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和别人的美文摘抄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
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
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
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就是无胆匪类,没骨气。
接受自己出卖朋友比接受别人出卖朋友容易。自己出卖朋友,是情义两难全,出卖他,也是无可奈何;别人出卖朋友,则是无情无义。
接受自己出洋相比接受别人出洋相容易。自己出洋相,其实是故意娱乐大家;别人出洋相,却是出得特别难看。
接受自己变心比接受别人变心容易。自己变心是情至义尽,别人变心是寡情薄幸。
只有一件事情,是我们接受别人比接受自己容易,那就是赞美。自己的赞美,也许是自欺;别人的称赞,却是真心的。
第二篇:围观别人就是围观自己美文摘抄
小镇的河边,一个12岁的男孩突然丢下自行车,飞奔着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孩子掉河里了!”
这个男孩的呼叫,惊动了河岸人家。陆陆续续,河岸边围观的人不下几十。其中有个叫严武的人,28岁,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大家都知道他水性好,就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严武有点不自在,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并没有下河救人的意思。岸边的几个老人急了,大声对着围观的几个青壮年喊,救人要紧,时间就是生命啊。还不快点下河!那几个青壮年下了河。可由于是百年老河,河面宽、河道深,加上四月天的水温低,下河的几个人扎了两个猛子后,便有些支撑不住了,于是依次上了岸。这时的严武仍未下河,而是拿出手机问妻子,孩子在不在家?当听妻子说孩子不在家时,严武这才有些慌了,忙跳进河里,与第二次下河的那几个人一起在河里搜寻摸索。不一会儿,一个青年摸到了落水者,捞上了岸。这是一个只有几岁的男孩,围观的人一下子围扰了过来。一位老人把手指放在了男孩的鼻孔前,稍许,落下了泪。说孩子没有气息了,快看看是谁家的。还在河里的严武急忙上了岸,一看,他立刻就瘫软在地。原来,溺水的孩子正是他5岁的儿子。
痛失儿子的严武,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在安葬完儿子后,出人意料地一纸诉状将街道办事处告上法庭。原因是,街道办在河边修建水泥平台时,没有加设护栏,而自己的儿子正是从这个平台上落水身亡的。街道办主任觉得十分委屈。他说街道办是为民做实事,因为这条百年老河一直是镇上人洗菜洗衣的地方,原先是石板搭成的铺子。不平整也不稳当,街道办就出资将洗衣铺子砌成了水泥平台。
听说严武上告的理由后,镇上的人没有一个同情这个突然间失去爱子的男人。他反而成了大家围观并攻击的对象,大家一致把谴责的矛头指向了严武。其一,说严武告状,那是为了讹钱,是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难道要把这方便大家洗衣的水泥铺子撤了不成?其二,说严武太冷漠太自私了。水性那么好。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不愿下水救人。这样的人太可怕了,没有一点做人的良心。面对人们的指指点点,严武只能默默以对。
由于严武的坚持上告。法院最后受理了这个案子,但判决结果是街道办无过错,不负任何责任。理由是,致使孩子不幸溺亡的河流,系风雨沧桑数百年的自然河流,而洗衣铺就是不用水泥平台也是一直就有的,何况老的铺子危险系数更大。
后来,有记者采访到当时的120医生。医生说,如果孩子早几分钟救上岸,还有回天的可能。听了这话,严武更是捶胸跺足,后悔不已。
严武先是围观别人,结果却是伤害了自己。这完全是他那颗阴暗、冷漠的心造成的。其实,力气就像井中的水,用掉了自然就会渗出来。何况严武又有一身好水性,根本就没有必要那么吝啬力气。他的吝啬,只能说明他的自私自利。这样的人。毫无疑问会被自己的自私自利所伤,而最终受到围观、伤害的,也只能是他自己。
第三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四篇:战胜自己美文摘抄
学生问哲学导师:“人生是什么,人生追求什么?”
