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分析论文
摘要: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关乎学生的发展。本文从理念的角度分析入手,明确教育与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关系和作用。而后提出提高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 管理 有效性
班主任是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群体,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存在直接性,在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探索能力的养成以及高尚人格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老师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是班主任职业操守和素养的重新定位和认识,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一、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有效性的理念解构
(一)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理念简述
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班主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主任工作修养方面认识的扩展。班主任理论把握得越深刻,班主任教育就会做得越好,班主任实践经验越丰富,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做得越出色。班主任教育和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体现,班主任的水平不到位,会形成一种隐形的教育不到位,即由难以具体指出的教育问题形成的平庸、浅薄、短视等。极易造成管理的硬性刻板,学生逆反心理的加剧,因而要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学习和教育理论的培养,必须要求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理论化和规范化,认清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是相互结合很紧密的一体两面,没有教育的管理是无力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所以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来看,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是一致的,不可分离的。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是一项立意要高、要求要高、经常要进行的工作,是提高班主任的基本方面,而且是必需的内容。
(二)解读班主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班主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仅指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学生“学”中获“育”。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可以从三方面解读。首先,教学工作是班主任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基本职责。这与其他非班主任任课老师一样,主要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诱惑,提高课堂授课的科学和艺术。其次,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以学生素养的养成为主要目标,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强调做人的基本要求,引领学生不做有悖良心、有损他人的事情。通过有创意的情境设计和活动,启导学生感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借助多元主体对话,在对话中实现人格互动,促进学生人格感悟;发挥家庭、社会育人功能,营造精神家园。德育只有融入现实生活,寓德育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做人的真谛,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到在这样的班级中学习是他们的幸运。再次,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又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楷模,班主任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三)解读班主任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班主任管理以加强班级管理为主要内容,注重管中育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不断协调的综合性活动,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后,所达到实现共同目标的程度。班级管理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学生体育和卫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班级管理内容多而具体,需要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求得班级管理工作总体的最优化。
二、提高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一)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激励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是评价班主任对工作任务的履行情况。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体是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学校有关部门。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效能评定(包括学生表现状况、班级管理成效、其他工作成果),履行职责评定(包括职业道德的表现、德育工作情况、体育卫生情况等),个人素质评定(敬业精神、学习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班主任工作实行科学统一的管理,既可以总结和推广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及时发现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又能调控班主任工作,激发班主任内在活力,使班主任工作不断达到新水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对班主任的教育培养
一是制定班主任选拔任用和考核奖励制度,选聘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熟悉班级管理、教学经验丰富、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深受学生爱戴、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的教师为班主任。对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表现突出的班主任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形成班主任的培训制度,包括班主任的思想、职业道德、工作方法、专业理论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其他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逐步培养起班主任队伍的教育信念、价值取向、知识结构、职业兴趣、监控能力、教育行为、教育效能的特征体系,促进班主任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集体管理和个体管理“双管齐下”
集体管理主要指以班集体全体学生为主体单位的管理活动。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后,他们就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班主任管理班级绝不是把学生“看”住,而是要通过教育组织工作,发挥全体学生的多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按班级目标正常运行的集体。要达到这一目标,一要树立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班主任应把班级活动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凝聚剂。注意培养全班同学的共同兴趣,发展班级特色,以班级特长作为催化剂,通过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活动参与习惯,增强凝聚力。而且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学生对班级总目标的认识,还是同学关系的协调、良好班风的塑造,都需要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二要抓好班干部队伍,发挥带头作用。班干部是连接学生和老师的纽带,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注意工作方法,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定期的综合素质考察,发现品德、学习和能力兼优的学生,经过任课老师推荐,同学们民主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同学们信任、老师满意的班干部。
