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别人的尊严的美文摘抄
暑假里,艾森和他的一个同学来到一座新图书馆做志愿者。
这里原有的一座图书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但因为太老了,所以才请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科林先生重新设计、修建了这座新馆。历时5年才真正完工。
新馆开放的当天,为了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馆里请来了各界名流和记者前往,作为设计师的科林先生自然也在受邀嘉宾之列。作为志愿者,艾森和他的同学一直忙碌着,热情地为来宾服务。
忽然,艾森发现,科林先生似乎有事要离开,他和身边的人打过招呼后就打算走出图书馆,可走着走着就停住了脚步,挠着头皮不断地左顾右盼,看上去应该是迷路了。
科林先生确实迷路了,但他不好意思去向别人问路。他心里想:我是这座图书馆的设计师,这里的每一间展厅,每一条走廊都是由我设计的,我怎么可能会在这里迷路?于是,他继续装作参观的样子,暗暗地回忆着图书馆的路线,但是他始终没有成功。
艾森连忙拉着他的同学跑过去,他的同学抢先说:“科林先生,让我们带……”
他本想说可以带科林先生走出图书馆,但话还没有说完,艾森就打断他,对科林先生说:“科林先生,我们可以作你的向导吗?”
“谢谢你们,我不需要,我自己随意走走就行了!”科林先生回答说。他现在并不打算参观,而是想要离开,只是他没有把这说出口罢了,因为一个设计师居然在自己设计的作品里迷路,这说出来也未免太滑稽了。
“不,我们还是陪你走一走吧!”艾森用不容拒绝的口吻说。
盛情难却,科林先生只能违心地点点头答应了,不过他希望在参观过程中会找到走出去的路线。科林先生跟着艾森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往前走。绕来绕去地走了一段时间后,科林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到了图书馆的入口大厅!科林先生这才意识到,其实艾森这个年轻人早就已经知道他迷路了,只是用陪同参观的借口把自己带到人口大厅而已。
科林先生满脸感激地向艾森他们点点头,然后和他们挥手告别。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艾森的同学好奇地问:“你刚才为什么要打断我的话?我们直接带他出来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故意谎称陪他参观呢?”
“我只是想更好地维护他的尊严!”艾森说。“他在自己设计的图书馆里,迷路了也不愿意去问路,说明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我们又怎能说破他已经迷路了呢?”
确实,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说破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你好心帮助了某个人,但对方不仅没对你表示感激,反而还对你产生了厌恶感和排斥感,然后你就开始忿忿不平地说对方不知感恩。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问问自己——我们帮助别人时所采取的方式对吗?这样的方式对别人来说到底是帮助还是伤害?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尊严,有没有想过要维护好别人的尊严?如果你想到了,那彼此都将获得尊严和愉悦。
第二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三篇:一分钱也有尊严美文摘抄
人生也许有很多处于贫困的时候,会被人忽略甚至嘲笑,然而贫困从来不是自认卑微的理由。
他18岁时考上了大学,家里穷,人口又多,所以,家里供他上学非常吃力。大学报到,扣除学费后,他身上只有几块钱,没有换洗衣服,只能晚上洗早上穿,没干也得穿。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不主动向家里要钱。在学校里吃咸菜、做义工,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挣钱。
一次,他在洗漱间的地上看到了几个牙膏皮,当时废品收购站的价格是一分钱一个,而食堂里的馒头五分钱一个,他从这些牙膏皮上看到了希望。但是,捡牙膏皮对面子和自尊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他一直瞒着同学们偷偷地进行,男生宿舍楼的牙膏皮很快就被他捡完了。他又想到了女生宿舍,于是走进女生宿舍的洗漱间寻找。可是,意外发生了,突然进来的一个女生被他吓得大喊“抓小偷”。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叫,他惊呆了。
让他想不到的事还在后边,所有的女生都怀疑他是小偷。这时看守宿舍的大妈赶了过来,他向大妈解释自己只是来捡别人扔了的牙膏皮。大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后说:“孩子,我相信你,以后再来的时候先告诉我。”他的解释发挥了作用,女生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那一刻,他差点流泪,没想到有人会相信他,同学们对他的理解使他体会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动。原来,自食其力可以获得尊重。
那次捡牙膏皮的经历成为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事业并没有一帆风顺。他受过很多委屈,去推销,人家把他赶出门,嫌他烦。虽然历尽艰辛,但他没有气馁,捡牙膏皮的经历鼓舞着他。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在此后的几年里,他频繁更换创业项目,包括电脑代理、酒店、房地产、旅游等二十多个行业……
20年后,他回母校作报告,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而已经白发苍苍的大妈也说出了她当时的感受:“孩子,第一眼看到你的衣着,我就知道你不是小偷。虽然每个牙膏皮只值一分钱,但那是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并不是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情,只要你自己说出来,就会变得坦坦荡荡,也许你从此会更加勤奋。所以,我给了你鼓励和信任。”
那一刻,他的泪水流了下来。在人生很关键的时候,那个大妈没有把他当贼一样嘲笑与责骂,而是给了他鼓励,给他上了人生很好的一课。人可能贫困一时,但不会贫穷一世。所有的付出必有回报,所有的贫困都可以成为努力拼搏的动力。善良的大妈,以仁慈的心使他明白:贫困从不卑微,一分钱也有尊严。
第四篇:尊严的山峰的美文摘抄
