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觅赞美别人的亮点美文摘抄
我在纽约的三十三号街和第八大道邮局里排队等候,寄一封挂号信。我注意到柜台后面的那位邮务员,显然对他的工作很不耐烦——称重、递出邮票、找零钱、分发收据,年复一年都是同样单调的工作。
当他为我的信件称重时,我热忱地对他说:“真希望能有你这样一头好发。”
他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又从惊讶中恢复过来,泛出笑容,很客气地说:“啊,它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
我很确切地告诉他,或许没有过去的光泽,不过现在看起来,他的头发仍然状况极佳,他非常高兴。我们愉快地谈了几句,最后他对我说:“许多人称赞过我的头发。”
我敢打赌这位先生出去吃午饭的时候,他的脚步就像腾云驾雾般轻松。晚上回家的时候,他一定会跟太太提到这件事,还会对着镜子说:“这头发确实不错。”
我在公共场所讲过这个故事,当时有人问我:“你想从那邮务员身上得到什么?”
是的,我确实想要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些什么,但那东西是无价的,而且我已经得到了,我使他感觉到,我替他做了一件不需要他报答的事。我得到了助人的快乐,那种记忆即使过了很久,也会在我的记忆中闪耀出光芒来。
第二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三篇: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达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收藏了他的画作,但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连他的画家身份都是别人介绍的,更不知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了。后来,我们熟了些,不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说过他对美术的一些见解,但对自己的美术造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间,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个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高大,别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见的,就算一时没看见,时间长了,也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相反,假若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即使反复向别人吹嘘自己如何雄伟、高大,怎样出类拔萃,别人也不会真正认可你的高大。
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个人过度的名利欲。我从来不否定名利对人生的作用,始终认为正当的名利欲是一个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会之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够多地付出了,社会自然会给你必要的补偿,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用心血换来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如果你没有做足够的贡献却企求大的名利,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弃的。
历史上那些获得过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认为自己不够格;钱钟书拒上央视“东方之子”,他觉得这样的名誉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总统,他的观点是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说也奇怪,在乎并喜欢炫耀名利的人,社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上述这些视名利如浮云的大师们却一个个名满天下,人们只要提到他们就会肃然起敬。
常听那些学问大家说:“人要耐得住寂寞。”年轻时候不懂,觉得要求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岂不是希望他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现在才懂得老一辈人用心良苦。耐住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点一点地练内功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功练够了,眼界打开了,思想深刻了,做事的技巧成熟了,想干的事业才会慢慢地成功。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日思夜想的成功的珍珠。
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大的人是别人发现不了的,真正看不见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第四篇:记住别人的好的美文摘抄
大男人40岁那年,小男人13岁。那一年,大男人遭遇了人生中最致命的打击,先是与他一起办公司的合伙人,把一个苦心经营的公司倒腾一空,携款私逃。然后是妻子,意外地被他发现,她早已另有所爱。他想都没想,就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失财、失爱、失意,让他悲愤绝望,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喝酒打牌。屋漏偏逢连夜雨,骑摩托车的时候,他把一条腿摔断了,躺在家里唉声叹气。
妻子走了以后,只剩下大男人和小男人生活在一起。他伤了腿,告诉小男人:“你自己上学去吧,我不能送你了。”小男人说:“我长大了,一个人能行。”
小男人一个人上学放学,独来独往。放学回家,顺路买些馒头包子带回家,小男人问:
“是不是太难吃了?等星期天,我下厨给你改善。”
他的鼻子有些酸。
每天上学I临走之前,小男人会把吃的东西拿到他的床边,然后给他拿来书和暖水瓶,告诉大男人闷的时候看书,饿的时候吃东西。大男人点头答应了。
他脚伤好了之后,心中的郁结并没有消除,仍然和朋友一起酗酒、打麻将、开快车,无所事事地瞎混,大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妻子回来看小男人,他一怒之下把她赶跑了,还极尽嘲讽:“现在想起来看儿子,当初离去的时候不是挺决绝的吗?”看着她灰头土脸的离去,他的心中竟然有了莫名的快感。
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看见儿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盘子碗儿菜刀菜板,锅台上乱七八糟,忽然之间怒气上冲,忍不住对儿子发脾气。哪里不好玩,偏偏跑到厨房里玩,我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你还想一把火把房子点着了?