个体管理和集体管理相辅相成,班主任除了集体管理外,还应该深入细致地做好个体管理工作。个体管理主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抓骨干。班级骨干是班级目标的积极实践者和带动者,他们一般都是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或某方面突出的学生,并且能对其他同学产生一定影响的学生。班主任要客观准确地从学生的思想作风、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办事能力、群众关系、主动精神等方面发现和培养学生骨干,在公平的基础上相信、放心、放手让骨干发挥积极性,指导、鼓励他们不断去克服困难,在学生中提高他们的威信和影响力,带领其他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和提高,逐步形成班风优良的班集体。二是抓学困生转变。尊重学困生,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建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好任课老师、班级同学、家长、学困生自身的思想转变工作。用心去了解学困生学习能力不如人的根本原因,有的是智力不足,有的是不够勤奋,有的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有的是自身心理因素影响等。然后运用合理的指导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四)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开展班主任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标,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一是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全体班级集体的成员,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形成自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成果考评)和课外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自己之所长、自己之所能来处理事情。二是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间进行对等沟通,从益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主导性,对可能出现心理偏差的同学要有预见性和预防性措施,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差的同学要及时予以纠正。而善于表扬是体现心灵关怀,稳定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老师的赏识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这种自我肯定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学生的成功感,就会打下自信的基础,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提高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谭保斌。班主任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白铭欣。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4)。
3。刘兴平。班主任与差生转变[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4。孙银连。以人为本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EB/OL]。
第二篇: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论文
摘要:班级作为目前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是现阶段学校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园地。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一个班级中所有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针对目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是其承担着班级管理的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组织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秩序以及进行课堂教学等,对促进学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班主任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班主任总认为自己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学生的一切都应该听班主任的,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时候即便是班主任犯了错误,学生也不敢公然指出。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就慢慢下降了,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除此之外,有的班主任总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配合管理,导致班级管理太过主观、片面,使管理效率不高。
(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高考制度出现以来,高考就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稻草,高考升学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班主任通常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上,不注重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也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些都极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给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不爱学习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三)管理水平太低
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各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不够完善。此外,很多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具备管理好一个班级的能力。所以,在处理班级问题时,大多数班主任都采取比较传统、落后的管理的方式,即打骂惩罚式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班级管理的效率低,常常事倍功半,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措施
针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有效性的方法。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无论何时班主任都不能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同时,注重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积极开展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并且经常鼓励他们,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对那些性格比较叛逆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再想办法让他们自己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自主地去改变。只有这样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一步一步地引导管理,学生才会更加地信服班主任,从而更加地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管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加强师生的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想很好地管理学生,就必须足够了解学生。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前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师生沟通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特别是一些父母工作繁忙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不高,班主任更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提高家长对学生管理的重视,从而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班级精神与集体意识
班级精神和集体意识是一个班级能够团结的重要基础。班级精神就是一个班的灵魂,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学生共同前进,它的存在可以让整个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集体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班集体守则及目标的认可,对班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捍卫班级荣誉。良好的集体意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班级任务、端正行为习惯,为班级争光。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要想整个班级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班集体组建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例如,组织集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感情,增进友谊。或者是分小组辩论赛,利用小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做手工,开展手工展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完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衡量学生行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保证班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教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的言行以及班主任的管理有据可依,科学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只有认识到了制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学生才会真正地遵守班内的规章制度,才会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班级。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真正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认同,便于管理制度的实施。再者,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从学生出发,切实为学生服务。
(五)加强班主任培训、教育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好坏。所以,要想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到名校学习,或者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技能比赛等,从而让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管理方法,快速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努力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班级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春莲.试论班主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与方法[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8-69.[2]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3]黄漪卉“.爱”与“严”的界限: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4]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第三篇:初中班主任管理的教育艺术分析论文