导师说:“人生是你自己的,当然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得到什么你就追求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或长或短的战争,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你也就战胜了人生。
你的欲望有多大,你的敌人就有多顽强。欲望从来都是和代价成正比的,你想满足你的欲望,你就要为你的所欲付出相应的代价。你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智力和体能,不断地战胜自己的懈怠和弱点。要想战胜自己,首先你要具备一定的生存力——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因为你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你的生命力才会有多坚强。没有坚强的生命力,你有再大的欲望和奢欲力也是没有用的。
饱胀的欲望、强势的战斗力以及坚毅的生命力,如果这三者你都具备了,无疑你是个真正的强者。你有想命中的目标,同时也具备瞄准目标的眼力和拉开足够射程的弓的体力,成功对于你只是个必然的结果,所以你有足够的自信。
欲望过大,能力不足——如果你是这样一位想象大于行动的人,奉劝你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了,当失望的结局远远超过成功的喜悦时,希望你还能站得稳,还能笑得出。连孩子也会知道,当糖果放在高于他身体的地方,如果没有东西垫在脚下是没有办法拿到糖吃的。这种情况下想吃到糖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拿的结果,而在于找到一块高度适合的铺垫物,而你偏偏又找不到这样的铺垫物。找不到也便罢了,大不了结局就是吃不到糖,不再去想糖的甜美,转而去拿你可能拿到的食物,这也许会是一次不坏的放弃和不错的选择。但你偏偏在够不着糖也找不到铺垫的情况下还一心想着吃糖,那只能是自己为难自己了。到头来所能到嘴的食物都变得苦涩,因为你心里只有吃不到的糖才是甜的。
欲望不大,能力也富足,但生命却给你下了个绊。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吧。当你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时,一场天灾人祸、一场病变改写了你的人生,也可能是终止了你的人生。善良的人总觉得前者强过后者,最起码性命保住了,可以残喘苟活了。智者却认为后者好过前者,当一个人从人生光辉的顶峰一瞬间落入低谷时,那真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慨。但智者也不得不承认,人都是贪生的,包括他们自己,所以只要生命还能继续,多数人宁愿痛苦地活着,而不会选择毫无意念地消亡。
欲望过低,能力超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圣贤或超脱者,他们的内心境界已非常人可以相比了。他们本可以登上顶峰摘取桂冠,坐上黄金宝座,但他们放弃了,他们甘愿平淡而不庸俗地活着。他们把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传播、分散给了另一个人或众人,使某个人或某一群人得以不平凡地活着。当然这种圣贤之人即便不是众中难以选一,也得是万中挑一啊!
欲望相当,能力适中。这样的人生最随意自在了,既没有登上顶峰之后,唯恐坠落或被人觊觎的担忧,也没有难以维系的艰辛劳作。他们的能力中庸,又能做到乐天知命,如再能得上天垂爱,一生无病无灾,那当是人生极乐了。
不敢有欲望,生在底层,祸不单行。这不是某个国家的社会底层人群生活特写,而是整个世界底层人群的生存概述。他们有什么就用什么,得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不是不想奢望,而是不敢奢望。他们除了贫病的生命外,再无其他可以交换和付出的东西,他们拿什么来祈望得到更多呢?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天祸、人祸和病魔能少来光顾他们不堪一击的脆弱。他们的生存意义仅仅是活着,能够不饥、不寒、不病、不痛地活着,但这也仅仅是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生存的现实。
人生的战场多种多样,但最终的敌人却是自己。这个敌人可以是最薄弱、最顽强、最巨大、最微小的,可以是理性的、感性的、非理性的、非感性的,甚至是健康的或病态的,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可避免也无法避免地要去面对,因为我们不能丢了自己而存在,我们不能没有自我而存在。能不能战胜人生,就看你自己是个怎样的敌人。面对这个敌人,你有没有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剖析,对于自己和作为敌人的自己,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不殆。
第五篇:接纳自己美文摘抄
接纳自己比宽容别人更难。宽容别人可以是一时一事,接纳自己却须一生一世。
2010年2月24日,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比赛中,上一届冬奥会亚军李妮娜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澳大利亚名将拉斯拉技压群芳获得了金牌,李妮娜屈居亚军。我们都为这位白雪公主扼腕叹息,不少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李妮娜曾获得过三届世锦赛金牌,她本想在本届冬奥会圆了自己的金牌梦,但美好的梦想却破灭了。出乎意料的是,她面对媒体时却说:“我今天非常非常非常开心。”她用3个“非常”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虽然不是冠军,但是我做到了最好。我把自己所有能做的动作都做了,我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比4年前还要满意。”
李妮娜表示,下一步,她将去北京体育大学完成学业,然后,开始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我终于可以解脱了。”李妮娜轻松、坦然地接纳了体育事业上并不完美的结果。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人生是一个过程,犹如四季轮回,有鸟语花香,也有冰封雪冻。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我们只有学会坦然接纳,才会心安理得,才能生活得踏实、安稳。
一个年轻人在一次保卫战中失去了一条腿,亲戚朋友前去探望时,却吃惊地发现,年轻人正一瘸一拐地在门口浇花,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曲儿,丝毫看不出悲伤的样子。大家感慨地说:“我们还以为你在家伤心呢,没想到……”
“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要去伤心呢?我只是失去了一条腿而已。没有死掉,已经是万幸了。”年轻人说完,灿烂地笑了起来。
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五十多岁,相貌堂堂。当别人问他为什么选择蹬三轮车时,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往前走了几步。原来,他是天生的跛足,左腿长,右腿短。问他的人很尴尬,可他却很坦然,笑着说:“你看,蹬三轮车便是很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他还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太太很漂亮,儿子也很帅!”说完便蹬着车欢快地向前驶去。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做不了白天鹅,就做丑小鸭。不必自卑,不必怨艾,也不必气馁。每个人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欣赏自己,学会接纳,你就会发现,人生那么奇妙,生活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