思想造就人的伟大,尊严成就人的高贵。对于一个人来说,襟怀、境界、思想、才华、品貌、尊严……都是构成其为人的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支撑信仰与生命的,当属尊严。一个人,倘若丢失了尊严,就变成了精神侏儒;一个民族丢弃了尊严,就难以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华夏民族的遗传基因里,自古就有一种高贵的尊严意识。
想起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刘彻欲与匈奴化干戈为玉帛,派苏武携厚礼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即将返回时,匈奴内部的缑王欲篡权夺位,趁单于出猎之机,密谋射杀重臣卫律,劫持单于母亲。事败后,苏武因其属下张胜参与此事而受牵连。单于刑讯苏武,面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单于黔驴技穷,就将苏武流放北海牧羊。苏武身在北海,心向汉室。他捉野鼠、采草籽果腹,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中度过了19载。直至匈奴与汉朝再度和亲,他才得以归汉。传世名篇《正气歌》中列举了诸多“垂丹青”的正气,其中之一便是“在汉苏武节”。
《正气歌》的作者文天祥,生于南宋,文武全才,是一个逝去了千百年,尊严依然如日月般光耀千古,再过千百年,尊严仍然如江河般浩荡磅礴。公元1279年,文天祥不幸兵败被俘,在英雄末路、生死关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在被元军押解的途中,他将满腔的悲愤与忠烈,化作烛照千古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吟诵着“正气歌”,哪个血性儿女不热血沸腾?元人见威逼利诱皆未能动摇其意志,便将他关押进阴暗潮湿的牢房,其险恶用心是让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折磨他,消磨他的意志,使其俯首就范。公元1281年夏末的一个晚上,牢房内闷热难耐,文天祥辗转反侧,思绪万千,难以入眠。他点燃了案头的灯盏,摊开纸张,秉笔直书:“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尊严的慷慨呼啸,无数仁人志士因这一首诗歌而脊梁愈挺。
尊严是做人的原则和立场,和出身、权位、资产、才貌无关。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道德和良知来诠释自己的尊严,用自己的良知来捍卫尊严。尊严就是一个政坛官员面对贿赂的拒绝,尊严就是商场老板坚持正品的道德坚守,尊严就是一位作家不为稿费而炮制垃圾文字的自律,尊严就是平民百姓为了生活而洒下的辛勤汗水。为了尊严,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为了尊严,朱自清“宁死不食嗟来之食”。捍卫尊严,即使身份卑微的人也显得高大挺拔;践踏尊严,即使地位显赫的人也显得渺小丑陋。
尊严,犹如一座耸立着的山峰,时时警示着我们:热爱生命,干净做人。
第五篇: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达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收藏了他的画作,但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连他的画家身份都是别人介绍的,更不知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了。后来,我们熟了些,不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说过他对美术的一些见解,但对自己的美术造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间,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个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高大,别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见的,就算一时没看见,时间长了,也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相反,假若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即使反复向别人吹嘘自己如何雄伟、高大,怎样出类拔萃,别人也不会真正认可你的高大。
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个人过度的名利欲。我从来不否定名利对人生的作用,始终认为正当的名利欲是一个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会之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够多地付出了,社会自然会给你必要的补偿,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用心血换来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如果你没有做足够的贡献却企求大的名利,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弃的。
历史上那些获得过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认为自己不够格;钱钟书拒上央视“东方之子”,他觉得这样的名誉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总统,他的观点是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说也奇怪,在乎并喜欢炫耀名利的人,社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上述这些视名利如浮云的大师们却一个个名满天下,人们只要提到他们就会肃然起敬。
常听那些学问大家说:“人要耐得住寂寞。”年轻时候不懂,觉得要求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岂不是希望他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现在才懂得老一辈人用心良苦。耐住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点一点地练内功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功练够了,眼界打开了,思想深刻了,做事的技巧成熟了,想干的事业才会慢慢地成功。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日思夜想的成功的珍珠。
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大的人是别人发现不了的,真正看不见自己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