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让别人迁就自己美文
已故著名散文家郑逸梅,生于1895年,生肖属羊,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一起去清真饭馆吃面条,朋友点了美味的羊肉供大家品尝。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并称赞羊肉十分鲜美爽口。
然而,郑逸梅却只吃面条,不吃羊肉。朋友发现这个情况后,连忙问他:“羊肉的味道很好呀,你为什么不吃呢?”一开始,郑逸梅表示没有什么。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下,郑逸梅这才虔诚地回答说:“羊秉性温顺善良,我生肖属羊,怎忍心食之?”
大家听了,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连忙表示:“既然郑老说了,那我们也不吃了,省着您看着犯忌。”郑逸梅摆摆手,说:“不用。我开始不想说,就是怕影响了你们。要是因为我的喜好,而让你们来迁就我,那就是我的罪过了。”朋友听了,内心感动不已。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不让别人迁就自己,是为别人着想,是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是谦逊有内涵的展露。郑逸梅不说自己的忌讳,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古巴前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非常喜欢抽雪茄。他曾戏言:“你可以拿走我的脑袋,但请别忘了带根雪茄放在我口里。看到它,我的嘴巴肯定还能张开。”有一次,卡斯特罗接见科学家贝雷斯。本来约好的会谈时间是40分钟,但是因为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结果两人谈了两个小时。会谈结束后,贝雷斯好奇地问:“总统先生,听说您一刻也离不开雪茄,但是,跟您谈了好几个小时,也没看见您抽过一口呀?”卡斯特罗微笑着回答说:“我知道你最讨厌雪茄的味道了,对吧?在会谈前,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做到几个小时都不抽雪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完美地解决了。”贝雷斯听了,不由得对卡斯特罗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不让别人迁就自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精明的交际之道。不让别人迁就自己,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既能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能赢得了别人的尊敬。正如国学大师南怀谨所说的:“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圣人。只要你在与人打交道时,不需要别人委屈自己去迁就你,相处起来就会给人愉快、舒适之感。我尽力在做这样的人,越做心灵就越祥和。”
第二篇:不让自己的优越伤害别人美文
周末,桑紫扯我陪她去商场,天气转暖,她给远在乡下的家人买了些新衣。毛衣外套之类的,给父母的,给兄嫂和小侄子的,还有给姐姐的……五六件,花掉两千多块钱。
同事中,桑紫是个很孝顺的女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也是家里惟一走出来的大学生。读完大学,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因能力出色,做了主管,收入颇丰,在广州,算是个地地道道的生活优越的小白领。
常见她给家人买东西,去邮局邮回去,从衣服到营养品、药物等等,一年要邮走好几次。这次,因为买的东西太多,才扯了我去帮忙。
两个人大包小包地拎到邮局,给衣服打包时,她忽然想起什么,慌忙拦下工作人员,让他等等。她把箱子打开,每件衣服都拿出来,找到上面的价格签,一份份地撕去。
我不解,觉得她多此一举,笑着说:“价格签放在上面,家人看到了,不是会更感念你的好吗?”她笑,不答,仔细地把所有价格签都撕掉,又检查了一遍,衣服重新放好,交给工作人员。处理完毕,和我一同离开邮局的路上,她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
一个自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女孩,18岁时考上了大学,是家里惟一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她的走出,也带走了家里这些年全部的积蓄。而这些积蓄中,除去一年的学费,只剩下一千元多点,便是她一年的生活费了……
学校很大很美,城市更大更美,女孩欣喜而略略不安,那天晚上,她和五个同龄的女孩被分到了同一间宿舍。也是那天晚上,看着同室女孩们华丽的衣衫,高档的化妆品,款式各异的手机,她叫不上名字的随身听、MP3……女孩18年平静的心灵瞬间被撕碎了。她第一次感觉到了深刻的自卑。第一次感觉到了命运的不公正。第一次,因这不公正品尝了抱怨的苦涩。
大学四年,在对同学优越生活的仰望中,女孩一直深深地自卑,一天都不曾快乐过。她暗暗发誓要改变这种生活,并为此加倍努力学习。
18岁到22岁,一个女孩最青春美丽的光阴,她一场恋爱都没有谈过,她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学业。
毕业后,她以优越的成绩被一家大公司录取。工作中,她依旧加倍努力,职位也一步步地攀升,待遇随着职位的改变不断改变,几年后,她终于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女孩,变成了一个生活优越的都市女子。从18岁到26岁,她为此付出了整整8年的努力。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后,她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年自己走过的路,无比感伤,更多的却是感慨。渐渐成熟的她,在安逸的生活中心灵重新恢复了平静,却太深刻地知道仰望他人优越生活的苦楚,所以她决定,永远不用自己的优越波及任何人,无论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
这个女孩,就是桑紫。她说:“我不能去做他们平静生活的缺口,你明白吗?”
站在广州繁华的街头,看着她,我无言,想起不久前,她一个小时候的伙伴来广州打工时,在她那里住了一段。那段时间,她穿普通的衣衫,不再化精致的妆,带朋友去批发城逛服装市场买廉价的衣服,讨价还价,一起吃便宜的小吃,挤公交车……
当时,我不理解,甚至觉得一向对家人毫不吝啬的她,对自己家乡来的朋友却那么小气。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她这样做,不过是要隐藏起自己优越的生活,不要让那种生活的光亮,刺伤那个乡下姑娘平静知足的心灵。至少,她不要朋友在她这里,为彼此生活的巨大差距而自卑。
当别人也许会因面对你的优越而自卑时,撕掉你生活的优越标签。一个小小的动作,表达的,是一份人性的善良。
第三篇:宽容别人,善待自己美文
很奇怪,我们对自己过错的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
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的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他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是轮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付眼光去品评他们,往往使旁人体无完肤,一点也不留情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使我们发现旁人说谎,我们的谴责是何等严酷啊,可是,我们有哪个人能说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也许还不止100次呢!
