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第一篇: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针对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的诸多问题,高职数学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厘清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高职数学;衔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在校生数量逐年增长,发展态势迅猛。然而,随着中职学生大量进入高职学习,学生在一些基础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上,出现了很大的学习困难。数学作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其实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不畅,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从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概念、理论基础、衔接内容、衔接方式、问题归因和策略、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保障制度和措施、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已成为当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热点问题。

1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中职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1]。而高职数学往往模仿普通高等院校,仅仅是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简化,课程教学目标趋向学科化,更注重数学专业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1.2教学内容不连贯

目前很多中高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程度上的脱节,以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所属的24所中职学校,4所高职学校为例,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排列与组合、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高职数学教学则包括:必修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选修的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此可见,高职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函数,而在中职数学中,一般的幂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并没有涉及,同时,中职数学对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也较为简单,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对概率论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脱节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引起高职数学教师的重视。

1.3教学模式与方法脱节

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中职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授课时间充裕,教师授课方式以传统黑板式教学为主,对重难点做出详尽讲解并配合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总结,教师起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时少,进度快,重难点多,课堂练习少,授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高职新生无法适应巨大的反差,对高职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放弃学习。

1.4评价体系简单

中职数学教学一般采取终结性评价,期末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的成绩,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而高职数学课程虽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很多时候仍然是考勤成绩、作业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简单合成,缺少了多元综合评价,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也阻碍了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2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任务导向、能力为本”的原则,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依据美国著名教学家、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的课程理论,从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方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出发,结合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情景化设计、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中高职数学的有机衔接。

2.1厘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高职数学教师要和行业、企业以及中职数学教师密切联系,明确高职数学的课程目标,界定高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增强与中职数学课程的衔接度,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职业导向,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2.2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数学衔接的关键。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比较直观,注重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较少,而高职数学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4]。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坚持以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中职数学为基础,高职数学为主导,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根据高职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整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中高职数学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求,激发学生产生“动机”,兼顾学生后续专业课程。

2.3改善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差,对数学有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猜测、多交流,积极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将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淡化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情况,教学中不追求逐字逐句的严格描述,而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在概念教学时,通过有专业背景的实例引入,避免严格的“数学定义”,顺势引入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避免“定理—证明—应用”的单一模式,采用问题式引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交代来龙去脉,避免抽象。在讲解运算及其规则时,对于复杂的内容充分与数学软件相结合,抽象内容形象化处理。将数学建模融入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及借助于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4改革评价体系

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使考核方法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分情境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每个情境进行考核,每个情境的考核分为能力和素质考核两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情境的考核作为高等数学整体考核的一部分,弱化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考核,打破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使学生克服对高等数学的畏惧感,重拾信心。

3具体的一些做法和效果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课程组将工科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针对所有专业开设的基础模块(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模块(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在各模块中根据生活实例或专业实例建立学习情境,阐述实际应用和价值,引入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云平台和智能手机,建立了微课平台、线上题库等多种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同时,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软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建成混合式教学平台,完成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完成院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4结语

通过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实施中高职衔接数学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学人文素养,从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朱翠兰.对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19):52-53.[3]斯彩英,洪波,潘仲川.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7-89.[4]尚秀丽.中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5-87,120.[5]史亚兰,荣雅艳.浅议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43):19-20.

第二篇:中高职衔接对策

3.专业设置的街接

专业设置的衔接工作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规范专业设置。针对当前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如争办热门专业,争抢生源;开设专业只从学校自身的师资类型、设备条件去考虑,结果造成就业困难,资源浪费;缺乏宏观分析等。明确专业设置的依据应是就业岗位需求,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出统一的中职、本科专业目录,并实行严格的专业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严格专业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同时还要与有关的行业部门、地方组织共同协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整体结构。其次,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这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因此要使中职、本科教育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就要突破以往专业过分细划的局而,按行业类别、工作岗位要求重新确定专业名称,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范围。再次,要加快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中高职的专业设置的衔接,其实质就是改善

和调整学校办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中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人才)

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为基础的,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以体

现人才培养层次与业务范围的不同。为搞好中高

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首先要在教育行政部门

召集和学校的参与下,依靠行业和企业,按照科

学、规范的原则研究制订中高职专业的专业设置,使各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

度,明确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

任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中高职教

育的专业设置标准,并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地方组

织,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

和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这是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与必要前提。

1.合理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操作型、技艺型,定位于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管理型和指导型,定位于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本科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完善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挂钩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专业中职和本科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文化知识体现必需够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体现层次,重新构建全新的“3+4”中职、本科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争取把中职课程和本科课程统一制定成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实现中职、本科的内涵衔接。

2、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实行弹性学制

根据“3+4”学生从不同中职院校升入同一所衔接院校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弹性学分制度,使中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问进行学习的 安排。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程,使学生灵活组合选修模块,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即可毕业。

