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师教育随笔
冯彦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聪明活泼又可爱。喜欢唱歌,交朋友,课堂上积极发言,下课时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一会儿在教室,一会儿在公共区域,跑来跑去,在开学的头几天,每天总是这样,有时不光自己跑,还要拽住小朋友衣服一起跑。这多危险呀,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地上还是瓷砖,摔一跤多疼啊。于是下课后我常盯着他的举动,他呢?偏要与我作对似的,不听你的,自顾自跑,因此很累人。这不,今天下课后,他又故伎重犯,我顿时火冒三丈,“冯彦彬,你快进来”,我连喊二遍,他呢?没听见。我正要出去把他请进来时,看到孩子们把美术本交上来时叠放得东倒西歪,灵光一闪,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嘱咐他,想耳边风一样,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让他没时间玩呢。主意一定,我就出去了,说:“冯彦彬,今天徐老师想请你做小老师,小朋友本子交上来时你检查一下,看看本子脚有无翘起,本子叠放得是否整齐,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错了纠正过来。”同时我还请他的玩伴曹智辉、褚佳杨帮忙收油画棒,试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其它想学样的孩子也都变得乖乖的。
通过这一小事,我发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做一个有心人,用多种方法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新学期刚开始,心想会是怎样一群怎样可爱的孩子呢?我满心欢喜的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能闹,声音特别大,你的声音大孩子比你的声音还大,觉得每天特别累,嗓子每天都是沙哑的,渐渐地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吗?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也与其他老师沟通过这个问题,后来,我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说话声音大?所以影响着孩子声音比你还大?心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有一个博大的爱心,宽容之心,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而不是一个老师,会变得更加轻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调整好心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试着小声说话,不再大声呵斥孩子,就算他们在大声的闹,我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走过去微笑着,轻声的告诉他,孩子请安静!多多表扬孩子,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正如周老师说的好:“阳光评价,灿烂了孩子的心情,也灿烂了孩子的行为;灿烂了他的现在,也灿烂了他的未来!”也就是学会赏识孩子,有一渐渐地我觉得孩子也学的会小声说话,有一次一个孩子跑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觉得您特别像一个大姐姐”,不生气的样子真好。后来,我觉得孩子们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大声说话,学会了两个人小声得交谈,当你说“小脚并并拢”,孩子们会回应你“身体坐坐正”,并保持安静,静静地听你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你,可爱极了。
遇到问题,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得收获!
第三篇: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1
孩子经常会说:“等会儿再写作业”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惰性。人人有惰性,不过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变得勤快起来。
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如果刚开始就遇到困难,孩子很容易就会放弃,并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的惰性。所以,做一些小事或简单的事,让孩子感觉很容易,乐于去做。同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01、督促孩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要拖拖拉拉。比如放假了,孩子说明天再写作业,我们就应当采取措施,把作业分为若干份,每天做一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孩子感觉到很轻松就能完成,就不会太反感。
0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孩子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总存有侥幸心理。
03、多鼓励,多表扬。当孩子按时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下次能更主动一点。
04、陪孩子进行一些毅力锻炼(比如坚持跑步等),让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毕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
05、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有惰性表现适时引导,不要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06、帮孩子克服惰性要有耐心,有恒心,做好长期准备。
07、帮孩子制定适合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逐步提高目标,循序渐进。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2
老肯尼迪在一种无法估量的愿望促使下,为孩子们提出了“一切为了胜利,绝不无病呻吟”的格言。这个家里规定了严格的法律条令:吃饭时,孩子必须在饭前五分钟全部就座。母亲罗丝把报纸上报道的当天新闻贴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上,以便孩子们经过时读上几条,好在餐桌上参加辩论。
惰性是一种行为松懈的习惯表现。时常令父母头疼的是孩子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对于孩子而言,惰性更多的属于一种潜在意识。譬如,早晨起床,并非睁眼即起,尽管父母已经给孩子规定了起床时间并用闹钟督促,然而到时候,孩子还是多多少少地超过那个时间,懒洋洋地用各种方式再耽搁一会儿。父母对孩子的有意无意的认可,会助长孩子的惰性。
惰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某一个计划的拖延。孩子在面对诸如家长或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计划时,常常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规定要完成的事情,推至第二天,而“第二天”同样依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做或拒绝做,而是懒于动手,觉得这事往后面拖延一下,也未尝不可。
只有在某种压力下,懒孩子才不得不按照计划去做,而这种压力往往“非同一般”。