儿子吓坏了,退到墙角里,含着泪半天才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像妈妈那样,把晚饭做好。”他这才看清楚,菜板上放了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西红柿被切得三棱八瓣。
他忽然觉得不是滋味,眼睛酸涩难受,他说:“以后不要再做这些事情。”
儿子歪着头说:“我会做,不信你看!”他转过身,拿起菜刀切西红柿,圆溜溜的西红柿有些滑手,小男人手中的刀一偏,把小手指切掉了一块皮,有殷红的血流出来,尽管没有大碍,还是让他心疼得不行。
他匆忙带小男人去医院。在医院门口,前妻和她丈夫竟等在那里。她握着小男人的手。一个劲儿地掉眼泪。大男人嘲讽道:“看热闹来了?”她并不分辩。
儿子说:“是我打电话让他们来的,我想起妈妈以前对我们的好,给我们洗衣服,给我们做好吃的,人要知道感恩,要记得别人的好。”
他呆住了,原来他的心中,早已被恨填满,怨天尤人,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难道整件事情当中,自己就没有错吗?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儿子那样,剔除恨,留下爱,记得别人的好呢?恨了几年了,竟然被儿子的三言两语化解了。
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大男人牵着小男人的手一起走。他看着身边的小男人,个子蹿得快赶上他了,他心中的欣慰像潮水一样涌来,小男人给他上了人生的一课:剔除恨,留下爱,永远记得别人的好,你才会幸福。
第五篇:善待别人的善意美文摘抄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考上了公务员。然而,生活并没他想象中的美好。机关的工作节奏似乎永远慢上半拍,风华正茂的他感到一种怀才不遇的忧伤。
有次,他去参加一个会议。他惊讶地发现,会议开始10分钟后,还有迟到者陆陆续续地到达,而且会场的纪律很差,嘈杂声四起,特别是他左边的两个40岁左右的女人,像一对交头接耳的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他心烦不已,一个恶作剧的想法涌上心头。他用手机偷偷拍下两个喋喋不休的女人,然后将照片上传到微信,并附上简短的文字:“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俩女叽叽喳,我不好入睡。”看着这首打油诗,他心中暗自得意。
更让他得意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场会议还没结束,他的微信朋友圈已经一片沸腾。那条微信收获了大量的点赞和分享,连续不断的评论排起长龙。看到向来冷清的朋友圈一下聚集了如此旺盛的人气,他得意地笑了。
这时,他收到朋友的一条信息:“请赶紧删掉那条幼稚的微信,你要学会容纳别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他感到扫兴,并略微恼火,认为朋友敏感过头,有些小题大做。所以一开始,他非但没有删掉那条微信,反而生气地删掉了朋友的信息。可奇怪的是,直到会议结束,朋友的劝告仍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不得不认真起来了。他想,删不删那条微信,跟朋友毫无关系,既然朋友如此提醒,自然有其道理。经过冷静分析后,他猛然意识到,这条小小的微信,很有可能给那两个女人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他在嘲弄别人的同时,也会招来怨恨,最后伤害到自己。因此,他拒绝朋友的善意提醒,是对一种高尚品质的亵渎,相当于一瓢冷水泼灭了朋友的热情。认识到错误的他赶紧拿出手机,先是删掉那条被人关注的微信,又打电话对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然后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需要承认的是,故事里的“他”正是我。从那以后,我深深地明白,每一个善意都应得到尊重,善待别人的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每一个善意都应得到尊重,善待别人的善意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