摘要:组织活动、管理班级是初中班主任的主要作用,班主任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甚至学习能力。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让处于青春躁动时期的初中生顺利度过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这需要班主任不仅具备管理能力,更要用教育艺术引导、感染学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教育艺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班主任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在调整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的自我素养谈起,阐述教育艺术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个人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班主任最应该具备的品质为:诚实、团队精神、感恩、爱与被爱、审美能力、公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将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品质分为六个级别:智慧、勇气、节制、人性、公平和超越。班主任相对不足的心理品质为:活力、洞察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与幽默感。而幽默感又是学生普遍期待、班主任比较欠缺的品质。幽默感并不是逗乐和搞笑,而是在一片沮丧的情绪中仍然能够保持自嘲、愉悦精神,用幽默感染学生,让学生尽快走出内心的阴霾。学生的性格、品质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继而将这种影响带给身边的其他同学,同样,班主任优秀的心理品质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正因如此,我们才强调班主任的精神面貌与个人素养。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职业素养有两个特点:长期性与基础性;教学能力同样有两个特点:实践性与综合性。班主任在肩负教学责任的同时,又是班级的管理者,特殊又重要的双重身份要求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且具有挑战精神,不能安于现状,应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前者是班主任的工作基础,后者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成长规律的认知、学科的教学能力与学科的职业素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班主任所实施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班主任更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家庭状况,这个过程包含了连续的学习、实践与自省。有的学生学习水平较差,并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没有学习兴趣,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应该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意识与公平的激励制度三方面帮助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地分层教学,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班干部的选拔
班级管理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班干部是学生的代表,更是学生中的表率。班集体尽管人数不多,但仍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学生是团体中个性鲜明的个体,班主任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发挥多大的作用。班干部正是这个“舞台”上重要的“演员”,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在为班主任分担工作压力的同时,又能带领其他同学活跃在“舞台”上,给每个人发挥特长的机会。所以,选拔班干部同样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一项才能。1.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班主任必须给每位学生公平的机会参与到班干部的选拔中,竞争是最能体现“公平”二字的选拔方式。成绩在学生中始终是“竞争”的第一要素,用成绩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变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坚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班主任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培养,更要引导、鼓励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班级管理不是一项仅凭热情就能做好的工作,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带领班干部开展工作,耐心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措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3.收放有度的工作态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事事亲力亲为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应该给他们适当的管理班级的权利,将日常工作交给班干部处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处处询问老师的意见。
四、付出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的成长阶段,在活跃的思维背后,是极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家庭支持、教育方式、学习压力等。青春期学生充满了矛盾,既自信又自卑,乐观阳光的表面背后又有一颗敏感的内心,很容易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殷殷期望而产生自责心理。班主任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语言,更要用行动践行,深入学生群体,在交流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从自身素养、工作态度、管理措施、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出发,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身心成长,又能发挥出个性特长的班集体,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松.初中班主任管理和教育艺术研究[J].时代教育,2014(10):243.[2]许晓红.教育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当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134.
第四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有效性分析论文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部分,蕴含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包括基础课程与成功技能两门课程,旨在通过“培训培训者”、“教师教教师”的模式提高农村一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同时,该项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培训有效性的界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完成项目培训层级传递的完整性,即国家骨干教师、省级主讲教师、学科教师三级培训的完成情况,达到既定的培训人数指标。
(2)提升受训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3)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表现在教师接受培训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科研能力、利用信息化资源改善教学等方面。
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建议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为教师培训、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要延续这股活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如下策略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1.坚持平等开放的培训方式,为学员创设真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放低心态,充分做好参训学员的学习特征分析,处理好学员自主学习与教师主讲之间的关系,给学员充分交流、探索、讨论、自学、反思和展示的空间,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对课程有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培训者可以引导学员进行诤友式的反馈,鼓励应用3-2-l的交流模式;可以在进行教学法讨论的时候,让更多的教师学员进行实践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2.帮助学员深刻理解项目式教学法,并引导其灵活运用
让学员掌握项目式教学法是该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比较容易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要掌握项目式教学法的技巧和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完成大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培训者要运用恰当的技巧让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的计划、操作检查排演与分享环节当中来。例如,集体推选小组长、培训者参与到合作不是很好的小组、给予进度慢的小组以时间和规则提醒等。
(2)重视计划环节的审核工作。培训者一定要就每个小组的计划给予明确具体的审核意见,并在全体学员面前进行审核公示。
(3)充分利用倒计时程序提醒学员安排好项目的完成时间。
(4)鼓励所有小组到教师机前进行排演。
(5)让每个小组明确分享规则,强调该环节是大家共同分享成果的时刻,注意观察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要鼓励学员从欣赏的角度提出反馈建议。(6)在大项目活动体验完成后,主讲教师要注意总结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技巧、教师角色及恰当的策略,促进项目式教学更好地开展。
3.创设氛围,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