这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在他们看来通常确实有效的方法,即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责骂、惩罚盛甜言许诺,或物质刺激,或者就是外界压力。但这并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孩子惰性的进一步滋长。因为,有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能时时顾及到孩子的那份“计划”。这恰恰等于给孩子开了“绿灯”。压力没有了,诱惑不存在了,计划可以扔到一边了,该趁着“大好时光”痛痛快快玩耍一番了。
贪图享乐和安逸是惰性的最具体表现。孩子们天性活泼、喜爱玩耍,对于洗碗扫地的功课则感到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负担,做起来也就不那么情愿。
不过有些情况是由于缺乏信心造成的。譬如,一些事情在孩子看来是个难题,没有把握能够把它做好。而要做好这件事总需要动脑子费力气,这确实不如玩起来轻松。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3
寒假回来,有的小朋友在自理能力方面进布了,而有的小朋友不进则退。一个寒假下来,有些小朋友整个人显得特别的懒洋洋,做事情都希望老师、嬷嬷帮他完成。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这个也不用学,天生就会的。我们班一个小朋友,他就有着很大的惰性。吃饭不好好吃,衣、鞋不愿自己动手脱、穿,每次午睡醒都要等嬷嬷老师帮忙穿。
每个人都有惰性,但主要是在于自己是否能克服它,他总是希望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关注他。可是在每个班里,老师总不能去特别的关注他,而忽略其他的小朋友。在这点,我跟他的妈妈说过,妈妈也反应他在家时也是不好好吃饭,需要大人喂的。衣鞋也不大自己穿,要出去玩时,自己的衣鞋没穿好,他就哭,大人没办法,只能帮他。我想:这是他养成的习惯。只要家长没有顺从他的意思,他就用“哭”这招。在他心里以有这种的意识了,只要我哭,你们肯定都会让我的。
在每次睡午觉的时候,他自己就是不愿意自己脱衣鞋,而总是希望老师和嫫摸帮他脱。在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是不会的,但后来他看到小朋友都到外面去排队了,他着急后自己就穿衣鞋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以前都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自己动手。现在对于他的脱衣习惯,我们都以让他自己动手的原则,不帮他,当他看到小朋友都躺下后,也会自己慢慢的动手。现在,他在午睡时自己会慢慢地动手脱衣裤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动手做,是没有人帮助他的)这情况,应该对他采取不理睬(在做事)让他自己慢慢来,在这前提下,要告诉他因为他的拖拉习惯将会错过很多的游戏时间,这样他就能够很好的用游戏“诱惑”让他慢慢的改掉惰性。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4
今天首先谈一下对于人性善还是恶的一个自我思考。根据矛盾对立统一学说,任何一个统一体里面,都有矛盾。这样,人也是由善和恶统一成的统一体,是中性的。至于人后天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这和当事人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比如有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等。所以,今天主要是继续接着这个话题谈论下去。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家中的父母还是校园里的师长都给予孩子悉心的教导,这样就会慢慢的引发出孩子身上善良的成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明理”;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大人们又能够引导孩子知道幸福得来不易,孩子身上就会播撒有善良的种子,长大后慢慢开花结果,就会长成品行端正的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或者是普通的家庭中,过着不错的生活,但父母师长都没有教育孩子这一切是怎么样来的,以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对于身边的种种现象,并没有给孩子一种合理正常的解释,价值观非常正向的教导,孩子又没有多读一些不错的教人正值的书,在往后的发展中就会出问题。
从上所述:人与人之间生活的环境其实差不多,关键是孩子们在心灵成长的时候,父母师长在生活学习中,如何给孩子们不断的解释周边的世界。如果解释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观,符合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孩子慢慢就会被熏陶出一个正向的人生;反之,如果被引导的弯曲了,就会出问题。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5
所谓娇气,是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的行为方式,其实质是孩子惰性心理的品质的反应,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故应及时纠正。改正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应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听故事、画画、唱歌歌谣、舞蹈、游戏等入手,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活动、行业改变行为。从整体上来说,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孩子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作为坚实的基础,避免顾此失彼,使其心灵能得到统一、健康、和谐的成长。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以期通过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的成长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幼儿期常见的自我中心倾向与娇气、任性行为。
2:同伴是大胆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交往,并激发幼儿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样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优良品质,而抵制、消除不良言。
3: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4: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行为主要决定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婴儿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平静的儿童占75%,他们的情绪好,易于适应环境;难对付的儿童占1%,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瓜强烈;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占15%,相对而言,他们不够活泼,对新奇事物有退缩、消极的反应。儿童心理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到7岁时,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著,娇气表现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如用敌视方式回答他们的要求),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5: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即既要严格要求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敢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
