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一篇: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技能竞赛可以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教学实践成果共享、校际交流构筑了平台。但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技能竞赛仅成为权宜之计,一些学校为了竞赛而竞赛,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存在着相互独立运行,不能相互促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客观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道路。

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将船舶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造船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造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船舶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顺应了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将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整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和团队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一、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系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以开发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建造工艺”等课程,可以开发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赛、省(部)赛、市(校)赛的三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的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模式,分层次、分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1、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

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是指课程的学习为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技能竞赛又对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教学结果进行应用和检验评价,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两者互动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高职教师可以以竞赛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落实和传授,可以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适应。例如三福船厂举办的船舶装配技能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理论比赛占20%的比重,操作技能比赛占80%的比重。对应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中的课程为“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与装配技能大赛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课程为“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在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技能大赛的具体参赛规定。装配技能大赛的笔试主要考核选手基础理论知识、安全常识及识图、画图、计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船舶放样、船舶基本结构、船舶装配、焊接基础、钢料加工、机械识图、船舶力学、安全文明生产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参赛选手通过下料、切割、定位焊、拼装等一系列工序独自完成相关的装配工作,重点考查选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工时定额、装配间隙、定位焊接要求、构件的外形尺寸、面板表面的平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课程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需要考虑上述技能大赛要求,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中,这既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也是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有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竞赛宗旨,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相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技能竞赛的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等,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一线从事船体生产设计、船舶修造施工、船舶检验、船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并可向船舶舾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船舶涂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轮机员等岗位顺利迁移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取船体放样工、船体装配工、船舶管系工、船舶焊接工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项,同时必须获得全国普通话证书和高职高专英语证书。

(2)三福船厂“船舶装配”竞赛宗旨:通过本项竞赛,重点检验参赛选手船舶放样和船舶分段、总段装配技术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引领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促进能进行船舶放样和装配工作、具备一定技术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竞赛宗旨非常契合,所以可以将职业技能项目与专业课程建设相融合,将竞赛项目纳入相关课程学习体系中。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

“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是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船体建造的主要工艺和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船舶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从业必备的船舶建造施工工艺编制和建造施工操作的专业技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达到能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装焊的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主要侧重船体建造部分,不再将舾装、涂装、下水、实验等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通过对我院船舶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实践能力的调研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发现之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理论实训分开,学校实训条件不足,教师理论强、实践能力欠缺,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引导下,我院船舶专业与三福船厂建立了“厂中校”实训基地,三福船厂船舶装配技能竞赛客观反映了船舶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竞赛标准和内容与“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以此为契机,本专业将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与课程教学融合,将“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三、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该对应技能竞赛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根据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将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并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我系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以职业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思想,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大赛形式组织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过程,实施基于大赛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以技能大赛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根据装配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对“船舶修造工艺”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共选取了6个项目,分别为500吨散货船船体手工放样、1000TEU典构件加工、1000TEU典型构件装配、1000TEU分段装配、1000TEU船台总装、1000TEU船体测量。从技能竞赛目标入手,借鉴船体建造施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所面对的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和船体装配、船体测量操作的能力,将职业技能竞赛知识技能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入课程项目中。课程具体包括: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构件装配、船体装配及船体装配测量等与船体专业相关内容,更贴近船体专业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需要。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和技能竞赛项目进行。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明确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设计了任务项目,通过任务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竞赛知识点,培养了职业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船厂和技能竞赛操作要求进行评价,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完成情况汇总于任务考核评价表,作为学生一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评价由学校老师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船舶修造工艺”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技能为要点,同时要与相关技能竞赛相融合。因此,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

第二篇: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刘小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该文就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简要介绍—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方法、步骤和经验,及其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控专业 一体化教学 发展方向

第三篇: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构建起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实现有效的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尤其是对口单招电子专业,更需要强化此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本文就着重针对《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现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对口单招;《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

对口单招是高水平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主要模式,对于对口单招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育培养上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社会需求。《电子线路》作为该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便需要贯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构建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推动专业教学的发展进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很高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1借助多媒体加强实例分析

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讲,多媒体条件已经很成熟,教室内既有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大量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在案例分析讲解中贯彻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掌握理解。而在利用多媒体加强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实现途径是比较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首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看看学生能否得出答案,同时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通过课前的实例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中,结合案例做出分析。在一些电子线路知识的讲解中,部分知识点较为理论,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那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的案例,将这些理论知识放到实际案例中进行说明,这样一来,理实结合,学生自然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重点。最后,在对相关知识完成讲解之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展开拓展训练,将理论用于实践。比如在教学半导体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不同的半导体,让学生来分析这些半导体的特点。而在课堂上针对半导体的原理和构成进行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半导体立体模型,强化学生认知。而在课后,则可以引入一些关于二极管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借助多媒体引入实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实验展开教学