让教师当一次学生是帮助教师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掌握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的方法是帮助学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教材中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们为什么可能会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样的问题和策略能有助于教师态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4.严格要求学员遵循作品创作流程,帮助他们体验其中的益处
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成功技能课程都贯穿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培训者要鼓励学员按照制定计划一动手操作一认真检查一交流分享的规范流程进行作品创作,并帮助他们体验这样做的好处。例如在制定计划环节,引入“痛苦曲线”的实例,引发学员认同;在动手操作环节,及时指出没有进行动手操作所错过的技能训练和方法;认真检查环节一定要给学员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不流于形式;交流分享环节要鼓励学员多进行技术交流,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按照作品创作的规范流程来做不仅可以帮助学员习得不同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5.重视故事教学法、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培养学员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员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是高阶思维能力并不活跃,表现在讨论问题时无话可说、不能对话题给予准确定位、讨论总结观点比较局限。笔者认为,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促进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都是帮助拓展学员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因此,重视这些方法的运用是保证教师能力形成的关键。笔者建议基础课程培训中要加大高阶思维活动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强化训练。
6.给学员提供自治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2l世纪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之一。培训课程给学员提供了很多自治的机会。例如,模块总结、家庭作业的结对分享、自主阅读、规划行动计划等。笔者在培训成功技能课程的过程中,与学员们讨论成功技能课程教学法的环节时,运用了说悄悄话的方法,给学员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书中的教学方法悄悄评说这个教学方法怎么样,对于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怎样的借鉴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对于该教学方法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实践证明,这个小环节对于促进教师尝试应用新教学方法有很明显的作用。
7.关注细节,帮助学员更新理念
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注意观察,帮助学员打开心扉,为其建立平等、开放、受尊重的氛围和空间。例如,笔者在培训的项目说明环节中,引入成人培训“空杯心态”的哲理故事,学员在此哲理故事的影响下,会逐渐放下自满情绪和已有观念,全身心地体验培训课程。要切实促进培训的教学应用,实现项目培训的终极目标,除以上论述的培训内在因素和细节之外学校领导的重视、政策导向、创设应用大环境、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在推动因素。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只做了培训教学层面的阐述和分析,陈述的实践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只作为教师培训项目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参考。
第五篇:管理风格的有效性论文
前段时间社会上曾有过一个讨论:当主管的管理风格与下属的风格发生冲突时,主管是保持自身的风格,要求不同风格的下属来适应自己,还是采用不同的风格去适应不同的属下?从一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主管一味地去适应员工,还是员工一味地去适应主管,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如何保持管理风格的有效性,使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则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话题。
管理风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性上的差别,即只有适应企业管理环境的管理风格才更为有效。根据佐佑公司的分析模型,一个组织目标的达成必然与组织的理念、业务、“人”三方面密切相关。这三者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环境,因此,我们也将从以上三个要素入手对企业的管理风格进行分析。
一、组织理念与管理风格
组织理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风格上的差异。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其组织理念的形成必然受到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的影响。1998年对中西方企业管理风格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的管理风格植根于各自的社会文化中,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企业管理风格上的差异。
东方的文化注重看人情,讲关系,强调“以治家的方式治国”;西方的文化则更多的是本着既定的规则办事,秉承“以治国的方式治家”的原则。如果我们关注东西方的管理哲学发展史,就会看到,东方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一直宣扬“人尽其才、知人善用”的管理理念;而反观西方的管理学家们,直到今天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对工作管理的精细化。
因此对于中西方的企业来说,在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东方企业的组织理念更侧重于“感性、亲情”,而西方企业的组织理念则更侧重于“理性、规则”。从管理风格来说,东方企业大多关注“人”;而西方企业则更多的侧重于“工作”。
目前很多东西方企业也都意识到了,仅仅偏重于某一方面的企业文化都是有问题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成功的中国企业却往往采取严格的类似军队化管理的管理风格;而与此同时,西方企业则越来越推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组织业务发展阶段与管理风格
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理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体将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组织业务的发展必将经历这四个阶段,并呈现出如“春、夏、秋、冬”四季般的循环更替,大体如下图所示: 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其所适合的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
业务初创期:企业具备规模小、尚未定型、低速发展、缺乏目标与标准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缺乏经验积累,无法制定出明确的长期目标及相应标准;同时,由于组织处于萌芽状况,未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明朗,企业对员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亲和型为主的管理风格,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家庭般的组织氛围、加强组织的无形吸引力上;同时由于组织整体经验的缺乏,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采取灵活自主的开拓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探索出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业务成长期:企业具备方向基本确定、高速发展、标准逐渐建立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经过创业期的摸索,已经逐渐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对员工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必要的依据;同时,组织成长步入加速期,未来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规模急速扩张,新员工数量剧增。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教导型为主的管理风格,给予员工长期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标准,并增强对新员工的培养力度,使之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业务稳定期:企业具备规模稳定、方向稳定、发展稳定等特征。此时,组织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不稳定的因素减少了,由多年经验积累而成的业务规则与业务标准已经自成体系,同时企业规模经过前期的成长,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员工的数量远远地超出了企业管理者有形控制的范围。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权威型为主的管理风格,依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中建立自上而下的标准体系,同时向员工解释企业采取方针标准背后的原因以谋求员工的认同,在员工心目中树立权威,利用自身的无形影响力去引导员工。
业务衰退期:企业具备规模萎缩、业务衰退等特征。此时,组织的成长环境开始恶化,组织业务进入萎缩衰退状况,企业急需变革;同时,企业员工也由于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因而人心惶惶,极大地影响了组织的凝聚力。对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民主型为主的管理风格,让员工充分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态势,并征求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极大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群策群力的效应,并鼓励员工对以往的陈规旧习进行改革,从而避免较大的动荡与损失并从中谋取生路,以备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