(2)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及“3+4”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应其层次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组织、课程结构设置、学生管理、考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不能盲目的让学生和统招高职学生一起学习,统一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呵斥或不管不问,要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3+4”学生是初中起点入学的,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很多学生在中专阶段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形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另外,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因此,在后四年的本科阶段,学生辅导员、教师都应从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尽快适应高职生活,从而达到大专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沟通,提前介入教学管理

由两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联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3+4”教学过程进行过程质量管理,同时对教务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实施计划管理等相关的方面进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来进行教学检查。教学中高职学校要经常性的组织集中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就“3+4”班级的教学工作相互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4、共享教学资源

近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其投入数额庞大,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图书资源等教育资源上要比中职院校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师资的交流、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图书资源的共享等方面来实现中职、本科院校资源的互补,最终达到"3+4”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统筹安

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走上成才之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职、本科衔接提供保障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基本方向。应当采取继续加大中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相关高等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实践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措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同时,要注重师德建设,提高中职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职教师管理制度。

4.基于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应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为指导,梳理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全面统筹,整体设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可按照分层次、分级别、模块化的思路实施开发。分层次就是根据职业能力结构的层次性,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能力、同类职业领域共有的通用能力、多行业共有的跨行业能力和专门职业岗位的特定能力。分级别就是中高职按照不同的级别,制定满足各层次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模块化即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的层级,转换为相应的课程模块。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能力贯穿始终,职业特定能力到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原则,选取若干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差异性和延续性。

3.2分模块与技能培养相结合3.2.1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热点。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秘书基本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以“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秘书岗位沟通技能的要求尤为突出,其涵盖了与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与外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沟通技能、演讲与面谈技能和会议组织技能等诸多方面。中职学校以接待礼仪、会议记录、档案管理为主要实训内容;高职院校则以沟通洽谈能力、合同及策划文案拟写、会务操作技能等作为实训内容,实训可围绕沟通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及任务构建,循序渐进。如高职第一年可立足办文办事实训模块,让学生在办文办事过程中强化中职阶段技能学习的要点,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培养学生文字沟通、内部沟通的技能;第二年可安排办会及商务活动模块,让学生在办会及接待等实训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场合及人员,着重培养学生会议组织、外部沟通等技能。

3.2.2数据记载及信息处理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办公设备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为主,主要包括复印、传真等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中英文速录、办公软件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等,强化学生的数据记载、办公自动化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中职学校以速记、打字和数据录入为主;高职院校则以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为主作为实训内容。

3.2.3专业综合素质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秘书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主,主要包括秘书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见习实训环节及职场仿真或模拟公司实训项目等,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基础到深化,由单一到综合,由实验实训到仿真职场再到真实职场,由浅人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3.2.4岗位需求技能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岗位需求技能为主,可利用暑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进行。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

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的竞争力。

3.3分阶段与渐进训练相结合阶段及模块化实训模式的设计是为专业学生走向职场搭建的一座桥梁,分阶段实训形式体系渐进性。文秘实训的阶段可以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调研—课内实训—校内顶岗实习—校 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看—学—做”程序进行。

3.3.1专业教育

以学生进人高职院校为起点和契机,让学生走访相关的文秘岗位,通过网络了解秘书人员的职业要求,了解专业内涵,组织学生对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相关的调研,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及分析,明确岗位需求,初步培养职业意识。

3.3.2课内实训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将这50%的比例落到实处,才能通过课内实训,夯实基本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案例教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中心应能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办公情境,配备全套办公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3.3校内见习

学生人校第二学期即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组到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轮流见习及实习,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各部门及各项工作中与各方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能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各处室专职干事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第三篇:学校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学校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拓宽升学渠道,搭建学生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目前,我校学生可通过四种途径继续升学深造。

(一)中高职“3+证书” 招生衔接模式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各专业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意报读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可选择高职升大选修课加强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的基础。三年级学生均可参加普通高考的“3+证书”高职考试,报读普通高职院校。

(二)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衔接模式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与招生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人事劳动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取得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三年级可参加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考试,报读与中职阶段所学专业相对应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大类(学制为2年)。

(三)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模式

学生报读与高职院校衔接的专业,参加高职学段的转段选拔考核,第4学年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学制5年,其中中职学段3年,高职学段2年。

(四)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

学生报读与高职院校衔接的专业,完成3年中职学段学习后,第4学年直接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学制5年,其中中职学段3年,高职学段2年。

第四篇:模拟项目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各级教学部门的重要职责。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好质量保障监督工作,应构建合适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发展的核心。当前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疏于教学质量管理使得教学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监控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变得何等的重要,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承载者。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功成才。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折点,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竞争期。那么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用素质教育的指标来引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每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

(一)教学评估。

首先学院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等级,然后制定教研室主任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研室主任工作等级。

(二)教学督导。

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与教师交流意见;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教案、日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参加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抽查部分期末试卷、毕业论文,发现教

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收集和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督导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督导员听课评价。

督导员一般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法的教师或离退休的返聘人员组成。他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能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公正的要求和建议。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得透彻;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督导员一目了然。督导员听完每堂课后及时的和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帮助很大。