除了利用多媒体引入实例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的实验进行教学。在《电子线路》课程中,有不少实验性的内容,比如二极管检测、三极管检测、放大电路仿真测试等内容,都涉及到了具体的实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来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融合起来。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这是另一个层面的理实结合,和引入实际案例存在一定的区别。在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对一些要点加强把握。第一,要注重实验的便利性。要在课堂上引入实验,那么就需要确保实验的实施尽可能方便,如果实验太过复杂,那么可能会大量占用课时,让理论教学时间紧张。第二,要注重实验的过程性。所谓的过程性,就是要将实验的具体过程展示出来,而不仅仅是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验结果。因为实验过程是实验原理的体现,而实验原理则是理论知识的体现,所以详细清楚地展示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第三,要注意可视性。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因此可以借助摄影设备,将画面投放到多媒体上,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比如对于二极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二极管检测实验,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二极管检测实验,通过摄影机将画面投射到多媒体屏幕上,在对二极管管脚极性、伏安特性等知识讲解时,就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动手实验,让实验结合过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

3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要实现《电子线路》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这一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探讨和学习。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其根本内涵就是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学,对相关的知识实现掌握。在《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事先设计一些实践探究任务,在课堂上将这些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掌握。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践探究情况,展开归纳总结,升华教学。比如在教学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时候,前边已经对基本放大电路进行了教学,学生已经对放大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这一方法,来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些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路图,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这些电路图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将这些放大电路图和对应的问题,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和电路图,自主探究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相关问题做出解答。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如此便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之后教师结合不同的电路图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讲解,则是进一步加深了教学活动的理实一体化。

4引入VR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VR技术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技术。VR技术起源较早,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但是受到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限制,VR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推动VR技术逐步成熟,已经开始商用。VR技术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构建起虚拟现实场景,穿戴相关的VR设备之后,就可以浸入这些虚拟场景。比如在多级放大电路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VR技术,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虚拟实践场景,如多级放大电路的构建、特性分析等,让学生通过相关的VR设备浸入到这个虚拟实践场景中,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实践,解决预设的相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构建各种不同的虚拟现实场景,全面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而且在虚拟实践中,不存在以往的损坏电子设备的问题,可以说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很好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了起来。

5结语

对于对口单招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是强化其专业素养的关键渠道。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实例,也可以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展开教学,还可以借助VR技术实施教学。总体来说,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实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姬留杰,李静.高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7,33(4):79-80.[2]王英.利用理实一体化优化对口单招班电子线路教学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6(12):28.[3]张机.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培训,2016(12):129.

第四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 “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

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 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

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

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三、总体要求

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

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

四、主要内容

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

3、组织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

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的调配等相关事宜。

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6年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

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

3、课程建设阶段(2016年6月-9月)。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

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

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资源条件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满足必要的要求。

3、政策扶持

(1)项目管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2)工作量补贴。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

(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教学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

4、经费支持

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务处

2016.4.9

第五篇:《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的试探研究

《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的试探研究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机械制图专业实训课都是在课程结束后,用一段时间开展实训,这样的实训课与理论有些脱节且时间短、内容多、且都是学过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无新意,学生在实训中只是充当听、做的角色,而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没有什么提高。因此打算在机械制图实训课上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活动中相互合作,运用的新的技术去参与研究来完成该项目,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一直担任机械制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讲、练为主,在每一学年后期留有一至两周的时间进行零件图的测绘,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总结下来有利有弊,利的是对于基础部分来说,讲、练为主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机械制图的绘制与识读基础,如正投影法及基本体的视图画法,轴测图及组合体的画法等;但在图样的表达上,讲、练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接受程度上也有不同,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很简单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又有些听不懂不想学,而到后面的零件图及装配图上更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去年开始在讲完基础部分后,逐步引进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自己开展的一次“项目教学活动”过程简单的汇报如下: 例如螺纹的测绘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例如: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上先提出要求:4-5人一组;把螺纹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螺纹的作用、用途、常见螺纹的分类等,并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观看一组螺纹图形;启发他们从哪里入手来做这个项目。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专家等谈话(实地考察)。老师提供资源(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在这一阶段,由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螺纹,并自己给这些螺纹分类,做一份档案,并且尝试着自己来测量螺纹的尺寸并画图,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所画图形的正确性。

第三阶段:活动的结束。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并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或对该项目活动的后续发展)。

结束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总结汇报,每组同学把自己组内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并做介绍自己是怎样完成的,查找了哪些资料,画了哪些图形,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检查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因都是同学们亲手制

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我体会到:

1、项目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

2、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

3、项目教学选题的要求:

①项目怎样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项目是否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相结合,是否给学生有实际操作机会或环境,达到教学目的? ③项目能否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项目能否激励学生在校内及校外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④项目能否让学生有机会围绕此题表演、或用其它方式如制作模型、撰写文章、数据表格、绘制图画、口头报告等来反映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和他人一同享受成果的快乐?

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相互学习竞争,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今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推动教学的改革。

下载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技能竞赛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员的需求,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与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构建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能够充......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活塞环的选配 随着技能竞赛在各个职业学校的开展,我们学校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每一次竞赛,逐步完善各个竞赛项目......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一、课题目的和意义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精选5篇)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和意义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刍议 【摘要】 以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专业课教学中......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近几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给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教学质量很关......

    浅析初等教育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提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作为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透彻解读课程标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