶段性、临时性工作; 三是班团活动;四是劳动、好人好事及违纪情况;五是学习成绩。考核过程中采取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进 行。规定考核成绩达到90—100分的为优秀级;80—90分的为良好级;70—79 分的为及格级;70分以下为不及 格级。
第三步:明确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任务。
班级动态管理是以月为基本时间单位进行考核的,因而每月月初政教处都要根据学期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 的要求,召开班主任会议,提出每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的要求和考评的内容。如 97年4月份阶段性、临时性工作有四项:一是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二是我的一份献礼单活动;三是全国国防知 识竞赛;四是扶贫帮困学生的落实,并把这四项工作列入考核。本月考核的其它四部分内容即四项红旗竞赛; 班团活动;学习成绩;劳动、好人好事、违纪情况等作为常规性内容进行考核。第四步: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每月任务明确后,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政教处及有关部门实行监督、考核。四项红旗 竞赛由值周老师、以值周班的学生为龙头的值周学生监督、检查、考评;每月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由政教处 监督、检查、考评;班团活动由年级组长、团委学生会监督、检查、考评;其它方面:学习成绩;劳动、好人 好事及违规违纪情况分别由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监督、检查、考评。月底由政教处汇总。综合考评。最后由校长审定。
第五步:总结反馈,进行有效调控。
根据考评结果,政教处组织总结反馈。在召开班主任会议前,有时先找个别班主任谈话,指出班级管理中 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录求对策,提出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月初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反馈,公布上一个月 的考评结果,总结一个月来班级管理的成绩,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布班主任考评等级及文明班级、文明寝 室、文明学生的审定情况,并提出新一个月的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这样及时总结反馈,使班级工作管理进入 了有效调控之中。
第六步:学期、学年终端考核、考评。
一学期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学期五个月各班动态管理的情况及每月考评结果,进行学期终端考核。一学 年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年来的动态考核情况及两个学期的终端考核情况,作出学年终端考评。在终端考评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班级的动态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根据学期、学年考评、考核结果,按规定的标准评出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予以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予以庆功。
三、班级动态管理的成果
班级动态管理实施四年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班主任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班级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直接关 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实行班级动态管理后,一是班主任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评价改为每月的过程考核评价,管理考核的时效性明显增强,班主任每月做了工作就能现时评价,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这个月 得不到较好的评价,下个月仍可争取,改变了过去一件事做不好,全年抬不起头,得不到好评价的弊端,调动 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动态管理的成效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成就感明显增强。班主任说,过去是干 好干坏一个样,津贴一样发,评价不及时,时效性差,没劲。现在不同了,工作有成效,月底见分晓,班级得 第一,个个都珍惜。实行动态管理以来,班主任中获校级以上将励的达31人次。实行班级动态管理以来
班主任平均月考核情况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比例 76.2% 19.3% 4.5% 0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怕争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评就行,实现动态管理 后每个班级只要做好工作,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时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班主任、班级全体同学齐心协 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级被扣了分,全班认真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争取下个月获奖。95年下半年实 行班级动态管理以来,52.3%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26.7%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96.4%的学生被评为文 明学生。
3、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班级动态管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的 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职
能部门 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班级动态管理,学生的学风、班级的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学风、班风、校风的变化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1996年12月,中学生行为规范通过市级验收合格达 标。近几年来,全校基本上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违法犯罪率为零。高考1994年至1997年,连续四年创上线总 人数、上重点线人数的新纪录。
四、班级动态管理的理论思考
1、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充分运用了激励的原则。班级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激励管理。激励即 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 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中的优 势需要引发的,并朝着这种优势需要的目标努力的。这种努力的结果,又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回来,调整人的需 要结构,指导人的下一个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过程,也称动机——行为过程。班级动态管理,就是从 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 循环反复,从而把班级管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年级 一年只评一个先进班级的传统做法,而现在每个班级只要完成任务好,达到一定的标准,都可以成为先进班级,为每个班创造了存在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激发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二是由过去的年终终端 考核改为现在的每月过程考核,即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可不断地引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不断循环,每个月做了工作之后,能及时得到评价,时效性明显增强,推动班级管理任务的完成。
2、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强化了目标管理原则。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目的性,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 的,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 就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动态管理中,每个月初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分步实施,分步考核,分步达标,现时评价,使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达标的机会,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达标 的可能,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设置目标科学可行,根据客 观条件设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二是形成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各班都制定每月的 班级目标,使学校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级及其成员身上。三是制订必要措施,使各班级及每一成员为 达到个人执行目标、班级目标及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节,建立可调 控体系,同时对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五是做好目标的终结考核工作,为下一 个阶段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运用了系统理论,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系统理论要求根据客观事物 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关中,综合地、精确地考 察对象,从而在运动与变化中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就是根据系统论要求,从学校整体 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好班级及学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 人翁意识,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增强整个学校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如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后,实行值周班制度,就 是为值周班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中,如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早晚自修;午睡、晚寝;学校集队、学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实行自主管理,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了整个学校的活 力,使班级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班级动态管理在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实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殷切期望各位领 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让班级动态管理之花,永远在校园盛开,焕发出它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课堂的动态生成
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五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及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则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享受愉快的动态课堂构建之旅呢?
一、以大多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渐进式发展动态课堂
例1:《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______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教者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勇于牺牲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乐于奉献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本应长在高出密林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忧愁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迎接朝阳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树
2.随后,教师请各位发言的同学记住自己所选用的词语,再读课文,来进行举证分析。
3.又经一番交流讨论后,有同学发现许多说法都可以合并,归类。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进行了归类。
这次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课堂生成,动态形式,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