6:自我服务性劳动
父母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绢、扫地等,并予以及时的指导与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独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娇气心理、计为的产生。因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除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教育外,直观、具体的活动同样潜移默化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家长随笔6
孩子经常会说:“等会儿再写作业”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惰性。人人有惰性,不过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变得勤快起来
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如果刚开始就遇到困难,孩子很容易就会放弃,并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的惰性。所以,做一些小事或简单的事,让孩子感觉很容易,乐于去做。同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督促孩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要拖拖拉拉。比如放假了,孩子说明天再写作业,我们就应当采取措施,把作业分为若干份,每天做一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孩子感觉到很轻松就能完成,就不会太反感。
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孩子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总存有侥幸心理。
3、多鼓励,多表扬。当孩子按时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下次能更主动一点。
4、陪孩子进行一些毅力锻炼(比如坚持跑步等),让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毕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
5、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有惰性表现适时引导,不要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6、帮孩子克服惰性要有耐心,有恒心,做好长期准备。
7、帮孩子制定适合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逐步提高目标,循序渐进。
第四篇:相信孩子教师教育随笔
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手把手带了托班一年之后,我没有追随宝宝们升入小班,而是接手了一个新的中班。
9月1日,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昔日托班家长的咨询短信:“亲爱的,你们是不是按照平时表现给孩子分班的呀!优秀的都在一班啊?我感觉是这样的。”呵呵,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是心情迫切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水平,生怕一不小心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面对家长这样的疑问,身为幼儿教师的我,看问题的角度似乎就并不如此了。我以最诚恳的方式给这位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回复了短信:“呵呵,您要相信自己的宝宝呀,嘟嘟本来就是优秀里的一分子!每个孩子优秀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您一定要肯定自己的宝宝,这样也会对她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教育专家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孩子,其实也有一百种。
很多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抱有无限的憧憬,最好“进得书房,出得厅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文武双全,能说会唱……”殷切的希望浸染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我们正在用力打造的耀眼的工艺品——最好八面玲珑,毫无瑕疵。说实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见过完美的人么?对成人尚且要求不得,您又怎能苛求一切正处在发展之中的孩子呢?诚然,身为父母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但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生命个体,我们是无法定制或苛求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发现——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妙,并由此顺应他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自己知道“我就是最棒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面对一个大集体,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但不管是内向的、开朗的、腼腆的、调皮的……我都喜欢,因为用心和他们交往了,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可爱的地方。有的记忆力较好,学东西很快;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画得一手好画;有的外表腼腆,内心丰富;有的大大咧咧,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的虽然调皮,却蕴含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很有主见,喜欢为集体做事……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因为,在你看到他的缺点的同时,你总能发现他必定有着自己的优点。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是个平庸的学生;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卓有成就,但数学成绩极为逊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优秀的。就像《你生来就是要当冠军》一文中说的那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碍,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呢!