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
我们彼此都差不多。
也许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因此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天性,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
就以我个人来说,我绝不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假使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举动,以及脑海中的每一意念都记录下来,世人一定会惊讶我是堕落败坏的魔鬼了。
明白了以上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过错,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可以带几分幽默感的。(读者文摘)
温馨提示:像容忍自己一样容忍他人
第四篇:赢自己,才能赢别人美文
三岁那年,她开始学习绘画。她学习绘画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因为寂寞。那时候,父母都去上班,常常把她一个人反锁在屋子里。她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绘画。一画就是一整天。她的希望是上美术学院,成为一名画家。
可是,上帝却给这位美丽的女孩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5岁那年,她报考美术学院落榜。她一下子被击倒了,沉侵在痛苦之中。为了解除她心理上的压力,父亲把她带到自己办的球馆,看父亲打九球。一次,父亲球场危机,从来没有打过球的她竟然在旁边指导父亲。结果,父亲赢了那场球。父亲拿着球杆,惊讶地看着她。原来,女儿的天赋不在绘画,而在九球呀。于是,父亲决定让她学习打球。
她把行李搬到了父亲的球馆,吃住在球馆。父亲给她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12个小时,不能间断。打九球是一个寂寞的活儿,球手必须能够耐得住寂寞。好在绘画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寂寞,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战胜自己。这为她打九球储备了别人所没有的素质。她一个人待在球馆里,除了一张单人床,其余就是球台,球杆和球。她练球很刻苦。除了吃饭、睡觉,那根球杆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手。
一次,她患了重感冒,发高烧。父亲不得不带她去医院打点滴。打完点滴,回到球馆,父亲没有说话,把球杆递给了她。她知道父亲的意思。她必须完成每天的练习任务,把打点滴的时间补回来。她接过球杆,开始练球。她的头晕得厉害,要靠手扶着球台才能支撑身体。每打一杆,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她咬着牙,坚持练完了12个小时。而在此期间,父亲偷偷地跑到洗手间抹眼泪。父亲知道对女儿太狠心。可是,父亲更知道,一个优秀的球手必须要有惊人的毅力,要战胜自己。
她的球技进步得很快,很快成为济宁的“明星”。199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女子九球公开赛。父亲带着她,坐火车到北京参加比赛。由于经济困难,父女俩在北京租了一个18元一晚的房间。推开门,房间里散发着刺鼻的霉味儿。她恶心得要吐。父亲说:“就这间吧,等你得了冠军,我给你买烤鸭吃!”
她没有让父亲失望,果然取得了冠军,并获得了4000元奖金。这是她第一次获得全国冠军。为了庆贺胜利,父亲兑现自己的诺言,带着她来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买了半只烤鸭。父亲把烤鸭推到她的面前,让她吃,而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尝。父亲说:“细水长流,这4000元,还要准备参加其他比赛呢!”她吃着那香气扑鼻的烤鸭,泪水禁不住涌出来,沿着脸颊往下淌。她发誓,等她挣到钱,一定要让父亲吃到最多最好的烤鸭。
自此,她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在国内,一直保持着不败的记录,被誉为是“中国九球天后”,世界排名第四。可是,球场没有常胜将军。一次,她跟父亲一起到美国打公开赛,与世界排名第一的爱里森·费舍尔打球。她与爱里森·费舍尔交过两次手,一胜一负。在心里上,她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她与爱里森·费舍尔一直打到决胜局,把比分追到了八比八平。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赛场上的喇叭响了起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于是,球场上开始骚动。她最终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失掉了关键的一杆,以失败而告终。
赛后,她十分沮丧。因为,她不是输给了爱里森·费舍尔,而是输给了自己。父亲没有批评她,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聪明的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地迷了路。她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的脚印,回到出发地,重新寻找新的道路,最终穿过了那片沼泽。她一下自己明白了,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回到起点,寻找新的道路。因为,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得多。
她叫潘晓婷,她获得了广州亚运会冠军,女子世界九球八强,鄂尔多斯国际九球锦标赛冠军等大大小小三十余项冠军,被誉为是“中国九球天后”。她成功的秘诀是:赢自己,才能赢别人。
其实,打球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你自己。如果你能打赢自己,你就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第五篇: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美文
前不久,我在美国打公开赛期间,和爱里森·费舍尔打的那场球,令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和这个排名世界第一的选手交过两次手,过往一胜一负的战绩,让我在比赛中得以轻装上阵。比赛进行到决胜盘8∶8平时,局势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可我没把握好机会。在我击关键一杆时,主办方突然广播通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了,结果有些观众就开始在场上走动,这种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最终输掉了本来可以取胜的比赛。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费舍尔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尝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许多。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15岁开始在父亲的球馆里练球,一待就是4年。球馆里有个小屋子,里面的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财产。那4年里,父亲给我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8~l2小时,没有周末,一个礼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医院打点滴,下午回到球馆还是要补足当天的练球时间。
以前,家里经济拮据,父亲陪我到北京参赛,我们就从山东济宁乘火车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为没钱,我和父亲只能住18元钱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推门就能闻到刺鼻的霉味儿。第一次拿了全国冠军,奖金只有4000元,为了能细水长流,我和父亲在全聚德只点了半份烤鸭。看着那半份香气扑鼻的烤鸭,我却痛哭不止。所有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为,我15岁开始摸球杆时,父亲就说过,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
父亲当过国家级的足球运动员、篮球裁判,后来改行当厨师,又被评为鲁菜特一级厨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别人练3个小时的球,我要多练好几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
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路,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人就看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