2.同行互评。

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填写《课堂教学质量互评表》。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比如该课程是否吸收学科新成果、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能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考勤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评教给学生提供了“敢说真话、敢发真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及时的沟通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好准备,要求不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样,教师课前就要精心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懂得教育学的知识,深知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评教能够促使教师时刻想着学生、时刻关心学生、时刻为自己的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员反馈。

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担任,学期结束后,信息员都会开展学生座谈会对老师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召集教学督导员进行交流,记录学生和督导员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这些

反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富有的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的创造性都不一样,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敬业精神,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根据教师的教龄长短,工作阅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科学的考核体系,积极实施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合适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效果的体现现主要是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本人觉得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比如:公共任选课程以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学生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考核;专业考查课程的考核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可以以试题库考核模式、半开放考核模式—一页小抄写上公式带入考场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以随堂进行口语测试的方式进行。总之,考核体系应该具有合理性、多样性,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应体现自身的特点,都能准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合理扩大招生。

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努力挖掘办学潜力的前提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这样才能稳固教学秩序、巩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个学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高天虹,赵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6月,13(2):111~113.【2】王俊林等,《构建科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2):99~100.【3】周治淼等,《浅析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教学改革与管理,2009.5.【4】庞丽娟等,《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西安建筑科学大学学报,2008年3月,27(1).

第五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由之前的高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进行倾斜,中等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表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做好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融通工作。现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的制定时需要突出该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整与改革尤为必要。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

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应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是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优秀人才紧缺,大部分就业者是层次较低的劳动者和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工。缺乏相关技能与准入资格,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修改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部分专业的衔接存在“脱轨”的不良现象。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都不完善。例如: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实训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学校就将实训课程课时进行压缩。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很多需要应用到的数学或物理等课程内容被删减。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高职专业衔接势在必行,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两个教育层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合理化承接,两者既要有区别,同时也要在专业实训内容与课程等多方面是相互补充,从而突出职业教育产生较高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二、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与衔接

由于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由于两者的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存在着部分的交集与重合,特别是中职阶段需要参加分类招生考试,还要加入学业测试的文化课,这些课程也占据较多的教学学?r,从学生长发展远角度考虑,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进行中高职专业课程对接。在高职阶段有些课程设置与中职重复,例如:机械制图、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学习过,所以在学时安排上就要考虑适当的减少。加大专业实践性强等课程的学时。

(一)明确中高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

首先要从制造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就业去向着手,从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及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分析,由于中职生岗位能力的定位就是从事专业能力不高的岗位,技能较为单一。而高职学生则是从事职业能力较高的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经分析明确中高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后,在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上进行优化或重构,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中,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中高职的专业都有各自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从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层次差别上进行考虑,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致力于中高职课程内涵建设与应用,并将归纳总结出如下:

1.是强化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以应对升学考试

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应对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素养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既可以规避中高职对机器人专业中的机电课程的重复学习。又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好基础,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采选修课程的形式,选择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

中职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制定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可以适当的将部分高职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中职选修课程,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可以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积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岗位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学生应实现学分制和综合评价的形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开发模式上,尽量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为了能更好的呈现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需要按照模块化分层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选修课程。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的设置尽量合理并能够对中高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而专业实践课模块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主要是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学生的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达到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选修模块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中高职院校一般可提供的若干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实行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也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4.实践课程的改革突出校企合作优势

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只有学校和企业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岗位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好的学生。所以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应由专业课教师与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或实践手册。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又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企业的快速转型发展,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来说具有高素质、高的创新思维等优势。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鼓励政策十分优厚,毕业三年内未就业的可想享受国家的贴息贷款。对于工商登记和各项税费实行减免,公司注册没有资金要求等一系列政策。在大中专学生课程体系中首先融入创业意识教育,要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大中专毕业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次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现阶段社会的就业压力。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总结

通过对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重构,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有效的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途径,并对课程体系重构与校企合作做了充分的阐述,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突出了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的特点,促进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丹,孟广红.《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2(2).[2]刘爱英.中高职衔接主要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3]朱澍清.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J].教育与职业,2015(2).[4]谢朝阳.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中高职衔接[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

下载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少一点惯性,多一点个性 ――小学档案袋评定应用初探 绍兴县实验小学 金洪芳 成长记录袋,英文单词是portfolio,国外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合集)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第一组专题研究报告)研修班第一组由河北、河南两省的18名学院组成,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大家感到收获颇丰。几天来,大家紧紧围绕鲁部长的讲话......

    “中高职衔接”课题结题报告1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结题报告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依据......

    中高职物流管理设置与衔接论文

    无锡市中职和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普遍,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情况。在分析无锡市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现状的基......

    涉农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结题报告

    《涉农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研究报告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1、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

    中高职教育中师资培养有效衔接研究

    中高职教育中师资培养有效衔接研究 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zhiyejiaoyulunwen/35530.html 转载请注明 本文仅供学术......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出三种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实践教学法、试......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设计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到教育技术领域,并逐渐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对高职的教学改革更具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建构主义理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