相信孩子。当然不是简单敷衍地给他戴上一顶顶可能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违心地、虚饰地给孩子以赞美或肯定只会误导了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心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或可爱,由衷地表达出赞叹与欣赏,引领孩子真实地肯定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你真切的反馈表达中切实感受到爱与关怀,体验到成长的滋味,他会在自己一次次地被肯定之中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也这么棒!”“原来我可以做到的啊!”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胆小、怯懦、退缩等心理特征,而是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信、坚强、乐观、勇敢、乐于探索……记得这段话吗——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鼓励,他就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容忍,他就学得到耐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赞美,他就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被接纳的环境,他就学会爱。如果,儿童生活在肯定他的环境,他就学会去爱自己……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但真正将它落到实处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不光是家长,我们很多人仍然常常难易摆脱在教育孩子时候“求全、求满、求多”的心理,总是以自己心里的高标准来加以要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最适合他/她的发展形式。其实,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引导方法。试想,如果非得把动手能力本来就弓弓的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硬是要把逻辑能力不强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家……这些“宏伟”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吗?这不是想象中花上多倍努力就能够克服重重阻碍那么简单的,一厢情愿的后果可能就是拔苗助长或干脆的南辕北辙。
相信孩子,让他/她沿着自己最合适的轨迹成长,你就不会错过本该属于他/她的春之芽、夏之花、秋之果、冬之获……也唯有这样,孩子不但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且可以体味到成长途中的快乐。是谁说的“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那么,请相信我,拥有自信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
第五篇: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商都二中“Y+Z”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词。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回顾我们的经历,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主动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既收获了成功与快乐,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就我们组在课改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进步与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先将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学生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培训,新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大改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在组内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写学案,生怕自己写不完。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渐渐习惯了先自学而不是在坐等老师的讲解,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如7班的王忠宇,何静,以前上课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里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胆子更大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上学生的笑容多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了,为小组出谋献策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2、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该模式实施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呈现出了“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记得5月初,学校通知八年级生物要提前结业,于是我就忙着赶进度好腾出时间复习,在12班自己满堂灌讲了一节课,确实没少讲内容,等第二节课我又开始讲的时候,付宏伟站起来就说:“老师,你这样讲课我们记不住,我们还是要自己做学案,自己总结。”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从此我就知道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不能再用了。
3、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校“Y+Z”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体验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为“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的学习形式和策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首先,小 组合作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引导,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尝试、调研、改进之后,现在老师们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段宏伟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绑上翅膀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等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都是急切想知道答案,但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答案尽在眼前,学生们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自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机械训练的现象也少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如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仅靠书本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冀文兵老师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设置了如下问题: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各小组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交流,一个个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破解了,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甚至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追问,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展示环节使得课堂异彩纷呈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课堂展示也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经过大半年的尝试、反思、完善之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特别是7、8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发言,他们在展示时,站姿正确、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思路清晰,并且能注意到知识点的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在那里就像小老师一样,特别可爱,精彩的展示总能博的学生的阵阵掌声。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年的十二月份我校展示“Y+Z”教学模式,我讲了一节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有一个问题是种子植物分为几类?当时是郭淑奇抽到了这个题目,她展示的时候讲到:种子植物(就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裸子植物,一类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并且举例说明:我们吃桃子,种子是包在果肉里的,就是被子植物,像松树种子是裸露在外面,直接可以看到它的种子。我认为郭淑奇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有一个学生叫邬敏,他对郭淑奇提了一个问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哪一类更高等?”郭答:“被子植物高等”,邬又问“为什么?”当时有十几个听课老师,我以为郭会被问住的,真替她捏了把汗,谁知她不慌不忙的说“一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着,可保护它的种子,避免了蚊虫的叮咬,所以比裸子植物高等”,二是(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并简单的和她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接着说到:“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帮助被子植物扩大它扩大生活范围,有的果实有毛和翅,可以随风飘扬,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蒲公英、杨树等,有的果实又香又艳,可以诱使动物来吃,消化了果实,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枸杞、野生杏等,有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粘到动物的皮毛上,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 的生活范围,如鬼针草等,”郭淑奇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些掌声,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我记得当时我也被她的讲解深深打动了。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不同,各班、各小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班级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班级整体氛围较好,但也有一两个小组,当别的小组热烈讨论时,他们呀悄无声,缺少交流。有的班级是一两个组比较活跃,其他组都比较沉闷,也有的班级整体讨论非常热烈,但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二是优等生参与自主发言和展示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部分学生仍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我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答案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书本上勾画,但有的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学案上组织语言写答案了,这些学生多半是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再抄写在学案上,殊不知这样他就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3、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的矛盾
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够吃”“吃不了”的现象,也就是说好学生早已完成了,坐着等比较差的学生完成学案,两类学生的并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是同样的学案,势必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所以设计出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转化的导学案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Y+Z”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校的高校课堂还处在边探索边完善的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按照“Y+Z”教学的环节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完善“Y+Z”教学模式作准备,因此在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都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总结经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2、建设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建设时应好、中、差学生搭配,并选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7班有一个小组,组长叫燕杰,他对组内的检查,督促力度很好,有一次他们组的一位学生叫王磊,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所以学案完成的也不好,有一次,我检查时,查到王磊没做学案,要王磊受罚,这时燕杰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应该受罚,因为我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导致王磊没做”这时王磊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组长,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从此我就特别注意这个小组,他们组每个学生的学案就没出现过没完成的情况,而且上课时组内讨论的也是非常热烈,因为他们要努力完成学案。所以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很重要。
3、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备课时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一是必须落实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层层深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交流、合作和探究。
总之,课改任重而道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